第五十六章:一份奏章
作者:小二上酒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028

不出万历所料,宁静终于被打破了。这一天,万历刚回到乾清宫,翻开的第一张蓝封奏章,就是关于弹劾的。

这是吏部给事中杨久蒲上的弹劾奏章,但目标却不是张居正,而是当朝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吕调阳,折子里说,吕调阳在任万历元年恩科文科主考官时,徇私舞弊,纵容当朝多名大员子嗣高中二甲,有失公允,请皇上明察治罪。

万历看罢,心中暗笑了一声,五年多以前的事情,为何到今天才来说,就算真有其事,事隔五年,难道要那些高中的进士全部卸官回乡?再说了,吕调阳再怎么徇私舞弊,最后的一甲、二甲进士排位都是万历钦点的,皇帝决定过的事,是不可能因为一个言官的弹劾而随意修改的,这样看来,这张奏章的意图绝对不是弹劾吕调阳徇私舞弊这么简单。

万历稍微想了一下,便明白了:张居正的第二个儿子张嗣修正是在那次恩科中,高中探花,原来,他们的目标还是张居正……

言官的奏章是要上邸报的,邸报是一种在京朝廷官员中流行的手抄报,如果是大臣呈上来的奏章,就由六科抄送下发,皇帝朱批过的奏章,则由通政司抄送下发,朝廷各个衙门,都有专门的抄报人员,负责抄写上面传下来的邸报。这个邸报系统效率极高,如果谁上了一封重要的奏章,往往一个时辰的功夫,京城中六部九卿的在职官吏就会全部知晓。

万历知道,这封奏章自然是“重要”的奏章,吕调阳就在午门内的内阁衙门当值,他马上就会前来。

果然,不一会儿,林庆走到殿口听了一个太监传话,折回来说道:“皇上,吕大学士求见。”

“传他进来。”

吕调阳迈着老迈的步伐,一步一步走了进来,跪道:“微臣叩见皇上。”

吕调阳比张居正还要大上十岁,今年已经六十有三了,他是广西桂林人,三十四岁那年,高中嘉靖二十九年文科榜眼,从此,已经中年的他,开始平步青云,先是任翰林院编修,后来又任国子监祭酒,同时也是万历的启蒙老师,万历登基后,任礼部尚书,不久又进入内阁,任文渊阁大学士,与张居正、申时行等人同为辅臣。

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身兼大学士和礼部尚书,官居一品,已经是当官的最高级别了,吕调阳这一生,早已经没有遗憾。

昔日老师跪在跟前,万历不敢怠慢,连忙上前双手扶起,看到吕调阳年迈,颤巍巍地站着,万历不忍,吩咐林庆道:“给吕爱卿赐座。”

“谢皇上……”吕调阳感激地说着,微微躬身,等皇上回去入座,他才扶着椅子把手坐下,然后说道:“皇上,那封奏章皇上想必已经看过了,老臣愧对皇上,愿意引咎辞职,回乡致仕。”

万历微惊,原本以为吕调阳是来跟自己解释的,没有想到他开口就要求致仕,吕调阳是万历和张居正都很器重的老臣,万历如何舍得,忙说:“不瞒爱卿,朕其实并不相信那杨久蒲的弹劾,这奏章朕下发给都察院去查便是,如果吕爱卿没有做过此事,不必引咎辞职。”

吕调阳知道皇上这么说,是有偏袒自己的意思,下发给都察院去查,以自己的地位,查出来的结果还不是他吕调阳控制的?不过,他依然叹了口气,说道:“皇上,其实微臣早已有心辞职,并非全因为此事。”

“那是因为何故?”

