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金不换 (解禁)
作者:小二上酒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452

从浙兵两翼杀出的,正是陕西、大同、太原各路兵马,陕西总兵萧如兰亲自率领着一支延绥骑兵,迂回到了叛军阵中,骑兵们纷纷喊道:

“灵州城已破,缴械不杀——”

叛军士气被鸳鸯阵所挫,现在又听到灵州城城破的消息,哪还有心应战,纷纷投降,投降的动作就好像会传染一般,蔓延了开来,在官兵的包围下,大批大批的叛军士兵放下了武器……

萧如兰发现前方叛军阵中,一座大鼓旁,一个红甲将领骑在马上朝部下吆喝着什么,萧如兰是陕西总兵,统管宁夏诸卫多年,一眼就认出那人是杨文遇,他率领着数百骑兵,径自冲进阵中,到离杨文遇数十米处,他大喊道:

“杨文遇!我弟现在何处?”

但是现在乱军之中,到处喊声震天,萧如兰这一声喊,杨文遇竟是没有听到,依然在紧张地指挥着什么。萧如兰心中焦急,又连挥数刀,策马到了离他十数米处,刚要再喊,不料杨文遇看到一支骑兵突然杀到眼前,心中大惊,掉转马头就走。

杨文遇刚骑出不到百米,前方又出现无数大同步兵挡路,杨文遇带着几骑亲兵,奋力杀出一条路来,眼看着就要冲出包围了,突然右侧一股凌厉的刀风袭来,杨文遇连忙俯身让过,转头一看,正是麻贵。

麻贵骑在马上,手持一把镔铁柳叶大刀,追上了杨文遇,朝着他挥手又是一刀,横着削了过去。

杨文遇举刀挡去,但他年纪大了,力气不如麻贵,这一刀虽然挡住了,刀劲他却吃不消,在马上一个踉跄,险些摔下马来。麻贵趁着这当儿,顺势回刀,一下砍中杨文遇后背,这一刀砍实了,杨文遇只觉得后背一阵剧痛,全身失去了控制,重重地掉到地上。

旁边的灵州兵们看见主将被人家一个回合打下了马,都失去了斗志,不再反抗,无数的大同兵迅速围了上来,将杨文遇制住,挟起身来。

“让开,我来取他首级!”

能取得敌将首级,就能记一大军功,大同兵们听到麻将军这么说,纷纷让开,麻贵挥起刀来,眼看着就要砍下去,忽听一个声音喊道:

“慢着!麻将军,且让我先问他一句,”萧如兰从后面赶了上来,向杨文遇问道:“杨文遇!你们将我弟如何了?他现在何处!”

杨文遇眼神恍惚,看到萧如兰后,喃喃说道:“萧大总兵……”

他说着,扑在萧如兰所骑之马的马脖上,想抱住马脖以稳住身子,不料被那马将头一甩,他一个踉跄,又摔倒在地,悠悠说道:“你弟弟……他……他还在……”

杨文遇话未说完,竟是双眼一闭,死了过去。

……

……

正当鸳鸯阵在宁夏境内再次大显神威的时候,鸳鸯阵的创始人、戚家军的主将——戚继光却在蓟州接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消息:皇上就要来亲巡九边了,而且第一站,就是他所在的蓟州。

嘉靖四十四年,戚继光曾经从安定门凯旋进京,见过嘉靖皇帝,隆庆二年,戚继光又受诏进京,调任蓟州都督同知,也在大殿之上见过隆庆皇帝,不过自此以后,他一直担任蓟州总兵,所以当今的万历皇帝,他却是从未见过。

以前听说皇上年少聪慧、重视武功、改革军户制度、大力拨银整饬军备、还在京中亲自操练神机营,听闻到这些消息以后,戚继光对这个皇帝大感兴趣。在他写给张居正的私信中,旁敲侧击地问了些朝政上的事,张居正在写给他的回信中,也对万历大加赞赏,但对武官、军事方面的改革,却不置可否。

这一点戚继光并不十分在意,因为戚家军实际上是一支私兵,所以朝廷对军户制度的改革,基本上与他无关。他所关心的,是朝廷对他本人、以及对戚家军地位的认可,只要他在任蓟州总兵一日,他就有信心“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有信心保护京师的安危。

万历五年秋,对戚继光来说,一件大事发生了,这是一件足以改变他地位的事情:张居正父亲突然病死,皇上没有给予夺情,而是让他回乡丁忧。谁都知道,他戚继光和张居正是死党关系,张居正推行新政,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如果张居正不保,他戚继光又怎么能在朝中立足?

