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回 唐生智兵败杀叛将 蒋中正娶妻回政坛
作者:肮脏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874

如今且说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唐生智,在庐山会议时已另有打算,被谭延闿识破。原本想乘机将三军总司令衔戴在头上,不成。便待李宗仁与孙传芳激战造成两败俱伤时,自己好从中取利,将中央政府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不料龙潭大战,孙传芳被李宗仁一阵杀退。唐东下芜湖的梦想成泡影。但唐并不罢休,待时机成熟,他还要兴风作浪。

龙潭战役,南京国民中央政府消除了孙传芳这一毒瘤,威望大增。而武汉政府的汪精卫仅剩下少数追随者。徐谦到南京后,见形势不好,出国而走。余者哪有主张。

一九二七年九月五日,武汉中央政府停止办公,在武汉所有之文武大员到达南京。

话说汪精卫带着重新掌权的心理来到南京,刚进城区,他便把眼睛盯住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使他吃惊的是大街上竟出现反对自己的标语。凭着多年的官场经验,他嗅出了其中的味道。不禁心里一阵嘀咕:“又中了南京方面的计了。早知如此,才不该到这里来。如今这局面如何收场?看起来,胡展堂与我‘不共戴天’的争斗又开始了。哎,‘中央有汪无胡,有胡无汪’,现胡为南京中央政府主席,他能拱手将权力让给他这个最‘厌恶’的人!”来到中央政府所在地,前来迎接他的南京大员几乎一个也没有,他的一种不祥之感涌上心头,命令司机转头,将小车开到孙科为他找的寓所而去。

第二天,汪精卫以武汉首席代表的身份去看望李宗仁。哪知自龙潭战役后,李深得各界推崇。而李平素又看不上汪,对南京城内的汪氏,李不闻不问。这天,李听侍卫报汪主席访,便命秘书转告:“李将军昨晚偶受风寒,医生叮嘱,不见任何人。请汪主席回。将军病好后将亲自向汪主席赔罪,以后仰仗汪主席的还多呢。”汪见此,只得回转。但汪毕竟为官多年,见这里的气氛对自己不利,几天后便赶到上海。为监督汪的行踪,李宗仁也尾随而去。

汪精卫来到上海,主要想会一会西山会议派的元老们,希望以此改善在广州时对他们处理的积怨,要是能解开这一结,自己的力量必然大增。遗憾的是林森、邹鲁等人一见他,非但不领情,反而冷嘲热讽。那邹鲁直言不讳地说:“汪主席,你刚才说我等老党员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汪主席指的是哪一个组织,我等的组织何在?汪主席真是‘贵人多忘事’,我们不是被你开除党籍了吗?‘诸位同志’这种提法,请你不要再说。免得污了你的尊口。”其它的人,不是指桑骂槐就是专挑汪的短处说,汪本意是联络党内名宿,壮大自己的力量,不期受一肚子气,只得悻悻而回。第二天,汪硬着头皮去见胡汉明。胡的秘书告诉他:“胡主席正吟诗,不空。请汪主席早日回宁,多捏造一些事实,就会再一次登上党国的第一把宝座。”

一连几天的碰钉子,汪大失所望,不禁黯然神伤。

与汪精卫不同的,孙科到上海,在拜会各派领袖时,受到热烈的欢迎,孙也积极建议各派联合。你道他建议了哪些?孙科认为:在党政机构未正式成立以前,组织中央特别委员会,既处理了日常事务,又对合流做具体工作。九月十一日,在上海伍朝枢的家里,南京、上海、武汉三派中央党部的代表聚会,大家握手言欢,宣告宁沪汉分裂正式结束。次日,中央特别委员会正式成立。武汉方面,推举谭延闿、孙科等到五人为当然委员,另加候补委员三人。南京方面,推举李宗仁、李煜瀛等六人为当然委员,另加候补委员三人。上海方面,推举林森、许崇智等到五人为当然委员,另加候补委员三人。三方共推举汪精卫、许崇智、蒋中正、胡汉明、唐生智、冯玉祥、何应钦、白崇禧等十四人为当然委员。

