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回九州哀痛哭总理 元帅发令讨内贼
作者:肮脏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351

且说孙总理病逝,宋庆龄、汪精卫、居正、戴季陶、孙科、宋子文等痛哭不已。夫人宋庆龄哭昏过去两次,宋子文、孙科慌忙救醒。夫人对宋子文说:“先生已离我等而去。先生生前创设的主义尚要大家捍卫。你去和汪同志商量,把先生的后事办了。”汪精卫说:“夫人且无虑,总理为国捐躯,非夫人家事,乃国之大丧。我和诸同志已拟出了治丧讣告,并通电全国,也电告段祺瑞政府。然后,按照我党的研究,处理先生的法体。”于佑任说:“总理一生,功在党国,利在全民。今总理魂归仙府,岂能二三同志便能处理后事,我认为兆铭同志意见正确,立即拟定治丧的条款,经研究后立即执行。但我还认为先将总理的法体移至碧云寺,让国人瞻仰总理遗容,再商量以后的事。”孔祥熙看着孙科,问:“公子以为如何?”孙科说:“我服从组织决定。”这时,吴稚晖走了进来,问汪精卫:“总理去逝,通知段政府了吗?”汪精卫说:“这不,哪里搞得这么快?”吴稚晖说:“除了单独电告段氏政府外,并将文告会诸报端,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同时,请北京的鹿钟麟派部队警卫。特别是将总理的遗体移到碧云寺时更要加强防护工作。”众人正谈论间,李烈钧走了进来,说:“我已以中央党部的名义发出了总理逝世消息的唁电。刚才冯玉祥的电话我已接通,冯知总理逝世,已命鹿钟麟协助治丧。”

第二天,北京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总理逝世的消息。各报都用大量的文字颂扬总理的丰功伟绩。段政府鉴于民间的压力,也发表:“为先总统的病逝表示沉痛的哀悼”的声明。为悼唁总理的逝世,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民众停止娱乐活动十天,文官武将及公职人员、军职人员左臂和刀柄上佩戴黑纱。官署公文、大小印章一律使用蓝色。军营、军舰下半旗致哀。各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举行了大规模的悼唁活动。

汪精卫和广州大本营代理大元帅胡汉明电商后,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汪精卫任主任,宋庆龄、孙科、胡汉明、李烈钧、居正、孔祥熙任委员。北京卫戍司令鹿钟麟奉冯玉祥命:“一切用钱、用物、用人之事,悉听李协和之命。”

那李烈钧字协和,生于一八八二年,江西武宁人,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辛亥革命后出任江西都督府总参谋长、都督。“二次革命”时首先宣布起兵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时出任第二路军总指挥,孙中山南下护法时出任军政府参谋长,非常政府和广州政府成立时为大元帅府参谋长。这次总理北上,李随总理到北京。

鹿钟麟接电后,立即与治丧委员会联系,并派出警备部队前往铁狮子胡同担任安全保卫工作。总理遗体在协和医院经防腐处理后,三月十九日举行大敛。汪精卫决定将灵柩送往中央公园社稷大厅公祭。上午十时,鸣礼炮三十响,移灵队伍出发。从协和医院到中央公园不远的距离里,送殡队伍达十多万人。人们戴着青纱,眼含泪水,随灵车缓缓而行。移灵队伍由临时政府的军乐队为前导,航空署的三架飞机低空盘旋,散发总理的遗像。移灵队伍里,左绋执头的是吴稚晖,执尾的是于树德;女界是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男界是宫崎寅藏。右绋执头的是黄昌容,执尾的是朱和中。女界是何香凝,男界是鲍罗廷。汪精卫自始自终都指挥着移灵队伍。中午十二点,送灵队伍来到中央公园。公园前面的挽联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横批是:“有志竟成”。

由于总理对中华民族所作的巨大贡献,在华夏儿女心中有崇高的威望,经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公祭时间为三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到中央公园祭奠总理的有:前总统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各届政务前总理、北方政府各部、院的大小官员也参加祭掉总理的活动。第二天上午,梁启超等前清保皇派人士也前来祭奠。前清的遗老遗少于下午二时祭奠总理。段祺瑞原定亲自参加总理的祭奠活动,后借故公事而派内政部长龚心源前来代替。龚的挽联上写有:“共和告成,溯厥本源,首功自来推人事;革命而往,无间始终,大年不假问苍天。”龚心源转告段祺瑞的话给汪精卫:“段总理评加拟议,务必隆重。”

