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天象示警二日相侵 …
作者:秦淮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653

上回说到,世宗皇帝在显德六年六月间病逝,范质,王溥,符彦卿,赵匡胤等四位顾命大臣扶保七岁的梁王宗训登基,本来已是内外平静,相安无事的,但过了不久,却不知怎的忽地谣言四起,一时报道辽兵入寇,一时又说张永德领兵入朝来与少帝争位,一会儿又说是李重进,一会儿又说是韩通,闹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幸好这些都只不过是谣言,并非实有其事的,两位宰相因太后年轻,少主年幼,尚未的确的事不敢奏闻,因此内宫也平静如常。

转眼之间已是公元96o年世宗显德七年,农历的正月了,少帝登大位已有半年,又是跨入第二年的第一个春节,尚未改元,按制仍是周世宗显德七年,辛丑日朔,是大年初一。周室群臣正在崇元殿筹备向少帝拜贺正旦,太后降旨,就在殿前排开御宴,君臣同庆,共贺新春。正在忙碌之间,忽有澶州快马来报,说是辽邦大军已从上京南下汇同幽州兵马,晋阳刘钧人马亦从娘子关东出,东西两路合兵,来攻大梁,镇,定二州守将告急,请朝廷立即出兵救援。

这时小周帝尚未临朝,两位宰相见快马来自澶州,来报军情的必是国舅符彦卿所派,定非谣传。又见军情紧急,不敢怠慢,忙进后宫禀报符太后,符太后一介年轻女流,从未经历过军国大事的,不免心下着忙,便命范质,王溥两位相从商议对策。

王溥向范质道:“虽说辽汉来侵,人马多少尚未探明,且又未得太师来报具体情况,如今朝中太尉总揽军机,不若就请太尉领兵前往邺都,与太师共同酌情裁决,更为妥善。”

范质道:“大人此论,正与下官不谋而合。救兵如救火,这是万万轻慢不得的。”

便向太后奏道:“皇上太后勿忧,晋阳刘钧倾国之兵也不过三万。辽人屡屡南侵,不过都是一两万人而已。如今太尉统领禁军十万之众,若请太尉帅众前往,何虑辽兵北汉乎?”

太后大喜,即便下旨令宋州节度使,检校太尉赵匡胤为征北大元帅,统领十万宿卫兵将立即出兵,前往河北燕南御敌。

这时的周帝宗训年仅七岁,哪懂得甚么军国大事?一应事务都总是任凭太后与宰相处置便了。

赵匡胤当廷领了皇命,就令殿前副点检慕容彦钊为先锋,立即回营点起五千人马,次日大年初二先行出。又下令高怀德,郭进二将,点齐十万禁军,做好初三日出的准备,吩咐完毕,便回府与家人辞行。

原来赵匡胤老父弘殷已于去年秋天病故,后堂只有老母杜氏,匡胤性孝,就令夫人贺氏迁入后堂相伴,以解老母寂寞。因此,回到府中直奔后堂,先行禀知老母。此时,阖府上下,尽皆得知太尉出征的消息,光义、苗训、赵普及一班亲信将领,更是一早就在府内等后太尉归来

此前,苗训也已应匡胤之请,来到太尉府中任军师之职,据说:他昨晚夜观星象,已觉得天象有异,?夜未眠,一直在观察。初三日的清早,一个灰??的朝阳正在升起,忽见日下复有一日,其光华耀眼,随着升了起来,与原来之日互相摩荡,蓦地这后来的太阳窜升到上面去了,那原来初升的太阳却不见了。苗训见了,连呼怪事,忙唤其他人来看,但待到众人来时,这景象早已过去,只剩下天边一带浓云,一轮朝阳仍在冉冉上升。

众人都恨自己来迟,没看见这奇异的天象,只得追问苗训,苗训道:“此天命也。天机不可泄露,尔等千万别向别人说起,万一为皇上,太后,太尉他们得知,怪罪下来,我等可是担当不起呢。”

太尉身边的几个近卫女将偏又是珊珊来迟,都没看到,陶三春泼口骂道:“你这个牛鼻子臭道士,碰上这样稀罕的景象儿不早告诉,弄得俺没得看到。”

