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山东之战
作者:样样稀松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022

“父汗,您为何如此痛快地答应与许汉青联手。”特穆尔略有些不满地问道,

“傻孩子,这个时候如果不答应,只能说明咱们已经不行了,没有了实力作后盾,你以为以后许汉青还会和咱们保持如此密切的关系吗?没有许汉青的支持,咱们能和忽必烈长期抗衡下去吗?”乃颜拍了拍特穆尔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孩儿是担心,如此一来,勾结汉人打蒙古人的名声不好听。”

“名声啊?哼,咱们和汉人结盟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忽必烈早就拿这个做过文章了,否则那么多辽东部落也不会背离,如今再泼污水,又算得了什么?自古以来成王败寇,等到打破了大都,把忽必烈的儿女、嫔妃都抓过来,谁还敢放个屁。只有胜利者才能决定一切,你要记住这一点。”

“这次我要亲自出马,借这个机会也看看光复军的战力,凭什么屡战屡胜,打得忽必烈难以招架。”

………………………

“夫君,您为什么又改变了主意,要留下来指挥此次战斗?临来的时候,您不是答应要赶回去守着馨儿姐姐生宝宝吗?”大连基地,李芳凝疑惑地问道。

“唉,你当我不想啊?”许汉青愁眉苦脸地叹了口气,“可是看乃颜的口气,只有我来指挥,他才能放心出兵,何况,孟斌名声不显,职级不够,我怕他镇不住那些蒙古人啊,打仗的时候号令不一,如何能够取胜,那可是好几万战士的生命啊,我不得不慎重。”

“我明白了。”李芳凝点了点头,轻轻地走到许汉青身后,伸出小手给他拿捏着肩膀,“既然如此,夫君还是写封信回去吧,也省得两位姐姐担心。”

“好吧!”许汉青拍了拍李芳凝的小手,稍有些无奈地说道。

“镇国公,攻打山东的部队已经准备停当,马上就要出发了。孟指挥和其它将领正在门口等候。”门口的侍卫通报道。

“让他们都进来吧!”许汉青笑着说道,“弄这么正式干什么?按照计划行事就行了吗!”

“不听听您的训斥,我们心里不踏实啊!”孟斌带领着一干将领推门走了进来。

“这都是毛病。”许汉青笑骂道,“都坐下吧,既然来了,我就罗嗦几句。”

许汉青整理了一下思路,指着地图说道:“此次进攻山东,主要的目的还是牵制、调动中原地区的元军,打乱他们防守,等待忽必烈大军南下的部署,你们的动作要快、猛、狠,一个半月的时间,不管打到什么程度,都必须撤兵回来。”

“虽然此次调动的兵力并不太多,但有火枪旅助阵,应该吃不了什么亏。再说北元自建立以后,所施政策乃是以蒙古军据河、洛,占天下腹心,汉军、探马赤军据汉江之南,以尽南海,而新附军间侧焉。随着战局形势的不断变化,江南我军的崛起,与北方叛乱的不断,蒙古精锐大部被抽调到南、北两个方向。留在中原的多数是二流的守备部队,你们要是打不赢…呵呵。”

“镇国公大人请放心,要是打不赢,我等甘愿受罚。”众将站起身齐声说道。

“打输了,罚你们又有何用?”许汉青正色说道,“你们的一个错误,将使多少士兵枉死于沙场,慎重而不怯懦,这便是我对你们的要求。”

“把这个拿去,没事都好好揣摸揣摸,对你们是有好处的。”许汉青把一张纸递给了孟斌,“你先给他们念一遍,然后让参谋多抄几份,每个将领人手一张。”

“是。”孟斌高声答应,朗声念道:“为将者当上识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为将者当披肩执锐,勇于身先士卒,临难不顾,赏必行,罚必信,为将者当剿其敌军,抚敌民心,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为将者当还功与众,退赏为兵,一将功成万骨枯,为将者不以败为耻,不以胜为骄,胜败兵家之常事,卷土重来未可知。为将者当执法无情,守法当先,治兵有道,领军有方,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使士兵情知一死也愿决一死战而临难不退,为将者当识人才,用贤才,交良友,行正道,收民心,整军心,明大义,掌天地!”

