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回发宣言改组国民党 育军官创建黄埔校
作者:肮脏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122

却说毛泽东见李大钊在座位上未动,正要问讯,只见李大钊站起来,说:“润之,你来广州一个月了,整日忙着党务工作,如今‘三大’已闭幕,你应该稍许轻松一下了。明天早上,我带你去见国民党的元老廖仲恺、汪兆铭,你愿意吗?”毛泽东说:“感谢幼常同志的关照,明日我准到。”

第二天,毛泽东如约而至,廖仲恺的女儿梦醒开门,见李大钊和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连忙请坐。时,廖仲恺和夫人何香凝也在,儿子廖承志不认识毛泽东,端上茶来。先递给陌生人。李大钊介绍说:“这是毛润之,现任我党领袖陈仲甫的秘书,我党三大时当选为中央委员。”又指着何香凝说:“她就是大名鼎鼎的何香凝女士。这是廖部长。这是他一对粉妆玉琢的孩子。叫梦醒、承志。”他的话刚落,廖仲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幼常,平时看你一介书生,文质彬彬的,今日说话幽默感却很强,很好。润之同志,欢迎你。”毛泽东说:“仰慕廖部长和夫人大名已久,今日方睹尊颜,鄙人三生有幸啊。”廖仲恺说:“报上经常提到润之同志,果然气质非凡。年轻人,有如此的学问,前途不可限量。”毛泽东笑着回答:“廖部长夸奖,我那一点点名气,与先生和夫人相比,更显微不足道了。”廖仲恺是孙大元帅的重要助手之一,长期追随大元帅,现为大元帅府财政部长,广州革命政府的资金都由他筹备。

廖仲恺参加国民革命很早,在国民党内有很高的威望。他生于一八七八年,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原籍广东归善(今益阳),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一九一0年加入同盟会,任总部外务部干事。辛亥革命后,负责总部财务。一九一四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一九一九年任中国国民党财政部主任,二0年任广东省财政厅长,这一年陈炯明叛乱,被陈囚禁六十多天,经营救出狱,以后长期在国民革命政府内任财政部长。李大钊与孙中山会晤,是由廖仲恺引荐。廖的政治观点与李大钊接近,二人都主张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革命。李大钊带毛泽东到廖家作客,显然是对毛泽东的器重。廖夫人何香龄不仅学识超群,有胆量,也有魄力,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今日李大钊携毛泽东与廖仲恺一起讨论时势,也凑了过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四人口才都好,学识又渊博,见解又高,每每谈起政治上的一些问题,都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毛泽东说话语言浅白,不受书本限制,对一些问题,信手拈来,恰如其份地结合当前形势,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因而,他的发言,很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以后,在李大钊的引荐下,毛泽东又拜访了国民党元老重臣汪精卫、胡汉明、古应芬、谭延闿、程潜等。

再说大元帅孙中山接到蒋光亮救援博罗停军不前的消息后,十分气愤,幸好滇军第二师和粤军第一旅赶到,杀退林虎,又乘胜追击,许崇智又从博罗城内杀出,林虎大败,死伤很多,只得向汕头一带退去。孙中山与胡汉明商量,决定对陈炯明进行全面反击,他命许崇智为中路军总指挥,杨希闵为左路军总指挥,朱培德为右路军总指挥,会攻惠州。同时又电令谭延闿为湖南省长,着谭组建军队,随时准备北伐。诸事已毕,他回到广州,命胡汉明代理大元帅职务,汪精卫负责党务,廖仲恺除了负责财政外,还担任国共间的联络,并授权廖安排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在大元帅府担任职务。一面又派蒋中正赴苏联考察。为使蒋中正考察成功,他亲自写信给列宁。在苏联顾问的培同下,蒋中正动身前往。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孙大元帅乘火军到石龙,召集高级军事会议。胡思舜、卢师谛、范石生等按时到达,而蒋光亮一直到散会时才赶到,孙大元帅对他说:“前方战事正紧,而你军行至半路就退回,此为何?”蒋默然,大元帅继续说:“你马上带领部队,进攻惠州,只今夜就要出发。”蒋光亮说:“我有事需回省城,明日再来。”大元帅大怒:“这里只有军令,你若是回省城,我除了以军法处置外,别无他法。”诸将劝解,将光亮唯唯而退。

