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二永不低头的坚强
作者:若水      更新:2019-08-19 23:31      字数:12980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你是不是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张雨生的这首《我的未来不是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学会坚强。

47.云南怒江的3个小女孩

这3个小女孩给了常玉很大的震撼,原来这3个孩子身上只带着一把很小的自制的小木铲和几个馒头,路上如果饿了、累了,就停下来啃几口硬馒头,小木铲是用来开路的,用它来挖雪……

常玉很喜欢越野。常玉所负责的“海淀在线”公司地处海淀区,是北京市科研教育、高科技企业发展最集中的地区,在越野者汽车俱乐部创建初期,“海淀在线”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且为越野者汽车俱乐部建设了网站,提供服务。

常玉参加了在云南怒江的那次越野活动,常玉说,那次活动中,他和独龙族3个小女孩的故事使他至今难忘,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会再去看看那3个孩子。

怒江冬天雪比较多,尤其在深山里,大雪封山是常见的,那次活动途中,常玉和3个小女孩正好遇上了,当时常玉向她们问路,这3个孩子告诉他,前面已经是大雪封山了,到目的地还要好长一段时间。

在这白雪皑皑、杳无人烟的地方发现这3个小女孩,令常玉十分震惊。常玉问她们3个,你们3个去哪里啊?她们中最大的那个告诉他,她们去县城里上学,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走了90公里,没想到突然大雪封山了。

据常玉估计,这3个孩子凭体力和这样的速度走到学校,起码还要3天,当时她心里惟一的念头就是要载着这3个孩子上路。

这3个孩子上了车之后,由于车里比较暖和,其中最小的那个很快就睡着了,接着另一个小一些的也睡着了,最大的那个孩子出于礼貌没有睡,路上她一直和常玉聊天……

这3个小女孩给了常玉很大的震撼,原来这3个孩子身上只带着一把很小的自制的小木铲和几个馒头,路上如果饿了、累了,就停下来啃几口硬馒头,小木铲是用来开路的,用它来挖雪……而她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到100多公里以外的县城去上学!

常玉的心里酸酸的,大山里的孩子真不容易啊!他们那种求知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让他感动万分。至今,常玉每个月一直都在给这3个小女孩寄300元钱作为他们的生活费。

48.坚韧不拔的抗争

“我敬佩登山运动员。不仅是他们的一片赤诚,更敬佩他们实际的行动……超越自我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这不是寻常的经历,而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女孩名叫顾苏苏,1992年出生,今年12岁,是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五(3)班的学生。2000年的一个秋日,苏苏在家中突然鼻血不止,到后来甚至大口地往外喷血。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儿科医院,经医生诊断,已是肾功能衰竭晚期,两个肾已经完全萎缩。

生命不能等待。面对危情,惟一能采取的办法就只有“腹膜透析”了,这是一种用“清洗液”来清洗体内“毒素”的治疗方法,而这些“毒素”本来是由肾脏“负责”排泄的。一天一次的透析,把家里的积蓄迅速变成了药物。为了给孩子治病,母亲辞去了工作,卖掉了住房,每天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心力交瘁的生活,难以承受的重压,苏梅红夫妇和其他许多肾病孩童的家长一样,对女儿的治疗充满了忧虑。在苦涩的境遇面前,是苏苏对生命渴望的眼神一次次刺痛着父母的心,也坚定着他们与病魔抗争的勇气。

“童子不言语,沧桑早自知。”苏苏感恩于父母为自己倾注了所有,她惟一能做的就是积极地配合治疗,让妈妈看见自己的微笑,让爸爸的脸上不要布满忧愁。4年来的透析生活,苏苏早已习以为常,任妈妈把管子插在自己的身上,任药水在自己的体内流过。单调的日子实在腻烦了,就拖着管子下地转一转。苏苏说自己是长在管子上的孩子。

这个长在管子上的孩子不甘心从此就与病榻相伴。4年多来,苏苏一边与病魔搏斗,一边刻苦地学习。她总是细心地留意着医生的检查记录,每当身体指标略有好转,她就会央求医生和妈妈让她出院上学。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他们拗不过小苏苏的执著,于是,从二年级到五年级,苏苏三地奔走,把家庭当作了课堂,把医院当作了课堂。住院的日子里,她的病床边总是摆着教材,搁着听英语磁带的录音机,大夫和护士有时也成了她解难答疑的老师。