九月十五日,武汉、上海、南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分别在南京城成贤街国民党中央党部,紫金山、上海大酒店举行各自的全体会议。三个中央党部都通过了特别委员会名单。宁沪汉合流开始形成。

但在第二天的南京会议上,蒋中正、胡汉明、汪精卫都没到会。会上宣布了特委会正式成立。特委会组成了四十六人的政府委员会。汪精卫、胡汉明、谭延闿、蔡元培、李烈钧为常委。又成立了以蒋中正、胡汉明、谭延闿、蔡元培、李烈钧等六十七人的中央军事委员会。蒋中正、胡汉明、汪精卫为主席团主席。

政府成立了。这些人中,胡汉明当然不会说什么,而汪精卫则不然,在广州,四个主席的桂冠都戴在他头上,唯我独尊,没想到在南京,他得到的比广州要少得多,连武汉也比不上。特委会的这种安排,他很不满意。会议还没结束,他便跑到九江,发表引退通电。哪知,同样对特委会不满的唐生智却主动找上门来,二人嗅味相投,一拍即和,就在武汉成立了政治分会。这天,汪精卫把唐生智找来,提出了与南京政府决裂,其口号为:“护党救国。”并且希望唐生智参加。唐生智拍着胸膛,说:“汪主席请放心,我坚决听你的。只要你一声令下,唐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汪精卫有些犹豫,说:“军事实力与南京相比,相对的弱小。”唐生智信心十足地说:“这也请请主席放心,我控制的两湖乃富庶之地,素有米粮仓之称。军事上,我部有八个军又十个暂编师,十五万大军,足可以抵何应钦的第一军和李宗仁的第七军,打一场象样的战争没有问题。”汪精卫大喜,发电张发奎,请其协助。

几天后,汪、唐、张联名致电南京中央特别委员会,宣布特委会非法,命其取消,并积极备战,讨伐南京。

汪、唐派兵攻宁的消息迅速传到南京中央,特委会决定组织西征军讨伐。特委会任命李宗仁为讨伐军总司令,南京所属部队任其调动。李宗仁受命后,发兵三路征讨。那三路大军是:以白崇禧为总指挥的桂系第三路军,辖三个军。以程潜为总指挥的第四路军,辖两个军。以朱培德为总指挥的第五路军,辖两个军。三路大军在芜湖、安庆一带设防。真是世事难料,两个多月前,程潜、朱陪德还是武汉中央的主力战将,而今调转枪口,成为对付唐、汪的主力了。

那朱培德生于一八八年,云南盐兴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在学校时,与中共领袖朱德同被称为“二朱”。广州革命政府成立前后,都带兵,为先总理最信任的将军之一。今唐生智叛乱,朱为第五路军总指挥。

然而,战事未起,内部生变。正当唐生智信心十足地准备打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时,唐的部将——皖北李品仙、何键两个军宣布中立。寻常以唐生智马首是瞻的鲁涤平则宣布脱离唐生智。仗还没打,唐失去三员虎将。这三个军,又是唐的主力,占唐部的三分之一。唐有些后悔,但不打又不行。因为李宗仁的三路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刘兴、高桂滋的两个军与白崇禧一触即溃。正危急时,冯玉祥率第二集团军部分主力南下,直逼武汉。此时的唐生智走投无路,急得热锅上的蚂蚁。十一月十九日,唐生智部被彻底打垮。两天后,他在武汉召集军事会议。只听他说:“弟兄们,我军大败。但我唐生智决不连累大家。为保存实力,我准备下野,东渡日本。我出走后,望各位弟兄带好自己的部队,以图中山再起。在我下野之前,要办一件事。”他要杀人立威。原来,在作战期间,第八军军长李品仙宣告中立,其部第八师师长张国威暗中派人到程潜处,希望反唐投程。被唐生智的弟弟唐生明发觉,设计诱捕了张国威。在军事会议上,唐当着众将的面,将张国威勒死在会场上。

