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内蒙之战 第三十七章 山地之虎2
作者:梦之名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178

在汉军中那些德**校毕业的高级军官中,高成友绝对算得上是另类中的另类了。自我看他不像王大力那样有和校长在南非并肩战斗过的经历,也不像孟天宇那样有足够硬的后台,从出身上来考虑,他既不属于美国帮,也不属于南洋帮,甚至不属于实力较弱的欧洲帮,而只是一个侨居阿根廷的矿工的孩子,他身上甚至还有四分之一的当地印第安人血统,凭借这样的条件,高成友还是成为了汉军中少数几个少将之

高成友最初选择的是骑兵科,事实上在此之前他便是一个很不错的骑手,不过他很快便现张文英显然对骑兵不感兴趣,同学之中选择骑兵科的也很少,将来到了军队中未必会有好的前途,虽然当时他不懂骑兵为什么不受张文英待见,也完全看不到所谓骑兵落后于时代的一点点迹象,不过他最后还是与其他同学一样,改修了步兵科,在所有的同学中他的基础算是较差的,又中途换了学科,虽然他已经相当的努力了,但在学校时的表现并不突出,仅仅是中等偏下而已。

高成友怎么也想不到,毕业时的分配还是跟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张文英并不重视骑兵,但德国人帮他建军的时候还是训练了一只骑兵部队,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部队有了,可是却没有相应的军官,不得不把那些已经改修了步兵科的学员又拉来充数,这或许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毕竟是事实。==有了这番波折,汉军中的第一批骑兵军官并不为人所看好,很多人在以后的展中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甚至那些黄浦军校出身的学弟们也能爬到他们头上,而高成友自己则把它当作是上天对于自己投机取巧的一种惩罚。对于各项业务更加兢兢业业,仅读书笔记就写了好几大本。

所谓天道酬勤,他的努力也终于有了回报。由于所带地连队表现出色,就在张文英当选总统的那一年,他得到了张文英的亲自接见,在两人的长谈中。他的才华的到了初步地肯定,不但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而且被调到了刚成立的暂编特别营中去当营长,这也正是他迹的开始。

两年时间过去了,高成友从一个普通的下级军官坐火箭般的升到了少将旅长,要知道,在汉军中原本应该师长以上才是少将军衔的。他地暂编特别营也扩充为第一特别旅,成为汉军之中最神秘的王牌。

张文英对于骑兵的不感兴趣由来已久,而且相当出名,他对于包括塞克特在内的德国顾问团的建议都很尊重,并能够虚心接受,唯独在骑兵方面却显得非常固执。而事实上汉军的骑兵部队规模很小,也不怎么受重视。在汉军中也饲养大批骡马,张文英对于卡宾枪之类地骑兵武器研制也很上心,但这说明不了任何问题,饲养的骡马只是为了改善辎重部队的运输能力,对于卡宾枪之类的关注也是出于步兵武器小型化的考虑,而对于骑兵本身的不重视则从未改变过。

作为一个未来世界来的人,张文英真正感兴趣的是这个世界上还从没有人听说过的摩托化部队,当然。他也知道这太过前。即便是一流地军事强国德国也办不到,更何况还很贫穷落后地中国,但张文英是不会放弃这方面的尝试的,而且他也已经有了一个临时的替代方案,那就是第一特别旅。

单就规模而言,第一特别旅甚至还比不上汉军的普通步兵旅,只有不足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其真正的可怕之处则在于领先的战术思想。张文英强调。在进攻时,集中的火力和行动上地迅远比单纯地集中兵力要强得多。而在防守时,密集的火力和坚固地工事是减少伤亡并最终取胜的关键。张文英的做法很简单,就是给第一特别旅装备了自行车。

事实上自行车部队由来已久,在德国,奥地利以及瑞士的部队中都有装备,当然,其中最突出的还是瑞士。第一特别旅装备的自行车与瑞士的一样,结构坚固,适宜在复杂地形行驶,而且在重量大,配备上专门的小型化装备,火力非常强悍,特别是在远离后方的地区作战,其火力与持续打击力是普通步兵旅远远比不上的,由于装备了自行车,第一特别旅不仅可以携带远多于普通步兵旅的装备和物资,而且机动力也强初许多,真正是行动敏捷,来去如风,又不容易暴露目标,他们能迅穿过崎岖不平的山路,这一点又是骑兵所远远不及的。