次日天明,大元帅传令各军出发,蒋光亮已回广州。卢师谛部素来战斗力差,大元帅命为后部。范石生、胡思舜、刘震寰按命令出发。在战斗中,范部作战勇敢,捷报频传。而胡思舜部却半路退回,刘震寰则被打得大败。大元帅见此,命许崇智率部守石龙,后,大元帅调整部署,命范石生为中路,朱培德为左翼打援,又急调李济深率部为总预备队。各军去后,忽报车站一股兵向这里涌来,大元帅疑惑,命人打探。一会,前方士兵源源不断地向后溃退,把大元帅的兵车隔断,大元帅大惊,命范小泉率部阻击。范小泉正端碗吃饭,接到命令,放下饭碗便命队伍紧急集合。队伍冲上去,与敌遇个正着。范小泉不等敌开枪便冲锋,而自己也奋勇争先。来的这股敌人是陈炯明的部下,虽人多势众,无奈范小泉部勇不可当。只好退去。大元帅见此时消灭陈炯明的条件还不成熟,传令各军紧守关隘,他自己也回广州。来到大元帅府,胡汉明接着,正谈论间,廖仲恺走了进来,大元帅见此,便商量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国民党的前身是以兴中会为主体,清光绪十一年(即一八八六年)改为同盟会。国内同时兴起的还有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这些党派在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清亡,袁世凯窥国,宋教仁于一九一二年八月从中斡旋,将这些党派进行合并,改组为国民党。一四年,又称为中华革命党。一九年十月又恢复为国民党。从成立并开展斗争以来,历经清末、讨袁、护法三个时期。三十多年了,党内不能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很多党员不能按党的章程严格要求自己,有的甚至投机革命,捞取政治好处后立即叛党。同时,自成立以来,还没有开过全国性的代表大会,也没有健全的中央机构,基层组织更是有其名而无其事。孙中山考虑再三,又经中共党人李大钊的劝谏,下定决心进行组织整顿。党务在汪精卫的主持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党的章程的修改工作。胡汉明、古应芬、李大钊、谭平山等具体负责国民党“一大”的筹备。后,起草委员会又增加了汪精卫和廖仲恺、张静江、孙科等。一九二三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次日,又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尔后,苏联代表越飞多次找孙中山会谈,并会唔了汪精卫和廖仲恺。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国民党与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签署了《联合宣言》。三月二十一日,革命军将陈炯明驱逐广州。孙中山就任民国革命政府大元帅,并重新任命了中央党部负责人和中央军委负责人。对于中国共产党,大元帅决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以能力和资历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安排适当的工作。现在,大元帅视李大钊为知己,并完全赞同国共两党合作,组成反帝反封建的同盟军。这年六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党员仅四百五十余名,但大多党员在革命政府中任职。不仅如此,在大元帅的请求下,苏联代表鲍罗廷于十月已到达广州,正式出任国民党的总顾问。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正式成立。大会同意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大会选出了由国共两党人士组成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机构。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礼堂隆重开幕。各省代表按名额出席。会议就国民党的章程、政纲、《宣言》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形成了决议。《宣言》、政纲、章程文字较多,这里就不录出,请诸君谅解。

中国国民党的“一大”,出席会议的代表共一百九十五名,中共党人超过百分之十。国民党的“一大”,事前召开了预备会。决定党的最高领袖为总理,选举孙中山为国民党总理。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就民族、民生、民权的含义进行了重新的解释。这就是著名的《三民主义》。中共党人陈独秀、谭平山、于树德、李大钊、沈定一为孙中山指定当然代表。毛泽东等十七人由各省党部推选为参会代表。中共领袖李大钊参加五人主席团。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由谭平山任秘书。

