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府改革
作者:闪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48

政府改革的事情让朱祁钰在短短五年内仿佛变了个人一样。对于这个已经进入了而立之年正在向不惑前进的皇帝来说五年的时间不算短但同时也不算长。对于一个将征战视为自己使命的皇帝而言在国内的五年时间确实让他觉得很漫长。不过对于一个需要学习更多的治国手段的皇帝来说五年的时间却又显得太短了。

五年的政治改革中朱祁钰从学生变成了主导者当于谦一步步的将治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了皇帝时朱祁钰感到了很大的压力。虽然在知识系统上朱祁钰比于谦提前了几百年但是在管理国家的能力上朱祁钰仍然远远不如于谦。特别是在这五年的政治改革中朱祁钰已经深刻的体会到做一个管理国家的皇帝要远比做一个率军征战的皇帝更为困难。得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这句话他算是彻底的明白了。要击败一个敌人并不难但是要保证不被敌人给击败那就太困难了。特别是当这个敌人就是自己的时候那就要战胜自己而战胜自己远比战胜其他的任何一个敌人都更为困难!

从本质上讲朱祁钰是一个将征战放在了位的皇帝在他的眼里打天下就是一切不过他却更清楚如果打下了天下却无法守好天下的话那么打下的天下就没有任何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更大的拖累而已。他不得不强迫自己去学习守天下的本事同时也不得不强迫自己去熟悉该怎么将打下的天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五年的政治改革中朱祁钰做的事情远远不止为帝国建立一套更完善的行政与管理系统。从多个方面讲这五年中朱祁钰为帝国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前虽然明帝国的铁骑已经征服了半个世界但这也仅仅只是征服而已。要在征服之后保证今后的稳定与利益那么就还需要做很多的事情而仅仅是依靠军队的征服是永远不够的。当然这一切还得从国内开始只有一个稳定的强盛的帝国才是控制世界的基础所以在朱祁钰拟定治国方略的时候将国内的稳定展等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政府改革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早在平定了京城叛乱之后朱祁钰推广新政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改组政府趁着那些反对新政的旧党在叛变中都被镇压下去的机会朱祁钰手握兵权先就对旧的政府制度动手开刀解散了六大部门成立新的内阁政府由十多个规模较小的内阁部门管理国家。另外设置内阁总理使原本只作为皇帝参谋机构的内阁成为了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当然这一来除了内阁总理的权力得到了提高成为了类似与之前的丞相之外其他各部的大臣的权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削弱再也无力对抗皇帝反对新政了!

从这里看得出来朱祁钰的第一次政府改革的目的是要铲除新政的障碍其中驱逐旧臣重用新人分化内阁大臣权力这些都是为了保证以皇帝为核心的新政能够在全国得到推广。当然地方政府的改革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阁政府在推广新政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在当时为了能够让新政在政府中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朱祁钰空出了很多内阁大臣的位置只设置了副臣也就是各部的副部长。而这些副臣都是朱祁钰的学生同时也是新政的坚定拥护者。显然由这些年轻人当权为了对抗旧臣集团他们必然围绕在皇帝的周围借助皇帝的支持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些政策让朱祁钰与年轻大臣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同盟的利益关系皇帝将这些年轻官员当作了手里的武器与工具反之年轻官员则将皇帝当作了他们的靠山。两者都配合让新政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迅的推广并且很快就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并且广泛为百姓所接受成为了帝国展的最大动力!

不过这种制度也有自身的缺陷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内阁总理大臣的出现实际上是让帝国多了一个类似于丞相的人物而相权与皇权本身就是矛盾的。在于谦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明显毕竟于谦并无夺权的任何想法同时于谦本人也是新政的拥护者是皇帝的拥护者他没有任何理由要与皇帝争夺对帝国的控制大权。不过谁能保证在于谦之后就没有其他的“丞相”来与皇帝争权吗?

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毕竟于谦已经老了经历了这十多年的风雨他已经从一个意气风的中年人变成了一个老头。再伟大的人能够战胜所有的敌人但是却永远无法战胜时间任何人在时间面前都会失败。当然于谦也不例外他可以陪伴着年轻的皇帝走过最为艰苦的岁月可以辅佐皇帝战胜任何一个强大的敌人但是当苍老到来的时候于谦也只能倒下!

