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众弦俱寂的高音
作者:温瑞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567

这些人中,感觉到最是震愕、奇怪的,可能是老乌。

乌干达的人一向很干练。

很精悍。

他因为经过不少阅历,因为职业需要,或者行走江湖上的必要,甚至是活命存身的必须,他学会了腹语和唇语。

腹语是说。

——利用腹部的横胸膜震动发声,丹田运气,说话的时候,不必透过嘴唇,高手更可把声音活语传达给他要对方知道的人听到。

唇语只听。

——人说话必用嘴发声,只要唇齿一动,高手就可以利用嘴形唇位辨别出对方说的是什么,是敌,纵距离甚远,或语音低微,一样可以判断其说话的内容。

一个能在六扇门站立不倒多年的捕头,一定有些过人的本领,人称之为“绝活儿”,才能地位不坠,声名不裂。乌干达亦如是。

他一见有人拦截,就知道事无善了:这些人明知无情大捕头亲自押送要犯,还敢在黄裤大街公然冒犯,自然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何况来的居然是老字号温家的高手。

前面出场的温袭人和温渡人,已是“老字号”温家中的“一对话宝,玉女金童”,这两人容貌俊俏,镶王镀金似的,看去年纪甚小,有时他们也故意扮着幼童、少年便于行事,但其实在武林中不但辈份很高,且以出手狠毒、手段狠辣、杀人于举手间而毒死人于笑谈间的棘手人物!

但这两个人加起来,还比不上半个温文!

温文外号“一毒即发,一笑祝好”,平时斯斯文文,温文儒雅,说话留人七分面子、出手留人三分活路,然而,却是“老字号”温家中的“天涯、海角”二大高手之一。

他说话当然给人七分面子——因为他一旦动手,对方就一定没了活路。

他当然会给人三分沽路:因为中了他的毒的人自己也会千方百计的求死、自尽,根本用不着他亲自动手杀戮!

温文真正的全名是“温文人”,跟“温和人”(即是温和),在江湖上并称“天涯海角”,他们上一个班辈的老字号高手是“天残地缺”的温壬平、温子平二人,而下一个班辈的就是“金童玉女”温渡人、温袭人。

乌干达一见温文(人)已至,心里已打了底,至少已有了两个最坏的打算。

一个是只怕要拼命了。

——盛大捕头再利害,只怕也斗不过“老字号”温家的毒:毒可不是武功、也不是兵器,或者说,它是武功也是武器但却不只于武功和武器,无情的暗器再高明,只怕也制不住温家高手的无形无迹无知无觉防不胜防挡无可挡的“毒”。

这次可是无情的“明器”斗老字号的“毒器”。

另外一个打算,只在老乌心里。

——有些打算,就像“阴谋”,还是自知心里明白就好,不要他人知道。

一个让他人早已洞悉的“阴谋”,是注定要失败的。

有时候,“打算”也是一样。

“打算”毕竟不是“计划”,计划可以公告天下,可以让人参与,一起努力并进。

“打算”则是个人心里深处盘算。

正如他一早已计算好:温文人一举双钹,他就运聚内力。准备力抗那震天价响的音浪冲击。

可是,却没有。

无声无息,像两块棉条还是两张绒市交叠了一下一般,一点响声也无。

这是怎么一回事。

他本来己运聚内力,关闭耳力,而今暴方目力,一瞪而视,隐约乍见,那双钹在阳光下交击无声,们却在瞬刹间似炸起七千六百八十二道金光,比蛛丝还细,比针尖还利,比电击还快,比蜂雨还密集,急射向无情。

原来双钹交击、非为发声,而是为了发毒:

一种在交击中靠声音传达的“毒”!

乌干达已雀然顿悟:

但他却无法相救。

因为这种放毒手法,他不但看没看见过,连听也没听说过。

他破不了。

也挡不了。

毒力已发。

——毒力太毒,连“声音”也给掩盖了,或者说,给毒哑了。

就像是人,亮到一个程度,可叫你目为之盲。

也像是香、香到一个地步,你习惯了,就闻不到香了。

臭亦如是。

连生死都一样。

——生之终站其应是死,所以.死反而成了另一种开始,生只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

“双钹交击”,也就是“一毒即发”温文人的“发毒过程”。

他的毒以乐器发出:

这叫“声毒”。

——以声发毒。

——毒掩没了声。

毒藉声而发。

——寻声杀敌,随声下毒!

