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忽必烈之死(一)
作者:样样稀松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88

大元朝的气数和活力都要被耗尽了,就像我的身体,都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忽必烈躺在床上,默默地想着。

太子真金是他花了巨大的心血培养的接班人,如今却英年早逝,对已经年过70岁高龄的忽必烈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

“真金是个好孩子,如果活着,会是个守成治国的好皇帝,朕把打下来的江山交给他会很放心。”两行泪珠顺着忽必烈的眼角流了下来。

“蒙古人这些年来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成就,却在这短短几年内被一个汉人小子轻轻抹掉,许汉青,着实可恨哪!”这位老皇帝想到此不由得握紧了拳头,种种画片纷沓而来,走马灯也似的在眼前晃动不休。时而是父亲、兄长那威严自信的神情,仿佛在责备他不能保有祖业;时而是那些战死在沙场上的蒙古军兵的身影,一个个满脸鲜血,身上全是刀枪箭矢,向他们的大汗责怪,怪他不能领着蒙古人攻伐天下,反而连原本的土地也保不住。

想着想着,忽必烈只觉得又急又怒,脑袋里却又混乱一团,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嘴里喃喃自语道:“我死之后,蒙古人谁能撑住大局,来对抗越打越强的光复军呢?”

………………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WWW.16K.CN(16K.CN.文.學網……………………

百多骑兵风一样地刮过原野,直向大都城飞奔。马上的骑手都满脸灰尘,十分憔悴,一看便知道是昼夜不息,长途跋涉而来。

伯颜身着普通的士兵装束,阴沉着脸,一路上打马急行。

大都被破,真金太子战死,忽必烈染病。这一系列的噩耗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让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大都。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形势会急转直下,难道许汉青真的是神仙不成,每一步都算得如此细致准确。”伯颜微微眯着眼睛,苦苦地思索着,“许汉青不过三十,哪里来的眼光和见识,行事作战都好象算过一般精确,绝无错漏。纵是戎马一生的名将,也有出错的时候,他到底是人,还是鬼神,或者真是得到了仙人的帮助。”

“难道长生天不再眷顾蒙古人了吗?连英明神武的陛下也会倒下,此次秘密急召,莫非是要安排身后之事不成?”伯颜胡思乱想着。

真金太子去世,有资格被确定为皇位继承人的主要有四个人,一是忽必烈的幼子那木罕,二是太子真金的长子甘麻刺,三是真金太了的二子答麻刺八刺,四是真金太子的三子铁穆耳,也就是后来的元成宗。根据蒙古族“幼子守灶”的传统,那木罕虽然有资格继承皇位,但他本人因为曾寄希望于继位,并因此受到忽必烈的尖锐批评,已经被忽必烈所疏远了。所以他作为忽必烈继承人的竞争性就大大减弱了。

而根据汉族的皇太子继承制,有子立子,无子方能立弟。所以,三位皇太孙的可能性最大。忽必烈对这三个皇孙都很喜欢,而且这三个人能力都很强,忽必烈心目中到底选择谁作为继承人,这真的很难猜测。

况且作为皇帝家事,立储之事,稍有不慎,便是一场杀身大祸,由不得伯颜不仔细思量。

“到了大都,得与朝廷重臣玉昔帖木儿、完泽、不忽木、阿鲁浑萨理、赛典赤伯颜等见见面,看看他们的意思。”

…………………………………

忽必烈并没有住在大都城内,或许是睹物伤情,他把临时行宫设在大都城外的军营之内。

望着形容枯槁的忽必烈,伯颜知道这位老皇帝的时日真的不多了,大都被破、太子战死对这位老人的打击太大了,哀莫大于心死,心病是无法医治的。

“伯颜哪!”忽必烈强打精神,笑着说道:“前几天,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忽然发现紫微垣里有彗星出现,放射出几尺耀眼的光芒,他们说这很不吉利,可能是我即将死亡的预兆。”

“陛下,天空自然有风雨雷电,人间自然有英才人物,地上自然有江河湖泊,河流上自然有航船和船桨。天地万物,都不完全是自然生成,还要借助人力,才能完成。此等虚妄之言,陛下不可相信。”伯颜不以为然地说道。

“生老病死乃是规律,对此朕并不担心。”忽必烈微微点了点头,“朕担心的是百年之后,大元的江山和基业。圣武皇帝成吉思汗,接受上天伟大的使命,开创了统治华夏的兴国大业,我的子孙们能接过这副重担,延续开国皇帝创造的万代基业吗?”

“陛下英明神武,皇孙也能力出众,陛下不必为此担心。”伯颜笼统地说道。

“呵呵,朕知道你的心思。”忽必烈苦笑着摆了摆手,“天不假年,朕知道时日无多,已经派人急召铁穆耳返回了,你、不忽木、月鲁那颜三人乃是朕选定的接受遗诏、托孤之人。”

“陛下,长生天定能保佑陛下身体康复。”伯颜急忙跪倒在地,磕头泣道。

“起来,快起来。”忽必烈伸手示意道:“咱们蒙古人的膝盖可不是那么软,何况你还是朕的左膀右臂,股胧之臣。”

“朕今天想和你说说大元今后的战事。”忽必烈等伯颜坐下后,问道:“你也不必虚言欺朕,朕就想听听你的肺腑之言。”

“陛下,”伯颜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如今我大元虽然还占据着大片土地,统治着万千百姓,然疲态已显,而江南经许汉青治理整顿,团结一心,已经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图之。”

“你不必说话含糊。”忽必烈微闭着眼睛,淡淡地说道:“我大元就象一个身染重病的壮汉,如今非但不能平定江南,连自家的东西想保全也要费尽力气。”

“朕这些日子在床上看了很多许汉青的治国之策,确实很有见地,但是要想在我大元实施,却困难重重啊!”忽必烈无奈地叹了口气。

“许汉青拉拢民心的手段,无非就是削减关卡,鼓励工商,降低赋税和分无主之田给流民等。这些手法,大元朝做起来更方便。黄河以北,荒芜田地遍野皆是,流民更是多得如春天里的野草,倒下一茬接一茬。如果将分在诸宗王、贵族、大臣名下,已经荒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野地划一部分出来,招募流民前往屯田,国家借给农具和种子。这样,几年之后,地方上治安会越来越稳定,粮食、税收,也不像目前这么严重。”忽必烈自顾自地说着,“大元朝廷是靠着各族精英拥戴,皇帝才能做得安稳。在北方外患未除的情况下贸然削减贵族手中土地,为了一些流民而得罪精英,明显得不偿失。一旦关内诸侯被惹急了也和塞外诸王一样起兵反抗,动乱一起,许汉青便能坐享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