会议在召开过程中,老党员冯自由、谢英伯、林森等对中共人士加入国民党提出反对意见。孙中山一一予以驳斥,中共党人李大钊舌战群雄,将反对的人一一驳倒。国民党领袖胡汉明、汪精卫、廖仲恺行等公开声明,支持共产党人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中国国民党“一大”选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汪精卫等二十四人为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等十七人为中央候补委员。参加中执委的中共党人有十一人,占百分之二十六。

至此,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且说“一大”后,孙总理正准备东征,忽报蒋中正访苏回国,孙总理立即召见。恰在这时,桂系将领沈鸿英又派代表来见孙总理,请求归队。孙总理认为沈氏反复无常,久后必反,见中正在座,便问:“介石,你的意见呢?”蒋中正答:“沈鸿英反复无常成性,如拒绝其部投降,必有困兽走险之势。不如接受其投诚,令他西征陆荣廷,表明心迹。同时,我也可以减少西面的压力,专顾东征。以后,如沈部服从指挥,则编为革命军,如仍朝三暮四,击之也不麻烦。”孙总理以为然,告之沈氏代表。沈鸿英果然率部攻打陆荣廷。孙总理见西面平静,便专意东征。他命杨希闵为中路军总指挥,攻博罗。刘震寰部担任掩护,谭延闿部进攻龙门。三军虽然同时进军,但杨、刘二将取得一定的战绩后,便屯军观望。而谭延闿的湘军则大败,幸亏陈炯明兵疲,不敢大进。双方呈相持状态。时,蒋中正在大元帅府,见东征战事不畅,便准备亲提一军攻打惠州,孙总理对他说:“汪兆铭和廖仲恺在筹备黄埔陆军学校。我与仲恺商量好了,决定你去担任军校筹备委员会的委员长。经费虽然紧张,但仍保证开支。你有什么想法,告诉我。”中正说:“先生所命,中在所不辞,我明日就上任。”总理很高兴,说:“介石,你多次劝我建立自己的军队,这下可以逐渐地形成了。你熟悉现代军事,军校就由你全权负责吧。”

其实,要建立一所军事学校,资金还是不少的。这些天,财政部长廖仲恺十分繁忙,最使他头痛的是经费的筹集,有时跑上一两天,一块钱也筹不到。但他仍不顾一切地为军校的建立而奔波。这天,他来见总理,对他说:“蒋介石追随先生多年,对革命又忠心耿耿,让他担任军校校长,向学员灌输现代军事,应该是最佳人选,不知先生对此有何看法?”孙总理对蒋中正也寄予了很大希望,他说:“仲恺,慧眼识英雄啊!你马上通知介石,让他担任军校的校长吧。”廖仲恺说:“先生为党国之领袖,还是由你亲自通知介石同志吧。”孙总理说:“很好。军校的党代表就由你来担任吧,校内的其它职务的配备就由你来负责。”廖仲恺辞别总理,在回家的路上考虑政治部主任一职。按理,汪精卫最合适,但此人现为中常委,又负责党务,如何肯下就?何况此人又有些浮燥,叫戴季陶去,戴此时为宣传部长。一时间,政治部主任一职竟无恰当的人选。何香凝见丈夫回家只顾想心事,问他也半答不答的,不禁疑惑,认为发生了什么事。午饭时,夫人告诉他:“女儿梦醒和儿子承志已回广州,‘一大’已经结束,国内需要大量的人才,我打算写信给周恩来,让他回国参加革命工作。不然,大革命没有参加,辱没了这样的人才,岂不可惜。”这才叫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听说“周恩来”三个字,廖仲恺马上就跳了起来,说:“我正愁军校差管理人才,这不,周恩来不是非常好的人才?你马上写信我来签字。”夫人听了不禁好笑,说:“我写信为什么要你签字,难道我是你的秘书?”廖仲恺自知失语,连忙赔礼。夫人说:“只是需要一段时间方回。”廖部长说:“那没什么,就让戴季陶暂时代理,让恩来回来就任也可。”