在现代史上,唐是吴佩孚之二,残酷杀死部将,其凶残程度不亚于吴。

十一月五日,李宗仁指挥三路大军追击唐生智,进入汉口。至此,中南重镇武汉归南京政府管辖。唐生智率部退往湖南,驻岳阳。而汪精卫、陈公博、张发奎则连夜逃往广州。

张发奎原为李济深部将,改投汪氏后,便在武汉谋发展。逃到广州不久,又谋中山再起,但又碍李济深的阻碍。汪、张二人商议,想法将李济深驱逐。十一月六日,汪以参加军事会议为名,将李济深骗到上海。李误以为是中央决定,毫不怀疑,刚出发不久,张发奎当天便以实现“汪主席‘救党救国’”为号召,指挥第四军发动兵变,包围广州桂系的第十五军军部。时军长黄绍竑正在办公,哪里有提防。见事急,只好在卫队的保护下逃走。

李宗仁、白崇禧在南京,听说广州兵变,深为好友的安全担心,正要派人打听,又接报十五军已被张发奎缴械的消息,黄绍竑已逃走。黄绍竑在桂系,与李宗仁共称为李、白、黄。现黄危急,李、白岂能不急。二人以特委会的名义联合各界代表,将汪的行径予以公布,并建议提前召开二届四中全会。在预备会上,中执委、中监委员们一致赞成讨伐汪张。南京中央政府作出决定,授权李宗仁兴兵讨伐。汪精卫大惊,连忙致电胡汉明,被胡严词拒绝。汪又致电蒋中正。中正回电建议汪出国以避风头。蒋胡汪三人的来往电报惊动了南京中央政府。胡汉明向中央建议逮捕汪精卫,以叛党罪予以审判。南京中央犹豫不决,此事只好不了了之。

且说蒋中正于八月十日发表通电下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一踏进家门,原配夫人毛福梅一见,先是一怔,继而马上跑过去,抓住他的衣角,大声哭叫:“你今天怎么回来了?你把我的儿子送到外国去,这么多年,杳无音信。你还我的儿子!还我的儿子啊!你不还我的儿子,我跟你拼命!”中正好生为难,但他一点也没有生气,轻轻地扶着她,慢慢地上楼去了。原来,毛氏夫人生有二子,长子经国,次子纬国。一九二五年,中正将经国送往苏联留学。由于“四.一二”流血事件,经国在苏联公开声明脱离父子关系。自此以后,几年来信息不通。由于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已中断。中正只知道经国在苏联学习、生活受到影响,但不知他已经受到苏联政府的扣押。骨肉情深,中正十分怀念他,又没有办法让他回国。毛氏夫人的一番吵闹,中正也更加想念儿子。异国他乡,儿子在外国举目无亲,会怎么样呢?二子纬国,随着姚冶诚生活。姚无出。有时,陈洁如也去看他。纬国对两位继母感情颇深。姚陈无出,非常疼爱他,中正很放心。

中正的家庭生活中,毛福梅是母亲王采玉作主所娶,一直住在老家。一九三九年,日寇大举进攻闽浙。蒋母躲避不及,死于日机轰炸之中。时经国回国参加抗战已数年,听说母亲被炸死,放声痛哭,昏了过去。醒后,发誓要为母亲报仇。中正的第二任妻子姚冶诚,同居三年,无生育。中正到台湾后,姚冶诚从上海搬到台中居住。一九六六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陈洁如是中正的第三任妻子。陈端庄美丽,又能说会道。中正在广州、上海期间,生活、起居全得她照料,是难得的贤内助。中正与她生活了十年,也没有生育。现中正与宋家第三小姐完婚,陈洁如大怒,但苦于无奈。中正送她到美国学习,取得学士学位,回国后定居上海。全面抗战爆发,中正迁她到香港定居,后经国从苏联回国,为她在香港买了一幢住宅。陈洁如临终时写信给在台北的中正。时中正已年迈,回想信中提及的事,也不禁老泪纵横。一九七二年,陈洁如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中正这次下野回老家,为祖宗扫墓后,在同父异母的哥哥蒋介卿的陪同下,在家乡同父老们作了几日的详谈,对家乡基层有了一些了解。这天,介卿建议他游雪窦寺,中正欣然前往。兄弟二人在卫队的簇拥下,来到寺前。见寺门大开,为不惊动长老,兄弟二人只带少数随从进入。哪知长老早已知晓,满面春风地迎了出来。长老双手合胸,口念:“阿弥陀佛,施主,请。”