虽然苗训再三叮嘱众人不要随便把这件事说出去,可是,苗训越是叫他们不要到处说,他们越是说得快。就在大年初二这天,禁卫部队里面就传遍了。原来不是只有苗训一个人看见的吗?如今却是所有的人都说是亲眼目睹的了。言之凿凿,半点不假。

大年初二,这段新闻便传遍京城,一时间,谣言蜂起,京师百姓议论纷纷,也不知是从哪里传出的风言风语,都说:“皇帝身系国家安危,如今天象示警,看来就是说如今的皇帝年纪太小了,不能安邦治国,要立太尉为君,方能保国安邦,平定天下……”这时,是高怀德,郭进二将统领禁军,赵匡义为开封府尹,掌管京师安全,一声令下,“禁止谣传”!因此皇城里面谣言传不进,朝臣偶有听到的,也都不以为怪,

大年初三卯初,天色未明,太尉赵匡胤点起大军出,三军出了仁和门,正走在路上,这时雾霾渐开,东方云团已露晨曦,行军队伍中又是交头接耳,纷纷扰嚷,又在说看到两个太阳的事,这样一来,看到了的也就看到了,没看到的也说看到了,一路不停地议论,挨到傍晚,大队才来到陈桥驿,匡胤入住驿内,众军均在驿外宿营。由于是新春出征,为体恤将士,特犒赏御酒以壮行色,匡胤就令将士就地欢宴,明日清早起程。

入夜,各营将士三三五五,各各成群结伴,团圆聚宴,猜枚唱令,呼卢喝雉,十分热闹。酒酣耳热之际,又是议论着天象变异,两个太阳的事,都说:“先出来的太阳落下去了,后来的太阳升起来了,这不就是说小皇帝该下去了,太尉上去当皇帝了吗……”。

将军们也都说:“皇帝才哪么一点点年记,懂得什么东西?我辈在外面拼命厮杀他能知道吗?倒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咱们更放心。”

有的又说:“就按本朝来说,老皇帝不也就是带兵到邺都去的吗,不堤防刘承?这小子在京里就杀了个乱七八糟的,弄了个天下大乱,如今的皇帝乳臭未干,如何能掌朝理政?太尉领兵在外,万一朝中出了乱子,叫咱们乍办?”

说到最后,众人纷纷扰嚷,都说道:“如果是太尉当皇帝,咱们打了胜仗回来,可以论功行赏,安享太平。如果不是太尉当皇帝,万一朝中乱了起来,咱们倒成了无家可归呢。”

说来说去,一时间群情汹涌,都喊着明天不去邺都了。

都指挥使高怀德见群情鼎沸,便到中军帐,赵匡义说:“全军将士尽都在那里议论纷纷,说要先立太尉为帝然后出兵,你看该如何处置”

正说话间,张琼,李汉琼,彭寿,郭德平,郭德安,李勇,张全义,马兴隆,邓孝坤,林令雄等“十兄弟”各各手操刀剑,一齐涌入帐中,齐声鼓噪道:“从大年初一开始,一连几天天象异常,现在外面全军群情汹涌,都说老天爷示意:如今的皇帝幼稚无知,无能治国安邦,太尉功勋卓著,人心所向,天命所归,要先立太尉为天子,然后才肯出兵。”

这时,赵匡义正与赵普,苗训等众人议事,见众人涌入,遂安抚众人道:“各位稍安无躁,据天命所示,众人所说,太尉虽是天命所归,但一兴一废,乃国家大事,也要先得太尉允许,方好说话。如今太尉酒醉入睡,不宜惊扰,应待明日太尉酒醒向他禀明,,得其俯允而后可行。其次,倘若明日重入京师,汝等必须各各管辖好各自的军队,不得有人乘机生事,打砸抢掠,先应确保京师人心稳定则天下安,天下安则汝等亦可保富贵矣。”

众将听了,欢呼万岁,仍退出帐外。匡义见众人拥立之事,已付诸行动,一面派人进入驿内报知匡胤,一面又派人连夜进京把当前情况告诉现在任职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和殿前都虞候的王审琦。石守信和王审琦原来就是匡胤的拜把兄弟,这次策反扶立,少不了他俩的一分功劳,如今听说大功告成,当然是十分高兴了。便密密分布亲信,把守好各处宫门,任何人等一律不准进出,以防泄露消息。

次日晨,是大年初四,天刚蒙蒙亮,“十兄弟”等将领都已经迫不及待,各各披甲操戈,齐集驿门外,叩门高呼道:“三军无主,我等愿奉太尉为主!”