………………………………

一日后,光复军近三万余人,在海军的配合下,于太平湾登岸突袭莱州,用火炮炸开城门,轻松获胜。而后,连克虎头崖、沙河、灰埠,兵锋直指昌邑。

以前光复军虽然也频繁骚扰北元沿海城镇,但是由于兵力不足,并不深入内陆,此次突然大胆进攻,使得山东守军措手不及,况且驻守山东的多是二流的汉军与探马赤军,根本无法阻挡光复军犀利的兵势。

三日后,光复军与前来堵截的莱阳蒙古军万人队在昌邑城东五十里处摆开战场,炮声隆隆,杀声震天。激战持续了近两个时辰,光复军利用火炮、手雷的威力,再加上火枪旅的助阵,成功击溃了蒙古军和东拼西凑而来的山东东路的两万汉军。蒙古万户格根战死,一万蒙古铁骑伤亡大半。

挟大胜之余威,光复军成功逼降了昌邑的五千守军,全军进入昌邑进行休整,静待青州蒙古军的动向再做计较。

北元山东镇抚使土尔哈大惊失色,急令各地守军抽调兵力向济南靠拢,并命令青州蒙古军不得擅自与光复军交战,务必等军队集结完毕后再一举击退光复军。

孟斌审时度势,并没有与正面越聚越多的元军硬碰,突然率军回师,杀向防守薄弱的山东东路,势如破竹,连克石埠、田庄、平度。

“怎么会这样?”大都城内,留守监国的真金太子拿着山东传来的八百里加急,大声问道,“诸位大臣,你们说,该如何处置啊?”

“殿下,此时陛下正在辽东征战,千万不能因为此事牵扯陛下。”阿合马躬身答道,“依臣看,此乃许汉青围魏救赵之计,既牵扯伯颜丞相的大军,又想给乃颜争取喘息的机会。光复军不过三万人,谅其也不敢过于深入。”

“难道就听之任之不成,连三万多人都收拾不了,朝廷的脸面何在?”真金太子不悦地说道。

“依臣看,可让土尔哈集结大军,缓缓地从西向东压,切不可分兵,以防被光复军各个击破,还要提防光复军坐船转攻他处。”一个大臣上前说道。

“废话,土尔哈在山东能集结多少兵马,既要大军压上,还要防备光复军从海路袭击别处,这可能吗?”真金太子斥责道,“从河、洛调兵,一定要击退光复军,父皇征战在外,难道本太子便这么无能,连这一股光复军都收拾不了吗?真是笑话。”

第五卷谁与争锋第四十五章国家制度的新思考

“君主立宪制?联邦总统制?”许汉青抓挠着头发,冥思苦想着。

对于中国将来到底走哪种道路?对于许汉青来说,远比眼前的战事更加让人头痛。随着战事的顺利进展,经济力量的进一步失衡,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击败忽必烈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再加上戴云山科学院不断传来的喜讯,针刺枪研制成功,大威力炸药开始投入生产,更让许汉青充满了信心。

借鉴后世的经验,许汉青在君主立宪制和联邦总统制两者之间举棋不定,当然这也有他的私心作祟,总想着尽量给杨太后一个好的交待。

在许汉青的内心里,他偏向于联邦制,在后世来看,越是面积广大的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越多,这样多的大国选择了联邦制,其中是否有某种不可抗拒的规律呢?许汉青一直在思考和研究。那是一种与传统迥然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一种许汉青也不太熟悉的建构政治社会的方式。无论是赞成还是拒绝,都必将是一个深刻影响中华民族命运的抉择。所以,他不能不深思熟虑,慎之又慎。

选择联邦制是否会导致国家分裂?联邦制对于未来中国的自由、和平、稳定、安全与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有条件推行联邦制吗?在联邦制与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单一制之间,是否有某种中间道路可走?事实上存在的尖锐的民族矛盾、一些边疆地区人士的分离主义要求,应如何对待?

这许许多多的问题让许汉青搅尽脑汁,费尽心思。

在许汉青的印象中,后世世界上采用联邦制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国都采用联邦制。

原因很简单,尽管联邦制起源于欧洲小国,但从现代联邦制的实践来看,联邦制完全可以说是专门为大国设计的制度,它既保留了大国的统一强大的优越性,又克服了传统单一制大国管理不便的缺点,为大国解决由于地区差异带来的不稳定性,跳出治乱循环、合久必分的怪圈提供了绝好的方案。

用许汉青的话来说,联邦制较好的解决了民主与集中的矛盾。民主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运行效率比集权要低,尤其在大国,决策的过程可能漫长而充满争议。但集权则往往意味着决策的简单化,大国因为地区与文化的差异很大,某地区的成功经验经中央推广的结果往往变成灾难。

