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千古谁堪伯仲间
作者:小二上酒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694

前线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万历知道后欣喜不已,他原本还有些担心三边的卫所兵战斗力不强,而且就算加上神机营,兵力也不足十万,可能不会打的很轻松。没有想到,大军只是以三边兵为主力,竟然轻易攻入庆阳,并在驿马关大破叛贼,收复庆阳全镜。

这次叶梦熊、李如松、麻贵等人皆立下大功,按例自当封赏,毕竟是万历朝的第一次大型战事,万历有心要重赏一番,以便弘扬武功,让天下百姓、让文武大臣、让宁夏的叛军、更让各地观望的藩王知道,大明的军队是敢打的,而且是能打的!

接到前线捷报的这天下午,万历接到了一封特殊的表章,这是远在湖广老家的张居正给万历的回信。万历在年关前,为了体现师生、君臣的思念之情,给张居正写了封信,古代通信全靠驿站,虽然是皇帝的信,却并没有受到“八百里加急”等待遇,信件一去一回,竟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皇帝写给臣子的可以叫信,但臣子写回给皇帝的却不能叫回信,而要叫做表章,俗称“上表”。万历拆开张居正的表章,奏章上,张居正先在前面先说了些叩谢皇恩之类的话,然后写道:

“臣自去年十月回籍守制以来,每日寡衣素食,不觉已有三月,如今初哭、虞礼已过,臣心稍安,午时接到家丁传信,竟是陛下亲笔。臣何敢劳皇上挂念,诚惶诚恐之余,写下此表,一来叩恩于陛下,遵君臣之仪,二来臣心有几事,一并告知陛下。

臣虽在荆州,仍时时挂念新政诸事,南方土地依旧隐蔽甚多,江浙商税亦不足数,适逢年关,又不知官员考成年绩如何?山东青州官员强扣火耗银两一事,臣查到一半,当日仓促离京,未曾交接他人,还望皇上知悉。

前日洪御使路过荆州,前来拜访微臣,相问起朝中之事,皆言无朝事,唯有宁夏平叛兵事。臣疑之,往日言官奏章甚多,为何突然减少,恐是其蓄势待发,将伺机而动,其所欲言之事,必与土地、商税有关,届时望皇上加以明察。

宁夏藩王之乱,微臣愚见,其乃乌合之众,将帅不齐心,只要稍加离间,假以时日,不难破贼。臣所担忧之事,不在长城以内,而在长城之外,宁夏一隅之地,如无勾结蒙古,断然不敢反抗朝廷。所以微臣以为,平叛事小,防蒙事大。”

接着,张居正又交代万历,务必不要忘记勤学,要坚持修身律己,勤俭爱民,朝中之事,可放手给申时行、吕调阳等人,最后张居正写道:

“寥寥百十言,不足以慰臣子赤心,皇上当日所赐字帖,臣每每翻看,无不感激涕零,自古圣眷之重,未有及过微臣者,居正生逢其时,三生之幸矣……

臣念及三年之期,恨不能一觉醒来,三年已过,尽早跪伏于丹陛之下,献微臣绵薄之力……纸张已尽,收笔之际,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万历细细读完,感慨不已。历史上的张居正夺情成功,并没有回乡守制三年,自己出于大局考虑,不予夺情,这对嗜政如命的张居正来说,多少是一种折磨。

他在表中,依然念念不忘土地、赋税等新政要事,虽远在荆州,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宁夏叛乱的真正威胁,并提出破贼之计,与万历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万历看到表末结尾一句“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分明是借用了《出师表》里的最后一句,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躬耕于荆州南阳,如今张居正亦在荆州,两人又都是宰相,诸葛亮之于刘禅,张居正之于万历,两人都是尽心辅佐年幼君主,虽在千里之外,亦运筹帷幄,历史是何等的相似。

诸葛亮死后,刘禅谥他的相父为忠武侯,并在勉县兴建武侯祠,诸葛亮之名,流芳千古。但是,历史上的张居正死后,被判抄家,一家三十余口,被活活饿死一半,长子敬修上吊、次子懋修投井,除八十老母独守空宅外,其余家人悉数充军“烟瘴之地”……下场之惨烈,万历每每想起,都痛惜不已,心道以刘禅之愚昧无能,诸葛亮都能善终,难道历史上的张居正,是毁于皇帝的聪明有为?