匡义开门出来对诸将道:“太尉昨夜宿酒未醒,故汝等昨夜所请之事,仍未得禀明,如今更请诸位稍安,待太尉酒醒之后向他禀报,再行处置。”

站在前面的彭寿,李勇等齐声嚷道:“若得不到太尉答应,三军不肯出征,岂不是贻误军机?事在燃眉之急,就请少将军让我等进去面请太尉便了。”

一面说,也不待匡义答应,后面的人已一涌而入,来至匡胤床前,匡胤惊醒起坐,尚未开言,便被诸将把黄袍披在身上,众将一齐罗拜,齐呼万岁,接着,两员将领一左一右,掖扶上马,簇拥出门,返京城而去。

匡胤勒缰按辔对诸将道:“汝等为贪富贵,强立我为天子,我如今若号令,汝等能听吗?”

众将听了,立即滚鞍下马,拜伏在地,齐声道:“愿听太尉之命,如有违者,甘愿军法从事。”

匡胤道:“朝廷之上,太后,主上,都是我北面事之的上司。诸位大臣,都是我的同事,有如手足。百姓,乃是国家的子民,这些都是不容侵犯的。如今进京,诸位必须严遵军纪,一不得侵犯宫阙皇室。二不得侵凌朝贵百官及仓库。三不得虏掠百姓。遵令者则赏,违令者则依军法从事,汝等可愿遵从?”

众将齐声答道:“我等愿遵太尉之命。”

于是,乃整肃队伍,仍由仁和门入城,沿途之上,井然有绪,秋毫无犯。

韩通此时也在汴京,天色未明,正走在上朝路上,忽有家丁赶来禀报,说是“赵匡胤在陈桥驿自立为帝,现在率领人马杀回汴京来了。”

韩通闻报大惊道:“这个赵老二真不是个东西,柴老大死了才几天?他就欺负人家儿子小,抢人家的皇帝位子来了。”这韩通本是个愣头愣脑的人,他忘记了当年郭荣在位的时候对赵匡胤有多信任,也没看到如今赵匡胤在京里的势力有多大,他只记得一点,他得罪过赵老二,赵老二手下的人十分恼恨他,如今赵老二当了皇帝他肯定没好日子过了,他要反对他,他要打倒他!于是,他向哪些正走在路上去上朝的官员们高叫:“都检点赵匡胤造反了!他在陈桥当皇帝了!现在带兵打回来杀皇上了!”

走在路上的官员们听了,引起一阵混乱,但平日也曾听说韩通与赵匡胤素有过节的,今日之事,也不知是真是假,大多是将信将疑,踟蹰在路,不知如何应付。

正在这时,从陈桥回京的部队已经进城来了,走在前面的军校见一班大臣当街集结,便大喊道:“各位快到前面接驾,新皇帝马上就要到了!”

韩通听了,大怒喝道:“皇帝正在崇德殿,何来逆贼敢自称皇帝,尔等不怕诛灭九族吗?”

彭寿,陶三春正领头走在前面,一见韩通在这里高声大叫,不禁怒火中烧,大喝道:“黑贼休走!休得在此蛊惑人心!”挥棒舞锤,直向韩通冲来。

要说这韩通也是个不怕死的汉子,可因为当了几年大官,养尊处优,这命就金贵了,更加上如今是去上朝,是不允许带武器的,所以手无寸铁,见二将如狼似虎的冲杀过来,掉转马头便往家里跑去。二将见了,哪肯放过,拍马便紧追上去。韩通在前面是没命的跑,二将在后面是拼命的追,韩通进得府来,家将正待关门,哪里来得及,后面彭寿,陶三春已双双赶到,锤棒齐下,早把韩通打翻在地。两员家将抢前来救,也被双双打杀。正好二将的士兵随后赶来,彭寿,陶三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指挥士兵冲进府内,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原来这韩通当了几年官,也娶了几房妻妾,生了两个儿女,这下可怜被杀了个鸡犬不留,这才作罢。

