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栓马院里引蛇出洞
作者:喻林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60

京师西面的海淀,在元朝的时候,这里有一片浅湖水淀,所以当时就把这里称为“海店”,后来改称为“海淀”,由于这里山水秀美、风景怡人,于是有清以来,皇室便在这里修建御用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圆明园正是在清朝历代皇帝“集天下胜景于一地,汇古建绝艺于京华”的初衷建设起来的。

海淀里的谢庄边上,有一座废弃的驿馆。由于嘉道以来,清廷的皇帝一年之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圆明园,所以行政中枢就随之从京城移至圆明园,各地的奏报公文也就直接递送到园子里,从而保证奏折的有效传呈。鉴于此,许多六部九卿的职能部门都在圆明园设立了分部,派驻值班大臣在这里当值,所以许多外地的官员、士绅、商贾需要拜望这些京官大老的时候,都需要到海淀来。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谢庄一带的商人就将原来废弃的驿馆改建成一座客栈,并代办饭食,以供来往官商居住食宿。在秋冬之际,由于皇帝仍住在紫禁城里,所以客栈里也没有多少人居住,只有等到春夏到来,皇帝移驻圆明园的时候,生意才会渐渐地好起来。

不过,咸丰四年这一年有些特殊,太平军攻至京津一带,京师闻警戒严,皇帝移驾的时间也拖后了许多,所以这座驿馆客栈将近一年没有什么生意,到七月初的时候,终于盼到皇帝移驾了,所以客栈掌柜急忙召集店里的伙计,开始仔细打扫房屋,准备收拾一新,重新开张营业。

就在客栈里扫帚翻转、灰尘四扬的时候,有一位贵公子模样的人带着一名清秀的书僮走了进来,店掌柜慌忙迎上,满脸堆笑地说道:“客官,是要住店吧?”

那位贵公子见屋里弥漫着灰尘,便又掩鼻退出门外,那书僮也跟着走出来,打着官腔对那店掌柜说道:“你们这儿弄成这个样子,不做生意了?”

店掌柜慌忙陪笑道:“哟,客官,这不是感念皇恩浩荡,移驾到御园,所以才把店里收拾打扫一番?以便给我大清过往的客官一个方便吗?”

这油腔滑调的语气让那位贵公子有些不悦,他放下掩面的手,露出面目,此人正是恭亲王奕訢,他对店掌柜说道:“不必到屋子里了,在屋后找个清静的所在,我们喝上一壶茶便走!”

“好,好!”店掌柜忙点头答应,“您到后院吧,后院原是绑马的院子,有一年多没有用过,既干净,又清静!”

客栈里来往的客商一般都是乘马而来,所以在后院里准备了一排马桩,作为栓马饲养所用。本书转载1⑹K文学网www.⑴6k.cN

店掌柜引着恭亲王奕訢和他的听差,来到后院,然后命店里伙计搬来桌椅,请恭王坐下,然后说道:“您二位少坐,我去给您沏上一壶高的去!”

虽然院里十分干净,但恭王仍觉得十分简陋,不悦地问身旁的听差:“宝鋆怎么选了个这样的地方来见面?”

那听差小童忙道:“六爷,您甭生气,宝老爷说,这两天步军统领衙门的探子满街都是,若是找个热闹的地方,恐怕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就选了这个偏僻的所在!”

恭王还是保持着不悦的神色,坐在椅子上默然不语。

这里,店掌柜沏了一壶清茶过来,给恭王和听差斟上,然后说道:“您二位是不是还得等人?”

听差说道:“没错儿,等会儿若有人来,便来叫我,我到外面去迎。”

“哦,好!”店掌柜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所以也明白事情的程序,所以就应声而出。

少时,店掌柜从院子门口透出头来,轻声说道:“有位京里来的宝老爷,是不是您二位要见的人?”

恭王点头道:“请他进来吧!”

“得嘞!”店掌柜唱了个诺,便把宝鋆引了进来。

宝鋆一进来,也没有看恭王不悦的神色,直接到桌上拿起听差的那杯茶,一饮而尽,然后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抱怨道:“这三伏的天气,真能把人给热死,我骑了匹快马从京里赶来,这一路上险些被晒成肉干了!”

恭王依旧不语,只是看着宝鋆慢慢解开领间的扣子,用手不断地扇着。

听差怕场面太尴尬,忙上前站到宝鋆身边,给他使了个眼色。

宝鋆这时才醒悟过来,他回头看了看恭王,见他清削的脸上一直黑着表情,所以稍稍收敛了一下,说道:“六爷,您大老远把我叫来,一准儿是有要事相商。”

这是事先商定好的约定,肯定是有“要事相商”,他说的无非是句废话。但这句废话倒也算打破了尴尬,恭王算是开口说道:“青麟的那件事,越办越乱,我不找你来议一议,你不定给我闯出多大的篓子来!”

宝鋆望了望那名听差,那听差知趣地道:“我去守着院门!”说罢,便起身出院,将院门关上,立在门口。

恭王和宝鋆看着院门紧闭后,才回过头来。宝鋆说道:“青麟的案子,我理了理脉络,总觉得他的两个弟子都在这个时候来到京师,有些过于巧合。”

恭王道:“唐子清是为他的老师翻案,目的很明确,倒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可是,那个潭林算起来,应是湖南巡抚举荐的,你怎么也怀疑他?”

宝鋆又自斟自饮了一杯,说道:“六爷真要让我说出为什么怀疑他,我还真是说不出什么证据来,只是隐隐地感觉到他到京师并非当太医那么简单!”

恭王有些不以为然,他说道:“要说他以解元的功名,委身来当太医是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不过,前朝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因功名不顺而到太医院当差的,所以这倒没什么可怀疑的!”

宝鋆笑笑不答,显然,他也不同意恭王的看法。

恭王想了想,说道:“这件事情最终的目的很简单,把青麟在两湖就地正法就行了。青麟之罪,在于督抚失守,这是老天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并且皇上也下了诏谕,让三法司调查完实情,就可以执行。可是,问题是按照大清律,凡是判定死刑,需要有一个‘会谳’的过程,唐子清就是抓着这个会谳的时间,弄了几百条证据来翻案,其实咱们当时只要把他手里的证据毁掉就行了。他即便是重新回两湖取证,时间也来不及了,到时,会谳之期一到,案子没有新的翻供证据,青麟就死定了。可是,那一把大火竟然没有烧掉他和那些证据,反而还让他们把都察院的柏葰和步军衙门给拉了进来,现在这件事成了一团乱麻,若是不能顺利解开,必然会越拉越紧!所以,你们绝对不能贸然行动!”

对于杨记那场大火的效果,宝鋆也有不同的看法,他说道:“都察院的事我也想过了。我觉得唐子清手里现在未必有证据,他到都察院虚晃了一枪,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想把这件事扩大,以求自保罢了!”

恭王摆了摆手,说道:“佩蘅,如果没有亲眼见到唐子清的尸首,你这些话都只是分析,没有一点作用!一旦他手里留存了证据,你我都要沉入海底!”

“可是,”宝鋆说道,“现在不是一直找不到唐子清吗?”

恭王叹了一声,说道:“唐子清既然已经找不到,那你去抓潭林又有什么用呢?”

宝鋆目光一闪,反问道:“六爷,也许抓了潭林,就能把唐子清给引出来呢?”

恭王一怔,问道:“你是说‘引蛇出洞’?”

(本书已与签约,正式发布地址为:http://ss..com/book/36382.html;关于本书所涉及逃宫路线和建筑的示意图请参见地址:http://hi.baidu.com/%D3%F7%C1%D6%C0%C9)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