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徐渭改革
作者:小二上酒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054

皇极殿上。

文武百官见到皇上坐上了黄绸龙椅,便一起跪拜,口呼: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杨爱卿,全国的土地丈量工作进行的如何了?”万历问户部尚书杨巍。

“回皇上,近日又有广东、江西两省丈量完毕,已上报朝廷,现在只剩四个省份未丈量完。从已经完成的省份来看,大多要比前次多出十之七八的土地,依臣估计,这次全国土地的数目可有七亿亩之多。”一提到这次土地丈量的成绩,杨巍就格外兴奋。自己掌管着天下银两钱财之事,以往国库连年亏空让他伤透了脑筋,如今田亩多了也就是田赋多了,田赋多了也就是库银多了,这叫他如何不喜?

张居正也出班奏道:“皇上,福建、山东二省赋税改革一事也进展顺利,两地下半年的赋税,已有不少地方已经收齐,不少百姓官员都说,此赋税改革,实是利国利民之举,于朝廷、官员、百姓三方都有裨益。依臣之见,如无变更,明年开春,即可推行全国。”

万历虽然早知历史上这一时期的土地丈量和赋税改革是成功的,但听了也很是高兴,毕竟这两件大事,是在自己的手上完成的。

“诸位爱卿辛苦了。”

“皇上圣明。”文武百官唱诺道。百官们都知道,今天的早朝可不是谈论这些日常国事这么简单,大家也不上奏了,静静地等待着徐侍郎。

果然,吏部侍郎徐渭持笏出列,恭声道:

“皇上,老臣近日所荐数人,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启禀皇上,微臣认为,徐侍郎所荐之人,大多来历不明,众官未曾听闻,理应派御使加以审查。至于嵇元甫、海瑞二人,微臣认为,尚待商榷。”刑部尚书王之诰奏道(这时老尚书葛守礼已经告老还乡,由王之诰接任)。

工部尚书朱衡也出列道:“皇上,微臣也以为,嵇元甫虽是嘉靖年间进士出身,但已遭弹劾,且与高拱有旧,此时出仕,确有不妥。”

万历心想,怎地便来历不明了,对我来说都是如雷贯耳。但朱衡、王之诰两人位居尚书,又都是嘉靖早年的进士,一个治理河道,一个平定叛乱,都各有功劳在身,威望极高。既然他们发了话,就算徐渭的声望再高,恐怕也不能全部举荐成功。

万历正思考对策之际,却听张居正突然说道:“皇上,臣也举荐嵇元甫与海瑞。”

万历喜道:“既然张爱卿举荐,必定有自己的一番看法,不如说于百官听闻。”

“老臣认为,嵇元甫虽已被弹劾,但当年弹劾他之人,正是徐阶一党,徐阶后来又被高拱弹劾,是非黑白,只因夺权而起,所以这弹劾一事,恐怕并非条条都罪名属实。臣以为,嵇元甫既为进士出身,又素有清名,可官复原职,任翰林院编修。

“至于海瑞,其人虽刚正不阿、清正廉明,但他恪守旧制、冥顽不化,不适合做地方官员。老臣以为,可召他就任刑部主事一职。”

张居正这段话出口,众人心中都是暗暗折服。嵇元甫是高拱门生,尽人皆知,张居正举荐他,正好避了嫌疑,堵住了反对者的嘴,而翰林院编修也是个闲职,只做学问,并不参与政事,两全其美。

海瑞的“冥顽不化”满朝皆知,当初他从应天巡抚卸任时,曾骂“满朝之士,皆妇人也”,在古代,骂别人是“妇人”,可真比骂了祖宗十八代还严重,海瑞也因此把全国的文人都得罪了个遍。所以别的官都当不成了,只有这刑部主事最适合他,不但官小,只有六品,而且不用跟别的官员打交道,整天分析分析案件就可以了。刑部的案子,不是黑就是白,没有折中之法,海瑞的缺点也就体现不出来了。

万历心中其实更在意的却是另外三个人,当下说道:“张爱卿所言甚是,那就这么办吧,另外三人中,潘季驯就担任工部都水清吏郎中,宋应昌就担任禁军镇抚,赵士桢就担任神机营中军,众爱卿以为如何?”