话说孙总理与廖仲恺商量定下蒋中正为军校校长后,回到寓所,夫人宋美龄接着,见总理话比以往少,便问:“先生有何事不快?”总理说:“仲恺向我推荐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职务,故而沉思。”宋庆龄连忙阻止,说:“不可,不可。此人担任如此重要职务,只能把军官们引向歧途。”总理说:“你看军队将领中,有才者不愿担任此职,无才者又不能委任。介石具备现代军事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与我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了,已看出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特别是两年前在永丰舰上,那么险恶的环境,从容对付,奇人啊。”宋庆龄说:“蒋介时有才干,我不否认,但对他的人品我看不上。”孙总理问:“那是为何?”宋庆龄说:“此人在工作岗位上,三番五次睹气不就任,其嫌官小权微,一旦掌权,‘穷途匕首现’,那时谁能驾驭他?”总理不禁好笑,说:“介时是那样的人吗?我看啦,你对他心存芥蒂。仲恺推荐他,是识才呀。一个人嘛,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这不足为奇。”夫人见总理如此说,也就不好再说什么。隔一会,夫人又问:“那党代表又是谁担任呢?这也是很重要的职务啊!”总理说:“仲恺兼任。”

且说蒋中正来到黄埔军校时,见校舍已修葺一新,正好廖仲恺也在这里。中正平素很尊敬他。在国民党中执委中,除总理外,在中正心中的地位,当首推廖部长了。见中正到来,廖部长对他说:“介时,军校开学在急不在缓。当前最紧要的是搞好招生工作。你从今天起,便着手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至于经费,虽然仍很紧张,但我会想办法尽量拨足办学经费的。”中正称谢。很标准地给他行军机后,送出校门,握手而别。几天后,中正将拟定好的招生条件等呈给廖部长,其大意为:

(一) 招生形式:秘密地进行。由各省市负责推荐、考察,政治不合格者不予以录取。然后由各党部秘密护送到黄埔。

(二)招收年龄:十八至二十五岁,中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性格、营养状况良好。强健耐苦。无眼疾、无痔疾、无肺病、无花柳病。

(四)政治面貌:中国国民党党员。能了解国民革命迅速完成的可能性,或具有本党主义的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的思想。参加报名必须有两个本党党员作介绍

(五)招收名额:预计招收三百五十人。其具体免考名额如下:

东三省及热河、察哈尔 共五十人

晋冀苏皖鲁豫川鄂闽浙湘 共十三人

赣粤黔滇 共十二人 本党烈士遗孤 共十三人

除上述免考入学外,其余生源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方能入学。

(六)考试的科目有

文化知识:按中学程度出题,用毛笔答写。

体格检察:按准军人的体格规定,分身高、肺活量、体重、视力、听力等项目逐次检查。

综合检查:用口试法,观察并面试对三民主义的了解程度和性质、志趣、品德、常识、能力等项的推断,预测将来的发展。

(七)考试由蒋中正为委员长的入学考试验收委员会负责。成员有:王柏龄、邓演达、彭素民、严重、钱大钧等。

廖部长看后,很欣赏中正的办事能力,当即在报告中批阅。并要他抄写一份给总理。

中正立即组织筹备制定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他任命了有国民党籍的军官担任教官,诸事完毕,中正在学员中挑选了学员分队长。到了三月二十四日,公开考试结束,共录取三百五十名(保送生在内)。这就是载入史册的黄埔一期生。

五月三日,中正接到总理的委任状,正式出任“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职务。五月五日,在蒋校长的主持下,三百五十名学生和一百二十名备取生,在学校大操场集体宣誓。誓词如下:

尽忠革命职务,服从本党命令。实行三民主义,无问始终生死。

遵守五权宪法,只知奋斗终身,努力人类平等,不计成败利钝。

五月八日,蒋校长召集全体师生,进行训话,他以《继往开来,顶天立地》为题,论述了“生活的目的在于增进全人类的生活,生命的意义在于塑造宇宙继起的生命。”蒋校长的训话,形象生动,富于漏*点,博得了全体师生阵阵掌声。