“皇上,微臣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上个月又得了肺病,到了这几日才有所好转……恐怕不能再为皇上效力了,请皇上准许微臣告老还乡。”

因病告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万历不便再挽留,只好说道:“既然如此,朕也不便强留,原爱卿回乡以后,能怯除百病,延年益寿。林庆,拿朕所用蟒带一条,赠于吕爱卿。”

皇帝赠臣子自用之物,历来是无上的恩赐,吕调阳连忙起身,跪拜道:“谢皇上恩典。”

“吕爱卿快快请起,吕爱卿是朕的老师,又为朝廷辛劳多年,受此蟒带是当之无愧的,吕爱卿可以放心,朕一定会保全你的声誉,不会受此事影响。”

吕调阳抬头看着万历,此刻在他眼中,万历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懵懵懂懂的小太子了。事实上,万历七岁的时候,吕调阳就是东宫讲师,在他的印象中,万历自从登基开始,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文章和书法,在他这个老师的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年轻的皇上故意将文章写的很乱、很没有条理,似乎在表达皇上他再也不对四书五经有兴趣了。不久,冯保一党铲除之后,自己就被调任为礼部尚书,亲眼看到了新政的实施,作为皇帝的老师,张居正的挚友,他不遗余力地帮助推行新政,他亲眼看到了这个国家焕发着生机:透支多年的国库第一次有了余银;懒散多年的文官系统第一次高效运转了起来;纷争多年的朝堂,第一次安静了下来;甚至这次的宁夏平乱,大明军队有了完善的军备、充足的军饷后,一改往日拖拖拉拉的习惯,一路挺进、劈荆斩棘、无往不利……

他知道,这个皇帝与嘉靖帝、与隆庆帝不同,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年老,吕调阳很想继续留在朝中,看着这个自己教过的年轻皇帝如何富国强民,如何缔造“万历盛世”……

吕调阳双手接过了林庆传过来的蟒带,又向皇帝鞠了一躬,告别了万历,退出殿外,退出了这个自己拼搏几十年的“黄金殿”,也退出了他的学生、当今皇帝的视线。

……

吕调阳走后,万历坐在书桌前沉思:这次吕调阳告老还乡,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那些反对者们刚上了第一份奏章,就弹劾走了一位一品大员,有了这次成功,他们势必会愈加得寸进尺,到时候,自己能抵挡得住吗?

张居正虽然还会回来,但再过四年,张居正就会死去,这个国家大船的船舵终究还是要自己亲自来掌,如果这次应付不过来,还谈什么要实现理想!万历想到这儿,暗暗下定决心,新政绝不能废,不但如此,收税不利的官员也要一一降级,课税司也必须要开……大臣们弹劾的奏章,自己如果留中不发,显然有损帝王的形象,但是如果加以批注,又趁了反对派的意……那日在朝上,自己决定将计就计,假装妥协示弱,大臣们一定没有防备,既然他们的手段只是弹劾,自己又何尝不能借他人之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

主意既定,万历唤过林庆,让他亲自去传锦衣卫指挥使肖大路前来面圣。

……

……

京城共有四大酒楼,分落在东西南北四城,分别是醉仙楼、松鹤楼、太白楼、望远楼,其中,以南城的醉仙楼最为出名,号称京城第一楼,世人将它与苏州的望月楼并称“北醉仙,南望月”。

此时已是中午,正是酒楼最热闹的时候,醉仙楼是京城第一楼,能进去的自然都是一些达官贵人,二楼一间雅间内,靠窗坐着七八个人,正在攀谈着些什么。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锦衣卫密探不小心“走错了门”,看到房间里的这些人,他一定会非常惊讶,因为雅间内坐着的,全部都是当朝的三品以上大员——

“王总督不必担心,杨久蒲的奏章已经呈给圣上了,相信不久就会有结果。”通政使司通政使杨巍坐在西首,对着坐在东首的宣大总督王崇古说道。

右都御史王世贞说道:“我却不怎么担心,如今张居正已经回去三个月了,皇上毕竟年青,想必对他早已淡忘,而且杨久蒲的奏章寓意很深,皇上必定不会有所察觉。”

张四维坐在北首正中,这时他笑了笑说:“如果皇上看出杨久蒲的真正意思,又有意要保张居正的话,说明现在时机未到;但如果杨久蒲弹劾成功,届时我们只要见机行事,大事必成,现在只管安心喝酒,等待消息即可,诸位何须顾虑太多,来,四维先敬各位一杯!”

其余各人刚要回礼,雅间的门突然打开了,进来了一个家丁,他关上门说道:“有消息了,吕大学士要回乡了!”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