三天公祭,参加者有数十万人。整个治丧期间共收到花圈七千多个,挽联五千五百多幅。其中,国民党中央直属讨贼军总司令樊钟秀送的花圈上写有“国父”两个字。这与在南方东征征讨陈炯明的右路军参谋长蒋中正的称呼稍晚,但南北双方共称为“国父”,为以后祭奠中山陵打下了基础。

在众多的挽联中,中共领袖李大钊写了著名的长联祭悼总理。现予以录出:

广东是现代史汇注之区,自明季以迄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先生挺身其间,砥立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揭民旅大义,决然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唤取自由独立之精神,诚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乃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略,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乎我。吾辈适与其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振其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主义,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告英烈。

公祭毕,汪精卫与众商量,打算将总理灵柩移居慈云寺。邵元冲说:“总理是天下人的总理,现公祭已毕,应将总理遗体保存好,供国人及后代瞻仰。同时,也能提高我党同志锐气,将革命进行到底。”戴季陶说:“段氏执政府曾于三月十九日宣布进行国葬,我党同志要坚决抵住。”汪精卫说:“对段氏政府的宣布,我完全同意唐绍仪同志的观点,那就是:‘孙总理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生生为人民的人,死为民族之魂,当今中国,乃军阀割据,豺狼当道,黑暗腐朽,且又无统一之政府,这国已不国,国葬之事从何说起。’现在,已不可能举行国葬。只把总理的灵柩移至要紧地,待国将为国、政府为公允的政府时举行国葬方为正理。”宋子文说:“汪同志的话我完全同意。不过,还是与广州的胡展堂同志取得联系。因总理北上时,展堂代理大元帅职务。”汪精卫问宋庆龄:“夫人对此有何想法?”宋庆龄说:“我服从组织决定。”汪精卫说:“我们这里抓紧筹备,等胡展堂的电文一到就动手。”

两天后,广州革命政府代表胡汉明发表声明,不承认北京政府的决定,并宣布誓师北伐,统一全国后,有公允的政府方能举行国葬。同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声明,坚决拥护以胡汉明为代表的广州政府的决定。经汪胡电商,决定将总理的灵柩移往碧云寺暂居。

那碧云寺始建于元代至顺二年,总理的灵柩移往时,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了。寺名是清乾隆皇帝亲书。碧云寺是香山八景之一,二十年代的北京西郊,交通不便,名胜古迹失修,香客也少。但这里的环境清幽,再加上寺庙建筑群颇具艺术,总理的灵柩暂居在这里,确也是理想之地。寺内的金刚宝塔也建于乾隆年间,高三十四米,用汉白玉砌成。总理的灵柩就停放在宝塔石龛内。

四月二日,总理的灵柩在北京卫戍司令鹿钟麟率部的护送下,经西长安街,往北出西直门,直奔碧云寺而来。数十万的送灵队伍人人佩戴黑纱,一路悲歌,来到碧云寺。碧云寺的大门口树起一座牌楼。牌楼两边贴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人群进化”下联为“天下为公”。第二道门挂的挽联,上联是:“赤手创共和,生死不渝三民主义”;下联为:“大名垂宇宙,英灵常耀两香山。”在金刚宝塔停放总理灵柩的挽联是:“功高华盛顿,识迈马克思,行易知难,并有名言传四海;骨瘁紫金山,灵栖碧云寺,地维天柱,永留浩气在人间。”

停灵结束后,治丧委员会指定总理生前的卫士马湘、黄雅觉率卫队驻寺护灵。治丧委员会主任孔祥熙留北京处理总理后事,一直到一九三三年年才离开。四月八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汪精卫、张静江、林森、于佑任、戴季陶、邵力子、孔祥熙、叶楚伧等组成“总理葬事委员会”。段祺瑞政府迫于社会各界的压力,命苏皖宣抚使卢永祥与江苏省长韩国钧协助总理的陵园建设。四月八日,“总理葬事委员会”在上海成立,杨杏佛任主任委员,筹备处决定把墓址选在总理生前看中的紫金山第二峰南坡景色壮丽的地址里。还在民国二年(即一九一三年),总理刚辞去大总统职务,一次到南京明孝陵郊游,见这里如此壮丽,对马湘、黄雅觉二人说:“此地如此秀丽,他日我辞世后,愿向国人乞一捧土,以安置躯壳耳。”