万历把这段话一口气说话,脸不红气不喘,直直地看着大臣们。

张居正一怔,没想到皇上顺着他的话说下去,仿佛便是用了他的名义一般。众大臣听皇上一口气说出三个官职,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三个官职都是小宫,也就暂时没有人出来发表异议。

这时,徐渭又出列上奏,转移了大臣们的注意力:“皇上,臣尚有一事要奏。”

“徐爱卿,朕素闻你才学过人,对时政见解有独到之处,有什么事就说吧。”

徐渭看了看万历,心中对这个小皇帝欣赏不已,他落魄多年,今日终于能一展抱负了,声音不免有些激动:“回皇上,臣认为当朝之科举制度,弊端甚多,应于改革!”

文武百官听了,心中都是大为诧异,没有想到今天的大事,还没有完结。

万历点了点头,示意徐渭继续说。

“皇上,我朝历来文科三年一举,武科六年一举。臣觉的不妥,文武应当并重,武科也当改为三年一举。另武科内容也有不妥之处,历来只考策略和弓马两项,微臣认为,应当分为三场:初场试武艺,内容包括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地雷、火yao、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这第三场应由皇上钦点三甲,仿效文科殿试。如此一来,便可大量选拔优秀将才,巩固我大明千秋基业!”

明朝重文轻武的传统根深蒂固,如果是一个武官敢提出这番建议,恐怕立马就要被众文官的唾沫淹了。但是,提出这个建议的,恰恰是他们心中所敬仰的,天下文人的表率——徐渭。文武百官都怔住了,一时之间,没人出来说话。

万历看了看张居正,见他也没有表示,心中大喜,忙道:“徐爱卿说的好,这事就交给你办!”

徐渭又说道:“皇上,臣还有话要说。”

看到徐渭又要发表什么言论,百官心中已是默然,但万历却微微有些惊讶:自己交代的事情已经都办完了啊?

“皇上,微臣以为,文科也有不妥之处。”

又是一语惊四座!百官纷纷侧身,瞪着眼睛看向徐渭。

徐渭不慌不忙地说道:“臣以为,文试历来遵守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其格式僵化,禁锢考生思想,考生无法放开手脚,不利于发挥见解。臣认为,应该开放文风,倡导各抒己见,方可不顾此失彼,让天下奇人异士,尽入朝中!

“皇上,我朝历来重进士而不重贡生,岂不知会试三年一次,入榜者不过百人,如何能揽括天下德才之士?微臣以为,朝廷应当重视选拔贡生,让天下有才之人,都有机会为皇上效力。

“臣还以为,如今皇上刚刚登极,新政未开,正是用人之际,应当于今年加开恩科,以示皇上求才若渴之心……”

“真是胡说八道!”工部尚书朱衡满脸怒容,打断了徐渭的话:“如今满朝之士,大多出自文科,如依你徐渭所言,难道我们都是思想僵化、顽固不灵之辈不成?”

徐渭自己不是进士出身,却在这里大谈特谈文科弊端,大有贬低进士之意,很多大臣心中不忿,纷纷出列,声讨徐渭,一时之间,大殿之上,喧闹非常。

万历见到这么多大臣反对,连张居正和王国光等人的脸色都开始变得难看,虽然自己其实同意徐渭的见解,也只好说道:

“众爱卿不必多言了,朕也认为,这文科乃天下之本,不可妄动,改革一事,以后不必再议!不过开恩科之举,我朝已有先例,如今朕初登大宝,确是用人之际,依朕看,明年开春,即开恩科,文武并举,众爱卿以为如何?”

张居正略一思索,出列朗声道:“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张居正是百官之首,他一同意,马上就有无数大臣附和。

万历回想起今天早朝所办成的这么多事,内心激动不已,为了避免再有大臣发表异议,他起身说道:“时候不早了,退朝吧。”

===================================

其实大家可以……悄悄地……隆重地……甚至肆无忌惮地……用推荐票砸我^_^

有需要精华的可以在讨论区发帖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