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回 邓小平勇降玉龙 刘伯承智伏淮汝
作者:肮脏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290

且说毛泽东对任弼时说:“史林,肚子闹革命了,开饭吧。”任弼时此时倍感轻松,说:“李德胜说得对,开饭啦。”这时,周恩来走了进来,任弼时对他说:“胡必成,这村子太小,我看还是回小河口村吧。再说,我总是担心敌人会再来搜索。”周恩来说:“好,部队在半小时内完成吃饭,然后开拔。”

任弼时率队走后不到三个小时,国军胡宗南部一支队伍又返回来,而这时,天赐湾又是一个小荒村了。

毛泽东返回小河口村不久,就接到刘伯承、邓小*平联名从河南安阳发来的电报,请求率四个野战主力纵队到外线作战。毛泽东拿着刘邓的电报,反复读了几面,坐那里沉思。一会,毛泽东把电文递给周恩来,问:“胡必成,你的意见呢?”周恩来看后,也沉思了一会,说:“主席,我认为应该同意刘邓的意见,打到外线去,减轻华东饶漱石、陈毅的压力,同时也是对西北彭总的支持。”毛泽东说:“刘邓转到外线去,将受到数以十倍的敌人的围剿,结果将会怎样?这个决心难下啊。”这时,作战部部长李涛走了进来,毛泽东问:“李涛同志,你作为作战部的部长,每天都在研究敌我状态。你看,如果我军发动反攻,应该从哪里开始最有利?”那李涛也非等闲之辈,共和国成立后,他官封上将军衔,此时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和叶建英制定作战方针,对全国的形势也很了解,见毛泽东问,稍一思索,便说:“主席,我说的不一定准。还是你和周副主席决定吧。”毛泽东说:“我,你,当然还有胡必成,是三个臭皮匠,再加上一个史林,比诸葛亮还强。但说不妨嘛。”李涛见毛泽东鼓励他,便说:“我认为,反攻的最好战场应该是中原地区。”毛泽东问:“为什么?”李涛说:“西北、西南虽有潜力可挖,但西北比较荒芜,给养难以供应,西南崇山峻岭,不便于大兵团作战,更重要的是,不能直接震憾国民党的政治中心。江南则不同,可直逼京沪杭,但有长江之险,选择此地作为我军进攻的首选地区不太合适。要对国民党政权形成致命威胁,中原当为最佳战场。首先,它处于鄂豫皖三省中心,面临长江,虎视武汉,侧击平汉路,控制长江航道,是插向国民党政治中心的一把尖刀,那里,还有大别山作为屏障,大别山地区其本身具有作为新战场的条件。红军时期,第二、第四方面军曾在那里活动。李先念的中原解放军也在那里活动多年,人民群众的觉悟很高,社会基础好。目前,陈少敏的地方武装还在那里坚持斗争。其次,大别山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大平原仅有的山脉,适合作为根据地建设的开展的条件。在那里摆开战场,进可以攻,退也可以守。第三,那里物产丰富,便于组织部队的给养。”毛泽东听后,喝一声彩:“好。李涛同志分析得透彻。”周恩来问:“你认为派哪支队伍前往最为合适?”李涛说:“晋冀鲁豫可以抽主力前往。从那里出发到中原,仅一千里之遥,其它队伍去,困难要多得多。”毛泽东说:“李涛同志只谈了有利的条件,当然还有很多的不利条件。如果派刘邓部主力前往,大别山地区距离晋冀鲁豫至少也有千里之遥,这还不怎么样。关键是地理条件差,要渡黄河,过淮河和汝河,还有黄泛区。这些自然障碍也是这支队伍的大敌。刘邓的晋冀鲁豫主力部队,将遇到巨大的压力。还有,远离根据地,进入新区,给养困难,弹药得不到补给,兵力损失后,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些都会对这支部队以致命的打击。另外,中原一带有敌人防守极为严密的平汉线、陇海线等铁路干线,这支部队一旦被蒋介石发现,便会迅速调集大军予以围剿。”周恩来说:“假若我们推迟让敌人发现,那会怎样?”毛泽东说:“是的,蒋介石不会料到我军反攻的首要战场选到中原。他估计会在华北,或者是东北。因为华北有刘徐邓和聂荣臻。在那里,我军的主力比较集中。刚才胡必成所说,完全有条件迷惑敌人,推迟蒋介石发现我军进军中原的意图。”转过头来,他对周恩来说:“既然我们决定在中原选择新的战场,谁来担任主帅呢?我看,非伯承莫属了。晋冀鲁豫军区就由向前同志和副政委簿一波同志留守。伯承是我军的著名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又有很高的指挥艺术,邓小*平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战将,多年来,二人携手,珠联璧合,一定能力挽狂澜,夺取胜利。恩来,你看怎样?”周恩来说:“我看,可以明确地回电刘邓了。”毛泽东说:“李涛同志,你就以毛、周、任的名义发电给伯承和小*平,同意他们的报告。同时,还要告诉刘邓,为配合千里跃进大中原,中央会明令华野配合他们的行动。他的老部下陈赓的两个纵队和一个军也将牵制蒋军的行动。”李涛走后,周恩来看着墙上挂着的大地图,笑着对毛泽东说:“主席,你看,如果刘邓一行动,刚好形成一个‘品’字形,上口为刘邓,两口并列是饶陈和陈谢。”毛泽东看了看地图,笑着说:“好,太好了。三路大军,两翼配合,定能出现奇迹。”

