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个世界的一些历史
作者:独狙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01

“顺朝创建的时间是哪一年?”

“1647年。”

“顺朝的创建者是谁?”

“陈雍熙。”

“顺朝一共维持了多少年?”

“1647——1790,共143年,也不算短命的王朝了。”

“……”

“顺太宗陈雍熙的人生经历?”清脆的女音语气有点激愤。

“这个说起来就长了,我可没那功夫,我拣点关键说啊。陈雍熙,1607年生于福建福州一贫穷农家,1618年陈雍熙父母双亡。同年五月,陈雍熙随走私队伍开始远洋航行。1620年,陈雍熙抵达意大利,开始了长达九年的艰苦求学之路。”

“1630年,陈雍熙从意大利跨洋归来,遭遇海难,全船死的只剩下陈雍熙和一条狗了,说起来陈雍熙可是名副其实的海归来的……咳……咳,我说到哪了?咱继续。”

“陈雍熙大难不死,几经辗转,于1631年投在李自成麾下,之后随着李自成转战天下,地位节节攀升。1644年,陈雍熙当上了李自成的二把手,并且助李自成杀入北京,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同年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此战中李自成死于乱军之中。不久,李氏全族皆殁,陈雍熙以为李自成报仇为由收拢了李自成残部。其实后世一般都说李氏是被陈雍熙灭掉的,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此战后,且战且退,在清军、吴三桂两军合击之下,借助群众的力量于南京慢慢稳住阵脚,并于1647年绝地反击,吴三桂被俘枭首,多尔衮死于乱箭之下,清军死伤过半退回草原。之后中原大地再无大战。”

“同年,陈雍熙登基为帝,帝号——太宗,定都南京,举国号——顺。”

“登基之后,陈雍熙常常想起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百家争鸣所带来的繁荣,再联系国内腐儒的种种丑恶面目以及明朝吏治的**,在利用腐儒巩固皇权与建立世界性王朝之间始终艰以抉择。1648年,看着一年来由大大小小腐儒带领下慢慢开始变质的朝臣,陈雍熙当机立断,开始酝酿一场对内的改革。”

“1649年,顺朝各地依然再无战火,但在这一年却发生了中华史上最大地儒家叛乱,太宗大怒,下令彻查,斩首3万余。史学家对这场叛乱始终报以怀疑的态度,不过历史的事,谁又说得准呢?”

“在叛乱之后的九年时间里,顺朝血腥不断,但种种变革却也不少。其中鼓励农商、改科举、建基学、开海禁、用标点重著中华经典古籍、引进西方著作经典、派青年出海求学种种不一而足。顺朝气象一新,各行各业开始兴兴向荣。”

“在这样繁杂的改革中,顺朝却无大乱,顺太宗将他千古一帝的风采展现的淋漓尽致。后世史学家称史上只有顺太宗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而这改革的九年是中华民族之后几百年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的关键九年。”

“1659年,顺大将赵凯大破草原诸部,其中一部迁往西域,大部纳入中华版图。此后,顺朝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国力日增,但顺太宗雄心依旧,对周边小国采取蚕食战略,为之后中国进入大洋,百年的世界争霸奠定了基础。”

“1675年,顺太宗驾崩,享年68岁。同年,顺肃宗启即位,为父树立百米高地白玉雕塑于宫门之外,以示纪念。”

黄庭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虽然十五年前就对这个平行空间的历史了如指掌,但脑中犹有点不可置信。总的来说,这个世界陈雍熙出现之前的历史和原来的世界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原来世界不知道死在哪一次意外之中的陈雍熙在这个世界却坚挺的活了下来,生生扭转了中国的历史。历史被改变了,黄庭可以接受,但这样的历史实在是太颠覆了!

萧婉,作为九年(1)班的学习委员、黄庭的同桌,由于对同桌长期的观察,她发现黄庭从不翻历史课本。联系黄庭三年来对自己不理不睬,出于某种说不出来的的“不忿”,她对黄庭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

虽然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这位千古一帝的种种事迹,但却也不是谁都会去记住具体时间的,想想黄庭刚才的长篇大论,谁都知道这厮对历史,至少是对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顺朝这段历史很是了解。萧婉就这样呆呆的看着发呆的黄庭,这里面有对黄庭的惊讶,更多的却是对黄庭发呆时现在那股“专注”神情的着迷。

话说,黄庭这十五年里因为某种原因,有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专注。

生在超级大国啊,实在是爽!黄庭感慨了一句,原来对萧同学对自己的突击感到莫名其妙且有点不耐烦,现在却突然觉得回顾这个世界中国辉煌的近代史实在很爽。这是生在这个世界的中国人无法理解的一种身心舒畅。

要不要再讲一些来过过瘾呢?于是黄庭转头望向亲爱的学习委员兼同桌,笑眯眯的说道:“萧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萧婉眼神一晃,发现黄庭双眼直直盯着自己,满脸的期待,脸上微微一红,很快恢复正常。萧婉假装看着历史书定了定神,这才慌忙找了个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格局?”说完,萧婉刚刚恢复正常的脸唰的红透了,隐隐的有蒸汽冒出。

初中教的只有中国历史啊,虽然顺朝之后中国就逐渐和国际接轨,初中历史也是有讲到中国近代在国际上的历史,但,这不代表初中历史会考到和世界历史有关的题目啊!萧婉的这个题目有点过了,要不是在刁难黄庭,就只能是萧婉有点神思不属了。

很显然,这里只能是后者!