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是一个人热爱生命的一种形式。苏苏每天以十多个小时的腹膜透析维持着生命。即使这样,为了能上半天学,苏苏依然会缠着妈妈上午送她上学,下午就能一边睡觉一边做透析。透析经常会持续到深夜,妈妈要她好好休息,她却执意要把作业做完,因为这样她才能安心地睡觉。

苏苏小小的身影到了哪里,哪里就是她的学校。4年来,苏苏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求学之路。人说天道酬勤,虽然苏苏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和家中度过,但她的成绩却一直保持优秀。

因为长期用药,自四年级下半学期以来,她的身体已出现了明显的蜕变。她的听力严重下降,并伴有高血压症状。2004年5月,苏苏出现全身水肿,她不得不又一次住进了医院。

从5月上旬到11月中旬,苏苏在学校的课桌一直空着,但老师和同学们都难以相信,3个多月没来上学的顾苏苏竟然来参加期中考试了。更令他们感到吃惊的是,苏苏每门功课的成绩均达到了85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我才能抵抗病魔,感到快乐。”

顾苏苏曾写下了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我敬佩登山运动员。不仅是他们的一片赤诚,更敬佩他们实际的行动……超越自我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这不是寻常的经历,而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选择坚强,苦难生命也会有别样的芬芳。在医院里,顾苏苏不仅自己乐观地面对病情,还把快乐带给其他病友,医生都称她为儿科病房的“模范小病人”。

小英是一位来自山东的肾病患儿,为了她的治疗,家人四处求医问药,却没见好转。小英为此心事重重,忧郁沉积。苏苏知道后,就经常到她的病房找她聊天,把学校里发生的故事讲给她听……

看到小女孩如此通情达理,医院的大夫感慨不已。是啊,肾功能衰竭的孩童,药物治疗只是权宜之计,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才是抵抗恶疾最好的药物。懂得在不幸中自救又懂得在危情中给予,少年的刚毅和柔美怎不令人落泪?

成年人难以理解,一个小小少年的心里怎么能有如此的力量承载这样的苦痛?是啊,她有一个病弱的身体,但苍天同时又赋予她一颗善感的心灵。在她住院期间,她的床头总是放着同学们写来的心愿卡,放着《东视广角》记者孟阿姨送来的《哈利·波特》。她把老师和同学们真诚的祝福看作是疗疾的良药,她把社会对她的关爱转化成了自己向疾病挑战的力量。

2004年11月,就在苏苏再次走进医院后,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在一次升旗仪式上发出了“向顾苏苏学习”的倡议。倡议书上说,我们要学习身边自强不息的好少年——顾苏苏同学,她的这种不畏困境斗志昂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去克服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而有些困难往往就来自于我们自身,能克服自身弱点的人,才是最坚强的。

“历经苦难不失志,守得云开见雾明。”2004年11月,苏苏等待已久的肾源终于有了着落,她自是喜不自禁,在药费清单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要换肾了,我很兴奋,也有一点紧张,但没有害怕。一想到能摆脱透析管这个小尾巴,上一整天的课,我就很兴奋。因为下午有我喜欢的电脑和美术课。像平常人一样生活是我几年来一直的愿望。四年求医问药的坎坷路途,一千多个日夜的坚持和等待,终于在跨进另一个新年的时候,可以和它们告别了!

2005年1月10日,苏苏委托父亲转交给学校一封信。原来这是苏苏在得知学校正为印度洋海啸捐款活动后,特意写给灾区儿童的。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东南亚受灾的小朋友:

你们好!在2004年12月26日这个不幸的日子里,你们饱受了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苦难,我的心里充满了深深的同情。我是一名中国的小学生,在上个月的这一天,我也经历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我在大家的关心下做了换肾手术,现在我恢复得很好。相信你们在全世界朋友的帮助下,一定会很快地重建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回到学校,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你们住在地球上的朋友

苏苏信封中除了这样一封信,还附有20元钱,那是苏苏给灾区少年的捐款……

49.蓝天下的稚嫩双肩

父亲的病让黄来女很着急,学习逐渐吃力更让她坐立不安。但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困境中的黄来女用她的乐观与坚强,默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黄来女,计算机学院2003级学生,就是这位坚强的少女,用稚嫩的双臂,为病重的父亲、为自己的心灵撑起了一片蓝天。