且说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率领的冀鲁豫野战军自定陶战役歼灭国民军一万六千人后,部队的装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刘邓徐三人对野战纵队进行了调整。不久,毛泽东发来电文,要刘邓徐配合华野的饶陈作战。刘伯承对邓小*平说:“政委,主席电文上说:‘如果西面之敌不好打,仍以南下寻歼敌之整编八十八师,恢复嘉(祥)、巨(野)、金(乡)、鱼(台)、成(武)等地,调动蒋介石的第五军和第七十五师回援,然后我聚而歼之。’我们要好好地研究一下,怎样才能打上一个全胜的仗,以配合华东的饶陈。”邓小*平说:“向前同志已到了冀南,正与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仁穷研究组建第十三纵队的事,我们在这里就组织金鱼战役。你认为呢?”刘伯承看了一会地图,说:“很好,就这么办。”参谋长李达见刘邓首长已经做出了决定,便在作战处将敌我两军的态势标了出来。刘伯承看了看敌我之间的最新态势,说:“立即组织金鱼战役。命令陈锡联的三纵担任主攻,陈再道的二纵打援。杨勇的七纵攻嘉祥、巨野,王近山的六纵攻鸡毛城。攻金鱼的前敌总指挥为陈锡联。军区的独一旅交给陈锡联指挥。政委,你看呢?”邓小*平说:“很好。告诉陈锡联,这次战役要速战速胜,不能拖延。”

刘邓各部行动很快,战斗倾刻间便打响。这天,陈锡联向他报告:“敌暂编四纵张岚峰部援助杨庄,现离杨庄还有九十里路,请指示。”刘伯承急调独立二旅前往阻止。张岚峰部是前伪军改编而来,其部的第三支队已在巨野被解放军歼灭。张接到上司方先觉的命令,硬着头皮来到杨庄便被刘邓部所包围。张大惊,连忙逃走。他的第四纵队还未来得及与解放军正面交锋,便被击溃。

巨野金鱼之战,国军损失一万多人,丧失名城九座。王敬久接到败报,大惊,连忙将部队横陈于陇海线上,并严饬部下,不得妄动。

时,刘邓商量,请示中央,将主力部队移到外线作战,电文足足发走了五天,才接到中央的回电,同意刘邓的意见。刘邓即召开本野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的司令员、政委及各旅主官会议,进行研究。这四个纵队的主官是:一纵杨勇,政委苏振华。二纵陈再道,政委王维刚。三纵陈锡联,政委彭涛。六纵王近山,政委杜义德。军区主官的其它领导人有:张际春、李达、郭天民等。人到齐了,把会议室挤得满满的。野司的徐向前、薄一波在冀南,四纵的陈赓和九纵的秦基伟以及第三十八军的孔从舟都随陈赓在陕南一带对胡宗南作牵制,受中央的直接指挥,不及到会。张才千、王秉璋、王宏坤三个纵队有其它任务,也不能到会。

刘伯承同邓小*平商量,决定此次战役反攻,只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纵队作先行,其余部队作牵制敌人或继续在晋冀鲁豫作战。经毛泽东同意后,才召开了这次会议。