那雪窦寺长老名太虚,修道多年,远近闻名。长老擅长歧黄之术,又精通易经、四柱的推算,所言多奇中。今见中正前来,暗度其身材相貌,心中不禁骇然:‘此乃乱世之英雄。此人必大富大贵,世之罕及也。”长老揖客入内,献茶毕。对中正说:“总司令从广州出师以来,所向披糜,不到一年,即平定长江流域,真大英雄啊。”接着,又说:“令堂寝陵,是一道龙脉,宛如一尊弥勒佛,印山、明堂皆有。左右环抱,真是天造地设,不久,还要发达。”介卿听到这里,心里很高兴,先行致谢。中正说:“长老夸奖。中已是在野之身,不是什么总司令了。”长老不信,中正将中央的安排作了大体的说明,长老听后,沉默了一会,说:“请出示贵庚。”中正正要推辞,介卿抢着告诉他:“舍弟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午时生。”太虚将那八个字排出:“丁亥年,庚戍月,庚辰日,壬午时。啊,还要大发。大富大贵啊,世间少有的这种命庚呢。”他走到中正面前,双手合拢,恭敬地为中正行了礼,说:“恭喜总司令,从此逢凶化吉了。论总司令的八字,今年流年为丁卯,犯天狗星,交秋后冲动,不死带伤。但大运冠带,运行得好,富贵无量。今冬交春后,明年戊辰,行龙年,本命又属龙,当贵上加贵。贫僧决不妄言。因此,预为祝贺。”中正称谢。介卿十分高兴,送上香资,太虚推辞不能,只好收了。兄弟二人出门,张静江、张群、杨虎接着。尔后,兄弟二人又上雪窦寺几次,不过游玩而已。

几天后,在张群、殷汝根的陪同下,中正一行登上“上海丸”客轮,前往日本。此行的目的有二:一是发展与日本的关系。二是向宋家三小姐美龄求婚。而此时,美龄正在日本神父。

“上海丸”在日本长崎登陆,在宋子文的安排下,中正拜见了正在神父马温泉的宋母倪素珍。中正在这里谈妥了婚事。对于日本,中正非常熟悉,留学、避难,曾来过几次。此次访问,与各界交谈,深受欢迎。

其时,中正刚登上长崎,便发表了书面声明。他在声明中说:“余此次来日,乃欲观察和研究十三年来,进步足以惊人的日本,以定未来之计划。且余之友人居日者甚多,欲乘此机会重温旧好。并愿意借此机会与日本名流晋接。中日两国根本亲善,非利用军阀所能成功,亦非少数之人互相结合所能奏效。”他说:“吾人今后努力亲善工作,首当扫除国民之间以前之误会与恶感。打倒亲善障碍之军阀,并切望日本七千万同文同宗之民族对于中国革命运动彻底了解,而予以道德及精神之援助。”在东京,中正与在日的西方代表广泛接触,并与之建立了一定的友谊。

在日本友人铃木贞一的安排下,中正会见了与日本当局极为密切的头山满。中正向头山满表示了赴日的目的就是因为北伐军就要同张作霖作战,希望首相田中义一予以支持,头山满答应愿意安排时间与首相交谈。