每每想起父亲的3次发病,黄来女至今心有余悸。但在她那总也掩饰不了疲倦的脸上仍流露出无尽的坚强,她发誓说:“父亲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惟一的亲人,我一定要治好父亲的病。”

为了省下往返路费,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过年。听说父亲要把家里的房子卖掉,准备在武汉住下,她兴高采烈地做起了迎接的准备。然而等待她的不是想象中的父女欢聚。命运向她发出了严酷的挑战——父亲刚下火车就突发脑溢血,不久之后又两次复发。

父亲日益加重的病情,是她精神上不能承受之重——再次住院后,父亲开始神志不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昂贵的住院治疗费用,更让物质上本就贫乏的她一筹莫展————3次住院花去的几万块钱,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刚刚还是在父亲面前撒娇的乖乖女,仿佛转瞬间就为变成弱者的父亲而长大。黄来女以柔弱的双肩,勇敢地担起常人没有经受过的困难。

在学校与医院之间奔波,不足4个小时的睡眠还常常睡得很不安稳——在公车上都睡着过好多次了;父女俩的伙食费控制在10块钱以内;给父亲做至少3次体疗按摩,每次半小时;作为生活来源的两份家教还得坚持做;功课也不能落下……每天,黄来女的24小时一分一秒都没有浪费。

这期间,她学会了很多。她学会了变着花样给父亲做饭菜;学会了在浓重的来苏水味中看书学习;学会了每天记账——不仅有父女俩的日常开销,还有一笔笔欠款和无数“爱心”……

父亲的病让黄来女很着急,学习逐渐吃力更让她坐立不安。但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困境中的黄来女用她的乐观与坚强,默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从父亲得病以来,她从没有痛快地哭过一次,为了不让父亲担心,为了不给他人增加压力。

对于父亲,她是一个好女儿,恪尽孝道和责任;在学校,她是一名优秀学生,无论在怎样艰难的情况下,她都没有放弃学习。

黄来女的顽强坚韧、自强不息,感动无数人。

班上33位同学自发为她捐款2000多元;辅导员李勤老师,除了在贫困生补助、助学贷款等方面尽可能帮助她,还经常去医院照顾她父亲,开导她。学校给黄来女一定额度的助学金,帮助她完成学业;她的故事在《武汉晚报》刊登后,社会上的好心人纷纷打来电话,送来钱物……

爱心融汇成股股暖流,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更给了黄来女巨大的力量。同学们轮流去医院帮她照顾父亲,还将祝福、鼓励的话写在本子上送给她。

“即使那么多的不幸降临,相信你会坚强。”字字句句,令她感动。她也一直记着李勤老师给她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总会有见到光明的一天。”

她微笑着面对困难,微笑着面对那些她爱和爱她的人。她想告诉所有人:“有人帮助是一种幸运,无论怎样,自己一定要坚强地去面对,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黄来女总在说,她很“满足”。能和父亲一起过年——哪怕是那样凄冷的年——她很满足;父亲从病得不认识女儿到能说她烧的菜好吃——她很满足;父亲出院后病情能好转,尽管很可能丧失劳动能力——她也满足。“只要父亲好,我就很满足了。其实我很想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也很想考研,但这可能是我实现不了的愿望。但有一点我一定会做到,那就是不管将来走到哪里,我都会将父亲带在身边,看护他,照顾他。”

“她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真的让我们感动。”黄来女的同学在帮助她的同时,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那正是身处一帆风顺的环境中的骄子们所缺少而又必需的品质。

“她的自信与乐观,她在磨难中锻炼出的种种能力,一定能助她走上成功之路。”黄来女的老师说起她的感人故事,在唏嘘感叹的同时,掩饰不住赞美之情,他们为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50.坚强的母爱

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难人员便拼命哭喊着:“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

1999年土耳其发生大地震,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难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

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难人员便拼命哭喊着:“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

她7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难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在上面、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

媒体到这儿拍下画面,救难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一面苦撑等待着……

通过电视、报纸,土耳其人都心酸地掉下泪来。更多的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难人员抓住了小女儿,将她拉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

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的惟一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难人员终于受不了,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他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

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累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第二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为“这就是母爱”。

