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学写毛笔字
作者:权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163

(出差两天,耽误更新,无奈,谢谢支持)

此生第一次过了夜生活的张言兴奋的骑在冯睿的脖子上被送回家,精神放松下来没一会便进入梦乡。

没有钟表,不知有多晚,不过父母还没睡,家里的煤油灯还亮着。

即使昨天裴希文已经和爸爸打过招呼,第二天仍然少不了父母的一番询问,三岁的孩子大半夜才回来能不担心吗,另在别人那吃饭在当时来说是大事,粮食是定数,你吃了人家就少了。

张言应对说:“他们见我聪明,挺稀罕我,就留下我吃饭了。”为打消父母顾虑又添油加醋的说了晚餐如何的丰盛,知青们对他如何热情。

婶子除了担心之余还是极力维护张言:“咱们小言懂事,聪明,谁见了谁喜欢,也难怪他们留咱们小言吃饭”。

张言借此机会说知青们那有好多书,很羡慕那么多字他们都认识,想和他们学认字。

儿子爱学习,父母听了当然很高兴,父亲纯属听了高兴,根本没把张言的话当回事,小孩子的话往往就是戏言,单这态度就很值得高兴。

母亲眉开眼笑:“你想学认字,是好事,等年龄够了,咱们就上学”。婶子深深点头附议。

张言哪肯放过这样表现自己的机会,等到了年龄,黄花菜都凉了:“我想现在就学。”

母亲疑虑:“现在?这能行吗?能学会吗?”

张言明白母亲的疑虑,这个年代谁家三岁的孩子三岁就学认字呀,村里五六他爷爷,祖上三代贫农,全都一个大字不识,后来他孙子五六上小学一年级,把老爷子美的,生怕别人不知道,见天往人多的地方钻,钻进去就唱:“我的孙孙小五六啊,七八岁的小孩上了棍年级呀!”老爷子不认字,一直把1读棍。

不说五六,就是前世的张言,到上小学连十个阿拉伯数字都认不全。

张言信誓旦旦:“没问题,昨天我已经学会写几个字了,不信我写给你们看看,叔,把你的笔借我用用。”

前几天张言画烟盒的时候偷了叔叔的一只圆珠笔,用完后藏起来了,反正叔叔是公款消费,叔叔也只当不小心丢了,没在意。

此时张言不敢拿出来,被发现一定会被没收回去,小孩子要笔干什么,普通人家一支铅笔也是金贵东西。

父母婶子都是游戏的态度看着张言,会写字那就是太好了,不会写也没关系,才三岁吗。

最不相信的是叔叔,迟疑着把很新的红蓝双色切换圆珠笔拿给张言:“小心点啊,新买的,别弄坏了。”

张言鄙视的扫了叔叔一眼。然后故意歪歪扭扭的在糊墙的报纸写下1到10十个阿拉伯数字,又写下上、下、大、小四个汉字。写的同时嘴里还读出来。

然后把笔还给叔叔,平静的说“昨天就学了这么几个”。

父亲一言不发,脸却涨得通红。母亲喜上眉梢,有叔叔婶子在,不好过分表现什么,尤其婶子的肚子到现在还没动静。

婶子虽然不认字,钱总分得清,几个数字当然认识,所以表现最激烈,一把抱过张言:“我们小言真聪明,才几岁就会写字了,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叔叔也连连点头“小崽子不错,不愧是姓张的。”

张言惭愧,忍了又忍,想了又想,才写下这几个启蒙的字,场面居然还是这么热烈,看来小孩子除了被大人们忽视外,稍有表现就会被重视。

最终张言被允许去学认字,本来父母还提议让叔叔教他,张言断然拒绝,叔叔来教哪有机会跑出去。

今天父母叔叔婶子看他的目光都格外慈祥。

第二天,叔叔给了张言一支崭新的铅笔和一个叔叔的旧账本钉成的本子,张言也不挑剔,用不用还另说。

接下来几天,张言每天出去胡混,知青点,豆腐房,木匠铺,铁匠炉,铁匠炉的三个铁匠也认识了,三个铁匠是兄弟三个,姓张,但与张言同姓不同宗,分别称为大铁匠,二铁匠,四铁匠,至于为什么没有三铁匠,张言不知道,也没问。

三个铁匠中张言最熟悉的也是最不熟悉的是二铁匠,之所以说最熟悉是前世听到二铁匠的传闻最多,分产到户后二铁匠便离家,据说是倒卖一种叫“老头票”的东西,期间也许回过几次家,有说赚了大钱的,有说在外面混日子的,反正多数不是什么好话,说其不务正业,直到二十年后才回村,依然穷困潦倒,很受人们鄙视。他外出期间干了什么没人知道。