刘伯承见人已到齐,便站起来说:“同志们,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同意我晋冀鲁豫军区部份主力部队立即组织反攻。现在,请政委宣读中央军委的命令。”邓小*平宣读后,刘伯承从李达手中接过指示棒,指着军用大地图,说:“同志们,现在,敌人在山东集中了六十六个整编旅,又在陕北集中了十五个整编旅,向这两个根据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大家请看,敌人的进攻就象哑铃一样,两头大,中间小。我们这里就是敌人的中央战线,既连着山东,也系着陕北。在我们的对面,有蒋介石的两个整编师,它们就象哑铃的把。中央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打掉这个把,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的统治区,打破敌人对我们的封锁和进攻。”邓小*平插话说:“这就是说,山东为敌之头,陕北为敌之腿,我军就给它拦腰一刀,让它趴在那里,动弹不得。”刘伯承说:“政委这个比喻非常贴切。目前,仍是敌强我弱。我们的反攻不能象北伐那样逐城逐地推进,而是用跳跃式的战术,下定决心不要后方,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迅速地向长江流域跃进,调动蒋军回老巢。我军展开运动战,寻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敌人的进攻。”刘伯承顿了顿,接着说:“这次我们跃进的目的地在哪里呢?大家看,就是大别山地区。那是我们的老根据地了。苏维埃时第四方面军在那里活动,抗战时李先念部也在那里活动了很长一段时间,群众基础好。你们看,在这里。大别山地区南俯瞰南京,西控武汉,东接巴蜀,它的正面是鄂豫皖三省交界。敌军在那里的力量薄弱。我们去后,可以很快地站住脚跟,建立战略支撑点,逐鹿中原。下面请政委讲话。”邓小*平站起来,掐灭烟头,说:“刚才司令员说我们要下定决心不要后方,不怕牺牲,是说党中央的决心之大。毛主席对我们这次战略转移作了三种估计:一是付出了代价,没有站住脚跟,退了回来;二是付出了代价,站不稳,靠友军支持;三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脚跟。我们只能选择第三种,迫使老蒋把山东的部队调回来。而战场的主动权呢?又必须掌握在我军手上。我们要坚决地完成战略反攻的任务,挺进中原。”

按照刘伯承、邓小*平的部署,各纵队就此开始行动。主力野战纵队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纵队奉命昼伏夜行,来到预定地点,而新组建不久的第十一纵队和地方部队则按照刘邓的命令,在平汉线和豫东地区对国民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攻击,直接威胁中原地区的指挥中心郑州和洛阳等名城。

蒋主席接到洛阳、开封和郑州的战报,十分犹豫。他将陈诚、顾祝同和白崇禧等招到委员长官砥,研究共军行动的战略意图。陈诚说:“开封、洛阳和郑州一线,突然吃紧,这是共匪刘邓部在捣乱。如果刘邓部主力置于河南,中原必然震动,不能轻视。”白崇禧说:“我军在中原集结的部队较少,如果共军在这里撕开一个口子,中原将成为主战场。不如增调两个整编师,对刘邓予以毁灭性的打击。”顾祝同说:“万万不能,现我山东地区有四十多万大军,饶漱石、陈毅部极为猖獗,但仍对我避战。共匪目前对这一线有较大的举动。如果要抽兵,只能从刘经扶那里去调。”白崇禧说:“共军善于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以突袭的形式,寻机歼灭我一部。如果我军未明了共军的意图,却调出部队,岂不中了共军之计。”顾视同问陈诚:“辞修,我军在鄂东的部署怎样?”陈诚说:“力量较弱。”顾祝同说:“提防鄂东乃当务之急。”蒋主席说:“辞修,你和健生分头去准备,集结两个机动师,准备增援洛阳。墨三,鄂东力量弱,刘邓可能会率部渡黄河,进逼中原,你要做好这方面的防卫。”