51.为生命将奇迹上演

就这样,累了,趴在地上睡一觉;饿了,吃两个土豆;渴了,掏出兜里的盖子接水喝……每次醒过来,她惟一的念头就是,一定要爬出天坑。

2004年10月14日《重庆晚报》以“坠入40米天坑少女七天六夜奇迹生还”为题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

巫溪县兴寨乡兴寨村,14岁少女李中俊坠入该村一天坑中。就在父母乡邻四处苦寻后的第七天,李中俊竟然独自拄着拐杖走到天坑附近同学的家。那时她已多处受伤全身浮肿,且失血过多,而攀爬天坑时磨破的双手,已没有力气再拥抱因担忧过度而奄奄一息的母亲。

李中俊蓬乱的头发下面色苍白,额头还有一条2寸多长的血口子,已经感染的伤口还往外渗着脓液,血水与泥土混合,沾满了李中俊全身……

据李中俊说,2004年9月26日下午,她去10里路外的学校,快走完机耕道时,脚一虚,整个身子不停地往下落,坑里的树根、蔓藤不停地擦挂她。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李中俊醒来,只感觉头一阵眩晕,头上、背上、手臂上钻心地疼,双腿麻木得一点力气也使不上。周围一片漆黑,雨水早已把衣服淋透,她害怕起来,叫了几声“爷爷”,但除了回音,什么反应也没有……她又昏了过去。

当雨水再次把李中俊淋醒后,李中俊已整整昏迷了4天,她这才认真地查看了周围的地形:坑底略呈圆形,直径约六七米,自己正是从天坑坡度较缓的一处摔下来的。借着坑底昏暗的光线,她发现自己躺在一片湿润的泥土里,而对面就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她尝试着从近60度的缓坡处向上爬,谁知刚爬了三四米,就被重重地摔了下来,她再次晕厥过去。

当她第三次苏醒过来时,她感觉又累又饿,突然想起书包里还有一个小月饼和10多个土豆,她省着吃了一半月饼,继续向上爬。

就这样,累了,趴在地上睡一觉;饿了,吃两个土豆;渴了,掏出兜里的盖子接水喝……每次醒过来,她惟一的念头就是,一定要爬出天坑。

10月2日早晨,几经磨难的她终于爬到了天坑口,双手指尖已血淋淋地不知道疼痛,牛仔裤紧紧地箍着肿胀的双腿。她呼救了几声,但连自己都听不见。

李中俊想起同学田燕家就在天坑附近,便一路爬去。平时只需四五分钟的路程,她竟爬到中午12点左右才到。支撑不住瘫软在同学家院子的她,终于获救了……

经过多日的住院治疗,李中俊终于出了院,但乡卫生院的医生每天仍要到家中为她输液——七天六夜的饥渴和劳累,已经使她非常虚脱,需很长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

而且,极度虚弱的李中俊还不能正常进食,每天必须在床上睡14个小时以上。直到两个星期后,在父亲李仁平的搀扶下,她才拄着拐杖来到院坝里……

52.生命的尊严

人生也许只是一次苦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但是,生活的美好就是在不完美中发现和拥有它的美丽。尤其在面对不幸的时候,乐观和坚强就是我们的尊严。

人生也许只是一次苦旅,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完美。但是,生活的美好就是在不完美中发现和拥有它的美丽。尤其在面对不幸的时候,乐观和坚强就是我们的尊严。

陈雄辉是血友病患者,这是一种先天遗传的凝血机制障碍的疾病。从小就和周围的伙伴不一样:不能和他们一起踢球,不能和他们一起游戏,甚至他从来不参加班级的劳动。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老师都要对同学说同样的一句话:你们不要碰他,他有病。陈雄辉觉得无地自容,尤其是当他渐渐长大的时候。

中考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进入重点高中,3年学业名列前茅,正当他以充足的信心准备迎战高考时,一件事打乱了他的整个人生。

一次严重的胃出血让他住进了医院,输了3000多毫升的鲜血。术后因为高烧不退,医院不能确诊,他一直住院治疗,最后在北京的一家医院被确诊为疟疾。陈雄辉母亲找到那家医院,质问冬天怎么会感染疟疾,医院自知理亏,承担了来京治疗的费用,事情似乎就此了结。

1995年陈雄辉复读高三,1996年他进入一所大学。这一年,大学组织义务献血,要进行普遍血检。在检查中,发现他的血液里有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

寒假回家的时候从家人口中知道了这个事实,他一下子愣住了,然后就感到非常的冷,浑身哆嗦,眼前一片模糊,他忍不住放声大哭:“为什么上天对我如此不公,如此苛刻?”陈雄辉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毁于一旦!所有的梦想还没来得及实现,对事业、对爱情的憧憬才刚刚开始,而他就要面临死亡!

