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
作者:二子从周      更新:2019-12-11 20:16      字数:2597

第六百九十七章小官

地方官任上出现蝗灾,官员是要引咎自劾的,不过苏油已经顾不上了。

现在是要赶紧将灾情的苗头扑灭。

不知道哪个倒霉鬼传出去的,说是蝗灾会导致官员贬谪,小苏少保多半留不在开封府了。

这下农人们急了,白天男女老少齐出动,采用古法灭蝗。

所谓的古法,得感谢开元年间的名臣姚崇。

在姚崇之前,蝗灾,是皇帝德不配位的表现,朝廷不支持捕杀,认为漫天蔽野密密麻麻的蝗虫,是不可能消灭得了的,这是上苍降下的惩罚。

一般是修庙祈祷,请求蝗神收了神通。

唐太宗吃蝗虫的故事,固然勇气可嘉,但是他的行为和他的话,是让上天将灾疚转移到自身,如此却产生了一些反作用,让大家对蝗虫的神威更加惧怕。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百姓“皆烧香礼拜,设祭祈恩,眼看食苗,手不敢近。”

而宰相姚崇,第一次提出了政府应当组织百姓,主动灭蝗的主张。

当姚崇在朝堂上将自己的建议说出来后,立即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白居易的诗歌里就提到过这件事“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

质疑的人第一个疑问就是:“蝗虫太多,怎么可能能杀完呢?”

姚崇的理由很简单:“现在遍地都是蝗虫,老百姓已经快逃光了,我们怎么能坐视蝗虫任糟蹋庄稼而不管呢?即使这些蝗虫杀不完,也总比养着它们要好吧?”

副相卢怀慎提出:“杀蝗虫如果过多,会不会伤天地之和?”

姚崇的回答是:“从前楚庄王吞蛭而病愈,孙叔敖杀蛇而得福,怎么能不忍心杀蝗虫,却忍心让百姓们饿死呢!”

汴州刺史倪若水,拒绝姚崇派出灭蝗御史入境,并且给姚崇写信:“消除天灾还得靠积德,当年刘聪就曾经捕杀过蝗虫,结果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蝗灾更加严重,显然是因为不积德的缘故。”

姚崇接到信后立即回复:“首先,老倪你说的那个刘聪,是个非法皇帝,他那德行怎能镇压住妖孽呢?”

“现在我们是明君在位,德行自然胜过妖孽。你拿他跟咱们皇上相比,有些不合适啊。”

“其次,历史记载,古代贤明的地方官,蝗虫都不能进入他的辖区。你说积德可以避免蝗灾,可现在你的辖区内蝗虫泛滥,是不是因为你的德性上出了问题啊老倪?”

倪若水在接到回信后,吓得屁滚尿流,赶紧行动,当年捕杀汴州境内蝗虫十四万石!

皇帝直接将姚崇找去问话:“他们都在说爱卿不懂得天人和顺的道理,朕原来也是这么认为,看来朕的想法错了?”

姚崇回答:“其实自古以来,就有过治理蝗灾不及时最后发生惨剧的教训。”

“北魏时山东地区也是蝗灾泛滥,那个时候他们的国君可实在没有陛下英明,结果不忍捕杀,反而使百姓们受灾,最后庄稼被蝗虫糟蹋殆尽,百姓的牲口竟然发展到互相啃毛的境地。”

“如今山东地区的百姓没有多余的粮食,如果任由蝗灾泛滥下去,恐怕百姓们会逃光。现在即使未必能把蝗虫彻底消灭干净,但总比看着它们一点点吃光庄稼要好!”

姚崇的决心,推动了政府干预蝗灾的决策,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古人开始着手研究消灭蝗灾的有效措施。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也发展出了不少办法。

不外乎就是寻找虫卵;拿着面袋改装的捕网,满山遍野地抓捕;开挖壕沟驱逐蝗虫进沟内,然后深埋;夜间,点燃柴堆,吸引蝗虫加以捕杀。

如今的宋人,已经对蝗灾产生的原因有了一些浅显的研究和分析。

他们已经发现,凡是骤旱骤涝的地方,就容易发生蝗灾。

因此很多“有识之士”推断,认为是虾卵搁浅,化作了蝗卵,最后孵化为了飞蝗,因而导致的蝗灾。

有了显微镜,有了天师道和皇宋金鱼庄的科学生物实验观察之后,此说自然是不攻自破!

主要的原因,还是骤涨骤退形成的湿地滩涂,新长出适合蝗虫生长的嫩草,给了蝗虫良好的生存环境,导致第二年容易发生灾害。

去年到今夏的旱情,造成开封周围很多水潦变成湿润的草地,苏油其实一直有些警惕。

但是他的问题在于,如果蝗虫还没出现,便要百姓们翻耕滩涂挖虫卵的话,一定会招致猛烈的反对和抨击。

于是只有紧密关注,等到第一批蝗虫刚从土里钻出来的时候,立即组织人力,趁它们还没能飞起来之前,进行大面积的焚烧杀灭。

实锤证据到手,才敢下令十六县居民,启动救灾措施。

其一,对滩涂进行翻耕,将虫卵翻出来,让禽鸟吃掉。

其二,组织大面积的焚烧,烟熏。

其三,效仿当年仁宗皇帝,鼓励百姓寻找虫卵,下令收购,用同等体积的粮食交换!

其四,通过天师道的力量,打着收购中药的幌子蝗虫是补养强壮,治疗咳喘,小儿疳积的好东西,四通商号出钱收购成虫十五文一斗!

论体积不论重量!

最后启用紧急制作的诱蝗汽灯,人力诱杀太耗精力,有了高亮度的汽灯,可以引诱蝗虫自投罗网,掉入灯下光滑的金属大漏斗,然后滑进桶里淹死。

小苏少保的威信那是不用说的,一时间,开封府十六县立刻全部行动了出来,展开了一场与蝗虫争夺粮食的保卫战。

祥符县,苏油带着理工小组再次住到了柳大家里,考察诱蝗灯的效果。

柳大如今才知道当年寄宿在自己家的,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小苏少保。

石薇端了一盘油炸蝗虫上桌:“小油哥哥,可以鼓励百姓们吃这个,小时候你就做给我们吃过,其实还挺好吃的。”

看着孙能和柳大一家子惨白的面色,苏油摇了摇头:“这东西要过油才好吃,洒上作料才香,让老百姓吃这个,不可能的。”

说完拿手指拈起一个放进嘴里:“嗯,跟蜀中蝗虫一样的味道,是不错,大家都尝尝。”

张麒小时候跟着苏油也没少吃这东西,现在虫子菜在夔州的夷人地区都成流行菜品了,几人坐下来开吃。

周围工作小组的都面面相觑,一个秀气绿袍小官三两步走了出来,眼含热泪,对苏油拱手作揖:“蠹坏禾稼,斯为民贼,虽炮烙而切食之,不足赎其罪。少保以身作则,岂可无人蹈从。便请赐蝗数枚,与少保共啮之!”

“哦?”苏油不禁有些好奇:“倒是挺有胆量,不过用不着,我吃它们也只是因为它们味道的确不错,没有以身作则的意思。”

绿袍小官很尴尬:“那……那也请少保赐下数枚,下官尝尝味道,要是不错,可以……或者可以推广……”

苏油摆手:“可别,没必要在这等小菜上兴事,得,既然有心,给你几枚尝尝吧。”

小官员接过油炸蝗虫,看都不看苏油似笑非笑的表情,一把倒入口中,如同吞药丸那样囫囵吞下。

苏油摇了摇头:“这样吃,不如不吃,得细嚼慢咽,才知道有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