可以说当时政府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控制住内阁总理大臣手里的权力不仅仅朱祁钰这么想于谦也是同样的想法。历史上对于谦的评价很多所以也就不多说了。在两人都认识到如果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过大的话这对帝国的稳定将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此两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了两个重要的办法。

一是再次改变政府结构通过新增加部门来削弱内阁总理大臣对各部门的影响。当然其中有一点是没有改变的那就是各部门的部长除了接受内阁总理大臣的直接领导之外还直接向皇帝负责。换句话说内阁总理大臣并没有办法直接控制内阁的各个部门在内阁大臣都有权力向皇帝提请奏章以及禀奏国务的情况下内阁总理大臣实际上就成为了被皇帝安排在了内阁中的大管家如果内阁总理大臣想要与皇帝争权的话那么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怎么去对付下面的那些大臣以及绕过皇帝对内阁的控制。显然这本身是不可能的因为不管是谁绝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内阁大臣皇帝也不例外。显然这一办法实际上是加强了内阁政府的权力平衡在增设了更多的部门更加细化了各个部门的权限之后任何人在内阁中都无法拥有绝对的控制大权了。

二是改变内阁总理的任命监督办法。以往内阁总理是由皇帝任命然后在贵族议院走了个表决的过场之后就可以上任了。现在朱祁钰取消了贵族议院在这一事上的权力。内阁总理直接由皇帝任命并且直接向皇帝负责。作为交换条件朱祁钰将罢免与弹劾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分了一半给贵族议院即贵族议院有权力提出罢免与弹劾内阁总理的议案。该议案在议院通过之后将直接呈交给皇帝经皇帝批准就能罢免内阁总理大臣。当然如果皇帝愿意的话也可以直接罢免内阁总理大臣并且任命新的内阁总理大臣。而这么做的目的除了将内阁总理完全变成皇帝在内阁政府中的大管家之外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将议院完全设置成为了内阁的监督机构内阁总理大臣也将受到议院的监督!

采用了这两个办法之后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实际上受到了更大的限制而且其在政治上的地位也生了变化。可以说于谦是帝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内阁总理大臣。在他的那个时代帝国的内阁总理大臣实际上就是帝国的二号元。这虽然与帝国当时的情况有一些关系(没有太子也就没有副元)但这也是皇帝对于谦的信任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显然在于谦之后绝对没有第二个内阁总理大臣还能够得到皇帝的完全信任。比如朱祁钰在亲征的时候就将帝国的的所有权力都交给了于谦这需要多高的信任?显然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历史人物决定了这一特殊的现象而在此之后就绝不可能出现类似的事情了!而朱祁钰这次通过两个主要的手段来限制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实际上就是要为于谦的离任做好准备。当时皇帝才三十六岁而于谦已经有六十多岁了显然这个皇帝最为依赖的助手不可能陪伴他走完这一生那么于谦离任之后自然需要有一个更为有效的手段来约束内阁总理大臣!

如果看得更深一层的话这次的政府改革本身还是为了强化皇权。可以说在第一次政治改革之后内阁总理大臣已经成为了皇权的最大威胁者或者说是约束皇权的最大力量。显然在于谦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存在因为他本人就是皇权的拥护与支持者。可于谦之后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新任的内阁总理大臣必然是年轻官员显然这些有新思维的年轻官员不一定会继续支持皇权特别是在资本经济大规模展的时候资本家已经成为了帝国政府中的主宰力量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果在皇权与资本生了冲突的时候显然这些资本家的代言人就不会衷心的拥护皇权了。因此在无法保证今后的内阁总理大臣能够拥护皇权的情况之下唯一的办法就是限制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削弱内阁总理大臣的影响力以此来保证皇权!

当然要巩固皇权仅仅是依靠削弱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是不够的。从政府改革的各个政策来看比如扩大政府规模限制官员经商清查官员资产等等政策来看这些其实都是在巩固皇权。不过也正是如此才导致这次的政府改革困难重重五年时间也许还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而且从这次改革一开始就遭到了众多人的反对特别是其中对政府官员的两点限制更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一是限制官员经商这是朱祁钰坚决要完成的改革任务。寡头商人集团能够在帝国造成那么大的危害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商人在政府中有代言人因此他们可以控制一些政府官员从而为自己牟取高额利润。而这种官*商*勾*结的现象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了显然这对新的资本经济是没有半点帮助的。朱祁钰在政府改革的初期就提出了这一点即任何人在成为政府官员的时候都得放弃一切商业活动。为此朱祁钰甚至让钱广入专门成立了一个官员委托基金由该基金委托管理官员的财务。当然这个政策本身是好的不过在当时却直接涉及到了官员的基本利益因此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即使最后朱祁钰强行推广了这一政策甚至不惜辞退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官员不过真正完善这一制度恐怕还要等到数百年之后了。

二是清查官员资产。这是个让所有人都头痛的问题廉洁的官员并不担心不过又有几个官员能够做到真正的廉洁呢?而通过南昌案广东案(柴氏家族案)朱祁钰对贪污官员是深痛恶绝的。当然因此而引的大案并不少甚至在朱祁钰下令冻结所有官员在银行的存款并且动用帝国警察部队开始彻底清查官员资产的时候还有不少的官员因此而自寻短见呢!

不管怎么说朱祁钰在国内用了五年的时间来改组政府这一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也是巩固帝国基础的必要措施。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高效的廉明的政府那么就没有办法推动帝国展。当然在更大的程度上朱祁钰实际上将政府当作了自己手里的工具没有好的工具怎么来构建他理想中的帝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