正当蒋主席在南京举棋不定时,刘邓的四个主力纵队此时已到了黄河边了。

这天晚饭后,刘伯承对邓小*平说:“政委,老蒋视黄河为天险,曾言抵四十万大军。前不久,陈再道报告说从东阿到濮县三百里长的黄河沿岸只有少数的军队驻防,我们去看看老蒋这张大嘴巴,能否将我们吞下去。”邓小*平欣然同意。二人来到黄河边,刘伯承举起望远镜向对岸望去,好一会儿,才放下来,他对邓小*平说:“政委,对岸的敌军确实不多。这给我军渡过黄河减少了不少的麻烦。不过,河面很宽,我军又没有机动船只,只能靠勇敢到达对岸了。”邓小*平说:“司令员说得对,我军要强渡黄河,这里可是最佳渡口。”望着那滔滔东去的黄河水,刘伯承不禁感喟地说:“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中华儿女在这里扮演了一幕幕大型的历史话剧。而今,这政治大舞台的历史剧该我们来扮演了。”邓小*平见刘伯承怀古,也感慨地说:“是呀,我们现在扮演的这一出历史剧又是那样威武雄壮。”这时,李达拍着战马跑了过来,说:“司令员、政委,敌军戍守黄河的部队并没有变化,对面有两个师的部队在一带设防。”邓小*平说:“司令员这次演的是‘临晋设疑,夏阳渡河’的策略呢,老蒋当然会蒙在鼓里。”刘伯承突然觉得受伤的眼睛很痛,不自觉的用手捂住脸,对李达说:“命令部队昼伏夜行,飞兵黄河渡口,六月三十日以前渡过黄河。”

这天,在豫北重镇汤阴的一个村子里,集结的大量渡船已经调拨完毕。刘邓部已在这一带隐蔽休整了一个星期了。按照刘伯承的命令,今晚十三万大军将分成四个渡口渡过黄河。这天的深夜,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用望远镜了望对岸,只见对岸灯光希疏,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刘伯承放下望远镜,对李达说:“开始行动吧。”李达拿起电话,对六纵先头旅长萧水银说:“刘邓首长命令你旅立即渡河,行动要快,过河后立即抢占制高点,掩护主力部队渡河。”

随着萧水银的一声令下,无数只船一起下水,船上战士抓住摇橹,在舵工的指挥下,一起用力,向对岸划去。王近山见萧水银的几百条船已到了江中心,便命令炮火作好发射的准备,只要敌军不向河里开炮,六纵的炮火也不发射。

当刘邓两位首长登上一艘大木船时,国军的飞机已在上空出现,丢下几颗照明弹后飞走了。邓小*平对刘伯承说:“人言老蒋是曹操投胎而来,这话倒有三分相信,他每次都是过后方知。”刘伯承说:“老蒋对战事的处理,就是三部曲,侦察、轰炸,然后决战。现在待他来轰炸时,我部已全部渡过黄河了。”

上岸后,刘伯承问李达:“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李达说:“老蒋的两个师还没有来得及抵抗,就溃退了。现蒋军五十五师的两个旅退守郓城,另一个旅与整编第六十二师逃往临泽。”刘伯承思索了一会,便下命令:“命令杨勇指挥一纵包围郓城,歼灭守敌五十五师;命令陈再道率二纵奔袭曹县;命令三纵陈锡联抓紧时间渡河。”李达跑马去传达命令去了。

刘邓大军一夜之间全部渡过黄河,邓小*平见部队有些松懈,便与张际春分头下部队蹲点,鼓励部队士气。刚走不到三天,刘伯承便命警卫员用吉普车将他接了回来。刘伯承对他说:“政委,老蒋已知我大部队渡过黄河,已命顾祝同调王敬久兵团前来寻我决战,可见我军的行踪已被暴露。现在只有迅速歼灭敌五十五师,方能稳住战局。”邓小*平说:“我完全同意司令员的部署。就让杨勇尽快地打下郓城。”

