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个优势
作者:木金心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77

“不错。”王大胖用肯定的语气答道,一边说,他一边伸出了一根手指:“第一点,这两个时代,都处于国家统一、政治局面相对比较安定的时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经过数次北伐,国民政府逐步安抚吞并了割据各地的军阀,在形式上统一了全中国,国民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而五六七十年代,虽然港澳台还没有回归大陆的怀抱,但在政治格局上,还是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上——可别小看这一点,读小说,毕竟是悠闲消遣的活动,是那种填饱肚子才会去干的事情。如果人们过着的是朝不保夕的生活,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哪里还会有什么闲情逸致去看小说?”

见到王易眸子里露出赞同的神色,王大胖心中暗暗得意,又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点,则是这两段时间,都处于大乱之后的初步安定,民生凋敝,民众的生活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甚至为了温饱问题,苦苦挣扎。”

王易愕然道:“那又说明什么问题呢?难道这跟武侠小说的兴盛有什么关系?”

“王易先生,难道你忘了刚才反复说明的救星情结吗?”王大胖笑道,“艺术是什么?不就是通过某种手段,比如文字、图像等等,在受众中产生共鸣。用文字的手段产生感染力,让读者感动的,就是文学;以图像的手段让观众共鸣的则是美术;而综合运用声光影画,在视觉与听觉上触动受众的,则是电影。无论运用什么手段,最终要触发的,还是受众者内心的感情,换句话说,就是要触动他们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跟收音机的道理有点相像。”王大胖打了一个比方,朗朗道,“每一台收音机,都有一个频率范围,只有电台发出的电波在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之内,而收音机又调到了该电波的频率后,收音机才会发出声音,听到电台的节目。而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就好比收音机的频率范围,而艺术就是艺术家发出的电波。只有这个电波在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以内,也就是说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以内,人们的情感又调到了适合的频率,才会产生共鸣。”

“而这两个时代,都是大乱之后初步安定,绝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问题而苦苦挣扎的时候。我刚才就说过,越在困苦之中,救星情结就越强烈。换句话说,救星情结,恰好正处于人脑这个‘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以内。因此,武侠小说这种以拯救为主题的小说,就特别容易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受到广泛的传播与阅读。人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很容易就把自己代入到小说之中,幻想自己像小说中的主角那样,无意中得到一本神秘的武功秘籍,修炼成绝世神功,然后行侠仗义,鲜花美女名声财富滚滚而来……”

“可是,当到了八九十年代,人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温饱再也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后,救星情结就会一步步减弱,甚至退出到人脑这台‘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以外,这时候,以拯救为核心内容的武侠小说,逐渐开始难以在大量的读者面前产生强烈的共鸣,自然也就开始走下坡路。”

“那么,到了这时候,人们现在的‘频率范围’以内,到底是什么呢?”听了王大胖别开生面的比喻后,王易沉默了一阵子,虚心请教道。

“当你不用再为吃喝穿衣烦恼的时候,你会为什么烦恼呢?”看着王易眼里露出深思的神色,王大胖重重道,“是个人的理想、抱负的实现!现代人,物质生活已经极为丰富,基本不会挨饿受冻,这时候,拯救自己,拯救别人就不再是他们的共同心声,别人的认同,个人成就感的追求,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渴求。”

王大胖顿了顿,又道:“别看刚才金镛先生批评你小说中主角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不符合他内心那种‘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形象,其实他是相当清楚读者群体的心理需求变化的。你看,他小说中的主角,是不是身份越来越低,道德感越来越弱?到了最后一本《鹿鼎记》,主角韦小宝更是出身妓院的一个小流氓,与他之前塑造的大侠形象差距极大,以致于刚开始《鹿鼎记》在《明报》连载的时候,居然会有大量的读者来信,怀疑这是他人代笔的伪作。”

“既然金镛先生知道读者的需求,怎么又会批评我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王易不解道。

“这怎么说呢。”王大胖挠挠头,犹豫了一下,才解释道,“一个作者,自己喜欢看什么,跟他自己写什么,其实并不完全一致。这就好比一个厨师,他要煮什么菜,跟他自己喜欢吃什么菜,很可能差距极大。这是因为,厨师做菜,是要看顾客的需求,不能全凭自己的喜好,而一个作者写书,道理也是如此。金镛先生作为《明报》的掌舵人,他连载的小说的受欢迎程度,影响着他的《明报》销量,影响着《明报》上下员工的工资福利,不能全凭他个人的喜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因此,作为一个作者的时候,他其实是相当明了读者心理需求的变化的。但作为一个读者,一个国学功底深厚,读书破万卷的文人,他内心深处,还是非常向往能看到那种塑造‘为国为民’的大侠形象的武侠小说。”