如果是前世,张言也会从众的鄙视二铁匠,但今生却很理解,很佩服他的勇气和见识,无论他出去干了什么,敢逆全村之大不违出去闯荡就是好样的,只是错在结果,如果二铁匠有了赚了大钱回来,那就是衣锦还乡,万人景仰,二十年的离家将不值一提。但二铁匠的结局差强人意,依然受到众人的鄙视。其境遇不过是成败之间而已,各占百分之五十。

之所以说不熟悉,因为听到他的事,都是传闻,从来没有接触过。

张言回忆前世了解的铁匠活知识,尽量问的幼稚,大铁匠和四铁匠都不善言辞,每天都挥汗如雨的干活。只有二铁匠,性格开朗外向,面对张言小屁孩的问题倒是有问必答,张言有意无意的说,将来人们盖房子包括门或窗户都可能用钢铁的,围墙也可能用钢铁的,总之你们这个行业将来大有可为,虽然是小孩子的话,放在别人可能一笑置之,但二铁匠终究不是安分的人,张言的话引发了他的思索。

张言终于遮遮掩掩的把一大碗豆腐边端回家里,大人回来,母亲婶子都惊讶哪来的,张言说,瞎子大爷稀罕我,我和瞎子大爷相处的很好,他偷偷送我的,而且我和二姐已经吃了好多次了。

父母叔叔婶子自然知道豆腐房里的猫腻,但向来都是大队干部才有权利享受,普通社员想都不要想。

母亲看着自己儿子,果然精怪,这么小居然到处‘骗吃骗喝’,一股愁绪涌上心头,也不知这样是好是坏。

但叔叔显然对张言做的这件事很非常满意,居然伸出大拇指:“小子,你牛X”。

大家对晚饭的加菜都很满意,有的吃当然很满意。

这之后,隔三差五的张言总会弄回一碗豆腐来。

糊墙报纸上的汉字每天都要增加几个,这是张言向父母展示自己的‘成绩’,父亲和叔叔也都习惯性的每天晚上巡视一遍,看看字,再看看张言不断点头。

父亲:怪不得这几天每次见到几个作坊里的人总夸奖你生了个聪明儿子。看来自己儿子的却不笨。

于是张言基本享受到了不督促,不干涉的放养政策。

连带着二姐也开始学习写字,每天都早早跑回家,美其名曰与大姐一起写作业,实际是学会了几个新字着急向大表哥和大表姐显摆。

搞定了父母和知青,张言又不请自来的到马大爷马向恩家。

马大爷在西河信用社工作,挣工资,吃公粮,家里条件要比队里的普通社员好很多,房子就能看出来,不是一般的土坯房,是三间货真价实的砖瓦房,前世张言来马大爷家总共超不过五次,自从父亲因为好吃的蛋糕再也不肯带他来马大爷家后,长大一点,张言对马大爷家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有蛋糕与没蛋糕的差距上,内心总有些疏离感,所以没有必要的事,基本不去。

他进门时,马大爷不在家,马家大娘正在炕上拆洗棉被,马大娘城镇户口,没有工作,也不用到生产队劳动,每天在家做家务,照顾孩子,所以小如意同学虽然受到的照顾很多,但也相对的不自由,再加上一个相对严厉的老爹,让他不时的感觉郁闷。

张言敲门进屋,他还不大习惯农村的直接推门而入,后世是很不礼貌的。

马大爷家的摆设明显不同于普通人家,平整的水泥地面,墙上刷了白灰,贴满了各个伟大领袖的年画,毛主席,马克思,恩格斯,其中一张毛主席紧紧握住华主席的手,大标题是“你办事,我放心”。

这个年代,马大爷已经有了沙发,铺盖着白色的确良罩子,两个单人沙发间一张小茶几,这是当时条件好的家庭很流行的装饰方式,一张写字台,写字台后半部一个连体的书柜,张言一眼就看出里面大部分是大部头的毛选,马选。张言又瞥一眼曾让他魂牵梦系过的装过好吃蛋糕的平柜,心里笑得有些涩。

马大娘见过张言,也听如意无数次的提起过。见进屋的他,小孩子吗,也没放下手里的活,

“是小言啊,有事吗?”

炕上铺满了整张大被,马大娘正‘引’被,就是被子拆洗完后,把被里被面与棉花逢到一起,先在要走针的线路上用针画一条印记,然后穿一条与被指长度相当的长线,从一端逢到另一端,技术不好的缝一针要拉一次线,技术好的,一针可以在被里穿四五次,然后拉线,省很多时间。

“大娘你好,我想和马大爷学写毛笔字,不知道马大爷会不会教我,我来问问马大爷。”

虽然有如意的通气,马大娘还是很吃惊,:“听如意和他爸说了,还以为你说着玩呢,你认字了吗”。

“认识几十个了。”

“真的吗?谁教你的?”

