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作者:三流写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37

紫禁城,乾清宫内

王承恩正在向崇祯皇帝讲述向冯铨、阮大诚传旨的经过,并把冯铨、阮大诚送的“土特产品”带回了乾清宫内。

崇祯皇帝看着那两个装满了“土特产品”的箱子,里面装满了珠宝、名人字画、当然还有一打银票。

崇祯皇帝说道:看来冯铨、阮大诚的家产还算是非常殷实的,送礼送的这么大方。罢了,今后朕还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大伴啊,这些东西你就收着吧。

王承恩说:皇上,奴才知道现在朝廷财政困难,冯铨、阮大诚送奴才的东西是他们二人多年来收刮的民脂民膏,奴才愿意把这些财务献给朝廷,尽一份心。

崇祯皇帝摆摆手说道:大伴的心意朕知道了,不过朕也知道,大伴管着内行厂还有大内的大小事物,开销用度肯定是不小的,这些就当是朕赏赐给你的吧!

王承恩感激涕零的跪下领旨谢恩,说道:奴才领旨谢恩!奴才一定尽心竭力的为皇上分忧。

崇祯皇帝说道:好了,大伴起来吧,时辰也不早了,朕累了。你们都退下吧。

王承恩和随侍的宫女太监都退下了。徐应元捧着玉碟,上前说道:皇上,今晚宠幸哪位皇妃?

崇祯皇帝说道:算了,朕乏了,你也退下吧。

徐应元说道:可是皇上…

崇祯皇帝挥挥说:说道:好了,应元,伺候朕更衣吧。

徐应元答应一声,一挥手,负责伺候皇上更衣,洗漱的宫女上前,为皇上更衣,伺候皇上入睡。

第二天,紫禁城,皇极殿。

和往常一样,崇祯皇帝乘坐龙撵,从乾清宫赶往皇极殿。

皇极殿内,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俯视着群臣,徐应元侍立在一旁,群臣三叩九拜,三呼万岁,之后,徐应元高声说道:群臣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御史罗员宾出班启奏道:启禀万岁,就大同总兵渠家桢弹劾大同总督王象乾,说他招抚失策,资敌物资,之后又指责大同巡抚张宗衡调度失策,致使蒙古察哈尔部袭扰大同,使山西损失惨重一事,经过锦衣卫、兵部和大理寺的实地调查,此事纯属大同总兵渠家桢故意陷害大同总督王象乾、巡抚张宗衡,以掩饰他自己畏敌阕战的事实

崇祯皇帝问道:孙大人,已经调查清楚了?

孙承宗出班答到:回皇上,此事已经会同锦衣卫、大理寺调查清楚,确实无误。

崇祯皇帝说道:那好,大同总兵渠家桢何在?

大理寺寺卿柳文正出班答到:大同总兵渠家桢已经押入天牢,等候圣上定罪。

崇祯皇帝说道:那就送交三法司定罪。另外鉴于大同总督王象乾在蒙古扰边时能恪尽职守,着升为山西总督,大同巡抚张宗衡着升为山西巡抚。

之后,朝廷上又处理了一些不大不小、无关痛痒的问题。可以说今天朝会上处理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原大同总兵渠家桢畏敌避战,污蔑大同总督王象乾,以及大同巡抚张宗衡的问题。

早朝过后,内阁、六部又被皇上招到文华殿议事。此刻,崇祯皇帝还未到文华殿,钱龙锡,李标,刘鸿训,王祚远,韩犷,孙承宗等一帮内阁,六部大臣正襟危坐气氛极其严肃。不大一会儿,执事太监尖声叫道:皇上驾到!