十五日,中正在张群和殷汝根的陪同下,出席了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山渊胜次举行的欢迎宴会。出席宴会的有外务省情报部长小村寿次郎、亚细亚局长木井锐市。之后,中正与陆军大臣白川议郎、参谋长金井范三、参谋次长南次郎等日本高级将领进行了会谈。

十一月五日,中正前往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的东京青山别墅与首相会谈。对于与张作霖的作战,田中义一一口拒绝了中正要求的支持。他责问中正:“阁下为什么不以南京为目标,统一长江为宗旨,为什么急急忙忙地要北伐呢?本来,我对阁下反共是非常赞赏的,也愿意帮助,值此革命困难之时,通观全局,首先应该解决的是长江以南为当务之急,而堪当此任者非阁下莫属,深望阁下自重。如长江以南得不到解决,那时则一度剪去幼苗的共产党,必将重新成长。倘若有幸收拾局面而控制大局,则共产党就不会抬头。否则,此患巨大。我深信阁下无需急于北伐,可首先巩固自己的地盘。对北方的张作霖、冯主祥、阎锡山之争亦不可插手,他们的争斗必有归宿,故以放任为上策。关于唐生智的行动,难望其成功。故阁下应得以专心致力于南方的统一。”中正见田中首相对中国的国情如此细致的了解,也很佩服。但在中正眼里,冯、阎与张作霖比,则有本质的区别。临别时,田中对中正说:“关于贵国的东北问题,只要不损害大日本在东北的利益,我政府保持中立。我国之所愿,仅维持满州的治安而已。”

几天后,中正再度与田中会谈,双方在北伐的观点上仍存在严重的分歧,因而有不欢而散之感。

中正回到头山满的私人别墅,张群私下问中正:“介公,你两次与田中会谈,必有主张?”中正问:“岳军对此有何看法?”张群说:“我想直抒己见恐介公见怪。”中正一笑,说:“岳军弟,中与你同窗多年,又同为同志,革命已有二十多年了。换帖结拜时,汝为五弟。即使你意与中相左,也不至于有怪罪之理。何况此为党国,但说不妨。”张群说:“观我们两次与田中会谈,小弟认为日方毫无诚意,更兼有强国欺负弱国之语言。由此所见,日方不可能与我合作,也不容许我们革命取得成功。并且,从田中的态度看,还有阻止中国统一的可能。看甲午战争以来,凡与日本交流者,类皆腐败自私之徒。故使日本人视我中国人可欺侮,亦积渐之势然也。小弟还以为,此次访问,我等未达到目的,不知兄以为如何?”中正说:“岳军说得对。此行之结果,可于此决其失败。然使田中仍以往日军阀官僚相视,一意敷衍笼络,而相见不诚,则余虽不能转移日本侵华之政策,然固已窥见其政策之一般。此余故相从也,必奋力而斗之。关于北伐,我军必然进行,中国必须统一,谁也阻挡不了。革命大业岂能半途而废。”张群说:“此处不宜久留,还是回国再商量吧。”

中正回到上海,已是十一月的中旬了。他要做的事太多,而首要的是与宋美龄完婚,这于国于家都是有益的。到上海的第二天,黄埔门生顾祝同、陈诚一大批青年战将及国民党元老张静江、伍朝枢等都来探望。中正已知党权落入西山会议派之手,政权仍在胡汉明手中,军权由李宗仁掌握。汪精卫已逃到广州。现南京中央由特委会代替。而各派各系,吵吵闹闹,无一天不在争权夺利,纠缠不休。再看自己身边的战将,大都存在。只杜聿明被削其军权,过着流浪的生活。中正命陈诚将他接到第十一师暂住。使中正感到高兴的是冯玉祥、阎锡山已公开呼吁,要他复职。冯阎二人通电全国:“蒋公复职,结束混乱局面。”

中正下野才三个月,复职已成定局。但他并不急于回南京。因为与宋美龄完婚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宋美龄何许人,使蒋中正舍弃端庄美丽而文化较高的陈洁如?