无情依然盘坐。

三剑一刀童已疾退,剩下了他,在街心。

何梵、叶告、陈日月、白可儿再忠心卫主也没用,无情令出如山,当他喝令他们撤退的时候,他们就只有撤走一途,违令只有误己误人。

别的命令也一样。

他们对无情绝对服从。

——不只是为了害怕、畏惧,也是出自于一种衷心尊重和崇敬。

无情跃坐默然。

尽管,四童担心得连心都快呕出来了,还是得退,不敢上前护主。

他们知道无情自有分数。

无情是不是真有“分数”:一种对付温文人或对抗“声毒”的方法?

不知道。

但无情有盒子。

——一个白可儿刚交到他手上的锦盒。

无情突然打开了盒子。

盒子原来不大,只差不多一本书的样子,但一打开来,却不断的也迅速的变大,就像一册串连着的竹简,一旦张展了开来,一层又一层,一页又一页,瞬间已长大得足以把无情遮掩起来。

本来是一个盒子,现在变得像是一具屏风。——也许,不同的只是:屏风大抵是四扇折门,多至八扇不等,但这口盒子“倒出来”的至少有七八十页。

页上都密密麻麻写着字。

——写的是什么内容,一时间,谁也看不清楚。

但眼急而快的,还是看到了几行字,大概也只能够来得及意识到:

这是经文!

——到底是什么经文,那就谁也来不及看清楚,纵看清楚的也不一定能看得懂了。

经文已展了开来,并且护住了无情。

无情就在那些书页内。

书页是经文。

这样说来,无情就像是人在盒中一样。

那就够了。

不管那经文的内容是什么,书页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它却偏偏能完全掩护住了无情,使他免于“声毒”的侵害!

惊雷无声。

无声的惊雷。

钱光乍亮。

乍灭的钱针。

美丽的事物大抵都是不久长的。

璀璨也是。

——璀璨若长久,那就不理不璨了。

也许,灿烂之所以为灿烂,就是因为它灿亮之后,很快就要腐了烂了。

温文的“钱音声毒”就是这样。

很灿亮,但不久长。

一闪即灭。

如流星,自长空,划过。

他的音符之毒在街心如一个无声的爆炸,即炸即收,旋爆旋灭。

一切平伏。

无情无盖。

他的手一抖,书,又收回到盒子里。

盒子依然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盒子。

不大不小的一只盒子。

就像是一本书。

虽然只是一本书,却不一定是一本普通的书——有些书因为作者的才识过人,使它成了铄古震今、惊天动地、流芳百世、经典之作。

是有这样的书。

真有这样的人。

这样的事。

无情一收了书,书还原为盒,他就把盒子往身边一放,双手十指已搭上膝上的筝弦。

他说:“好个无声之毒。”

温文道:“却毒不倒你。”

无情道:“我听了你的,我的也要请你赐正。”

温文道:“你弹,我听。”

他虽然这样说,可是,神色再也不轻松,不从容。

不是他不想轻松、从容,而是轻松不起来,从容不下去了。

如果说,刚才无情应对他“钱毒”的神态是如临大敌,而今:他面对无情的筝声却似是大军压境,生死关头,更是肃杀异常,半点松懈不得。

无情的神情却变得若有所思。

有所思。

他思想的时候神态很俊,甚至有点悄,很有一般静若处子之美。

那是婉约和冷峻的合并,一向深思熟虑得近乎深沉的地,这时候却似是一个正在恍概括梦的孩子,又似是一个正在仿佛思慕的少年。

所思为何?

何为所思?

他正在寻思的时候,手指已拔动了筝弦。

不徐。

不疾。

看似如此,但一个一个音符,却很快很疾,既准确又酣畅的“流”了出来。

音乐“流”得很淋漓,但指法看似不怎么快。

因为弹者自在。

自得。

这音乐听似并不怎么,但直击人心,又深得人心,令人听后心中有一股舒美,一种感动,足以把一切四个字堆砌的形容词句,都为之打破,撕碎,不但派不上用场,只令人觉得俗不可耐。

这就是无情的筝。

他的音乐。

他心灵的流露。

——可是,他却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地弹筝?

只是他十指纤秀有力,一弦一弦的拔了过去,很快的,也很自然的,甚至也很自负的,就已拔到了筝弦最外、最细、最高音处。

那儿的三四条弦,特别幼细,在阳光映照下,也特别亮丽,像银针,像绿剑。

音乐弹到那儿,突然间,大家都听不到声音了。

万籁皆寂。

杂声全隐。

——众弦俱寂,无情手中指下,成了唯一的高音。

最高调的乐音竟是无声的!

——无声的高音!——

扫描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