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讲课开始了 上
作者:任微言      更新:2019-07-30 12:31      字数:2800

一处密室中,袁绍此时正愁眉不展:“你还没有找到机会除掉王允么?”

“主公,如今不仅曹操的人在保护他,就连董卓的人也在王允府中暗中保护。他的府上看似稀疏,实则外松内紧。属下无能,实在找不到动手的机会。”坐在袁绍对面的人罩着一件黑衣,看不清面目,但身形婀娜,姿态挺拔,声音也悦耳动听。

“往日里,家主将残兵说的天花乱坠,什么暗夜中的利刃,阴影下的爪牙,一个老头也杀不死,是什么道理?!”

“属下无能!只是现在动手,一旦暴露,恐怕残军将......”

“原来你是怕残军暴露啊?你别忘了,先帝将你们交给我的时候,说过什么?你们是守护大汉最后的希望,陛下更是待你恩重如山,情同兄妹。怎么,陛下一死,你就把这些都抛诸脑后了么?”

“属下不敢!”

“你也不想想,当年如果不是我看你可怜,赏你口饭吃,你能活到今天么?就算活着,也无非是娼寮妓院的玩物而已。”

“主公,属下万万不敢有私心。只是如今董卓把持朝政,主上蒙尘,社稷堪忧,就连主公也身陷险境,如果此时贸然出手,残军一旦有所折损,主公将更加危险。请主公三思,若执意下令,残军之志,以死相报。”

袁绍想了片刻,挥了挥手,道:“唉,你说得对,是我乱了心智。”

“主公需要多多忍耐。”

“出不了洛阳,我要忍耐多久啊?你知道么,我弟弟刚刚剪灭了山越的叛乱,如今控有扬州,威震江东,家父对他很是器重。他是嫡出,我是庶出,虽然是长子,但在洛阳,未立寸功。唉......”

“主公不必如此。和主公比,袁术不堪重用,河北之地,迟早是将军的!而且据在下所闻,威震江东的是孙坚一系。袁术不过是背后的金主而已。”

“但天下人如今都知道扬州的袁术,又有谁知道京畿的袁绍呢?”

“将军拱卫洛阳,虽然失败,但义薄云天,人人都是称道的。请将军务必振作,不要辜负先帝重托。”

“你说的没错,我必须振作。只要控制住洛阳,依然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一介匹夫,徒有天子,却只知敛财,颁布的政令,也滑稽可笑,他根本不懂治国,却想要中兴汉室,实在可笑。我要想办法将西凉兵赶出去。那些大臣依然是支持我的,只要我能控制住朝堂,我就可以慢慢将董卓架空。战场上拿不到的,我要在朝堂之上拿回来!”

在袁绍发宏愿的时候,皇宫大殿上的董卓也正在烦恼。

一个多月的时间,让他他发觉原来治理一个国家是如此复杂、艰难。和治兵打仗消除羌乱比起来,简直有天壤云泥之别。他有皇帝,有玉玺,各州如今也算是平静,似乎人们已经接受了新皇帝,也接受了他这个权臣。

但问题是,他手中有权利,却不懂得该如何使用。圣旨发出去,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反向的。

兖州牧刘岱禀告其下辖多郡爆发饥荒,粮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于是董卓下旨,明令粮商不得涨价,否则以死罪论处。这道意图平抑粮价的圣旨抵达兖州后,唯一的作用就是把粮商都逼到了黑石上,还让当地的粮价翻了一番。不仅如此,因为禁止涨价,原本正在流向兖州的粮食也都纷纷掉头。使兖州的饥荒愈演愈烈,甚至波及到了青、徐。

诸如此类的圣旨他下过几次后,就有些胆怯了。毕竟,如今他是太师了,他必须珍惜大汉所剩不多的尊严。因此,如今他能做的就是打击贪官污吏,然后将他们的财产运回长安,滋养雍凉,让当地的日子好一些,也算是对得起自己以前的好哥们。可是,如今,不知道为什么,被他杀掉的贪官,反而都成了好人,自己却成了人们口中也越来越暴虐。