联邦制下,它对外维持一个强有力的统一国家,对内则充分放权,让不同地区的人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自己的政策,最大限度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用严格的理论来说,联邦制这种中央和地方政府相互独立的架构,其本质是一种纵向分权,这种分权的目的,与横向分权(如三权分立)一样是为了避免政府滥用权力。当人民的权利被某级政府侵害的时候,人民可以从另一级政府寻求救济,这种救济,就如同三权分立下,当人民的权利被行政机构侵害,可以从司法机构得到救济一样。

这样,当人民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这是不可避免的)就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救济,避免了政府和人民(即公权和私权)矛盾的扩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发生暴乱甚至革命而导致社会动荡的可能性。

当然,实行联邦制必须具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特别是在外交、国防和保障公民基本人权这三个方面,中央政府负有完全的权责。这样便能有效地防止国家分裂,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存在特别多的民族矛盾的国家来说,联邦制也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夫君,喝点参汤,歇一歇吧!”李芳凝走进屋来,温柔地说道,“这是乃颜送来的上好的野山参。”

“好的。”许汉青揉了揉酸痛的眼睛,将厚厚的心得笔记收了起来。

“亏得有我在你身边,你看看你,才半天不到,就弄得这么乱。”李芳凝嗔怪地数落着,一边利擞地收拾散落在桌上的书籍纸张。

“呵呵,没办法,我想从书里找到答案,可没有什么用处。”许汉青苦笑着辩解道,在这个世界上,许汉青的想法可以说是太超前了,不光书里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连周围的人也很少能有理解他的思路和想法的知音。

“兴许是夫君的想法太独特太惊世骇俗了,书里当然没有了。”李芳凝笑着说道,“这眼瞅着离击败北元,中兴大宋的目标也为时不远了,夫君成天还苦想冥想的干什么?”

“任重而道远啊!”许汉青装模作样地说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以后的道路还长着呢!”

“呵呵,少来,不是口口声声说要啸傲海上,到海外仙境去享福吗?怎么又要来什么万里长征了。”李芳凝走到许汉青身后,轻轻揉着他的太阳穴。

“去,是肯定要去的。”许汉青惬意地闭上眼睛,“可也得放心地走不是,我估计,怎么也得十二、三年才能安排妥当,到时候再无牵无挂地去吧!”

“十二、三年啊!说长也不长吗?”

“不长是吧,到时咱们的孩子都能撒尿和泥糊肚脐眼了,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啊!”

“呵呵,夫君说得有趣,我倒要看看哪个敢撒尿……,呵呵。”李芳凝娇笑着。

“我小时候也是个淘孩子,玩沙子,摔泥娃娃,爬树偷果子吃,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还真是无忧无虑,快乐无比。”许汉青笑着说道,“哪象现在,只感到责任压在肩上,真是太沉重了。”

“能者多劳,夫君处在这个地位,自然要担负着更重的责任。”李芳凝将双手顺着许汉青的脸颊滑下,心疼地说道,“谁让夫君的能耐大呢。”

“不要这么说,我也只是适逢其时,再加上运气好而已。”许汉青谦虚地说道。

“可在江南百姓的心目中,您可是他们的大救星,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大英雄,听说很多人在家里供奉您的牌位,能驱邪避妖,万事顺利。”

“呵呵,我真有那么灵吗?”许汉青哭笑不得地问道,“不过,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夫君为什么随口说出的话,便是这么富有哲理,让人深思呢?”李芳凝将脸贴了过来,“我的夫君真是太有才了。”

“嗯,这是谁说的名言来着,老马,老恩,不对,是老孟。”许汉青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来了。

“老孟还说过什么来着?让我好好想想。”许汉青若有所思地自语道。

现代共和主义的卓越奠基人之一孟德斯鸠说过:“一个共和国,如果小的话,则亡于外力;如果大的话,则亡于内部的邪恶……这种弊害出自事物的本性,不是任何法制的形式能够医治的。要是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制,既具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外在力量的话,则很可能,人类早已被迫永远生活在单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

“是我想错了,搞混了。”许汉青恍然道,“国家的管理形式和结构组成是可以分开考虑的,也就是说在国家管理形式上可以采取君主立宪制,在结构形式上可以采取联邦制,这样是否可行呢?”许汉青拿起笔,在笔记上写下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