两天后,杨勇从郓城打来捷报:“一纵攻克郓城,全歼敌五十五师两个旅及地方保安团队,共计一万五千余人,缴获的战利品较多。”刘伯承看着电文,对邓小*平说:“这一下,不把老蒋气个半死才怪呢。不过,还有九个师,现在该打哪一个师才好呢?”时,李达在座,听了刘伯承的话,连忙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王敬久的九个师,羊山集是第六十六师,独山集是第三十二师,六营集是第七十师。王敬久的司令部在金乡,有第五十八师和第六十六师各一个旅在这里作防卫。”刘伯承看着地图,说:“王敬久摆的是一字长蛇阵。好,太好了。”他正要下达命令,作战参谋手里拿着一份电报走了进来,说:“司令员、政委、参谋长,二纵陈再道在临泽、定陶全歼蒋军一个旅,缴获甚丰。”刘伯承听后,略一沉思,说:“命令杨勇率一纵猛插东狼山,隔断敌二十师和敌三十二师之间的联系;命令二纵陈再道、三纵陈锡联迅速包围羊山集之敌六十六师。”电文发走后,邓小*平对刘伯承说:“如果王敬久的第三十二师向第六十六师靠拢,将增加我军围歼敌第六十六师的难度,不如将六纵的王近山调来,作战役的预备队。”刘伯承笑着说:“六纵现在在六营集的南面。王敬久既然摆了一字长蛇阵,毫无疑义地会将第六十六师和第六十七师裹成一团。此时,我们的独二旅正好在羊山集的正面。如王敬久一裹,独立二旅横杀过去,将羊山集隔断,王敬久阵脚不稳,而我军的三个主力纵队迅速发动攻击,敌必大败。”邓小*平笑着说:“跟着司令员,不会打仗的人也学会了不少的军事知识。”刘伯承说:“政委过奖了,你年富力强,比我精干得多了。”李达说:“司令员和政委都是一代军事大家。”刘伯承对李达说:“这次战役是我军渡过黄河后的第一次大战役,由司令部直接指挥。”邓小*平说:“我也是这样想。司令员,不如你睡一会,有事我会通知你的。”刘伯承说:“把行军床打开,就在作战处睡,有情况也好及时处理。”

第三天中午,战报象雪片一般飞向了指挥部。李达紧张地指挥参谋们将敌我态势标在作战地图上。刘伯承则守在指挥部,随时回答前线将领们提出的问题。下午,一纵的杨勇来电,说敌两个整编师开始突围。刘伯承命令放行。然后命令一纵尾随其后监视,又命令三纵、二纵飞骑赶过国军的两个整编师,在前正面阻击,形成了三路大军夹击之势。为保不测,刘邓又命令六纵的王近山火速飞兵前来围攻。刘伯承的这一部署,四个纵队的十三万大军立即行动。那国军整编第三十二师和第七十七师哪里经得住如此大的攻势,激战不久,国军的建制被打乱,突围又无望,军无斗志,纷纷缴械投降。第七十七师师长陈颐鼎被俘,三十二师大部被歼。

此役,国军损失二万二千余人,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以及各种军用物资。

刘伯承见此役大胜,正要调整部署。这时,邓小*平走了进来,说:“司令员,蒋介石到了开封了。”刘伯承说:“蒋介石可不比王敬久,这次到开封,是要寻我主力决战。政委,你说,老蒋这时打算如何寻我主力决战呢?”邓小*平笑着说:“那得问一问我们的刘司令员,因为他每次都料敌在先。这一次,老蒋的行动也逃不过司令员的掌心。”刘伯承说:“政委过奖了。现在羊山集的第六十六师在我二纵的陈再道包围之中,老蒋会不会去救呢?他打算如何救?噢,老蒋的下一步棋如何走?啊,老蒋非救不可。整编第六十六师是陈诚的基本部队,仅次于蒋军的五大主力,战斗力很强,曾打响了围攻中原李先念部的第一枪。老蒋是不会舍去第六十六师不管的。政委,打掉第六十六师,使蒋军丧胆,你看呢?”邓小*平说:“华野打了敌第七十四师,老蒋气得吐血,我们打掉整编第六十六师,也把老蒋气个半死。”刘伯承说:“羊山集是一个有八百多户人口的大镇,地势险要,日军曾有那里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六十六师进驻后,师长宋瑞珂又进行了改造,现在是易守难攻。政委,你和参谋长在司令部掌握全局,我和际春到前线指挥。”邓小*平说:“司令员,你留在司令部,还是我去吧。况且你眼痛。”刘伯承想了一会,说:“不,还是我去。”