在这一点上,萧婉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她对同桌可是好奇了很久的。话说,十六岁啊!这是个思春的年节。

黄庭用困惑的眼神看了一眼萧婉,虽然有些不解,但也不是太过意外,不过这个问题还是很让他有讲的**的,于是略加思索,讲道:“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势力的战败而告终。此后,中国、新兴美国、红色苏联为超级大国。以西方裔为主的强国中有欧洲列国;以华裔为主的强国中有东南亚兰芳、澳洲澳国、加拿国;日本虽然战败,但其跟着强者走的特性让其在战后托庇于美国得以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剩余包括南美洲、非洲、中东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为众强国共同控制,国内政权混乱,小战不断。”

说到这里,黄庭停了下来,心中想道。

世界地位方面,中国在三百多年里对周边鲸吞蚕食,不但消化了南方诸小国,泰国、越南这些原来世界的国家统统消失了,剩下只有录属中国的泰安省、越南省等等。东南亚土著被战争灭了族,这一地区统一成以华裔为主的兰芳共和国。澳洲大量的华裔移民注定了所形成国家的政治倾向,因此即使不甘被主大陆压迫之后选择独立,但在国内大部分人的谅解下,还是与中国藕断丝连。

在北方,18世纪利用经济、政治等手段的对外扩张,外加苏联刚建立寻求中国援助时许诺给予中国的领土,促使原世界俄国亚洲大部在这个世界全部划入中国的版图,世界上也没什么可以说的。所以现在亚洲已经建立起了以中国为主的大中华势力圈。中国的力量北至北极点,南至南极洲,在苏联自我解体之后,与实行大西洋战略的美国旗鼓相当,是当世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之一。

国内政治文化方面,几百年前,顺太宗建立了基学,也就是原来世界的义务教育实在是太关键了。虽然太宗也没想到这个举措影响到了陈氏王朝的统治根基,但其对整个中国的作用就大了。

18世纪,中国国内商人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对皇权的绝对统治地位产生了怀疑,顺朝的封建统治开始动摇。与此同时,基学中,一大批接受了西方各方面优秀著作的学生,却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产生了迷茫。各种学说纷至沓来,有要求全盘西化的,有坚持儒家学说的,有以西学为主中西合璧的,当然也就有以儒学为主、进行改良的。总之吵得不亦乐乎,还真有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思。

但是在没有个人意志强加干扰的前提下,正确、优秀的思想最终会被多数人接受。

在资本与皇权开始对立、无暇他顾的时期,以胡训、张珏等人为主的一派以中学为主、西学中用、中西合璧的思想方针建立了新儒家学说。新儒家学说强调百家争鸣的重要性,即辩出真理的重要性。虽然其将墨、法、兵等众家学说囊括在儒家之内,再在自己的学说之内进行辩论的做法有点无耻,但却让学生们学会了自由辩论。

至于后来学生是否只在这一学说的范围内辩论,那就不是这些无耻的人可以控制的了。

理不辩不清,这一辩就把中国存在的各种思想全辩了进来新儒学之中,去粗取精,结合最新注释的各种汉前的儒家典籍以及西方的思想著作,最终归纳恢复了新儒学自由、开阔、海纳百川、优则取、错则改等等先进的思想,并将不断创新、赶超前人、以德、以能取才加入了学派的方针。在这种不断改良的思想熏陶下,新儒学中除了最初的一些沽名钓誉之辈,几十年后确实培养出了不少具有真正优良品质的知识分子。

在时局动荡,各方势力无暇顾忌的情况下,新儒学以燎原之势在各地基学中传播开来,继而影响了全国各大阶层人民,各种学说的争论也就渐渐平息,新儒学奠定了主导的基调。

18世纪末,国内众势力间的角逐落下了帷幕,一部分死,一部分漂洋过海,一部分取得了中国的领导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新儒学的地位已不可动摇,再者说,新儒学对这些新兴的统治者也有好处,两者最终选择了共存。

就这样,在新儒学积极进取的思想影响下,中国人的思想一点一点的发生了转变。与世界接触渐多,中国人睁眼全球,各势力开始了对于海外势力的角逐。

在此期间,在自我创新的同时,中国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缺点,取其精华、微摄糟粕,不断发展,促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各方面快速的更新换代。

直至今日,在公民懂得维护自身权利的时代,中国官本位的传统已然弱化到奄奄一息。在这个平行空间,21世纪的中国俨然已经是一个法制健全、法律始终以保护大多数人的权利在不断的修改、民权受到严格保护的国家。

至于对待各种外来文化的态度,那是来者不拒。只要你够好,即使是印度的,我也接受。你问我怕不怕文化侵略,我告诉你,我不怕!几百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解决了来自西方文化的侵袭问题。

在21世纪的今天,只有我们主动选择外国文化的份。你的文化能被我们接受,那是你的荣幸。这是身为中国人,身为世界第一超级强国公民的自信。

当然,历史悠久的中国人始终都不太看得起美国这样一个年轻的国家,虽然美国确实很强。

但是,只有中国才是最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