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新的战略方向
作者:城门楼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05

多多关照不假。王洪心里面暗自冷笑。只要你小五郎没起什么坏心思,琉球把你当作藤原家的长老供起来也没问题,若是有什么别的想法,可就别怪琉球手下不留情了。拿了我们的钱,想要独立哪有那么容易的。不过目前还要小五郎做马前卒,给他一点甜头也是无妨。胡萝卜加大棒么,校长总是这么说。嗯,只是每次大家问胡萝卜是什么,校长总是支支吾吾地说以后你们就会知道了。从字义上看,难道是什么绝世美味?

“松下君,既然咱们已经谈好了条件,那就这么安排下去吧。以后咱们可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你放心,有我一口就少不了你一口。”王洪走到小五郎身边勾搭着他的肩膀,“刚才的条件那是我们大掌柜的命令,王某也是不得不从啊,只不过以后王某就被安排在倭国了,这人生地不熟的,还要松下君多多照顾才是。”

小五郎按捺住心中的火气,笑着和王洪打了阵子哈哈,这才出门去安排事宜。

倭国生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李鸿盛手中,李鸿盛也着实没有想到王洪行事居然会这么顺利,心中合计了一番,现按照基隆目前的人手,倭国那边如果要大规模展开的话,恐怕就顾不上其他地方了。人才啊,什么时候都缺。

李鸿盛坐在院子里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划来划去,心中着实有点愁。这倭国的事情既然展开了,那已开始如果不能够投入充足的人力,万一有了疏漏可就麻烦了。而眼下悟心东渡的事情也是如火如荼,尽管倭国那边造势的事情可以交给王洪,但在苏州,虽然有李锋在前面忙活,还是时不时要李鸿盛指点一下。眼看着琉球朝贡的日子越来越近,基隆那边基本上都在围着这事儿转悠。分身乏术啊。

家有万般事,先挑急的赶。无论如何,朝贡的事情都是最重要的,毕竟是为自己正名,这事儿耽搁不得,至于其它的事情,就让其他人多加些担子吧。李锋这边也基本上块上路了,自己反正也在苏州,偶尔提点一下倒不费什么事情,不过倭国那边就要变成攻略的重点了,要不,将李明河派过去?李鸿盛思考了一下,还是否决了这个想法。李明河是暗房的主持人,如今还是在自己身边才能挥最大的作用,而且让一个情报头子去负责一方的全部事宜,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好念头。苦思冥想了半天,突然想起一个人来。

当初之所以决议要派遣人员去高丽组建琉球商船队,就是因为现了一个经商的人才。陈景,也是李家世代的忠仆出身,原先是李景升手下的一员干将,后来居然提出了在销售白糖的时候配售冰糖,这下子不仅提高了冰糖的销售门槛,而且增加了白糖的销量。李鸿盛当时颇为赏识此人,便将他派到汴京负责左近的销售,在一年多的考察里面,现这个人脑子灵活,胆子大,在开拓生意方面的确是一把好手,正巧李家船队的领李达提出李家船队在高丽的展有点受限制,需要单独成立一个船队运营,不然在基隆和苏州之间来回跑就浪费了如今日益壮大的李家船队的运力了。李鸿盛通盘考虑之后,接受了李达的建议,成立了琉球商船队,不过李家船队还是有一个小分支在高丽保持着活动,形成两家竞争的局面,分散别人的注意。新建琉球商船队的主持人就是陈景,但是他的名头是二掌柜,大掌柜是基隆海军的一个副司令郑东远,只不过他主要负责航海及训练,商务上的事情全权由陈景拍板。

既然开始了倭国攻略,那就将高丽商船队的重点从辽国转到倭国吧。李鸿盛既然已经让王洪打出了琉球商会的旗号,便让陈景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商会会长,带领琉球商船队下面的两支支舰队专门负责倭国方面。这也是对多方考虑的结果。陈景只是商业上的人才,可对于倭国,单纯的商业并不是李鸿盛所要的,而且没有一定的武力作后盾,即便是正常的商业活动在倭国的乱世也无法得到保障。郑东远原先主管琉球商船队的武力,对于辽国和高丽一带摸得透熟,就让他依旧明面上带着船队保持在高丽的存在,而陈景和李凯正好一文一武前往倭国。

李凯得到了这个消息很是高兴,毕竟自己如今已经成功晋级分舰队的军事主官。李鸿盛命令高丽分舰队——也就是琉球商船队——分拆出一支倭国分舰队,其实就是李凯原先带领的那只支舰队,尽管人手比起其它的分舰队少了点,但是毕竟独立出来了,有了单独的番号。校长也说了,下一阶段的战略重点就是倭国,也就是说以后物资和政策都将向倭国分舰队倾斜,自己如果做得好,肯定是前途无量啊!

“陈兄,校长说在倭国,咱们俩和王洪就是铁三角,一切以陈兄为主,一定要做好协调。”李凯向刚刚来到自己的旗舰上的陈景举起了酒杯,“以后还希望陈兄多多指教。先干为敬!”

陈景如今已经三十多岁,年近四十,自小在李家出生、在李家成长,这颗心早就系在了李家的兴衰上,加之李鸿盛对他有知遇提拔之恩,如今更是将一方攻略尽付己手,自然是恨不得焚身以报。尽管面前的李凯如今不过十八岁,他却也举起了杯子一干而尽:“李司令,为兄痴长你二十来岁,却是看着老爷将这个家从危机四伏中拉扯出来,没想到少爷天资过人,不过两年的工夫,便开拓出这么一番惊人的局面,可想而知,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陈某三代受李家恩惠,自然是士为知己者死。如今前往倭国,形势复杂,还望李司令竭力相助啊。”

“陈兄那里的话,李某自幼也是良家子,对李家绝无二心,蒙校长眷顾,得以一直跟随校长,甚至某当初初临战场时惊慌失措,校长也是好言相慰,并没有责怪,甚至亲自为某包扎伤口。”李凯顿时忽地站了起来,掀起了上衣,右胸露出了一道吓人的伤疤,“后来李某在基隆保卫战的时候奋勇作战,被一刀砍中胸口,抬下战场后,也是校长亲自动手才将李某的一条性命救了回来。李某虽然平日里功利心重,也知道此事颇为大家诟病,其实李某只是觉得只有尽力表现,校长才会将重任交付于某,某才有希望粉身以报校长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