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作者:三流写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98

大明崇祯三年三月,朝廷生明显的变化,先是一些西洋人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朝廷当中,并且还被赐予官职然一些朝臣反对,不过由于朝廷历来比较开放,所以对于这些事情,朝臣们也没有较真。

还有就是成基命与孙承宗要求按惯例,请辞内阁,专心担任吏部于兵部尚书。崇祯皇帝虽然极力挽留,奈何成基命与孙承宗十分坚决,并说如果皇上不允就辞去一切官职。崇祯皇帝只能批准他们的请求。

成基命与孙承宗辞去内阁职位之后,他们的名声反倒增长不少。原来因为他们违反朝廷祖制,以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的身份入阁,于是在舆论上有些人抨击他们。这回他们自动请辞,舆论上风向一变,开始赞扬起他们风高靚杰。

成基命与孙承宗离开内阁,那内阁人手就有些不够用了。于是内阁官员就上疏皇上,要求递补阁员。朝廷大臣们听说内阁官员要求递补阁员以后,就开始纷纷活动起来,一时间朝廷中暗流涌动。

崇祯皇帝也觉得有必要增补阁员,于是就下旨,朝廷准备在四月十五日增补内阁官员。崇祯皇帝对手下大臣们私底下的动作是明若观火,毕竟厂卫的那些番子们不是吃干饭的。但是崇祯皇帝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

因为崇祯皇帝知道,朝廷之中的党派之争重万历时期开始兴起,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要想在一夕之间扑灭包括东林在内的这些党派,根本完不成也办不到。既然这样的话,那就慢慢的来吧,崇祯相信,这些问题总有一天会解决的。

再说,崇祯皇帝还有更加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财政问题。自辽东努尔哈赤叛乱以来,朝廷的财政状况是每况愈下,连年入不敷出。解决财政困难的方法不外乎是开源与节流两种方法

说道开源,崇祯皇帝把海禁开了,这项措施每年为朝廷带来了大笔的收入,不过仅仅开放海禁带来的那些银子还是不足以缓解朝廷财政紧张的状况;崇祯皇帝开始思量,要将酒类列入专卖目录。

在明朝,酒类是不属于朝廷专卖的。在民间,民众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开酒坊,到市街上贩卖,所以明朝人都比较好酒。比如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就很好酒,时常喝的伶仃大醉。而他们喝醉了之后还很没有酒品,时不时的还耍酒疯。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崇祯皇帝开始把主意打到酒的身上了。不过崇祯皇帝也没有决定立即实行酒类专卖,他打算在递补完内阁官员以后,再行与内阁商议此事。

再说节流,因为皇帝的用度在典例上都是有规定的,在财政宽裕的时候这些花费是无所谓的。可是在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的情况下,崇祯皇帝是能省则省。后宫在崇祯皇帝的影响之下,也是一改浮华的旧貌,上至周皇后,下至普通的宫女,都不在施胭脂,都是一律的略施粉黛,尽量的追求贴近自然。

不过这些节省下来的钱对巨大的朝廷财政赤字不抵于是杯水车薪,不过这对朝政是有积极的影响的。由于崇祯皇帝将皇宫节省出来的开支都拨付给了国库,所以崇祯皇帝的如此作为,就给全体国民做出了一个表率作用,崇祯皇帝明君的形象是越来越深入人心。

崇祯皇帝为了赚钱是什么招都想过。崇祯想过做生意,不过崇祯对生意上的事情是一窍不通,再说了,崇祯名下有不少实力不俗的皇商,生意上的事情有他们出面就行了。

崇祯皇帝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在明朝现在还不能生产玻璃。因为明朝是对外开放的,所以玻璃在这个时候已经传入明朝,不过有一些原因,明朝不能生产玻璃,明朝的工匠也探索过,但是出于一些原因,明朝玻璃没生产,倒是生产出了琉璃。

于是在崇祯二年初,崇祯皇帝就在他的一座皇庄里秘密的建起了一个玻璃作坊。到现在,已经生产出不少的玻璃制品。

东西生产出来,但是要把这些东西卖出去。崇祯皇帝现在愁的是销路。虽然崇祯皇帝手下有皇商,不过那些皇商是什么货色,崇祯皇帝心里清楚。这些个皇商大部分都是草包,要是把事情让他们办,非办砸了不可。

于是崇祯皇帝只能通过锦衣卫的渠道,让锦衣卫的番子化妆成商会的人,去请山西商会、安徽商会、浙江商会、福建商会和广东商会的人请过来,让他们代理自己的产品。

为了掩护自己,崇祯皇帝打出华润商行的旗号,这个所谓华润商行的大掌柜当然就是崇祯皇帝了。崇祯皇帝不仅要他们代理自己的产品,他还要成立银行,当然眼下还只是叫做钱庄。

崇祯皇帝知道如果要成立钱庄的话,必须要这些商会的通力合作。当然,为了换取这些商会的通力合作,崇祯皇帝也会允许这些商会参与钱庄的组建,不过崇祯皇帝会控股这些钱庄。

这次崇祯皇帝召集这些钱庄来,只会和他们谈玻璃买卖的事情,对于组建钱庄的事情,崇祯皇帝在确实了解和掌控这些商会以后,和他们慢慢的谈的,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崇祯皇帝把见面的时间安排在五月,所以崇祯皇帝有足够的时间来对付这些商会。

就在崇祯皇帝愁于朝廷财政的时候,后金的皇太极也在极力努力摆平反对他的那些势力。在皇太极安然的撤回沈阳以后,后金不仅已经丢失了东沙河以西大片的领地,面对明军凌厉的攻势,索尼和济尔哈朗已经把后金军队撤回到饶阳河以东地区。

面对着这么严重的局面,皇太极在沈阳的大政殿举行了大朝会。在朝会上,后金的众多朝臣要求严厉的惩治蛊惑大汗绕道蒙古征明的大臣,矛头直指范文程,当然,后金的那些满族大臣可不满足只惩罚范文程一个人,他们的目的是整个汉臣。

不过在朝会上,皇太极并没有同意这些满族大臣的意见。皇太极明白,他需要这些所谓的汉臣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巩固他的地位,所以皇太极极力的压制这些反对意见。皇太极表示现在最需要的是打退袁崇焕所率领明军的进攻。

为了尽快的稳定局面,皇太极命令阿敏率领镶蓝旗军为前锋,两白旗为主力,开赴前线,力图将明军打回大凌河去。皇太极安排完后,就命令阿敏率军出征了。

这个时候,阿敏刚刚率领他的镶蓝旗回到沈阳,大军未经过修养,又开赴辽西战场。在朝堂上饱受攻击的汉族大臣们一个个都是人精,他们知道,阿敏率领的军队劳师远征,又未得充分的修养,前途堪忧。

果不其然,阿敏顺利的的度过饶阳河,一路上阿敏是高歌猛进,未遇到明军的抵抗。阿敏渐渐的骄狂起来。当阿敏快要抵达东沙河的时候,突然遇到了以逸待劳的明军祖大寿和何可纲等将领率领明军的突然袭击。

面对明军的优势兵马和明朝犀利的火器,阿敏损失惨重,要不是两白旗的及时救援,阿敏的镶蓝旗损失会更大。

阿敏败走,但是因为后金八旗军队战斗力确实很强,明军也是损失重大,无力追击阿敏的败军,只得撤兵回到黑山要塞。

阿敏吃了败仗,而皇太极不可能在派援军支援阿敏,所以当皇太极接到阿敏的败报之后,就气急败坏的急召阿敏回到沈阳。自此,明军和后金军队开始在饶阳河和东沙河之间的广大地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