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郑畋进谏(下)
作者:云昊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86

愁的,自然就是那些忠臣。

乾符二年九月,右补阙董禹上言谏李俨沉迷炼丹,李俨赐给董禹金、帛,以示褒奖。宁节度使李侃是已故宦官华清宫使道雅的义子,因而上奏李俨为其义父求赠官,董禹又上疏对此事提出异论,其疏文有一些冒犯宦官的言语。枢密使杨复恭等人在李俨面前列举诉说,再加上田令孜暗中做了手脚,于是在冬季十月,董禹因冒犯宦官被贬为郴州司马。(杨复恭是杨钦义的养孙。杨钦义是唐武宗时候的内枢密,为当时极有权势的大宦官。)

这一事件,几乎跟后世历史上发生的一模一样。只不过董禹谏言的内容从“施猎太过、乘驴击球”变成了“沉迷炼丹”而已。董禹这个人还算有点骨气,算得上一个直臣。李俨有心保护他,却不能做得太明目张胆,也只好将董禹的抄家下狱结果改成了贬官,除此之外也就无能为力了。

董禹之外,还有一些忠直的大臣为此担忧。但他们地位大都不高,鉴于董禹的前车之鉴加上田令孜的滔天权势,有心进谏却又无能为力。

当然,这些忠臣中间地位高点的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当朝宰相郑畋了。为了进谏皇帝,他三番五次求见皇帝,要求皇帝停止炼丹修道,将精力放在国家政务上。不过每一次都被李俨掩饰过去,总说自己马上就改马上就改,但说了之后,却依然炼丹如故。

这一日,郑畋又照例跑去进谏李俨。连日来他见劝说无效,心中那股忠臣的脾气就上来了,竟然直直地跪在大明宫门口,说是除非皇帝答应他改弦更张,否则绝不起身。

这一下可惊动了整个宫廷,田令孜慌忙封锁消息,随后亲自去见李俨,目的自然就是为了在李俨面前进谗言,早日将这个郑畋赶出朝廷。

朝廷之上,田令孜虽然一手遮天,但是却并不是完全没有人反对他。而所有反对他的人中,都是以郑畋为首的。田令孜早就有心对付他,却一直没有机会。

郑畋此人乃是大唐豪门,几个大姓之一的郑家出身,身后的钱实力极为庞大,就算田令孜也不敢轻易动他。而一直以来,李俨对郑畋也相当看重,郑畋曾经因为李俨整天炼丹,不听谏言,而向李俨提出致仕的请求(致仕,也就是辞官的意思。)。但李俨只是好言抚慰,一直没有答应。

皇帝的这种行为,让本来有心灰意冷的郑畋重新燃起了希望。毕竟皇帝还是很看重自己的,传统的忠君思想加上那“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读书人品德,让他终于暂时息了致仕的念头,转而想一心辅佐皇帝。而他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让皇帝明白炼丹的危害,将精力放到政务上来,好好励精图治,中兴大唐。

于是乎,他进谏的行为变得更加频繁,行动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起来。这一次竟然长跪在大明宫门口,扬言李俨不答应他自己就不起来。

“皇上,郑畋竟敢在大明宫门口跪地要挟,说什么皇上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不起来。这……这简直太猖狂了!太目无君上了!皇上乃是九五至尊,当今天子,得天命之人!皇上要作什么事情,那轮得到他一个小小的臣子的干涉?从前他三番五次地干涉皇上行事,皇上本着宽仁之心,没有与他计较,这是何等的恩德!他不但不敬谢皇上的大恩德,反而变本加厉,竟然敢要挟皇上,这是欺君之罪,大不敬之罪啊!要是天下的臣子都学他这样,个个都来要挟皇上,那皇上还是皇上吗?那皇上还怎么治理这个天下?要是让这种情况蔓延开去,国将不国呀皇上!老奴恳请皇上立刻将郑畋下狱查办!以儆效尤!”

