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作者:三流写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199

兵部、工部和火器司在皇上的重压之下,那敢怠慢,于是兵部、工部和火器司的各级官员纷纷的到所属的工厂(其实就是作坊)调查研究。

各级官员为了保住饭碗,一个个都想破了脑袋,要说朝廷中人才还是非常多的,以林玉庭为的帮人在工厂混了一个多月,愣是被逼出了办法。

这些官僚在火器工厂摸爬滚打了一个月,他们现,一个手艺多熟练的工匠每天组装火枪的数量只不过几十只,而且熟练的工匠数量不足,所以火枪的产量一直不足,而且要培训一个熟练的工匠所需时间太长了,朝廷等不起。

于是这帮官员硬憋了一个月,设计了无数个方案,终于想出了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案。这帮官员欣喜异常的写了份折子上报朝廷,内阁接到折子后,大致的看了一遍,然后召来有关官员询问了一些细则,内阁听到有关官员的的汇报后,觉得可行。

于是内阁赶紧向皇上汇报,崇祯皇帝看到这份奏折后,觉得这帮官员太有才了,竟然能想到流水线的方法。原来火器司的这帮官员在憋了一个月,在实在没有什么其他好办法的情况下,愣是想出了一招。

因为熟练工匠实在是不足,所以火器司的官员就将那些一般的工匠分成若干组,让那些熟练的工匠当组长,然后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流程。当然,生产越复杂的东西,就需要将每个细节控制好。

所以火器司又建议规范测量器具,培训工人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崇祯皇帝御览后,龙心大悦,大赏火器司的有关官员,林玉庭等有关官员连升两级,由六品提升到了正四品官员,并且还封妻荫子。

崇祯皇帝的这种作为行为就引起了一些官员的议论,就因为林玉庭等官员改进了火器的生产流程,使得火器的产量的到显著的提供,就连升两级,这是不是赏赐的有些过头了,于是刘宗周等人写奏章对崇祯的这种做法提出了一些异议。

崇祯看到刘宗周等人的奏章后,有些哭笑不得。心说这些所谓的理学家管得是不是有些过头了,但是崇祯皇帝又不能打骂这些理学家,要知道这些理学家的影响力可是巨大的,如果要是处理了他们,那朝廷就要炸锅了。

但是不想办法处理这些所谓的理学家,崇祯皇帝还不甘心,于是崇祯皇帝想来想去,突然灵光一闪,崇祯皇帝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朝廷要重新抄录三份永乐大典,这份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就交给这些理学家吧。

于是崇祯皇帝在第二天就下旨,任命刘宗周为永乐大典抄录总裁,让刘宗周带领着一帮理学家和翰林们,到翰林院,你们是抄写永乐大典去吧。永乐大典全书正文凡例和目录6成总字数约3.7亿字。

在嘉靖时期,嘉靖皇帝曾经组织人手抄写过一个副本,此次抄写从嘉靖三十六年开始,到到隆庆元年方告完成,历时十年结束。这次崇祯皇帝命令抄写三份副本,这要花费多长的时间啊。

刘宗周听到崇祯皇帝任命他为抄书总裁之后,很是高兴啊。这表明崇祯皇帝是多么的信任咱啊,于是刘宗周高高兴兴的领命去抄书去了。崇祯皇帝也很高兴,你刘宗周总算是抄书去了,这永乐大典你要抄到什么时候啊,总算听不到你们理学家的声音了。

遂火枪总算是大规模生产装备明军了,但是火炮制作复杂,想要改进泥模铸炮太过苦难,工部和火器司研究两个月,愣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众人这个愁啊,火炮是守城利器,皇上又催的很紧,工部和火器司的大佬们头都要愁白了。

不过明朝的火器毕竟很达,向三眼铳、一窝蜂、万人敌、十眼铳、拐子铳、迅雷铳、五雷神机等等一大批的火器,而且也不缺乏火器专家,像徐光启、孙元化、赵世祯等等,都是十分出色的火器专家。

其中有一个叫毕懋康的官员在经过数百次的实验之后,终于明一种铁模铸炮法,这种方法是先将铁模的每瓣内侧刷上两层浆液。第一层浆液是用细稻壳灰和细沙泥制成的;第二层浆液是用上等极细窑煤调水制成的。然后,两瓣相合,用铁箍箍紧、烘热,节节相续,最后浇铸金属熔液。

然后,待浇足熔液,冷却成型以后,即刻按模瓣次序剥去铁模,如剥掉笋壳一样,逐渐露出炮身,再剔除炮心内的泥胚胎,膛内自然学滑。

这种铸炮方法工艺简便易行,节省模具原料,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解决了不出蜂窝的难题,提高了火炮铸造质量。

内阁在接到毕懋康奏章后,赶紧呈送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看到毕懋康奏章后,大喜过望,赶紧命令内阁给毕懋康升官加爵,于是内阁草拟升任毕懋康为工部主事,但是崇祯皇帝很不满意,于是在崇祯皇帝的坚持下,任命毕懋康为工部侍郎。

崇祯皇帝在欣喜之余,感慨道,在明朝这个时代,火器专家是一堆堆的,一抓一大把。向开花弹、地雷等等火器,可以说是领先世界啊。朝廷拥有这么强大的火器,什么荷兰人啊、西班牙人啊、英国人啊,都不是明朝的对手。这些洋人要是敢闹事,依照明朝现在的装备水平,崇祯肯定会好好的教训这些洋人一顿。

因为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解决之后,所以朝廷下旨,在南京、广州建立火器工厂,并提升火器司的地位,经火器司独立出来,成为和六部平齐的一个独立部门。不过有些朝臣并不同意崇祯皇帝的提议。

不过在崇祯皇帝的坚持下,以及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帮衬之下,朝廷还是勉强将火器司独立出来,但是地位还是低于六部。不过崇祯皇帝还是很高兴,毕竟火器展还是比较的顺利,火器司衙门也独立出来了。

明朝这边在积极的展火器,后金皇太极也没有闲着,虽然皇太极恨林丹汗恨的牙根都直痒痒,但是攻明的准备已经接近完成,现在如果要改变计划,转而进攻蒙古林丹汗部确实有些不合适。

不过皇太极对林丹汗偷袭后金,并且不光偷袭,还将投靠后金的一些部落连人带物的全部掳走,这令皇太极十分的不爽。所以皇太极决定,在结束攻明战役之后,一定要提兵进攻察哈尔林丹汗部,要好好教训一下林丹汗。

皇太极十分的重视这次攻明战役,因为皇太极知道,自从丢失广宁之后,后金的形式越来越不妙了,明朝的最前线里后金的都成沈阳越来越近,从宁远、锦州、大凌河一直推进到广宁、黑山。

如果明军的战线在往前推进,那沈阳迟早要被明军夺回去去,所以为了缓解后金面临的尴尬境地,所以皇太极对这次战役志在必得,皇太极一定要夺取黑山,最好顺带着连广宁也从明军的手里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