几天后,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中正召开全体师生会,再次进行训话。蒋校长在会上宣讲了学校的办学方针。他概括为:“静肃、整齐、平直、敏捷”八个字,在蒋校长的主持下,军校充满了革命的漏*点。课堂里,教官用浅白的语言阐述了深奥的理论知识,学员学得认真,获得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久,校歌几经修改,最后定稿为:

怒涛澎湃,彩旗飘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不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领导被压迫的民族。携着手,向前行,路还远,莫放松。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五月二十八日,入伍预备期满。六月二日,全校正式上课。

学校的职能人事,早在三月十日,廖仲恺就提出了设想,此时,各机构已建全,主要负责人如下:

校长 蒋中正 党代表 廖仲恺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周未到任前由戴季陶代理)

副主任 张中府

政治教官 胡汉明 汪精卫 邵元冲

教授部主任 何应钦 王柏龄

总教官 何应钦

学科教官 张元佑 梁广谦 陈焯 朱棠

战术教官 顾祝同 刘峙 胡树森 陈继承 严重

兵器教官 钱大钧 文素松

筑城教官 陈福建

教练部主任 李济深(少将) 邓演达

管理部主任 李振清

军需部主任 周俊彦 副主任 俞飞鹏

军医部主任 宁荣昌

军校特别官佐 陈诚 季方

苏联顾问 契列夫帕诺夫 捷规沙托夫.捷尔漫.波良克

六月二十六日,是总理两年前在广州蒙难的日子,蒋校长在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这天上午,校门口高挂着:“亲爱精诚”的校训。二道门两旁挂着蒋校长亲书的“先烈之血,主义之花”的对联。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汪精卫、张继、大本营军政部长程潜、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湘军总司令谭延闿等也出席了开学典礼。

孙总理在开学典礼上重伸了校训,他说:“三民主义,吾党所守。以建民国,以成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解,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患,一心一德,贯彻始终……”军校学员听完总理的校训,理解其含义。又听总理说:“中国当革命之时,在广东奋斗的党员,最著名的有七十二烈士,在各省舍身奋斗的党员还不少。因为有那些先烈的奋斗,所以,武昌起义一开始,便有各省的响应,推倒满清,建立民国。到了今天,革命便有一部分成功。一般官僚军阀,不敢明目张胆更改中华民国的正朔;至于说道国民党的基础,却一点也没有,这个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属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们这个学校, 是什么希望呢?就是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从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同学,你们便是将来革命的骨干,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就能胜利。如果没有好的革命军,就永远要失败。所以我们这个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这就是建立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总理对黄埔学生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他的每一句话,都打动学生的心。军校全体师生振臂高呼:“沿着总理指引的道路,前进!前进!” 总理训话后,蒋校长以特有的军人姿势,向全场敬礼。尔后,他大声说:“军校的成立,在国民革命史上是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的革命,从此走上了新的纪元。同志们,我们要在孙总理的旗帜下,努力奋斗,完成革命大业。中华民族的振兴就要到来了。”待掌声停止后,蒋校长接着说:“同学们,同志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我们学校里,每个人都是军人。军人只能服从命令,不准有第二句话。我们军人的职份,只有一个死字。军人战死沙场,是革命军士的光荣。军人的目的,只有一个死字,贪生怕死,不但不能做军人,而且没有人格,就不能算作是人。”他见大家听得那样认真,继续说:“我们军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为主义而杀身成仁的准备。为革命要随时随地战死沙场,为革命党效忠。作为军人,除了这些以外,还要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要爱清洁,讲卫生,这些都做好了,军人的仪容、军人的形象就体现出来了。”