紫金山位于南京西郊,又名钟山,在南坡附近,东边是灵谷寺,

西边是明孝陵,两边映衬,相映生辉,更加光彩。紫金山之名又正

好和总理的祖先所居住的广东东江上游的“紫金”县名相同,如今

经马湘、黄雅觉二人向治丧委员会提出,治丧会经过考察,很快取

得一致意见;于是,便决定陵墓就修在这里。根据治丧会的提议,

暂定用地六千亩,并公开征集陵园建筑设计图案。陵园总监工为邓

泽如、林森。但当邓、林二人向南京政府交涉时,被孙传芳控制的

南京政府刁难,直到江谦任江西省长时,才答应拨地二千亩。不久,

筹备处收到四十七份陵园建筑设计图案。宋子文、孙科、宋庆龄等

建议将所有图案一起展出。尔后,宋子文等邀请南洋大学校长凌鸿

勋、画家王震南、雕刻家吕彦直和德国专家担任评审,最后决定起

用留美的建筑师吕彦直的图案。宋子文等决定聘请吕彦直为陵园建

筑总工程师,一直到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五日,陵园才正式动工。

话分两头。且说革命政府代理大元帅胡汉明,接到总理病逝的

消息,悲痛欲绝。而此时革命军正好东征陈炯明。前方战事十分激

烈。棉湖之战,双方都死伤惨重。胡汉明担心总理病逝会影响前方

军心,因而秘不发丧。三月二十一日,许崇智、蒋中正的右路军取

得棉湖战役的绝对胜利,许、蒋二人方得到总理病逝的消息。二将

军决定在前线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在祭奠会上,政治部主任周恩

来手书的:“主义扬中外,精神炳日月”的挽联挂在主席台两侧。

周恩来宣读祭文后,蒋参谋长发表演讲,对总理的病逝,他十分悲

痛。祭奠大会上,他颂扬了总理的丰功伟绩。他称总理为“国父”,

又说自己在国父的教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表示为党国效忠,

不成功便成仁。蒋参谋长号召革命军为捍卫国父的主义而奋斗。祭

奠大会后,右路军化悲痛为力量,在蒋参谋长的指挥下,相继攻克

五华、兴宁、梅县。林虎、洪兆麟逃往福建,陈炯明也躲到惠州。

四月十二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蒋中正为党军司令官

时,党军只有一个旅,何应钦为旅长。何应钦、钱大钧、沈应时分

别为各团团长。蒋司令官的党军,看起只有五千,但它却是一支了

不起的军队。这天上午,蒋司令官与周恩来看着地图,准备攻打惠

州。这时,旅长何应钦走了进来,说:“刚才接到在左路军和右路军

的卧底报告,说杨希闵、刘震寰已接受陈炯明几十万大洋的军援,

二逆贼已回师向广州杀去了。”蒋司令官听后十分恼怒:“总理尸骨

未寒,此二逆贼调转枪口对准革命政府了。内贼猖獗,外贼犹在。

只有先铲除内患,方能继续东征。恩来,你看怎么样?”周恩来说:

“我赞成司令官的意见,先铲除杨、刘二逆,再议东征。敬之,你

的意见呢?”何应钦说:“我听蒋司令官和周主任的。”周恩来说:

“我们都听蒋司令官的。请司令官下命令吧。”蒋司令官问:“敬之,

派到杨、刘二逆处的卧底撤回来吗?”何应钦说:“还没有,请司

令官示下。”蒋司令官问:“恩来,你的意见呢?”周恩来说:“我

看还是留下来吧。杨、刘二逆直接指挥的部队有三万多,有内线可

以随时随地掌握二逆贼的动向。不然,我们既要对付陈逆又要对付

杨刘二贼,力量显得不足。我认为,明天我们去见许司令官,说服

他抽出一部分兵力助敬之守棉湖,教导旅主力开往广州。你们看怎

样?”蒋司令官与何应钦以为然。

许司令官对蒋中正等人说“介石贤弟,杨希闵现为讨逆军总司

令,我右路军归其辖制,再说,此二人率众回广州,未必然就是反

叛,我等又未得到胡展堂的命令,此时我等回广州,反而会引起杨

刘二人的疑惑,那时,给他们留下不进反退的把柄。总理刚病逝,

后方不稳,我辈有责啊。”蒋周二人苦劝,许只不从。无奈,蒋司令

官只好做好回师广州的准备。

话说左路军总指挥杨希闵率三万大军进驻博罗城后,便与中路

军总指挥刘震寰联系。二人约定:“两军原地不动,让右路军出战

陈炯明,如右路军胜,两军会攻惠州,如败,两军与陈订立城下之

盟。”几天后,林虎奉陈炯明命,押送银元与杨、刘二将,并请二

人出兵攻广州。事成,平分广州。杨、刘二逆果然按兵不动。胡汉

明发兵符催促二将出战,二贼置之不理。棉湖告急,林虎提精兵二

万,穿过左路军防线,杨希闵命鸣枪放行。林虎大喜,率部连夜进

击棉湖,不想被何应钦的第一旅拼命抵住。林虎大怒,指挥大军将

何应钦包围,被许崇智、蒋中正率主力赶到,一场大战,林虎大败。

这时,传来总理逝世的消息,杨、刘二将叛心陡起,立即回师广州。

杨希闵本起兵云南,刘震寰起兵广州。二将加入总理的革命军,

并非真心追随总理完成国民革命,而是因为当时自己的势力小,不

足以与其他军队抗衡,当然也怕被其它军队吃掉。当总理命许崇智、

谭延闿率部回广州时,二贼宣布投奔革命军,参加反陈行列,变为

孙总理回师广州的功臣。刘震寰是桂系中最先宣布加入广州革命军

的,但此人心述不正,诡辩狡猾,又善于伪装,当时被孙总理看重。

“一大”时,刘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总理在北京生病期间,他与

云南军阀唐继尧合谋,二人共同策划攻广州。二月二十五日,唐夺

取南宁,刘则准备闪击广州。

杨希闵则不同,他被党军司令官蒋中正称之为“脑后有反骨,

久后必反”的人。这个云南军阀率部加入革命组织的目的是取得孙

总理的信任,攫取革命军军权,由于伪装巧妙,深受孙总理的器重。

“一大”时,杨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东征时又被委任为总

司令职。杨利用盘据地区的便利,广州的财政收入被他全部控制。

身为财政部长的廖仲恺为解决军队、政府之间的费用,有时不得跑

到躺到鸦片床上对杨作低三下四的交涉,有时近乎于恳求程度。杨

与革命政府为难,更有其它阴谋。杨贼认为总理的革命政府与北京

政府抗衡,无论如何也不会取得胜利。因此,暗中与北方政府联络。

北洋军阀政府许诺广州攻克后封杨为广东督办。

杨刘二贼知北方政府在短短的时间奈何不了革命军,因而与陈

炯明相勾结。二贼回广州后,在城内部署兵力,联合逃到香港的广

州商会会长陈廉伯,并与云南军阀唐继尧和北京段祺瑞取得联系,

准备一举消灭革命军。为掩人耳目,二贼到香港暂居,却指使部下

积极准备,随时攻取大元帅府。

杨刘二贼的所作所为早被廖仲恺看破,便向代理大元帅胡汉民

作了汇报。胡汉民召集军事会议,商量应付办法。邹鲁与杨贼有旧,

说:“杨、刘二将军,总理在时颇为器重,这次谋反,必有缘故。

至少不会象陈逆那样叛逆。不如派人前往,劝他们与陈逆划清界线,

回到革命政府中来。”胡汉明说:“邹同志的话有理。杨、刘二人参

加革命队伍的也有时日了。今受陈逆蛊惑,不会说变就变的。目前

我们的主要对象是北方政府,我们正积极准备北伐,完成先总理的

夙愿。如果此时招回许崇智的右路军,内部又起干戈,帮助了陈逆,

何况杨、刘二将手里还有三万大军,如果使他们回到革命队伍中来,

也是一支不小力量呢。再有,东征的右路军刚攻下棉湖,军中将士

疲惫,也无力回师平叛。”邹鲁说:“我愿到香港一行,向杨希闵陈

说利害。我想,杨、刘二人会回到革命队伍上来的。”廖仲恺奋然,

说:“杨希闵,蒋介石曾多次称为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这样豺

狼一般的小人,他能回到革命队伍中来吗,我认为立即招回右路军,

先铲除革命队伍中的毒瘤,再议东征、北伐。目前,蒋介石的党军

已有一万人,并且士气高涨,无不以一当十,平定杨刘二贼,是没

有问题的。事不宜迟,请展堂同志速下命令。”邹鲁说:“仲恺同志

的话,也有道理。还是由我到香港去一趟再作决定吧。成,也为革

命抢到力量和时间。不成,也不在乎这半把个月。”廖仲恺说:“大

元帅,省城的防务还是要积极的进行。这样吧,我去通知邓演达,

将工人纠察队武装起来,协助卫戍部队日夜巡逻,保护好中央机关。”

