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烟雨秦淮
作者:中原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40

欲界之仙都,升年之乐国。

阳春三月,柳花如梦。秦淮河两岸的桃花灿烂如霞,引来成群结队的蜂蝶竞先翩然起舞。清风微送,桃香十里。桃花随风飘落在秦淮河上,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秦淮河一江春水东流去。

秦淮河古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见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是应天地区的主要河道。早在六朝时代,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已是繁华的地区,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十里秦淮两岸是贵族世家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为江南佳丽之地。秦淮河上“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箫鼓,昼夜不绝”。

夜色朦胧,月色皎洁。两碟小菜、一壶酒、一叶扁舟,和着淡淡清风、朗朗明月,刘基准备夜游十里秦淮河。来到应天江府十多天了,江老爷子的寿诞已经过去了,贺寿的宾客也都走了。这些天,刘基几乎游遍了应天的美景。

脚踏着小船儿前进,没有目的,不知要往何处。河面蒸发出来的层层雾气,夹带着六朝金粉的气息,将天空洒下的月光,溶成一片茫白。满眼的灯红酒绿,楼谢亭台里华丽而眩眼的灯光,倒映在十里秦淮之中。一叶小舟划过,轻漾着悠悠秦淮水,仿佛是五彩的华章,全都搀杂在了一起,浓得化不开了。

秦淮两岸,酒肆茶坊林立,尽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格调的古代建筑,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白墙黑瓦,临水人家,回廊曲径,热闹非凡……六朝金粉,秦淮风月,桨声灯影,南来北往的人们,灿烂辉煌的灯火,车如流水马如龙,辉煌与繁华。浓浓夜色中,江南丝竹声声入耳而来。真是: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花,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湖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月夜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姑苏人家,舞榭歌台,笙歌浓酒。

慢饮古酒秦淮春、细品美味桂花鸭,刘基静静地坐在船头,面朝静若处子的秦淮河,面对秦淮河来往悠然的船只,倾听着悦耳丝竹声。烟笼寒水月笼纱,浆声灯影里的十里秦淮依然弥漫着浓酒笙歌,任人间,沧海变成桑田。

万盏河灯,点缀出秦淮河最出名的“秦淮灯火甲天下”的景象。灯火愈多,光晕愈甚,在如繁星般的黄光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雾腾腾,什么都只剩了轮廓,就连来往人群面孔的曲线也消失于眼底。但灯光究竟夺不了天上皎洁的月色,那弯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出落得更加精神了。灯光是浑黄的,月色是清冷的,在浑黄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人们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仙境之中。

岸上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那柔细的枝条沐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玉臂,交互的挽着、缠着。皎洁清冷的明月从它们的交叉的间隙处偷偷窥看游客,犹如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不知何时,升起了朵朵乌云遮住了月亮皎洁的脸膛,天空下起了丝丝细雨。

烟雨空中,远远便望见一座小桥,掩映在重楼叠宇中,桥下河道狭窄,两岸相距只有七八米。河水碧阴阴的,如茵陈酒,厚而不腻,难道是六朝金粉所凝么?

雨下得更急更密了,润湿着秦淮河回复的春色,也润湿着人们停滞的想象。刘基站在桥上,向两旁望去,细雨中,小河折折弯弯,歌楼酒肆灵巧地建于水上,错落有致,没有浪费一寸地方。南方的景致,就像南方的女子一样,玲珑娇小,具体而微。左一拱右一拱,在烟雨中朦胧而现,婉约而别致,也能看见一艘小小的篷船静静地停在水边,让人想起“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秦淮美景。

河道两旁街巷交错,人烟密集,一派繁华景象。夫子庙前更是热闹,店铺林立,摊位众多,在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檐下,挂着夺人眼目的彩灯招牌。华灯灿烂,夜雨金陵朦胧雅致,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走在这灯光流影里,聆听那“五更桐叶最佳音”的雨声,不知身在何处,心所何往了。

沿着河畔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入得一条小巷,但见青石匾上书“乌衣巷”三个大字,向小巷幽幽深处走去,依稀又见“王谢故居”四个金色大字,进得门,又见“魏晋遗风”。没有灿烂的灯火,没有如潮的游人,乌衣巷冷寂的荒凉与几步之遥的华灯灿烂、飘渺丝竹点缀中的秦淮风光形成强烈的反差,两个世界泾渭分明。浓浓夜色中,陈旧的古建筑散发着苍凉气息,白墙黑瓦,一片破败与冷清。魏晋风流,曾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灿烂的一段过往,如今落花已随故人去,留得空巷空叹息,曾经的风流已如烟云散尽,留下布满烟尘的旧屋空巷寂寂然立于时空角落。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真难想象:如果没有刘禹锡的诗文风流,乌衣巷,朱雀桥,还有这千年不绝的生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