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作者:三流写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47

皇太极虽然借故幽禁了阿敏,搬到了他南面独坐的一块大石头,但是皇太极还是面临比较棘手的情况

阿敏被幽禁了,但是忠于阿敏的镶蓝旗将领还在,他们还控制着镶蓝旗的兵士。现在的镶蓝旗对于皇太极来说,不抵于是一颗定时炸弹。皇太极是不会允许镶蓝旗这个不稳定的因素存在的,他要改组镶蓝旗。

不仅镶蓝旗让皇太极担心,正蓝旗也不能让皇太极放心。莽古尔泰虽然还在床上不死不活的“哼哼是莽古尔泰这竿大旗还在,而现在正蓝旗的领军任务德克勒是莽古尔泰的心腹,而德克勒也不是个傻子,他心里明白,皇太极既然能对镶蓝旗动手,为何不能向正蓝旗动手?

所以现在面对俩蓝旗不稳的局面,皇太极无心南征,他要安定内部,“攘外必先安内”这个道理皇太极还是明白的。

不过皇太极对袁崇焕率领的明军实力不了解,他心里没有底。再说,后金主力劳师远征,已经疲惫不堪。皇太极需要时间来休整,需要时间来安抚、整顿正蓝旗与镶蓝旗,所以皇太极决定与明军和谈。

皇太极先派人和明军进行接触,向明军表达出和谈的意向。正在广宁督休城池的袁崇焕接到前线游骑关于后金要和谈的消息后,袁崇焕也感到这是一个争取时间的机会。

相比皇太极来说,袁崇焕更加需要时间。别看现在现在明军一鼓作气收复广宁,将前线推进到东沙河一线。可是袁崇焕明白,明军此刻在没有足够火器以及坚城的情况下,实在很难守住战线。

明军急切的需要时间来修筑城池,布置火器。所以袁崇焕在接到皇太极要求和谈的消息后,在袁崇焕的内心里,十分的愿意于皇太极利用和谈来争取时间是袁崇焕也明白,朝廷是不会同意。

袁崇焕手里拿着皇太极给他的书信,心里十分的矛盾。袁崇焕犹豫了好一会儿,决定上疏朝廷,向朝廷申明自己的想法,同时,袁崇焕有利用自己有专折密奏的权利。向崇祯皇帝奏报此事。

袁崇焕的奏折在朝廷里面引起轩然大波。袁崇焕在奏章里写明,于后金和谈的目的是争取时间,用来修筑城池,建造防线。

不过不管袁崇焕怎么申明,朝廷里面的大部分大臣都极力反对袁崇焕的主张,甚至有些大臣还弹劾袁崇焕,说他勾结后金,意图不轨;有的说袁崇焕失去了进取之心,暮气沉沉等等。

此事内阁也很难办,在辽东任过职的孙承宗在心里是支持袁崇焕的,钱龙锡也倾向于袁崇焕的意见;不过钱谦益明显持反对意见,韩犷、李标、王祚远等人态度不明。

而此刻朝廷的情况是,内阁会推在即,各派人马都在极力的争取自己人入阁,于是乎,袁崇焕在无意当中,卷入了朝廷的党派之争。

由于袁崇焕偏向东林,所以温体仁、周延儒、山东道御史史范等人死命的弹劾袁崇焕,并且要求朝廷将袁崇焕下狱;而一些所谓的理学家也反对和谈,他们说:不用说建虏必不可款,款必不可成,成必不可久已,即使款矣、成矣、久矣,目前宁远、锦州、遵化、宣府、大同以及新收复的广宁、黑山等地的之兵,何处可撤?

这些理学家的意思是似乎由于不好安置因和平而裁撤的军卒,就不应该和平。这可真是高明的思维逻辑啊!