开学奠礼在雄壮的校歌声中结束。

再说军校的教育,主要有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党史,世界形势、国内社会分析、人生观、革命史、军纪、军略训练、典范令、军队生活、军人要则等。蒋校长对授课教官要求很严,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抓得很紧。他非常注意军人的政治思想改造和现代军事知识的学习,并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不长的时装里,学员的思想觉悟提高很大。除了正常的学习外,学校还安排一系列的战例、讲座等。谭延闿、李济深、李烈钧、许崇智等到军校讲解战例,提高了学员的军事素质。宋子文还到军校讲解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比较等讲座,这些开阔了学员的视野。

在蒋校长的严厉督促下,军校学员的学习很紧张,生活却很清苦,学员每月的生活费为六元钱,比现役军人待遇还要高。但蒋校长规定每人只添一次饭,脚穿草鞋,洗冷水澡,其意是锻炼学员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到了十二月,周恩来回到广州,廖仲恺亲自带着他去见蒋校长。那蒋校长一见周恩来,好似在哪里见过一样,说不出的爱怜。周恩来办事十分利索,深得蒋校长的欢心。二人珠联璧合,把一个黄埔军校建设得生气勃勃。廖仲恺见二人合作得很好,心里也很高兴。

鉴于周恩来在党内的威望,回国后便担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兼军事部长职务。

那周恩来字凤翔。一八九八年生。出生时,父亲取名恩来,亦即“恩赐到来”的意思,用以对他的期望。周父贻能温文尔雅,与世无争。作为一个地方小吏,他对月收入不足三十元甘之如饴,以喝米洒打发自己的日子。母亲万冬儿是个很有才干的女人,出身于一个杰出的地方官僚家庭,娴熟于中国的传统的交往。周母生得端庄貌美,又聪明过人。小恩来才生下几个月时,便过继给叔父周贻淦。但他还是在同一院内生活。因为他共有十个叔伯父,不幸的是,小恩来只有一岁时,继父便去逝。继母陈三姑脾气暴烈,但对小恩来十分偏爱。到十岁时,恩来的养母、生母前后去逝。伯父贻庚将他抚养。一九一三年,十五岁的周恩来毕业于沈阳一所中学。毕业时,他给一位朋友写信,用了如下语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住:当中华在全世界腾飞之日,希望我们在度相会。”十九岁时,周恩来在两名同学的资助下,东渡日本。临行前,他写诗一首表志。诗文是: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国破壁,难酬踏海亦英雄。

“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从日本归国,积极投身救国运动。一九二0年,周写诗揭露黑暗的社会,笔名为“伍豪”,邓颖超的笔名为“逸豪,”这年的一月二十九日,天津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周被捕入狱,一直到秋天出狱。十一月,二十二岁的周恩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在这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他的指导下,旅欧少年共产党建立。朱德、邓小*平、陈毅、李富春、蔡畅、李立三以及后来的贺龙等人由他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七月,周恩来接到廖仲恺的信,于十月才来到广州,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正二十六岁。从此,开始走上了政治生涯。周在黄埔办事十分利索,又注意上下级之间的团结协作,再加上他说话和蔼可亲,深得蒋校长欢心。二人珠联壁合,把一个黄浦校建设得生气蓬勃。廖仲恺见二人合作如此好,担心之情便放下了十分。

自到黄埔军校后,周恩来大展宏才,体现了他杰出的才能。然而生他的老家江苏淮安一直到抗日战争的第五年才去一次,至于祖籍绍兴,则是他担任总理后才回去一次。

一日,蒋校长与廖仲恺、周恩来等谈论军校的事,突然接到胡汉明打来电话,说孙总理应冯玉祥的邀请,前往北京主政。临行时要到军校视察,请蒋校长做好接待工作。蒋校长很高兴,对廖、周二人说:“总理这次北上,往返至少半年,我等要好好准备一下,让总理也高兴高兴。”哪知听了蒋校长的话,廖仲恺伸出两个指头,说出几句话来。不因为这,有分教:无限星空,一颗巨星殒落;神洲大地,中华儿女哀痛。正是:事业未竟身先死,光辉长照后人心。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