戚继光马上意识到,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危机,朝堂上的争斗,比之倭寇、鞑靼,只怕是更为凶猛。得到张居正离京的消息后,他一方面派出亲信,前往湖广张家商议对策,一方面除了日常操练外,一概闭门谢客,拒绝一切官场往来。事实证明,他这么做是卓有成效的,一直到伪书事件的发生,他都没有被言官们抓到把柄、没有被当成弹劾张居正下台的工具。

后来伪书案的结果传到蓟州,戚继光先是舒了一口气,但紧接着又有些后怕:这个王大臣是哪儿来的?他下令清查军籍名册后才发现,王大臣确实是从戚家军中逃出的。原来,戚家军军纪严明,打仗时,不听军令者斩、临阵退缩者斩,那个王大臣正是因为犯了军纪,害怕受罚,连夜从军中逃走的,居然还鬼使神差地跑到京城,带刀闯了大内……

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个巧合,但恐怕在有心之人的传播之下,没有人会相信那是巧合,到时候,他戚继光就是满身是嘴也说不清了。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对着群臣说了一句话:

“以后这等旧事,勿须再提,再有提及者,与王世贞等人同罪”

这句话就等于是给他吃了颗定心丸,他虽然并不清楚皇上是不是知道内情,但有一点他可以确定,那就是张居正和他,可以无忧了。

现在,这个年轻而神秘的天子,今日就要从京师启程,明日即可到达蓟州,戚继光接到消息后,思虑了良久,传令了下去,让他的老部下:副总兵胡守仁、王如龙,参将朱任、金科等人一齐来见,临时商议一些事情。

……

此刻,在京城中,皇帝亲巡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对万历来说,亲巡不是亲征,并没有多少仪式需要参加,但他自己却有很多要准备的事情。

万历首先下令,除了随身的亲军外,担任亲卫军职责的,还有神机营前哨营、锦衣卫骑兵营全体将士,清一色的全是骑兵。

接着,万历又去视察了一趟位于西苑的明远书院,明远书院自从去年九月创办以来,已经开了半年有余,五百名学子也已经全部筛选入学,这些学子年龄大多在十八九岁,几个月来,他们只习兵法、火器,只学天文、地理,不用再碰四书五经,这在他们来此之前,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他们对此都是兴趣盎然,学艺大进。

明朝的武官,历来只重视蛮力、只重视弓马娴熟,很少是真正有文化的,就算有那么少数几个,因为家世好的关系,可以进学,也被文官们限制为“日授二百字乃止”……但是尽管如此,依然涌现出戚继光、李成梁等一代名将,万历看着眼前的这些学子,心中激动不已: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也都是跟戚继光一样,也来自武将世家,又被自己这样刻意的教学,难道就不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戚继光?

不过,比之戚继光,他们跟前哨军骑兵一样,还欠缺的,就是实战经验了。这次自己亲巡九边,正好可以让他们长长见识,历练历练。于是万历下令,赵士桢、陈璘、董一元等人,率领五百明远学院学子,与自己一同前往蓟州。

最后,万历又叫来兵部尚书殷正茂,让他亲自去往城东负责京军军备的匠户营,负责挑选出最好的一批能工巧匠,随同圣驾前往蓟州。

说实话,万历第一次观看神机营操练时,除了对明朝那各色各样的火器大感惊讶外,也深深地感到了忧虑,因为他发现,与火器的巨大威力相比,它们的可靠性和准度却不尽如人意,那一次赵士桢亲自操练“谷仓阵”,一百米的距离,用鸟铳射击,居然十发而不能中一。士兵们为了防止炸膛的危险,都不敢把脸靠近枪支后座,射击时完全是在靠感觉……

万历知道,明朝各地的军备质量不一,这次自己亲巡九边,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各地的匠户取长补短,统一一下制造工艺,让有明一代,不再出现那生锈的刀枪、纸做的盔甲!

万历六年四月三日,一切准备就绪,万历亲自领着一万骑兵,从京城北门——德胜门出发,第一次离开了京城,前往蓟州。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