他每天都是在这样极度绝望和恐惧中,混混沌沌地过了两个月,自己对未来根本无法预料,也不清楚还有多长时间,眼前的一切都看不出对他有任何意义,于是他退学了。接着,身体出现了发烧、腹泻、失眠等症状,他也更加灰心。

在看到北京介绍佑安医院的报纸后,母亲带他来北京求医。在北京佑安医院的半年时间里,他开始看到了希望。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得到了恢复和调整。并且通过阅读医生提供的书籍和资料,对艾滋病的了解逐渐加深。于是他开始写一些文章,想把他所了解的告诉给更多的人。

后来,他开始接受媒体采访,希望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他至今已接受《新闻周刊》、《南方周末》、《中国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的采访。他还在联合国人口基金、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个部门做了演讲,并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的针对各地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传播艾滋病知识的同时,他自己也增加了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并感到更广泛地传播艾滋病知识非常必要。

目前,他已正式成为性病艾滋病防治基金会的网站编辑之一,分别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合作,参与编写相关书籍;另外,他将作为中国艾滋病社会工作网络的技术顾问,参与2002年的反歧视调研项目等工作。

艾滋病人群需要一个代言人,作为病人的榜样给予他们力量,与社会进行沟通,更好地传播防艾知识。他不知道他的身体还允许自己做多久,但只要不倒下,他就会更努力地参与到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传播中。

53.最后的论文答辩

在何国英不长的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使命已经结束,我可以离开了,希望大家不要为我难过。”

在她的遗书里还有如下内容:财产3000元,一部分给父母,一部分捐给失学儿童;内脏器官如果能用,就捐献给医学……

1997年,来自广西横县一个贫困山村的何国英考上了广西大学。读大二时,她被诊断出直肠癌,但她从未放弃。2002年,大学毕业一年的何国英以优异成绩考上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研究生,主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然而,厄运之箭再次射向这个姑娘。当年11月底,她肺部出现癌广泛转移。短短两年多,4次化疗、一次大手术,每次化疗疗程2至3个月。疼痛,呕吐,头发脱落,身体极度虚弱,一个几年间经历了两次大手术、数十次化疗的癌症病人,一个身高一米六、体重不到70斤的女孩——何国英承受着难以想象的折磨。

然而,何国英对指导老师说:“我是一个学生,学业上不需要特殊对待。”身体稍有好转,她就捧起课本补习功课,戴上耳机听英语,住院期间还参加了英语六级考试。

2004年7月,何国英开始了她的硕士论文研究。而此时,她正受着癌细胞的袭击,整夜睡不着,只能坐着。

“癌痛像刀割一样,不是一下,而是持续性的。在这种持续不断的疼痛中,一般人是熬不下去的。”何国英的主治医生、广西医科大肿瘤医院化疗科主任胡晓桦说。

然而文静、瘦弱的何国英却语出惊人:“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就是在这种刀割般的疼痛折磨中,何国英开始了异常艰辛的科学研究。

“师姐很文静,话不多,很少向我们诉说,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苦痛。”实验后期,刘丹几乎每天都陪在何国英身边,“实验室在五楼,她要爬大半个小时,走一步休息一会。常常在实验室泡到半夜,要是她疼得受不了,睡不着,就来做实验。”

2005年三、四月份,实验进入关键时期。她剧烈地疼痛,呼吸困难,咳血。她把氧气瓶搬到实验室,一边做实验,一边吸氧。

有人惊异于这瘦小的身躯何以蕴藏这么巨大的能量,她的弟弟说:“姐姐最大的心愿是用她的研究造福农村,让农民受益。”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恳求过医生:“你一定帮我顶住,答辩完论文,我才可以安心离去。”

2005年5月底,病情恶化的何国英不得不再次住进医院。而6月10日对她是个重要的日子,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在这天举行。