“我向大队的知青学的。”

为了证明自己确实认字,有伸手大小多少,上下左右的在空中虚划一阵,嘴里顺便读出来。

马大娘连连点头:“嗯,怪不得如意说你聪明,这么小就认识这么多字。”

说话间如意同学放学回来了,见到张言高兴的不得了,在自己底气十足的让张言给他讲擎天柱,汽车人,张言以前为小如意胸前的毛主席像章曾拿出来糊弄过他,此时真没心思应付他,幸好没讲几句,外面叮当的声音响起,如意赶紧装相去写作业,马大娘笑笑也不说破。

马大爷回来了,马大爷是开宝马回来的,不,是骑自行车回来的,但当时自行车的地位不亚于后世的宝马,是身份的象征,向阳大队目前看来很富裕,大队干部家一般都有自行车,还有就是被古新煤矿招工的不踏实劳动的那批人,其中好几个买了自行车,要不怎么说因祸得福呢。自行车的总数量不少,十几台。

张言到出门迎接,“你好马大爷。”

对自行车这个新奇玩意,后世张言不屑一顾,此时仍忍不住仔细看一下,老式二八,后轴很粗,脚闸啊,就是骑的时候只能连续向前瞪,只要向后蹬就是刹车,这种车几年后就会淘汰掉,但同时说明,马大爷的车买的更早。

寒暄着进屋,张言再次说明来意,马大爷一脸严肃,“听如意提起过,你认字了吗?”

张言拿过如意的钢笔,横平竖直的写了几个字,后世张言自认自己的钢笔字不错,也是随着庞中华的字帖练过的,虽然现在手不随心,但仔细写起来还是略有后世的风采。

不待发文就解释道:“我是向知青学的。而且我还会背好几首诗呢。”

马大爷看着张言的几个字,惊讶的连连点头,“不错,真难看出来是三岁小孩写的呀。如意,你也看看,比你写的都好。”

如意赶紧凑过来参观,对此毫无惊奇“好,我就说小言可聪明了。”

爱学习又聪明的孩子总是被人喜欢,马大爷对张言的第一印象已经很好了,“哦,还会背诗,背一首来听听。”

张言赶紧走到地中央,立正站好,背了一首《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背的摇头晃脑,同时字正腔圆,马大爷严肃个人看得哈哈大笑“再背两首”。

张言又背了两首儿童启蒙的诗,

马大爷拍拍他的头:“真不错,为什么要学写毛笔字呢?”

“看到大爷过年给我家写的对联,很羡慕,然后就想学了。”

马大爷又说了写毛笔字很苦,很累,怕是不能坚持,张言回答:“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一句话更让马大爷刮目相看。就此答应了教张言毛笔字。

先是给他讲了练毛笔字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步骤,然后立即就教了他第一步,执笔。“五指执笔法”。这是说五个手指把握住笔管。一般执在笔杆中间偏下,略紧一些,力量从四面围向圆心,笔就自然坚实稳定。

张言没想到马大爷还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还没做好准备呢,连支最基本的毛笔都没有。

幸好只是学执笔,马大爷也知道普通人家不可能有毛笔,说好等他学完执笔、悬臂、姿势之后,如果学得好了,送给他一套笔和砚台。

现在只能送给张言一支已经被马大爷写秃了的毛笔,反正不过是练握笔和姿势。

教完了第一步张言流连的看了一下马大爷的书柜,很想借一本回去看,家里的那本电工手册早被他翻烂了,想想自己对外不过是认识几个字,借书回去看太过惊骇世俗,再说马大爷也担心弄坏了呢,读书人哪有不爱书的。

不过他还是被书柜里的一本书吸引了一下,《红楼梦》,红了多少年的名著,重生的的那一刻关于它不是选秀的造势就是电视重播,后世张言也读过,不过是书店里的大众版,不知道马大爷的是不是什么珍藏版,实在心痒难耐,自己又够不到,便让如意帮忙取下来。

只是非常质朴的一套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4年2月北京第三版,张言翻开第一页,关于书的说明,张言觉得非常有意思,非常具有时代特色,这样写:

“书中关于男女爱情有许多属于那个时代、那个阶级特有的病态表现。另外,还有一些封建贵族丑恶不堪的糜烂生活的描写。这些东西,对今天的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有毒害作用,都是必须从认识上划清阶级界限,加以批判剔除的封建性糟粕。”

还有接下来这段:“我们应该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批判的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古为今用的一系列教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彻底破除资产阶级散布的形形色色的唯物主义迷雾....丰富我们的斗争经验....”

里面的字都是有简体有繁体,基本上张言都能顺下来。

张言很想马上就拿回去读一遍,前世自己不过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一遍,书里有太多的人物,直到现在还没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今生什么都没有,就是有的是时间,一定要仔细的读一遍。

最后还是忍住了,回头对马大爷说:“马大爷,等我认全了字,这本书借我读读,好吗?”

真是难得这么小就知道读书的好孩子,马大爷欣然应允:“只要你认了字,想读哪本随便取。”

*******************************************

接下来一段时间,张言过的很充实,隔两天到马大爷家受教,其他时候要吗在家练字,要吗到知青点胡混,要吗三个作坊,忙的不亦乐乎。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