将事情说完,田令孜一副慷慨激昂的忠君爱国模样,在李俨耳边大声叫道,撺掇李俨将郑畋问罪。

李俨心中冷笑:郑畋他这样就国将不国了,你个老奴才竟敢让朕做傀儡,岂不该千刀万剐?

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愤怒模样,喝道:“郑畋竟敢如此作为?简直太放肆了!阿父你先去封了宫门,朕随后就到!”

田令孜还以为李俨终于决定处置郑畋,心中大喜,就这样去了。

李俨冷冷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也不耽搁,顺手拿了张白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迅速吹干墨迹,然后将白纸叠好,藏在袖中,露出怒气冲冲姿态,朝大明宫宫门去了。

他当然不会像田令孜想象那样处置郑畋,不过他也另有打算,准备借这一次的事情,给郑畋透个底。

尽管从历史书上他知道,郑畋的确是一个大唐帝国的忠实拥护者。但所谓知人之明不知心,从后世来到了在这个遥远时代,除了极少数人,他并不敢轻易地相信任何其他人。

这一次准备给郑畋透底,是因为经过这几年的考察,他发现郑畋还是相当忠心的。而且在利益方面,田令孜大权独揽之后,一方面大力提高宦官的地位,甚至做出在晋升宦官时,采用宰相就职时才能使用的礼仪;另一方面他同时还大力打击豪门世家势力,从这些豪门中夺取利益,引为己用。可以说,以郑畋为代表的豪门世家势力,跟以田令孜为首的宦官势力,两者之间根本就水火不容。不但在身份地位上有着致命的冲突,而且在利益上也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郑畋对皇帝并不是特别忠心,但是他却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家族势力、家族利益考虑。所以即使日后可能会引发皇帝跟郑畋之间的矛盾冲突,但是现在,他们的矛头还是一致的。

对于李俨这个来自后世的人来说,忠心可以相信,却不敢太过相信。但是利益之间的联系,在彼此的利益关系没有发生改变之前,却是相当牢固的。所以他根据郑畋表现出来的忠心,以及调查得来的豪门跟宦官势力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情报,才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紧跟着田令孜的脚步,李俨来到了大明宫门口。田令孜正在一旁不阴不阳的劝导郑畋,一看就知道并非真心。郑畋对他理都不理。

一到了门口,见到跪在门口的郑畋,李俨刻意装出来的怒火顿时发作,一把冲上前去,揪住了郑畋的胸口将他提了起来。

“郑畋!朕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朕做的事情,轮不到你管!今天你居然敢用这个来要挟朕!你可知罪!”

一面咆哮着,李俨一面刻意避开其他人,尤其是田令孜的目光,从袖口中将那张纸条掉落到了郑畋的手中。

郑畋本以为皇帝真的生气了,正在诚惶诚恐的时候,不料却见到了这个东西,顿时一愣。抬头一看,却见皇帝虽然表面上怒火冲天,但在眼睛里面喷出的怒火背后,却隐藏着一丝清明,当然,这一点不靠近了仔细看一点都看不出来。

郑畋为官多年,久经风浪,立刻知道有异,接过纸条,立刻紧紧地攥在手里,口中还在大声劝谏:“皇上!炼丹长生本是虚幻之事,前朝好几位先帝都因为炼丹爆毙,这都是前车之鉴啊皇上……”

“够了!朕不想再听你说什么了!你的宰相也别做了,给朕回家好好呆着去吧!来人啦,给朕把郑畋逐出宫去!从今以后不要让朕再看见他!”

郑畋自然做足戏码,大叫着被侍卫赶出了宫门,失魂落魄地回到了家中,到了书房里,屏退所有下人,并严令任何人不得打搅,这才将李俨的纸条打开。

“南方有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郑畋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注:这句话来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地典故。当时权臣掌握朝政,楚庄王装成昏庸模样,麻痹敌人,最后一举消灭权臣。这句话来自楚庄王对当时一个向他进谏的大臣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