“所以说,”王大胖转头看着王易,眼里露出肯定的神色,“你这样处理《荆楚争雄记》的结局,塑造这样一个主人公,其实是非常正确的。金镛先生刚才对你的评价,并不公允。其实,你在内心深处是非常清楚读者群体的需求的——这是成为一个优秀的通俗小说家最重要的条件——只是现在你还不明了罢了。这种对读者群体心理具有极为敏锐的触觉,正是你的第一个优势之一。”

王易身躯一震,从他写小说开始,还从来没有人对他有过如此之高同时又合情合理的评价,眸子里不由得闪过一丝激动之色,但他是学富五车,修养极高之人,很快又平静下来,道,“受教了,既然有第一个优势,自然也有第二个优势,不知道是什么呢?”

“第二个优势,就是你在题材的选择上。”王大胖见王易很快就回复宠辱不惊的样子,暗暗嘉许,从容道,“虽然你现在写的这部《荆楚争雄记》,其格局跟旧有的武侠小说还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已经体现出一点明显的不同。”

“不知是什么不同呢,王先生?”王易的语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客气了很多。

“归咎起来,就是八个字——淡化江湖,凸显历史。”王大胖一字一语道,“传统的武侠小说,写的是游侠江湖,故事发生的场景,来来回回也不过是客栈、渡口、山庄、名山之巅、帮会总坛……,在这些地方发生的故事,也不过就是打斗,救人,结识,帮派之争,这些题材已经被无数的武侠小说家重复过N遍了,读者看多了自然也会倒胃口,这也是武侠小说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你在《荆楚争雄记》里头,把传统的武侠小说场景几乎都舍弃了,转而描写战场、宫廷、官场这些地方,带有极为厚重的历史真实感,让人耳目一新。正所谓‘历史是武侠小说“真实化”的无上法门’,在题材上作出重大突破,这正是你的第二个优势。”

“历史是武侠小说‘真实化’的无上法门?”王易把这句话喃喃念了几遍,身躯一震,道,“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太有道理了,这到底是哪一位小说家说过的话,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王大胖那个汗啊,这明明是你自己说的话,怎么还反过来问我?

踌躇了片刻,王大胖只好含糊其辞道:“这似乎是某位名人说的,具体是哪一位,我也忘了。”不等王易追问,王大胖又连忙道,“而第三点优势,就是你的出身。”

“我的出身?”王易一愣。

“不错,不知为何,在我看你写的这本小说时,总有一种感觉,就是我看的不是文字,而是一幅幅画面。你的文字,有很强的画面感,使我很容易就在脑海中形成出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就好像在看电影一般。”王大胖赞许道。

“确实如此。”王易若有所思地道,“我本来就是一个画家,在写小说时,我都是先在脑海里绘制出一页页的漫画,然后再用文字把这些漫画描绘下来,也许是这个原因,所以才会让你有这种看电影的感觉吧?”

“怪不得我有看文字如看漫画的感觉,这也是你的优势之一。”王大胖叹道,“在现代社会,影视传媒、电子游戏、动画漫画越来越发达,一个普通的青少年,可能没有看过一部武侠小说,但不可能没有看过一部动画片,或者一部电视剧,也不可能没有玩过游戏,这些更简约、更趣味性的图画形象,极大地瓜分了文学传媒市场。这一代读者对文字的耐性远不如上一代,武侠小说原有跟潜在的读者,都被分流到电影、动漫、游戏中去。而你的小说,却有一种电影视觉分镜的效果,让人见你的文字犹如看一幕幕生动的电影,即使原本不爱看小说的读者,也非常容易接受你的小说,这正是你的第三个优势。”

“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王易叹道,“古人有云,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王先生你今天虽然是跟我第一次见面,却对我写的小说剖析得如此透彻。王先生,你已可作我王某人生平的第一知己了。”

王大胖额头不由得微微渗出了少许汗水,自己不过是看了一些后人评论他小说的文章,借用了其中的观点,再结合当前的形势随口应对。如此剽窃他人的观点,居然能被未来的武侠小说巨匠引为知己,这个实在是……汗啊。

“与王大师侃武侠就侃到这里吧。”王大胖收起手稿,正想把它交还给王易,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一拍脑袋,心道,“糟糕,只顾着在王大师面前吹水,差点把最关键的事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