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四位辅臣
作者:小二上酒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582

第二天早朝上,申时行上疏,请求皇上充实内阁,并举荐了数位大臣。万历从奏,就在早朝上举行廷推,再由万历批红,最后的结果是:张四维、王锡爵二人都是庶吉士出身,才学品德均为上乘,资历名望可以服众,分别授文渊阁大学士和文华殿大学士,即日起进入内阁,共辅朝政。

从此开始,包括张居正在内,内阁共有四位大学士,大明又回到了四位辅臣共同辅佐朝政的局面。万历知道,国不能独相,一个不够,二个亦不够,三个就可以互相制衡了,如果有四个,而且是四个秉性各异、背景、能力各不相同的大臣,那就是一番辉煌的历史气象了:

张居正是千古一相,能力自不必说,而且他有志于摒除弊政、振兴大明,他敢作敢为,不怕得罪人,办起事来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让他任首辅主持朝政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申时行是状元出身,声望最高,他任了六年武英殿大学士,资历也在王锡爵等人之上,他是个典型的中间派,两边都不得罪,从这次的弹劾张居正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来。他还善于迎合圣意,只要不逾礼制、不得罪人,都能替万历开口说话,这样的人,自然不可或缺。

张四维是国家栋梁,这个赞誉是他十五岁中秀才时,负责他那场乡试的考官说的,与张居正十二岁中秀才时,湖广巡抚顾辚说的那句“此子将相才也”如出一辙,都富有传奇色彩,现在看来,他们两个都说准了。张四维性格脱洒、才智过人、喜谈兵事、器度不凡,说句实话,自从伪书事件后,万历心中除了张居正外,最为看重的就是他了。基于他的特殊背景,张居正不可能和他共通一气,以他的性格,自然也不可能依附张居正,所以他就是防止张居正独相的重要人物了。

王锡爵是后来居上,四个人中,属他最为年轻,也最有潜质,不过他虽是榜眼出身,却未曾任过实职,声望稍显不足,但也正因为这一点,他跟张居正和张四维都不搭边,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发表看法。虽然从目前来看,王锡爵属于正宗的“保皇派”,但万历总觉得对他有些捉摸不透,看来此人不会满足于像申时行那样“迎合圣意”,日后定有一番作为。万历知道,历史上的王锡爵生不逢时,不能施展抱负,终于辞去首辅,退隐山林二十余年,拒不出仕……不知道以今天大明这般欣欣向荣的气象,王锡爵是否还会选择退隐山林?

……

……

这一天五更时分,晨曦初现,百官们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聚集在午门前,等待着午门的开启。

工部尚书朱衡正和户部侍郎余有丁等人闲聊,看到张四维从端门方向走了过来,朱衡迎了上去,说道:“子维。”

“是士南兄。”张四维看到朱衡跟他打招呼,不免有一些尴尬,毕竟两人曾经共谋过大事,虽然张居正没有下台不全是因为他张四维,但自己的确是反过来帮了张居正一把,于理,自己没有做错,于情,那就有些过意不去了。

朱衡似乎忘记了有过这档事,满面春风的走上前来,握住张四维的手,亲热地说道:“子维入阁为辅,为兄未曾登门道贺,失礼失礼啊。”

张四维谦让道:“大家多年同卿,何必拘泥于俗礼。”

“子维可知道,这又做阁臣,又掌吏部,古往今来可没有几人,日后名留史册、衣锦还乡,风光得很哪。”

张四维看朱衡的表情,不像是说反话,只好干笑了几声应付过去。两人说话间,随着值守宦官一声高喊,午门缓缓打开。

“士南兄请。”

“不不,子维先请。”

……

群臣一番礼让过后,申时行、张四维、王锡爵走在前列,百官按照品秩高低,熟练地排了先后次序,朝五座金水桥而来。

群臣过了金水桥,意外地发现皇极门下站满了仪仗,走在前头的申时行眼神不好,还没看清楚,旁边的王锡爵却是看得一清二楚,他低声说道:“是皇上。”

百官们陆续到达,看到皇上居然在皇极门下坐着,以为又要御门听政了,群臣站整齐后一起跪拜,高呼万岁。

“诸位爱卿免礼,”万历从黄绸龙椅上站起身来,朗声道:“今天的早朝不上了。”

百官们听了,面面相觑,竟是没人起来,申时行当先问道:“皇上,为何不上早朝?皇上既然龙体无恙……”

万历笑道:“朕问过鸿胪寺官员了,今天正是黄道吉日,诸位爱卿不用去皇极殿了,随朕前往先农坛吧。朕要亲耕。”

群臣心中恍然,现在正是三月,前些日子皇上在大殿之上颁布新政,大力整改农事,如今又要举行亲耕,显然是为了配合新政的施行,同时也有劝课农桑之意,告诉了天下子民,当今天子重农,带头亲耕,他没有忘记宫外靠天吃饭的穷苦百姓。

亲耕仪式最早起源于周朝,历史悠久,到了宋朝,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曾在“八卦田”亲耕,开了封建帝王亲耕的先河,以后历代皇帝或亲自动手,或由大臣代劳,但这亲耕仪式却不曾废过。

现在皇上自己提出要亲耕,文武百官莫不欢喜。万历心情也十分好,这先农坛在城外南郊,自己很少能出宫,去南郊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场郊游,所以他决定步行。

万历和群臣们等了好一会儿,侍卫队、仪仗队和鸿胪寺等官员才准备妥当,在初升的太阳阳光照耀下,钟鼓司人员奏起礼乐,万历带头,后面跟着群臣,浩浩荡荡出了午门。

正阳门前,一个小摊商贩刚在街边摆好了摊子,看着路中行人渐炽,还没等他迎来今天的第一个顾客,就看到正阳门中涌出无数全副武装的士兵,高声喝令行人让开,小商贩赶紧收了摊子,站到一座酒楼台阶上,好奇地望向城中,不知道这次又是哪位王公贵族出行。

士兵们在街道两旁列好了队,正阳门中又行出一整队身披紫云罩甲,头带红顶盔的禁卫,在他们的后面,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很多明黄色的帷帐……街道两旁的百姓们常年待在京中,怎么会不知道这是什么?在他们平静的生活里,能碰上这种难得一见的事情,自然兴高采烈,不少人奔走相告,消息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

等万历走出正阳门的时候,道路两边早已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不少人是刚刚得到消息赶来,犹自气喘吁吁,一些酒楼茶肆楼上,也都挤满了人,只为一睹当今天子的尊容。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