考虑到实际情况,学校表示她可以不答辩,也可以把答辩会场搬到病房。然而,对何国英来说,在严肃的氛围中按照标准的程序答辩,有老师和同学在场,才是完整的。她含泪央求医生和导师满足她的愿望。

10日,何国英早早起床,精心梳了头,还别上了自己心爱而许久没佩戴的发卡。几个师妹师弟和老师专程到医院接她,医院派出3名医护人员,带上急救药品和氧气,用救护车把她送到学校。

2005年6月10日,一场特殊的硕士论文答辩会在广西大学进行:会场是特别设置的,由三楼改为一楼,答辩桌高度也特意调低。会场外,一辆救护车正在默默守候。

上午10时,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孩被人推进来。她开始宣读自己的论文。除了她细弱的声音,会场上一片寂静。

读了十来分钟,女孩猛地咳嗽起来,呼吸困难,现场医护人员紧急输氧。但她咳得实在太厉害,只好由师弟廖志超代读,她在一旁补充。伤感向每一个人袭来,有的人背过身去,偷偷抹泪。

一个多小时,对于这个面对死亡的女孩来说,是如此漫长。答辩结束了,评委一致认为,论文设计合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总评分优秀。

掌声持久、热烈。女孩苍白的脸上露出了笑容。1个月零4天后,她安静地离开人世,微笑着以“优秀”完美谢幕。

在何国英不长的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使命已经结束,我可以离开了,希望大家不要为我难过。”

在她的遗书里还有如下内容:财产3000元,一部分给父母,一部分捐给失学儿童;内脏器官如果能用,就捐献给医学……

54.有些人生来就是英雄

后来妈妈告诉他,当她看到他孤身一人对抗那个王朝的时候,她为他感到自豪,她的儿子用自己瘦小的身影傲立在浪尖之上,向整个世界宣布:“我,是一个英雄。”

他出生的时候,他的世界一片黑暗,低矮的屋檐,昏暗的房间,他的皮肤,以及周围人们眼里的那种冷漠而疯狂的目光。

他长得并不高大,所以在他最应该快乐的童年时光里,他就懂得了人性的自私与猥亵,在那样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他似乎只有选择堕落,然后消亡在对这世界的憎恶之中。

然而一个人改变了这一切,一个普通的黑人妇女,他的妈妈——他相信这是上帝发现对他的不公之后给他的补偿。

他喜欢篮球。但他的身高使他只能在球场边静静地看着高个子们的表演。在他沮丧之极的时候,妈妈来到他的身边,用一种不容反抗的口吻对他说,你是个男子汉,不比任何人差,我希望我的儿子是最出色的,去做给我看。

从那时开始,他便有了一种桀骜的眼神,藐视一切,在他心中只有一句话——有些人生来就是英雄。

妈妈默默地支持着他,为了给他买一双球鞋,她甚至愿意不用电灯,每天晚上在黑暗中,看着他在院子里运球。

几年之后他拥有了一副强壮的身体,还有无与伦比的速度,以及令所有对手胆寒的那一种眼神,在大学里他打败了所有的对手,他们对他束手无策,他像一阵风一样穿梭在人丛当中。

然后他来到了nba,一个充满了金钱与梦想的地方。他不知道他会有一个怎样的前途,他不在乎。

在这里有很多英雄,他们都像他一样,身怀绝技,但大部分人都只是配角而已。因为他们缺少对胜利的渴望,只是为了金钱和名誉。除了一个人,惟一一个可以让他心服口服的人,他叫乔丹。可惜,他老了。

之后,他有了几个不错的队友,他们看得出他眼里对胜利的渴望,他们竭尽全力帮他实现梦想。因为他已经被人称为飞人的接班人,他必须用总冠军的戒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他知道,他只是他,不是神,也不会成为乔丹。

他打败了东部所有顶尖的后卫,用他的速度,和隐藏在眼神之后的执著的信念。在一场大战之后,一个叫做雷阿伦的家伙败在了他的脚下,这个家伙很强,在技术上无可挑剔,但他败给了他的信念,他没有一股王者之气。