再说一众将领簇拥着赵匡胤,直奔崇元殿。原来太后与小皇帝已经正准备临朝听政的,闻报军变,吓得连忙跑回后宫去了。范质闻变,又惊又气,泪流满脸,扯着王溥双手道:“前日仓卒调兵遣将,未作深思,致酿成今日之祸,你我罪责难逃。当务之需,我等且到宫门守候,勿使伤害幼主,刀矢斧钺,唯你我先当之,以报两代先帝知遇也。”

王溥吓得噤口结舌,浑身战抖,说不出半句话来,被拉拉扯扯,只得跟着到宫门守候。不一会,只见大队将士簇拥着太尉前来。匡胤见两位宰相与百官齐集宫门,不敢造次,连忙下马趋前相见。

范质见了,连忙趋前拉着匡胤双手泣道:“先帝对太尉,其亲更甚于手足,如今龙体未冷,如何便生此变?”

匡胤亦垂泪道:“事起仓促,乃群下之所为,实非某所能预知者。但事已至此,正如俗话说的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就请宰相妥为处置就是了。”

范质也知此事无法挽回,且近代历朝交替,莫不如是,只要能做到不滥肆杀戮,和平过度,也就是天下之大幸了。便对匡胤道:“事虽如此,但不宜太过仓促仓促草率,可参照自古帝皇禅位之礼,先请太后懿旨,再由今上行禅让大礼。若如此,太尉既以礼受禅,此后奉太后则应如奉嫂,养少主则应如养子,莫负先帝旧恩为好。”

听得范质提及太后,先帝,匡胤热泪盈眶道:“赵某与先帝一家,亲同骨肉,安有相残之理……”

紧跟在匡胤后面的十兄弟等,见他们堵在哪里只顾着说这道那的,不耐烦了,齐齐嚷道:“天命难抗,人心难违,知机者早早迎太尉入宫正位,哪里来的诸多废话。”

高怀德,郭进按剑历声喝道:“百官休得多言,我等须得太尉为天子,有敢相抗者,杀无赦!”

王溥听了,只吓得双膝软,跪到地上连呼万岁。后面百官见了,也忙纷纷下跪。范质见了,也是形势逼人,也只好跟着下跪拜迎。

接着,众将又簇拥着匡胤先登明德门城楼,向诸将士宣告:全体官兵各归营帐候命,无故不得擅离。接着,又在百官及各将领护送下,前往崇元殿共议禅代礼大典事宜。当由百官公推由范质,王溥两位宰相前往后宫,向太后请降懿旨,以昭示周室禅位。但二位宰相进了后宫半个时辰,却两手空空,没能取得太后懿旨,只向太尉回报道:“太后传话说,若要哀家下诏禅让,需得太尉亲来。”

匡胤道:“既是太后说了,俺就亲自走一遭便了。”

众将听了,各自拔刀亮剑,就要跟随进入后宫。

赵匡胤见了,连忙喝止,说道:“后宫禁地,未经许可,一律不得携械进入,如有违者,杀无赦。你们知道吗?”

郭进道:“如今都什么时候了?一切都是太尉说了算,还要谁来许可?”

匡胤怒道:“本官正是殿前都点检,十万禁军都指挥使,未经本官许可,谁敢进入?”

赵匡义忙上前谏道:“今非昔比,如今乃非常时期,太尉在陈桥黄袍加身,京师皆知,难保没有小人先行进入后宫,暗中作乱,太尉还应小心防范为好。”

匡胤道:“后宫禁卫,一直由石守信,王审琦二人主管,昨日汝也曾命人告知,如今又何必多虑?”

匡义道:“小心无大碍。若不带侍卫跟进,小弟今日是宁死也不放大哥进宫的了。”

匡胤见匡义这么说,觉得不好过分拂逆,回头就点了陶三春,金坠儿,徐银英,曾秀英,王月露五员女将带剑入宫,以作护卫。匡义见了,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得和众人在宫外守候。

正是:世人尽说人情好,谁料人情两面刀。翻手为云覆手雨,人情富贵不同途。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敬告各位《赵匡胤传奇》的读者:

为应出版社的要求,本人写的另一部书要加快付印,因而延缓了《赵匡胤传奇》的写作度,敬请爱读《赵匡胤传奇》的读者谅解,特此敬告。

《赵匡胤传奇》作者秦淮2oo9-4-4——QQ95129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