唉,董卓长叹一声,望着高高在上的龙椅,恭敬地磕了个头,疲倦地离开了皇宫。

按照和董卓的约定,王允每五天,可以进宫一次给皇帝还有伪王刘辨授课。也只有在一天,刘辨才能离开他那个不足20平米的“宫殿”,出来晒晒太阳,在原本属于他的宫殿中走一走。

伪王这个封号真是让人恶心。原来忠心耿耿的大臣一旦开始落井下石,简直让王允都感到脸红。商定的封号很多,但因为小皇帝不够穷奢极欲,用不了“炀”,也不是亡国之君,因此“顺”、“献”这些字眼也用不上。虽然行事让不明真相的人云里雾里,但显然,用“神”这个字会让人误会他可能是个好皇帝,想来想去,只能用一个“伪”字表现这个大汉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离开皇位的人。

虽然之前有些怀疑,但看到刘辨的一霎那,王允依然怀疑这个以前聪明伶俐、甚至不得不说相当智慧的小皇帝马上就要患上抑郁症了。

“子师,你来了?”刘辨的眼睛是暗淡的,神情就像是刚刚经历了寒潮的茄子,低垂着,泛着紫青色,随时有坍塌下去的风险。

“哥哥,你没事吧?”刘协问道。这是新的皇朝开始以来,二人第一次相见,见到以前神采飞扬的刘辨如今成了这个样子,刘协也下了一跳,“是不是那些奴才为难与你?我杀了他们!”

刘辨摇了摇头,道:“弟弟,我还没有被杀就谢天谢地了,你要杀谁啊?”

刘协张嘴,却说不出话来了,气鼓鼓地坐在一旁。

王允正是听说了刘辨的情况,才去求了董卓,前来授课。这个孩子救了他一命,他不能眼看着他就这样垮掉。

熏香袅袅升起,空旷的大殿因为正值深秋,有些寒冷。牛辅持剑坐在一旁,闭目养神。但王允明白,他的一言一语、甚至一个表情,都逃不过他的注意。

三人落座后,王允道:“陛下,王,微臣今日开始,每隔五天,会来给你们授课一次,既是偿还之前欠下你们的功课,也是希望能以点滴,报答二位的恩情。君王身系天下,执国家重器,一言决万民生死,一动定天地乾坤,不可不慎......”

王允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刘辨打断了,“这些东西,我不要再学了,子师,你好好教授陛下吧。他才是如今的天子。”

“王,不管你愿不愿意听,都必须听我说完。”

“我已经是一个废人了,你在我身上,只是浪费时间而已。父皇的决定其实没错,我其实一早就不应该据有帝位。我得位不正,才会天怒人怨,结果累得洛阳连遭兵乱,这都是我的罪过啊。”

当日,皇宫广场前,刘辨为了救众人,才能顶住巨大的压力,和董卓抗衡。这让人们忘记了,他其实还只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可是当他退位之后,所有的压力又统统浮了上来,就像被凶手偷偷扔入河中的尸体,一具具的,全部飘到了他眼前。

何况还有那些急于在董卓面前邀宠的大臣,他们要将董卓捧上高位,就需要一个踏脚石。而一个没有任何权力,在道义上又背负了所有责任的孩子,就成了最好的牺牲品。

所有的责难、责任、责怪都想着他汹涌袭来。他刘辨得位不正,于是生民怨恨,皇天不佑,江山飘摇,百姓不幸。但好在天道昭彰,先皇护佑,大汉还有董卓这样的忠臣,辅佐陈留王继位,今后的大汉必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就是古代人的逻辑,自从董仲舒将儒家思想改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伦理型宗教之后,天下发生的任何不幸,地震、海啸、干旱、包括战乱,都是天子的错误,《罪己诏》就是天子向上天的反省。这是统治的需要,也是天子合法性的要求。

可是现在,这种合法性很有可能将刘辨这个聪明的孩子彻底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