然后,他们就来到了洛杉矶。

在这片黄色的浪潮之中,席卷着一股令人压抑的气息,那是属于征服者的。对方有一位少年英雄,他的空中舞步可以和乔丹相媲美,但他并不惧怕他。令他窒息的那种气息,是来自躲藏在浪潮之后的那只鲨鱼,乔丹之后最具统治力的家伙。

比赛开始之前,他身上有十多处伤痕,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们会输,并且不堪一击。

他想,他会给出一个令他们惊讶的答案。

后来妈妈告诉他,当她看到他孤身一人对抗那个王朝的时候,她为他感到自豪,她的儿子用自己瘦小的身影傲立在浪尖之上,向整个世界宣布:“我,是一个英雄。”

这场比赛之后他精疲力竭,然后他们丢掉了总冠军的戒指。他没有成为神。

但在这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之中,他的刀光四处闪耀,一次次瓦解对手强大的防守。血战之后,万籁俱寂,收刀四顾,举世皆称英雄。

这场战斗已过去多年,当年的情景在他脑海中也渐渐淡去,他们也似乎离总冠军越来越远。但他的眼神依旧未变,永远充满了了对胜利的渴望。或许他拿不了总冠军,或许他永远也无法成为乔丹那样的王者。但他不在乎,他只知道,他的妈妈,再也不用在黑暗里度过黑夜。

而当年的那个穷小子,如今再不会没有鞋穿……

他,这个当年的穷小子就是身高1.83米的nba最优秀后卫之一——阿伦·艾弗森。

55.轮椅上的巨人

讲演是预先录音。他的头歪着,唇不动,身子也不动,一个小时,他的讲词是预先录音的,从广播器放送出来,不是美国音,不是欧洲音,也不是剑桥大学的bbc音,是电脑“声音合成器”造出来的声音,有些金属性。

史蒂芬·霍金,于1942年1月8日,也就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同一天,出生于英国伦敦,他是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这时的他也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二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就在这个时候,霍金遭到了病魔的侵袭。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迅速恶化。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但随之而来的爱情,使他重新确立了对生活的无比信心,他要获取博士学位。他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一次用功。同时,令他十分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很喜欢研究。

然而,霍金的病情还是在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

1992年5月19日,霍金在加拿大亚伯特大学参加世界黑洞会议,并进行一次难得的公开演讲:宇宙的未来。

他的头歪着,唇不动,身子也不动,一个小时,他的讲词是预先录音的,从广播器放送出来,不是美国音,不是欧洲音,也不是剑桥大学的bbc音,是电脑“声音合成器”造出来的声音,有些金属性。在2500个听众挤满了的礼堂里,每个人都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感觉。

此时的他,全身能动的只有右手的3个手指。然而,就是这3个手指伸伸压压地在小电脑上选字母,拼单字,造句子,花五六分钟造一个句子,再由“声音合成器”播放出来,最终成为他要讲的话。他花了10天的工夫才完成那一个小时讲演的录音。

与他同住同行的共5个助手,3个护士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一个司机管理他特制的汽车,一个助教替他阅读和写作。在他剑桥大学办公室里,有一张特制的大书桌,他的助教把重要的文献复制后列成单行的一长篇,他可以在轮椅上,由左向右慢慢移动阅读,其他的报章杂志则由助教读给他听。

2002年8月,这个在轮椅上坐了30多年的英国老头来到了中国。

早在10多天前,霍金便已拿到了全国各地记者所提的问题。记者会现场,他每调出一个答案时,仍需要1分左右的时间。因为当时,霍金只剩下右手的一个大拇指能够操作了。霍金用这样的方式“说话”,表达着他智慧和幽默的思想。一个小时里,霍金通过没有感情的扬声器回答了10多个问题。

现场很静,不时有掌声。不知这个困难的记者招待会现场,有没有眼泪在飞?

一个访问者问他:“霍金,你认为你本人幸运吗?”提问的人话一出口有些后悔了,这是什么问题!

霍金回答说:“我在各方面都非常幸运,除了患‘运动神经元症’之外。并且就是这个病对我也不是多么重大的打击。患此症仍能成功,我感到满意。我现在真的比发病之前的那个我更为快乐。我无法说它是一项恩典,但已经够幸运了,它并没有比预计的更坏。”

他的朋友感慨:“我们可以相信,当他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那么他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精神。”

现在,霍金在他的第二任妻子梅森的照顾下,在全球游历讲学,为世界贡献着他的智慧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