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知己
作者:华佳牵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23

第84章知己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也是一个甜蜜的责任。

“和羞走,倚门回,却把青梅嗅”。齐桑妮原本是地到的摩梭人,却又接受了外面的教育,于是形成一种独立的思考方式。对于毕思言的倾注,打开了青春渴望的窗户。以最闭塞的开放,请求毕思言到她的那片天地去。花屋是成丁后每个摩梭姑娘独享的空间,也是敞开的怀抱。应邀约的男子就会成为阿注,对雪莲花生命的独特阅读方式,将会使你今生面对无法抗拒的诱惑。这是一种极至忘我的盛情。

毕思言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推脱,从生理需要来说,他完全可以充当临时的演员。在摩梭人的观点中,是正常不过的生活。但是他头脑里形成的思维模式,不允许这种背叛。所谓情蛊随着没有续下已经解除,道德的镣铐却缠缚得很紧。齐桑妮斜依在他怀中,柳下惠鲁男子的儒腐起不了作用。淡淡的甜蜜通向每一根神经末梢,汇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他开始吻齐桑妮的头,渐渐地移向左额。接触到颤抖的长睫毛,突然想到吻安晓芝眼睛的激动。同时冒出一种残酷的设想,而这种设想需要齐桑妮的无限宽容。这是对红颜的基准要求,一般人守不住这种无遮挡的防线。毕思言轻轻在齐桑妮的耳边说:如果你原谅我的冷酷,我们会成为永久的知己。我保证只要生命存在,心里会一直装着雪山下的雪莲花。

做雄鹰的猎物我也心甘情愿。你有英姑,而且始终不渝,能做你的红颜知己,我很知足。

我告诉你一个通讯地址,那是我最好的师友。将来如果改变地址,我和他都会通知你。

请你亲我一下,让我们有一个永不忘却的时刻。

好的,我们都闭眼默许,把这个时刻溶解到血液里。

在汉族的书中,有过这种描述吗?

先,在古老的书中绝无记载。那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但不代表没有这种事情生。

我听说有的*书非常露骨,你见过吗?

人的**古今中外都一样,而书是用来教化人的。

没有月亮和星星偷听,只有红颜独有的甜润。她们相依相偎,享受着有规则的亲妮。其实在许多恋人中,都生过这接触,但是很多人因为无法控制而失去这种永恒的回忆。

齐桑妮触到了坚挺的部位,自己的敏感神秘当然也暴露无遗,但是承诺重于玉龙雪山,纯洁也如玉龙雪山。一段非常短暂的时光,因为有了不同凡响的遭遇而成为永远。她在家里的地位特殊,不会有人来打扰,但是只有适渇而止,才能保持这一刻的光艳。从心里出的亲密,胜过肢体接触的庸俗。她离开了磁极,聚精会神地又开始听故事。火车上碰到冯武的传奇,结束了来到泸沽湖之前的所有经历。

我要是能碰到这个人就好了,可惜老天不给这个缘份。

这个并不难,我写封信给他,说不定我还会成为月下老人。

不许你这样说,至少近期我是被你俘获,哪里有心移情?

好吧,在适当的时侯,我会解放心中的鸽子,让她自由地翱翔篮天。我也不能自私,既然共同筑了一条感情防线,同战壕的人就该互相关心。

……

人的邂逅有多少回头率?偶尔回眸有几件刻骨铭心的期待?在毕思言故事中的许多人物中,唯有冯武在齐桑妮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也就是说她的择偶对象如此,难怪花屋的窗户难开。邻居的两场舞会他们同去做客,坦坦荡荡共度良宵。有一家恰好碰到女孩做成年礼仪式,毕思言算是特别佳宾。由阿妈主持成*人仪式很隆重,家人和亲戚围成一团。13岁少女踩在准备好的猪肉膘和谷物口袋上,她的阿妈把新制的花裙为少女穿上并且配上简单的成年饰物,这表示她已经成年。

在唱完祝福歌之后,少女在大家的帮助下唤狗进屋入屋内,她郑重其事地给狗喂一团饭和一块专做的猪膘肉,以此表示对狗守卫家园的感谢。成年后要留起辫。并可佩戴不同的饰物如耳环、戒指、手镯等,到了16岁才可以拥有自己的花楼。桃人没有这种条件,所以免了很多类似的礼仪。

毕思言走的时侯三家人送了许多礼物,他不可能也没有理由去收。因为这是对阿注或者叫阿肖的,收下礼物就表示接受有了关系。阿舅这几天到处逢人就打听米家无果,遗憾地握住毕思言的手说:神有眼会照亮你的路,找到后一定要回来看我们。

三家人都这样说,令毕思言十分感动。她们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泸沽湖边崇山峻岭,包括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毕思言重新拟定新的寻找路线,再不能找齐桑妮等三家那样的村落,虽然有打听消息的好处,如果遇到不理解的拉郎配,怎么对得起米氏姐妹和齐桑妮?为今之计是再次假借收购药材的幌子,顺便打听米家的消息。这种事情驾轻就熟,而且有可能真的做上一两次。这一带的天花粉、三七、丹皮、川楝子、蜈蚣、斑蝥虫、楣子、桔梗、茯苓、,白胶香、山慈菇、龙衣、谷精草,蜜蒙花、滑石都非常有名。

有一纸公社证明,一般人都深信不疑。比起巫医跳神治病,他走的是可以与革命形势不违背的路。

米家人是由云南当地政府组织的清查小组找到的。有关民族政策规定:凡苦是未经批准私自离乡的居民必须返回原籍。米阿妈有湘西自创的桃人屋让许多人眼馋,想加入其中遭到拒绝。于是有人透露了她们的住处。里格岛当时只有三户人家,渔猎生活十分艰。米家自动搬上岸后还是维持不了正常生活,加上有人从中作梗,不得不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