这天是七月二十七日,刘伯承和张际春来到羊山集,陈锡联和陈再道接着。刘伯承来到前沿阵地,仔细观察了羊山集的地形,好半天,他才放下望远镜,对二陈等人说:“敌军的工事十分坚固,但在布置工事中也有破绽。你们第一次攻击时,为何不打羊头?”陈锡联说:“羊头山地陡峭,不便于部队冲击。”刘伯承摇了摇头,说:“不管你攻击敌军何处,要想他不猛烈地抵抗是不何能的。问题是攻击时能否击中他的要害。打羊山集应先打羊头,你们把望远镜举起来。看吧,那里的炊烟四起,但不集中,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敌军的首脑机关在这里,而这里又不可能部署主力部队。只要把两个纵队的炮火集中使用,敌军是来不及增援的。”他对陈锡联说:“你来担任前敌总指挥,集中二纵、三纵和六纵的兵力,攻下羊山集。注意,炮火一定要集中,时间就定在今晚。”

由于刘伯承亲临前线指挥,解放军的三个纵队从三个方向冲上羊山集,很快就与国军纠缠在一起。两军都在殊死作战,但解放军人多势众,肉搏时三八大盖又起到了特有的好处,因此,解放军逐渐占了上峰。经五个小时的激战,国军整编第六十六师二万三千余人被全歼,缴获各种火炮四十二门。

回到司令部,刘伯承刚喝了一碗水,作战处长送来一封电报,他打开一看,是毛泽东从陕北王家湾打来的。电文上写有:“陕北至为困难。”刘伯承大惊,连忙递给邓小*平。邓小*平看后,立即烧毁,并严厉对作战处长说:“此为我党之机密,泄露者就地阵法。”作战处长退出。

刘伯承对邓小*平说:“陕北胡军有二十多万,彭老总的西北野战军不足三万人,又无其它部队支援,减轻陕北的唯一办法是提前挺进大别山。现蒋军在鲁西南已被我死死地咬住,山东的饶漱石、陈毅之危已解。我的意见是,立即出发,老蒋不会马上明白我军的意图。政委,你看呢?”邓小*平说:“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目前的处置十分危险,他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向我们打来这种电报的。我完全同意司令员的意见,事不宜迟,立即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以确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在高级军事会议上,刘伯承板着脸,对各纵队的主官们说:“我和政委已经商量好了。原订的在鲁西南再打几仗的计划取消。全军立即出发,挺进大别山。”邓小*平说:“各位将军,亲爱的同志们,我们是打还是转移,不能由我们说了算,要根据全国的形势和具体情况来决定。现在,全国之大局需要我们立即挺进大别山,把战场摆到中原,直接威胁蒋介石的老巢——南京。这个政治意义当然要重要得多。以前,大家吵着嚷着仗打少了,现在,有的是仗打,而且越打越大。我们这次从黄河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总长为一千里,为了迷惑敌人,也为了不使蒋介石重炸黄河大堤,我们立即南下,只要我们尽快地离开黄河,蒋介石就来不及炸堤。”刘伯承说:“政委说得很对,我就不多说了。现在我命令,全军八月七日行动,挺进大别山,采取突然性的行动,使敌不得防备,以减轻我军行动的阻力。注意,南下跃进的计划必须保密到团长一级。也就是说,这次行动意图只能让团长和团政委知道。政治动员在行军中进行。不预先发动。现在请参谋长公布行军序列。”李达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野司已作出决定,三纵为东路,经成武、虞城、鹿邑、界首一线,直抵大别山地区的固始、金寨、六安一带。第二和第六纵队居中,经沈丘、项城、息县一线,直达大别山之经扶、光山地区。一纵已前行,已按部署到达预定的地点。”