不过,也有为袁崇焕申辩的,比如余大成、钱家修、罗万爵毛羽键等人纷纷上疏,为袁崇焕辩解,说袁崇焕只是提出一些边疆方略,再说现在袁崇焕还没有和后金议和,不应该加罪袁崇焕。

就在朝廷吵嚷纷纷的时候,崇祯皇帝正在整顿皇商。崇祯皇帝十分的缺钱,而这个皇商系统十分的**,根本就带不来什么利润。所以崇祯皇帝决意整顿、重组皇商系统。崇祯皇帝在整理期间还真在皇商里头找着一个能干的。

周崇明原先只是皇商系统里面的一个普通掌柜的,不过这个人很有才华,崇祯现这个人才以后,就提拔他主持皇商系统。皇商系统在周崇明的整顿之下,成为了崇祯皇帝赚钱的主要途径。

周崇明代表华润商行与五大商会谈判,谈判的结果十分令崇祯皇帝开心。周崇明与五大商行达成协议,由华润商行提供玻璃制品,五大商行负责销售,每卖出一块玻璃制品的利润五大商行与华润商行三七开。

崇祯皇帝看到这个周崇明怎么能干,就将商行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了周崇明,并且拿出一座皇庄拨给了华润商行。而崇祯皇帝也不担心别人会偷学到制作玻璃的秘密,因为玻璃作坊在崇祯皇帝的一座皇庄里,里面的工人不是被裁撤的太监,就是一些重刑犯,而看守皇庄的都是三厂的得力番子。

崇祯皇帝解决完代理问题后,就接到了袁崇焕的密报。崇祯皇帝还是认可袁崇焕的方法的,不过朝廷的大部分大臣们反对与后金任何形式的和谈,这让崇祯皇帝很苦恼。所以崇祯皇帝没有立即的表态,冷眼旁观朝臣们的态度。

果然不出崇祯皇帝的预料,袁崇焕的往内阁的奏折果然在朝廷引极大的议论,而大部分的朝臣持否定的态度。当崇祯皇帝看到一些人竟然利用袁崇焕的奏折而大肆兴风作浪的时候,崇祯皇帝出来干预了。

崇祯皇帝在接到奏章的三天以后,在例行的朝会上,表了态,崇祯皇帝的意思是,袁崇焕身在前线,那他对前线的情况比我们都了解,我们身在庙堂之上,对前线的情况不熟悉,就不要对前线的将领指手画脚了。

崇祯皇帝的态度很明显,就是谅解、支持袁崇焕。朝臣们看到皇上如此的态度,有些大臣就对皇上开始劝谏,说坚决不能与后金议和,也就是后金“款”。

这些大臣认为坚决不能与后金是应该大加讨伐以示天朝威严,并且拿出宋朝于金议和,反而被金灭掉的史实,劝说皇上坚决不能与后金然大明皇朝有灭亡的危险,顺带着还把袁崇焕比作石敬瑭、秦桧一流。

崇祯皇帝在心里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心说这纯粹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既然以前朝廷能和蒙古和谈,怎么就不能与后金和谈啊。再说了,无论是明朝方面还是后金方面,都没有诚意进行和谈,这只不过是争取时间的一种方法而已。

崇祯皇帝没有理会那些所谓的理学家,但是崇祯皇帝却对温体仁、周延儒一派的人马打压了一番,以表示对他们的不满,崇祯皇帝以贪污的罪名将山东道御史史范下锦衣卫大狱。温体仁、周延儒等人看到皇上将山东道御史史范下狱以后,他们顿时明白了,皇上这是对他们不满了,于是温体仁、周延儒等人开始装聋作哑,不再对袁崇焕进行攻击了。

在一些朝臣的反对之下,一份给袁崇焕的圣旨经过行人司往辽东。在这份圣旨里,崇祯皇帝既没有反对与后金和谈,也没有赞成与后金和谈的意思,只是说明袁崇焕你既然是蓟辽督师,朝廷又给你专断之权,你自己决定辽东前线的事宜,朝廷不多做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