内阁、六部的大佬们立即起身行礼,三呼万岁。

崇祯皇帝神态和蔼示意群臣平身,并且赐座。崇祯看见这些平日里不可一世的朝廷大臣们在皇帝面前,就半个**搭在椅子上,座又不敢全把**座在椅子上,但是皇上又命令自己椅子上,只能采取这种可笑的姿势。

崇祯皇帝满意看了底下大臣的反应,觉得不错,毕竟是封建皇权社会,皇帝的权威不容质疑。

崇祯和颜悦色的说道:诸位爱卿,现在召集诸位,主要是有几件急需的事情要商议一下。先是关于京畿地区的防御问题。京城自正统己巳年,已经差不多快三个甲子没有经历过战争,京营已经在整顿了,不过京城的防御部队**不堪,不知兵事。这是兵科给事中陶崇道奏折。

韩犷,孙承宗等传看之后,孙承宗的脸色十分的难看。这份奏折上说:兵科官员查看京城武备,检查火器,见城楼所积者,有其具而不知其名,有其名而不知其用,询之将领,皆各茫然;问之士卒,百无一识。有其器而不能用与无器同;无其器以乘城,与无城同。臣等能不为之寒心乎。

这话说得很重,明军守城,所长在火器,所倚重的也在火器,可是防守京城重地重地的将领,士卒,连火器的名称,作用都不知道,怎么使用,也不知道。而这又是兵部的事情,尤其在场的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孙承宗觉得甚为难堪。

崇祯皇帝清了清嗓子说道:此事事关社稷安危,还请在座的爱卿商议一下。

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孙承宗起身行礼说道:皇上恕罪,臣身为兵部尚书,对此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臣有负皇上所托,请皇上治罪。

说罢,孙承宗跪下,叩头请罪。

崇祯皇帝示意说道:孙爱卿请起。并示意身边的太监扶孙承宗起来。崇祯接着说道:孙爱卿身为兵部尚书,又要操练新整编的京军,诸事繁忙;再者,京城防卫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孙爱卿何罪之有?

这时群臣起立行礼,齐呼:皇上圣明。

崇祯皇帝笑着说道:免礼平身!各位爱卿可有良策?

其实对于崇祯皇帝所说的京城防卫空虚,钱龙锡,李标,刘鸿训,王祚远,韩犷等一干大臣并没有当作十分紧迫的事情,毕竟北京城已经经历了近三个甲子,一百八十年的和平,现在也没有什么迹象显示北京城会有什么现实的威胁。不过现在皇上的兴致好象很高,心情也是也是不错,这些个在官场混迹了很长时间的老油条当然不会坏了皇上的性质。

韩犷先说道:回皇上,臣以为,皇上所说的京城守军的问题,的确是日积月累问题,解决京城守军战力低下的问题,老臣认为要仿照京军,进行整编。

韩犷所说的办法,无疑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不过整编京军,已经花了朝廷不少的粮饷,如果照韩犷所说整编守卫部队,无疑对朝廷的财政又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况且,崇祯皇帝打算在西山组建一个新军营。

户部尚书曹于汴说道:启秉皇上,韩阁老所说的确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不过,臣以为,现今朝廷为多事之秋,而且朝廷现今赋税多用于支出辽事以及陕地民变。今年的赋税已经耗用的七七八八,如果没有皇上拨出内帑,朝廷的赋税早已用完。

王祚远出班说道:皇上,臣建议新开一衙门,将京畿防卫,寻防,缉捕等职能并入这一衙门,并裁策相应的办事衙门。以免职能重复,政出多门。

无疑,王祚远的策略是最佳的不过触动各方利益是最大的。此举招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比如王永光。

王永光说道:臣认为王大人此举不失为一个好计策,不过实行此举,触动各方利益较大,尤其是一些功勋贵族,难度较大。

崇祯皇帝接口说道:王爱卿此议甚好。朕正准备整顿京城治安,而且是应该整治这些功勋贵族的时候了。

大臣们看得出,皇上对功勋贵族的态度非常不好,可以说得上有些恶劣。不过在座的各位大臣也对在京城的功勋贵族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这些个贵族大部分只知道横行不法,欺男霸女。

所以这些个大臣见皇上都支持这个建议,索性也就表态支持,皇帝将这个衙门命名为九门提督衙门,主要职能就是维持、防卫京畿地区。可就是九门提督的人选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东林想要提名自己的人选,不过从切身利益着想,王永光并不向着个关键的职位让东林取得于是百般阻挠。朝臣们就九门提督的人选开展了新一轮的扯皮。

作为九门提督,崇祯皇帝当然要一个能会用兵而又忠心耿耿的人。崇祯二年后金就要叩边、袭扰京畿了。可是朝臣们现在连一个九门提督的人选都选不出来。

人才,人才难以寻觅啊!崇祯感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