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作者:三流写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39

东线无战事,西北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洪承畴的苦心经营,陕西的大规模民变是被镇压下去了,像农民军领之神一魁,还有点灯子、可飞天等人都被洪承畴或擒或杀,连著名的农民军领高迎祥、罗汝才、马映和贺一龙等也被洪承畴所率领的洪军所败

大规模的农民军是被镇压下去了,不过陕甘等地旱情还是十分的严重,朝廷财政困难,不能提供充沛的救济物资陕甘地方官员的贪腐,使得朝廷颁布的一些政策措施没有落到事处

于是西北一些地方的民众不断的逃亡,而这些逃亡的民众又给这些已经被击溃的农民军又提供了充足的兵员。这样,洪承畴想要彻底的平定西北的叛乱就变得十分的困难。往往刚刚平定了一个地方,另一个地方就又生的叛乱。

不管怎么样,洪承畴还是一个非常尽职尽责的好官僚,尽管又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陕甘在其的治理之下,没有生大的暴乱,陕甘局势依然是比较平稳。

有功就要赏,所以在朝廷之上,就开始讨论起要怎么来奖赏洪承畴这样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官员。洪承畴在万历四十四年殿试中,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启二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2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在天启七年升陕西督道参议。又在崇祯即位之初,荣升为陕西巡抚。没有几年,就干出如此的成绩,看来这个洪承畴又要升官了。内阁讨论到要如何提拔洪承畴时,李标说:洪承畴是皇上亲自提拔的陕西巡抚,依皇上的性子,看来皇上有意将整个西北交给他了。

李标的说法的到众多内阁官员的同意,于是内阁有意升洪承畴为陕西总督。这个提议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论资历,洪承畴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用现在的话说是正经科班出身,又在外面历练那多年,再说,卢象升是天启进士,现在是巡抚官职,那洪承畴为什么不能荐拔为总督?

内阁的意见报到皇上那里之后,崇祯皇帝很快就批复了下来,不过结果很出众人的意料明代,陕西行省的范围包括了现在的陕西、宁夏、甘肃和青海一部分地区,是明朝行省行省中,地盘最大的一个。

崇祯皇帝的批复是任命洪承畴为陕甘总督,并且皇帝将整个陕西行省一分为四,原来的宁夏、兰州、西宁给单独分离了出去。

但是以当时西北的情形,根本就没有条件来组建行省,但是西北的位置过于重要,陕西、宁夏和甘肃以北就是河套平原。黄河九害,唯富一套,说的就是河套平原。河套平原既有优良的草场,蒙古的大部分战马都出产于河套平原,即又有肥沃的土地,适于耕种,所以无论是对于明朝还是对于蒙古,都十分重要。

而甘肃、西宁的南面就是广阔的青藏高原。蒙古人信奉的藏传佛教,而在青藏高原有不少的高僧和活佛,他们和数量众多的蒙古王公有不少的联系。

虽然朝廷理论上控制这青藏地区,可是实际上朝廷只控制这西宁以及湟水地区,其他地区根本就不是朝廷能管得了的。如果朝廷能实际控制住青藏高原,向那些活佛、高僧还有**、**施加影响,而这些大人物在向蒙古施加写影响,一统草原也许会变的更加容易一些。

自从在朝廷在正德年间将西域的前哨重地哈密丢失以后,明军只得退守嘉峪关和星星峡等地,朝廷不可能放弃西域这么广大的地方,不过现在朝廷连重新夺回哈密的能力都没有,所以只得在甘肃设立高官,徐徐图之。

基于以上考虑,崇祯皇帝将陕西一分为四,不过出于现实情况的考量,只决定在西北设立一个总督、两个巡抚,陕甘总督统管西北事务,陕西巡抚监管宁夏,甘肃巡抚监管青海。

内阁得到这份批复之后,有些不解。心说皇上这是要干吗啊,皇上想要对西边动手了。不管皇上的想法如何,既然皇上已经拿出了大的方针,那下边就得按这个大的方针办。

洪承畴的官是升了,但是他留下的空缺,以及皇上要设立四行省,两巡抚以及新行省配套的个官职,都需要人来安排。虽然说候补官员不少,但是西北那个地方,在太平的时候就没有人愿意去,别说现在兵荒马乱的时节了。

内阁对皇上的意思并不十分赞同,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将陕西分拆为四个行省,不过将陕西分拆为四个行省就意味着会给许多官员以及候补官员带来很多机会。皇上即位之初削减了不少官员,现在主动要增加官员,内阁和朝里的一些人的心思开始活动起来。

西北虽然说情况复杂,但是按照皇上现在对西北的关注程度,只要能在那里干好了,升迁达根本不是问题,古语不是说:富贵险中求吗。只要自己一派的人马在西北干的出彩,那就一切好办。

内阁不赞同,但是也不会反对,挡人家的路的事情是这些朝中老油条根本就不会干的事情。既然皇上定下了基调,那就办吧,至于那些为求情的,跟他们打打太极就成了。

内阁和吏部刚刚开始为西北选拔官吏,一些人就到内阁、吏部和户部走动。眼下西北就就成了一块肥肉,东林和反对派谁都想让自己的人马掌握西北的大权。要说在早前,因为内阁是清一色的偏向东林的大臣在掌权,那是反对派是全力保存在京城的势力,无暇他顾,现在不同了,内阁有自己人了,现在部赶紧扩大自己的势力更待何时啊。

两派人马明里暗里的在激烈的竞争西北的官职,这让内阁和吏部、户部很是烦恼,按说这里根本就没有户部什么事,可是西北连年大旱,每年都需要朝廷拨钱拨粮,所以要是和户部大好关系今后在西北的日子就会很好过。

因为东林和反东林的两派人马在内阁里都有人,所以韩犷、刘鸿训等基本能保持中立的大臣就不得已的在两派人之间和稀泥。

争吵了几天之后,内阁有接到了皇帝的旨意,授予杨嗣昌为甘肃巡抚,练国事为陕西巡抚。内阁和朝廷接到皇上的旨意以后,都傻眼了。大家争了半天,没想到,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家十分恼怒,自己争了半天,没想到两个巡抚都被皇上任命了。众人不甘,心说这个杨嗣昌和练国事是从哪蹦出来的。

两派人马一查,得了,这个杨嗣昌还真不能得罪。杨嗣昌的父亲是杨鹤,现任两广总督,而杨嗣昌本人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为官清正,没有污点,资历也够,最重要的是他父亲是总督一级的官员,眼下圣眷正隆,得罪人家那是不明智的。

练国事,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现任京畿道监察御史,为官清廉,很有口碑。东林看到这两个人虽然不是东林人,但是无一例外的在天启年间受过迫害,怎么说也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所以没有反对。

而温体仁一派看到巡抚这个位置是不可能,也犯不上为这两个位子得罪杨嗣昌和练国事这两个皇上眼中的“红人”,再说,这两人他也不是东林人,所以温体仁等反对派决定还是不得罪两人为好。

巡抚的位置有人了,但是布政使和按察使都还没有确定人选,明代官制,督抚、布政使和按察使合称为“三宪”。这三个官职在一省之中权限很大。既然巡抚是争取不到,那布政使和按察使的人选,还是要积极争取的。

好在以内阁辅韩犷为的大部分内阁官员选拔官员的时候是以才能为标准,所以布政使和按察使等官员都是有才能的人,而且大部分人在政治立场上都是比较的中立,这样,两派人马才勉强同意内阁所拟定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