第一特别旅的装备需要特别制造,对士兵的要求也非常苛刻。==每名士兵身强力壮身体灵活就不说了,而且他们每天必须携带80公斤重的装备,在复杂道路强行军公里,无论下雨刮风、烈日雷电,训练绝不中断,还经常要变化各种花样,以适应不同战场的需要,这要求的就不光是士兵的身体素质,对每个人的精神意志也是巨大的考验,弱者是无法挺得住的,通过重重考验的每个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第一特别旅与张文英心目中的摩托化部队当然还有很大不同,但作为徒步步兵与摩托化步兵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尝试,也是现在最值得考虑的选择。当然,这些自行车部队也有他们自己的优势,他们不需要油料供应,携带的又大部分是轻装备,对后勤的需求不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真是可以完全不考虑后勤,在中短距离奔袭的情况下度甚至可以过装甲部队,对地形的要求也不高,可以穿越缺乏良好路网的地区,是山地战的利器,所以即便将来拥有了摩托化部队,张文英也不打算解散他们。

对于第一特别旅的存在,即便是汉军内部所知也是寥寥,其他人即更不要说了,这也为这支部队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现在时机到了,利剑该出鞘了。

就在这时,战场的情况又生了变化,良弼死了,北清的辫子兵失去了最后的主心骨,其中一部分原本便桀骜不驯的家伙开始躁动不安起来,大有自立山头或是趁势而起的意思,更多的人则中日惶恐不安,大有末日降临的感觉,这样的情况下,更加不要指望他们能挥多大作用了。日本人也看明白了这一点,急调刚有本土过来的团加强热和防务,其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后续部队也正滚滚而来。

团不是日本的常设师团,而是由第2师团在乡的预备役人员临时组成的特设师团,虽然军官大部分都是现役的,士兵却都是预备役退伍兵,那些人在乡多年,每年只有特定的时间组织起来集训,各方面都远不能与现役军人相比,在大岛义昌看来,更糟糕的是他们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作战中不会那么坚决果敢,视死如归,武士道精神远没有年轻人那么强烈,平日里嬉笑怒骂,缺乏上下级的尊卑观念,对上级的命令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执行,甚至还会讨价还价,而且他们普遍都有了家庭,顾虑就更多了,这样的部队,甚至比第4师团那样的商贩师团更令人头疼,好在他们只是去承担守备任务,问题应该不大。

日军的力量得到了加强,汉军内部对于是否动此次奇袭又有了新的争议,但张文英并不在乎这些,实际的情况是日军整体实力得到了加强,但在突击方向上的情况并没有生变化,奇袭的条件依然成立,而且但就热河正面的情况而言,敌弱我强的基本事实并为扭转,他的决心是不会因为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团而改变的。而这一次,就连塞克特也站在了他这一边。

就像张文英事先预计的一样,当高成友率领第一特别旅神兵天降般的出现在平泉时,守军完全没有准备,那里只驻扎了两个营的北清步兵和一个小队的日本人,北清的辫子兵完全放弃了无意义的抵抗,日本人还想挥一下武士道精神,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战斗只持续了不到15分钟。根据命令,高成友此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就地坚守或是全军去突击凌源,很显然,突击凌源的价值更大,但相应的风险也会更高。

高成友是个冷静而谨慎的人,他不会拿士兵的生命去冒不必要的风险,同时他也是个大胆心细的人,善于思考和扑捉战机是他的优点,也是他之所以能平步青云的保障,垂手可得的机会他是不会错过的。奇袭平泉的战术目的完成得堪称完美,最重要的是没有惊动到敌人,日本人此时甚至还不知道他的第一特别旅的存在,一些看似风险很大的行动其实还是很安全的,留在平泉也没什么不好,但是一部分日军因此就有机会逃掉了,仅仅因为害怕风险就这么做他是不会原谅自己的。

高成友下了决心,更重要的是通过审问战俘,他又得到了新的情报,而且是更重要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