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作者:三流写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75

经过和阿敏的激战之后,袁崇焕所率领的明军正式的在东沙河站住了脚斗结束以后,祖大寿和何可纲等将领派遣信使回到广宁跟袁崇焕报喜。

袁崇焕接到捷报之后,立即上疏朝廷,向朝廷和崇祯皇帝报捷,并要求朝廷在拨付帑金八十万两用来加固防线。

朝廷接到辽东的塘报之后,内阁立即准许了袁崇焕的请求,并将袁崇焕的塘报交给了皇上。崇祯皇帝龙心大悦,命司礼监加盖玉玺。

战斗结束了,朝廷当然要论功行赏啊,于是内阁又草拟了圣旨,加封袁崇焕、祖大寿和何可纲等将领的官职,因为袁崇焕的官职是督师,可以说是到顶了,于是内阁就商量,既然袁崇焕的官职是不能再加了,那就给袁崇焕建立牌坊,然后在封妻荫子吧。

不过此时袁崇焕还没有儿子,内阁也知道这个情况,韩犷等人再一商量,那干脆将这个官职留着,等到袁督师的儿子一出生再封其官职。至于其他有功将士,一律官升两级。

内阁草拟的奖赏奏章送交到崇祯皇帝那里以后,崇祯皇帝也是很痛快的批准了,并且还大笔一挥,从内帑之中拨出二十万两白银来犒赏关宁军。内阁接到皇帝的御批以后,都感到崇祯皇帝英明啊,这就开始拉拢军心了。

既然皇帝已经批准,那内阁就誊写圣旨,然后由司礼监盖上玉玺,最后崇祯皇帝命令行人司以最快的度将这两份圣旨送到辽东。

袁崇焕在广宁接到圣旨以后,立即将圣旨的内容传谕三军,三军看到皇上、朝廷如此的厚待关宁军,一个个都热血沸腾,齐呼皇上万岁、皇上英明。

不过袁崇焕在接到圣旨之后,没有觉得欣喜,而是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袁崇焕心里明白,这一仗打的纯粹是侥幸,而且丝毫没有损伤后金的元气,辽东的情况还是很棘手

别看现在明军将广宁夺了回来,而且还前线推进到了东沙河一线,但是明军能不能守住战线,袁崇焕心里可是直打鼓啊。袁崇焕十分熟悉后金兵马的犀利,如果后金现在集结主力来攻的话,袁崇焕只能选择放弃东沙河和黑山要塞,如果情况更加糟糕的话,他也会决定放弃广宁,将军队撤回到右屯。

不过现在还没有到那种地步,对于后金状况有些了解的袁崇焕也知道后金内部的权利斗争,所以袁崇焕和众多的将领以及幕僚一商议,他们也感觉后金近期不会出兵,他们也觉得在一年之内,后金大概不会出兵。

袁崇焕知道,只要能给他一年的时间,他就有把握修筑一条坚固的防线,现在既然朝廷拨付了足够的款项,那把握就更大了,于是袁崇焕加紧征集民夫,采购物资,在右屯到东沙河之间筑城。

广宁、西平、镇武、黑山等诸城虽然被后金焚毁,不过基础尚在,只需要修缮即可,至于有没有足够的民夫前来修城,这个不怎么需要袁崇焕担心。辽东经过这几年的修养生息,人口逐渐增加,已经出现地稀人稠的状况,再说,朝廷又迁移了三万多流民前来辽东,所以这不是问题。

在崇祯三年三月二十日,袁崇焕组织辽东民众开始重新修筑广宁、西平、镇武、黑山等城池。因为广宁原先就是辽东巡抚的驻地,所以袁崇焕就将他的督师府迁移到了新收复的广宁城里面。

明军收复广宁,就极大的改善了明朝在辽东的态势。广宁在则辽西全,明军的兵锋既可以指向沈阳,也可以指向辽阳,平定后金的叛乱的希望大增。

不过袁崇焕也是十分的明白,既然明军既可以打沈阳,又可以打辽阳;后金未尝不可即重沈阳打广宁,又可以从辽阳打广宁。为了保障广宁的安全,袁崇焕不得不派出大量的斥候来监视后金的动向。