胡汉明以为然,将邹鲁、廖仲恺发放去迄。

邹鲁来到香港,见了杨希闵,正好刘震寰也在场。寒喧后,邹

鲁说明了来意,并把胡汉民的亲笔信呈上。杨希闵见胡汉明信中的

语言恳切,并邀请他回广州,共商党国大事,还说大本营的其它工

作,特别是政治方面的,尽可能满足二人的要求等,杨希闵看后,

哈哈一笑,把信递给刘震寰,对邹鲁说:“邹兄,胡代元帅要我回

‘革命阵营’,难道我和刘兄就变成了反革命了吗?广州,我们还

是要回去的。我们回广州,也要组建革命政府,邹兄,看在老朋友

份上,不如这样吧,我让你们的‘革命政府’里的军队先打三天,

我和刘兄的部队不还一枪。三天后,我们再来一个后下手为强。我

非常欢迎邹兄同我们一道,建立真正的‘革命政府’。”邹鲁听后,

也哈哈一笑,说:“感谢杨兄看得起我邹某。不过,我邹鲁虽生性

愚笨,但追随先总理,已快三十年了,岂能说跟谁就跟谁呢?既然

二位将军如此大套,我邹鲁愿作无头之鬼,也不在杨兄处当正神。

二位将军,在下告辞。”杨希闵连忙挽留,说:“邹兄何其忙也?在

这里,兄弟我也要尽一尽地主之谊,请兄稍安无躁,我和刘兄还没

与邹兄洗尘,怎能说走就走呢?”邹鲁说:“使不得,在下吃不起两

位老兄这顿大宴。咱们后会有期,告辞了。”

邹鲁知杨刘二贼已反叛,便连夜赶回广州,见了胡汉明,将情

况作了汇报。胡汉明大惊:“杨、刘二将如此,如何是好?”廖仲恺

说:“展堂兄,对付叛军,除了以革命的武装对付反反革命的武装外,

别无他法。如果姑息养奸,后患无穷。杨刘二将深得我兵力的部署,

随时都有可能置我革命政府于死地。今日是五月十一日,我连夜动身

到汕头,将党军召回省城平乱。演达同志,你要掌握好这一千多人的

工人武装,配合卫戍部队做好中央机关的保卫工作。”邓演达说:“请

廖部长放心,演达率部严阵以待,坚决阻击叛军的进攻。”

廖仲恺赶到汕头已是五月十三日了。许崇智、蒋中正接着,听

完了廖部长的来意后,立即召集军事会议研究。廖部长对大家说:“广

州城仅有二千人工人纠察队和少量的卫戍部队,合起来不足五千人。

而杨、刘二贼在城内部署的军队是两个师,他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对

革命政府下手。情势已万分危急,希望同志们不辞辛苦,立即赶回广

州平乱。”蒋参谋长说:“请廖部长放心,我坚决服从大元帅的命令,消

灭革命队伍中的‘蛀虫’。”许崇智说:“我军在潮湖地区只留一个师的兵

力,再加上党军的一部分,由何敬之指挥,以防陈逆部的偷袭,党军主力从

梅县秘密撤离,使杨刘二贼不觉察。”廖部长说:“很好。”蒋中正对军官

们说:“为党国的利益,为大众的幸福,诸位国志,总理的遗嘱,国父的主

义,我们要誓死保卫。大家愿随中正一道,杀回省城,消灭反叛,活捉杨刘

二贼。”众齐声答:“我们愿随蒋司令官打回广州,保卫革命政府.”廖部长

大喜,命蒋中正率党军立即行动,自己也连夜回广州来。噫,这一去,有分教:三套马车,各行东南西北中;创建国军,从此青史留人间。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