张居正故意借用了出师表里的句子,又提到了那日万历所赐的字帖,说“每每翻看”,无非是在暗示万历,有朝一日,大臣们“伺机而动”之时,莫要忘记了三年之期,君臣之谊……万历心中苦笑,伴君如伴虎,自己只要一个暗示,顷刻间就能令他家破人亡,张居正惶恐不安之心,也是情有可原。

万历合上表章,却突然想起一事,现在已经是万历六年二月,如果遵照历史,四年后,张居正就将死去,历史上的明朝在废除新政之后的七十年间,发生了频繁的自然灾害,这些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来源于1580年开始的地球“小冰河期”。这就是为什么,在有了张居正十年积累的基础,又经过了万历皇帝三十余年的维持,没有重大民变发生的万历朝留给下一个皇帝的,仍然是一穷二白的国家。

七十年后,满清入主中原,小冰河期正好结束,全国土地又重新焕发生机,迎来了康乾盛世,后人大多以为是明朝腐败,清朝勤政,殊不知还有天灾的原因在内。

想到这里,万历感觉到了深深的历史使命感,二三年后,小冰河期就会到来,四年后,张居正就会辞世,面对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的自然灾害,自己应该怎么做?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万历正叹气时,却突然闻到一股香味,抬头一看,见王皇后不知什么时候进了殿,正蹑着脚走上前来,看到自己被万历发现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走到书桌前,将手中的热汤轻放在桌上,行了礼说道:“臣妾见过皇上。”

“皇后,你怎么来了,怎么没见他们传告?”

“是我叫他们不要作声的,皇上批阅奏章,一定很累了,本来臣妾不想打扰皇上,只是担心皇上龙体,所以煲了汤来……”

万历笑道:“皇后有心了。”万历看王皇后煲的,是一小碗蜂蜜柏子仁汤,清香怡人,他也正好有些渴了,端起来连喝了二口,觉得入口甘甜,不由赞道:“还是皇后的手艺好,若是换作尚膳监那些人,只怕没有这等韵味。”

王皇后嫣然一笑,接着又像想到了什么,问道:“皇上,刚才为何叹气,可是因为国事操劳?”

万历微微点头,有心要跟王皇后讨论一下,又觉不妥,他知道历来后宫不得参与政事,只得说道:“也没什么,只是张先生不在朝中,大小事都要朕批解,有些累而已。”

“皇上,既然劳累,就更不能忘了时辰,臣妾这汤,管不得饱,应当按时传膳才是。”

万历一听,看了殿外的天色,见已到酉时,他明白了皇后的意思,传了殿外太监进来,下令传膳。

王皇后入宫已有三月,三月以来她对万历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以前担任这个角色的是李太后,如今大婚已过,王皇后接替了这个职责,比之李太后,她的细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两位太后曾提过要大选嫔妃宫女入宫,但都被万历婉拒了,事实上,大选民女入宫,历来是劳民伤财之举,有这么一个体贴入微的皇后,目前万历再无他求。

望着眼前这位与他朝夕相处三月的佳人,万历心头一暖,端起那蜂蜜柏子仁汤喝干,放下碗来,想到刚才王皇后所说的“汤不管饱”,心想自己在宫中自然衣食无忧,但不知宫外的百姓,他们在往后的日子里,是不是能吃上饱饭,还是……连不能管饱的菜汤都喝不上呢……想到这里,未来即将发生的连年天灾,又浮上心头……

万历看着王皇后,突然问道:“皇后,你来自民间,可曾遇过天灾?”

王皇后疑道:“臣妾在京城之中,并未遇上什么天灾……”万历心头恍然,他知道王皇后毕竟是出身小京官之家,没有田亩,在京城之中,何来天灾,不料王皇后又接着说道:“但臣妾小时候在余姚家中,遇过水灾。”

浙江处于长江中下游,遇上水灾并不是什么怪事,但万历知道在古代,农业体系脆弱,一点小小的灾变,可能就是百姓的大难,他问道:“那水灾具体如何?你说给朕听听。”

“皇上,余姚是水稻之乡,当时正值初夏,百姓田中秧苗长不过尺余,大水一来,尽数淹没,水积十余日不去,秧苗大多萎死。百姓没了粮食,自然便遭了灾,因此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万历惊道:“不过一水灾而已,换了季节,仍然可以再种其他作物,怎么会这么严重,百姓还要离乡去做难民?”

“皇上……百姓的粮食,全靠这田中水稻收成,每年收割完粮食,先要上缴一部分给官府,剩下来的,只能堪堪果腹,根本就没有余粮存下来,年年如此……依臣妾看,并非是大水恐怖,实在是粮食来之不易啊。”

王皇后说完,惊讶地看到万历皱着眉头沉思,她说道:“皇上,是不是臣妾说错了什么?”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