还有一件事令袁崇焕十分的不满,那就是东江镇的毛文龙。自从毛文龙退守东江以来,势力日渐庞大,而且还不受节制,只知向朝廷要粮要饷。不过鉴于东江的特殊位置,所以不管是熊廷弼、王化贞,还是孙承宗,都不怎么管。

袁崇焕作为蓟辽督师,全权管理关外军事民政,再说东江岛位置重要,所以袁崇焕要五年复辽,那就不能不管啊,不过袁崇焕到现在也没有出手。因为袁崇焕的事情太多,还没有那个精力来收拾毛文龙。

于是袁崇焕暗下决心,等到将广宁-黑山一线的战线巩固完毕,就腾出手收拾毛文龙,到时候如果这个毛文龙知趣,服从调遣,那就留;如还如往常那样飞扬跋扈,不听从朝廷调遣,那就杀其帅,夺其兵。

明朝方面在辽东风风火火的筑城设防,后金因为几次被明军击败,只得退守东沙河-饶阳河地区,与明军对峙。

阿敏被关宁军击败以后,只得回到沈阳听候皇太极落。皇太极接到阿敏的败报之后,大雷霆。等阿敏回到沈阳之后,皇太极立即软禁阿敏,并召集后金各王公大臣,贝子贝勒,满将汉臣来定阿敏的罪。

崇祯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后金沈阳崇政殿,后金全体的高级官员,包括阿敏在内,都在崇政殿里。皇太极脸色铁青的坐着,他身旁的代善脸色也是很不好。

本来应该是四大贝勒轮流执政,不过此时莽古尔泰受伤,奄奄一息的在床上躺着,阿敏兵败,在这次朝会上要定他的罪,所以在下边呆着呢,所以在上位只坐着皇太极和代善。

朝会一开始先算旧账,济尔哈朗和索尼将重镇广宁丢了,所以先议他俩的罪过。不过索尼是太祖旧臣,再说功劳很大,而济尔哈朗平时就是一老好人,再说丢失广宁这件事也不能全怪他俩,皇太极本身就有很大的责任。于是济尔哈朗和索尼很轻松的就过关了。

皇太极只是象征的惩罚了济尔哈朗和索尼,等到议阿敏罪的时候,两黄旗大臣在皇太极的授意之下,对阿敏的“错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阿敏所在的镶蓝旗大臣不服,和两黄旗大臣激烈的争辩。

这个时候在崇政殿里面的大臣都清楚了,皇太极这是要收拾阿敏啊。因为正蓝旗也是和两黄旗有矛盾,所以一些正蓝旗大臣帮着镶蓝旗,为阿敏脱罪。代善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濂是皇太极一派的人,所以两红旗就倾向于皇太极。这样,阿敏是在劫难逃。

此刻阿敏也是知道自己这回是要栽在皇太极的手里了。不过阿敏很是不甘心,想当初皇太极是怎么登上汗位的。是他们四大贝勒合谋,篡改了努尔哈赤的遗诏,然后在将大妃阿巴亥给逼死。要不然这个汗位应该是多尔衮的。

阿敏不服,所以阿敏就在崇政殿里和皇太极进行了激辩。阿敏说:当初我们就反对你皇太极绕道蒙古去进攻明朝,可是你不听,一意孤行。从蒙古地区进犯明朝,后金没有掠夺到足够的物资,并且损失惨重。

我镶蓝旗从蒙古撤回以后,没有经过休整,就被你派到前线和袁崇焕的大军作战。镶蓝旗久战之师,疲惫不堪,怎么战胜以逸待劳的明军?

然后阿敏接着开始职责皇太极竟然开始重用汉臣,你皇太极怎么做不是违背父汗努尔哈赤对带汉人的政策吗?

阿敏说的话很是不中听。皇太极看到阿敏这样的桀骜不逊,并且竟然公然的指责汗王,皇太极气的浑身抖。皇太极摆出汗王的威严,大声的斥责阿敏目无汗王,然后钦定阿敏兵败、犯上等大罪。

皇太极本来想杀掉阿敏,不过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所以皇太极仿效太祖,将阿敏幽禁起来,这样,声名显赫的二贝勒阿敏就无奈的退出了后金的权利核心,皇太极向南面独坐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