四个野战纵队的首长在大地图前仔细勘察了各自的行军路线,预计着自己的行程,了解途中可能遇到的麻烦和困难。刘伯承又对邓小*平说:“现在可令十一纵队司令员王秉璋,让他指挥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纵和第十五纵队逼近黄河渡口,寻找船只,造成我军渡河的假象,以减轻南下四个主办纵队的压力。再电告陈赓的两个纵队和第三十八军,做好战略转移,以掩护我大军渡过淮河和汝河。”第二天,各纵队已按预定的线路出发。中午,毛泽东发来电文,说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唐亮,受华东野司首长饶漱石和陈毅的命令,组织了西进兵团,并且已到了鲁西南,直接受刘邓的指挥。刘伯承、邓小*平发电慰问,同时电令陈唐兵团寻机歼敌。还在头一天,各纵队首长回部队时,刘伯承就对他们说:“我们这次执行的是中央军委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命令,意义极为重大,但也是一着非常艰苦的任务。可以说,这是内战以来完成任务中最艰苦的一次。困难在什么地方呢?没有后方,伤员无法安置,一切战勤都要靠自己。还有大军南下,沿途水网密布,江河阻隔,又要过黄泛区。那黄泛区是一片烂泥巴,重武器可能不好过。更重要的,一旦蒋介石发现我军的意图,将调动数倍于我之大军压过来。到时,天上、地下都是敌人。我们这次行动,相当于一个小长征,但我们不怕,十三万大军,又有中央军委的支持,还有兄弟部队的配合,一定能跃进大别山,也一定能够在大别山地区站住脚。到那时,主动权就在我们这里了。同志们,午饭后,你们就要回部队去了。要下最大的决心,不怕牺牲,不怕减员,特别是辎重,不怕丢掉,坚决挺进大别山,揭开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一九四七年的八月七日,刘邓南下的部队全部出发。三天后,到了陇海线,八月十七日到达黄泛区。这天,刘伯承对邓小*平说:“政委,前面就是黄泛区了,部队进入后,行军的速度会减慢,特别是辎重,难过啊。”邓小*平说:“想象中的困难已经来到了。不如我们到前面去看一看。”二人带着卫队来到黄泛区,刘伯承不看则已,一看,冷汗直流,他对邓小*平说:“政委,这沼泽地以前可是一片沃野啊,现在,你看好荒凉啊。村庄变成了废墟,野兽出没其间,渺渺荒原之中,就只有这几只水鸟了。”邓小*平说:“是啊,战争啊,是多么的残酷。不过,我大军南下,正是为了解除这野蛮、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只要打倒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历史的事件才不会重演。”这时,李达跑马过来,对刘伯承和邓小*平说:“司令员、政委,第二、第六纵队已分三路进入了黄泛区。但走的过程中,步兵好办,骑兵也就将就过,炮兵就很难了。”刘伯承问:“现在部队的情绪怎么样?”李达说:“情绪还好,但行军的速度很慢,炮兵拖着炮,大炮的底座一陷下去,就不走了了,要经过很多人才能把它拔起来,这对我们的行军速度极为不利。你看,在那里,那么多的大炮,要多少人才能搬动啊。前锋昨天只走了十多里路。邓小*平见此,对刘伯承说:”司令员,这样的速度必然会贻误战机,不如将大炮放在黄泛区,战士们能轻装上阵,行走的速度就会快得多。“刘伯承说:”只有这样了。参谋长,你立即下命令,所有大炮中,只留榴弹炮,重炮一律扔在黄泛区。“

好容易过了黄泛区,刘伯承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于八月二十二日到达汝河。这天上午,天空中出现了数十架轰炸机,直向部队扑来。刘伯承对邓小*平说:“敌机成群地飞来,这已说明蒋介石已经发现了我军的意图。他必然会从山东、陕北调动大军来对付我们。现在立即命令王近山、陈再道加快行军的速度,以最快的时间渡过汝河。”这时,警报传来,汝河对岸已有国军吴绍周的整编第八十五师的四个旅在沿岸布防。李达对刘邓说,第八十五师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我们可要小心对付。”刘伯承说:“如何小心法?我们的后面至少有三个整编师的蒋军尾追而来,后卫部队已与蒋军接上火。而第一、第三和第二纵队才渡过河不久,六纵还在汝河北面,没有退路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坚决地冲出去。犹豫不决,死路一条。”邓小*平说:“对,不能给敌军以时间,命令王近山立即率部渡河,一分钟也不能耽搁,冲过去,死里求生,留在此地,必死无疑。”李达传达命令去了,刘伯承对邓小*平说:“情势已万分危急,还有十几门榴弹炮,看起来已经无法带过河那边去了,立即就地炸掉。不然,会留给敌军的。”邓小*平对秘书说:“你去传达野司的命令,将所有的榴弹炮炸掉。”秘书走后,邓小*平命令警卫员,拿着他的亲笔信给张际春,要他立即将所有的机密文件全部烧掉。警卫员走后,刘邓准备起程,可炸榴弹炮的声音就是不响,邓小*平对刘伯承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不听见炸炮的声音,我去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邓小*平怒气冲冲地来到炮团,只见炮团团长提着手枪对工兵连长说:“要炸炮可以,先将我一起炸掉。是谁下的这道命令。”邓小*平大怒:“这道命令是我下的,强渡汝河,大炮过不去。你敢违抗我命令,我看你有几颗脑袋。来人,把他拉开。”工兵连长一声令下,上来几个人将炮团团长拖了下去。紧接着,一声声巨大的响声陡起,数十门大炮被炸毁。那炮团团长顿时昏了过去,邓小*平命令将炮团团长抬着行军。而这时,萧水银旅长与对岸的吴绍周部展开了争夺制高点的拼死战斗。战斗异乎寻常的激烈,主阵地被吴绍周夺过去几次,又被萧水银硬生生地夺了过来。正危急时,尤太忠搭完浮桥,率四个团的部队冲了上去,才稳定了战局。旅长李德胜见南岸战事十分吃紧,也率本旅冲了过来,一阵冲杀,吴绍周大败。