原来,宋美龄乃先总理之妻宋庆龄之胞妹。孙夫人闺字中第二。前面还有大姐宋霭龄,为现商业部长孔祥熙之妻。美龄就是人称宋家第三小姐。美龄的父亲宋耀如先前是先总理的好友,母亲倪素珍是一位具有较高知识的新型女才子。宋耀如长居美国,家产很丰。与妻子倪素珍共生育了三女三子。每个子女都有非凡的才能。大姐霭龄曾作过先总理的秘书,由孙总理作媒,许配给青年才子孔祥熙为妻。孔获美国经济学硕士。二姐庆龄,继大姐作先总理秘书,一九一三年与先总理结婚。大哥宋子文,生长于美国,获美国经济学博士,先总理识其才,回国后在大元帅府担任重要职务。美龄的两个弟弟子良、子安也留学美国,具有高深的文化。宋母政治上进步,儿女们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从小接受革命思想,为长大后在政坛上大展宏图打下了基础。

姐弟六人生活在美国,学业完成归国,报效于祖国。同父母一样,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学会了西方先进文化和有关知识。大姐参政,但更热衷于经商,二姐爱国,政治上比较成熟。三妹集中了大姐、二姐的长处,从小就有报负,立志做一名巾帼英雄。六姐弟都有很高的社会交际能力。

三妹美龄留学归国时已是一九一四年,两个姐姐已出嫁,家庭地位与前相比,又有很大的提高。与中正完婚时,美龄正好三十岁。其实,美龄与中正认识,也有十年了。在这十年里,中正虽政坛得意,而与美龄的每次相见,美龄总视对方为无物。先总理在日,中正请为媒,总理犹可,但二姐庆龄对中正成见太深,她对总理说:“宁可让小妹死了,也不嫁给那个自称没有妻室的人。”孙总理见夫人如此反对,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以后,中正经常给美龄写信,但由于二姐的坚决反对,甚至在公开场合也对中正展开批评,宋家只当未提。“四.一二”后,宋庆龄称中正: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指责中正为独夫民贼,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然中正对美龄的追求一直不断。开初,宋子文也反对这场婚事,认为中正的门第和人品不配作妹夫,虽然后来改变了这种看法,但这位大舅对妹夫一向不尊重,即使二人同为国家元首也经常吵闹,外交能力很强的美龄在丈夫与兄长之间极力调和。第三个反对这场婚事的人物,是母亲倪素珍,宋母信奉伊斯兰教,反对的理由是姓教不统一。这个问题是中正作出让步,皈依基督教。中正与美龄结为幸福的夫妻最坚决的支持者是大姐霭龄和大姐夫孔祥熙。孔与中正来往较早。孔在光绪年间认识先总理,在美国纽约攻读耶鲁大学研究生时与宋家大小姐见面。二次革命失败后,宋家迁往日本,孔成为宋家常客,不久便成为宋家大女婿。与中正的关系逐渐密切。蒋、孔二人在革命工作中互相照顾,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正因为如此,蒋宋的婚姻因孔的推动进展顺利。宋霭龄长期在国民党上层工作,对形势的分析有特殊的见解。到了一九二七年,霭龄已敏锐地觉察到中正成为国民党新政权的领袖将变为现实,小妹与中正结婚,将会成为中国的第一夫人。由于霭龄的精辟分析,很快地被宋母和长兄子文接受。而美龄自己也对这场婚事和对中正的了解已有十年,也心甘情愿。美女配英雄,这场婚事虽因二姐反对,中正仍如愿以偿。纵观中国现代史,通过婚姻关系改变和提高家庭地位于的,恐不止一家。但象宋家那样,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谁又找到第二家。因为还没有哪一家出过宋家那样三个女婿,也没有哪一家姐妹三人各找到如此大的重要人物作自己的夫婿。论女姓,三姐妹全占风骚,三妹更具鳌头,在第一夫人的宝座上,美龄独坐了四十八年。难怪史学家们对此喋喋不休。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即将复职的蒋中正忙里偷闲,在上海摩西路家中进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这是中正第四任妻子的结婚大典。除毛氏夫人外,姚冶诚、陈洁如也没有进行结婚仪式。这次的典礼,仪式的隆重在现代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笔者有幸将当时报纸描绘的记了一些下来:

“下午四时十分,司仪者邵子力高呼来宾入席,西洋乐即奏乐唱歌。既毕,请主婚人证婚人入席。于是蔡元培君登台中立。何香凝、王正廷及蒋锡侯(即蒋介卿)等左立。李德全、谭延闿、余日章等向右立,形式极为庄严,及司仪者呼新郎入席时,万目注视之蒋介石氏,及随贵宾缓缓登堂,琴声顿起,抑扬顿挫。婉转动听之新婚乐曲中,引出了一对美如仙子之司花女童。一名陈明月小姐,一名周雅英小姐,手棒花篮,随行随散花朵于松柏栏成的甬道上。后随女傧两对,前为郭宝珠小姐,乃王正廷之女公子,后为倪吉珍小姐及孔令仪小姐,均为轻移莲步,婀娜多姿。新娘由兄子文先生扶持,随琴声漫步前进。静穆端庄,服饰尤新颖悦目,身后长纱曳地。由孔令伟及孔令杰君同持,富丽堂皇,全场鼓掌。新娘新郎立定后,全体起立,同时向国民党总理行三鞠躬礼。次由蔡元培先生宣读证书,复次用印。四时三十七分,新郎新娘相向立,随司仪员的赞礼声,相对行一鞠躬,复谢来宾一鞠躬,礼乃告成。时四时四十分也。音乐洋洋声中,一对新人携手出场,戚友争捧花纸,五色缤纷,繁花满地。蒋氏点首谢意,乃入休息室中。本欲摄影,以人挤作罢。贺客各敬香槟及茶点。五时,蒋由后门乘车返宋宅,客均不知,经邵力子先生说明,始行散去。”

本来,在婚礼前,上海各大报都刊登了中正结婚的消息,但没料到参加婚礼的人竟达两千三百人之多。为表示对这场婚礼的诚挚,中正亲自撰文。其文虽短,意义犹深。文章说:“我们天上的主啊,求你使它们伉俪之情,与日俱增,使他们凡事相爱相助,得到人生圆满的幸福。求你使他们组织理想圆满的家庭,对中国社会确立良好的基础。今日中国人民创钜痛深,求你大旋怜悯,使他们夫妇二人能时刻警惕努力进行革命工作。求你使他们为国牺牲的大勇,能奋励直前,胜过任何艰难。求你使他们从今以后,在建立新中国的大业上,能更有伟大的贡献,使全国人们享受无上的幸福。”

更使中正满意的是,各国驻华大使也参加了婚礼,特别是美国海军上将布里斯托尔也来捧场,对此,他感到十分荣耀。

话说中正与美龄举行婚礼后,夫妻回到宋宅。美龄问:“原定我二人举行婚礼后度蜜月,能去否?”中正笑着安慰:“夫人放心,家事国事一样重要。隔两天,我们拜别母亲,到莫干山度蜜月,好吗?”美龄笑着说:“祖先有句老话,叫做‘夫唱妇随’,就依你吧。”

两天后,中正夫妇辞别宋母,大姐及兄长子文,弟弟子良、子安,来到莫干山。虽是寒冬,却别有一番景象。夫妻二人尽享蜜月快乐。一日,夫妇二人登山后回到住所,警卫团团长王世和走了进来,说:“南京急电,四中全会结束。请总司令立即回中央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何时动身,请主席示下。”蒋主席笑着,说:“王团长,看把你忙的。”美龄看了蒋主席一眼,嗔道:“世和之急,也是为了党国。达令,明日回去吧。从上海到这里,也有二十天了。”蒋主席回答:“依夫人便是。”不因为这,有分教:恢弘志,二期北伐成功;展抱负,重登大雅之堂。正是:文能安邦定乾坤,武能定国驱外贼。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