就这样,刘邓的野司及王近山的六纵渡过了汝河,三天后到达淮河对岸。

这天是八月二十六日,刘邓二人来到淮河渡口,问先头旅旅长萧水银:“多长时间可以渡完?”萧水银回答:“如果象这样的速度,我旅天亮前还渡不完。”听了萧水银的话,刘伯承暗暗叫苦,因为部队水土不服,包括刘邓在内都在拉肚子。如今,渡河如此之慢,如何对付后面的追兵?邓小*平见刘伯承在那里沉思,便问:“萧旅长,你想过搭浮桥了吗?或者是徒涉,可能吗?”萧水银回答:“河面太宽,浮桥无法搭。徒涉更不可能。”这时,隆隆的炮声从北面传了过来,那是国军大帅顾祝同指挥七个整编师的兵力追了上来,前锋离解放军的后卫旅还有四十里路。刘伯承见情势万分危急,便对邓小*平说:“政委,赶快开一个野司碰头会,研究对策。”二人走进一家农舍,见主官们已到齐,邓小*平说:“一纵,三纵已经渡过河去了,我建议司令员立即过河掌握部队,我留在北面指挥六纵和野司机关过河。”河的对面就有国军阻击,后面又是近二十万大军追来,前面又有大河挡道,刘伯承稍一思索,手往下一劈,说:“政委说了,这就是命令,立即执行。”这次开会只用了十分钟。

刘伯承来到汝河,登上一只小舢舨向江中划去。船浆划着水,摇碎了满天的星光。刘伯承听见不远处炮火越来越紧,这是他平生最焦虑的一次了。不过,这位统兵大帅一直有思索着寻找渡河的捷径。他不大相信既是不能架桥,又不能徒涉。他站在舢舨上,用竹杆测试,不深,可以架桥。船到了对河岸,刘伯承命船工划回去,他要再试一次,一如前往,他准备架浮桥。这时,一个参谋向他报告:“司令员,上流有人徒涉过河。”刘伯承说:“你赶快去找几个过河的战士来。”站在后边的一位战士回答:“司令员,我就是徒涉过河的。”刘伯承大喜,命令萧水银:“你立即通知邓政委,上流可以徒涉。”六纵和野司机关接到刘伯承的命令,争先恐后地跑到上游,官兵一起,徒涉而过。刘伯承站在北岸渡口,好不感喟:“粗枝大叶害死人啦。”

由于刘伯承亲自测水位,也由于有的解放军战士冒险徒涉过河,终于使解放军顺利地渡过了淮河。到天亮时,野司机关也全部渡过了河。

接到刘邓命令的六纵后卫团的全体将士赶到渡口时,突然天空雷声隆隆,团长大惊:“下大雨了,淮河必然要涨大水,赶快冲过去。”一千多将士哪里顾及其它,拼命过河,当最后一个上岸时,大雨已倾盆而下。

也是刘邓该立此不朽之功,那倾盆大雨早不下晚不下,偏偏待刘邓大军渡过淮河时直从天上倾泻而来。顿时,水流汇集,淮河水汹涌澎湃。这场大雨直泼了四个多小时。顾祝同指挥的七个师共二十万大军来到淮河边上,只见洪峰从从上面咆哮而来。此时,水天一色,莫说徒涉,架浮桥,行船都不可能了。

五天后,淮河水恢复了平静,但刘邓的十三万大军已到了大别山。壮哉刘邓:本就十分智,又有天公助;成就大伟业,仡立众帅中。正是:管仲、乐毅、诸葛亮,一代名帅刘伯承。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