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1章 少数人意见
作者:怎么了东东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43

副书记方明很清楚李向东是怎么对自己的,只是他一点不在意。你没必要跟书记计较这些,再说了,你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人家呢?哪一天,他发现你能做事,能帮他出政绩,他还会不器重你?

因此,方明除了参加一些必须参加的会议就往下面跑,要做事做成事,不能不熟悉自己分管的工作。

东江市的农口线不生产水稻主粮,主要是种花草,搞养殖,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比如在临市垄断一把刀的朱老板那家集团企业,就是东江市最大的肉类生产企业,不仅生产生猪,还深加工生猪系列食品,腊肉腊肠、肉丸肉肠等。早年,这个企业由三人参股,取名三汇集团公司,并注册了“三汇”商标。该商标风靡全省,其生产的产品,包括生猪肉、深加工的各类食品在全省及至全国超市货架都占有一席之地。

农口线的人说,仅“三汇”这块招牌就值几个亿。

农口线的人说,“三汇”是我们东江市农口线的一面旗帜。因为有了这家企业,东江市的农业收入才不比其他地区逊色。

农口线的人说,如果,没有“三汇”,我们东江市的农业就是一块空白,即使工业发展再快速,也未必会得到省里认可。

渐渐地,方明也听到一些负面的声音。

有人说,三汇的肉食产品越来越假,成色越来越差,以前食肉还占相当比较,现在配制的粉和香料比肉还多了,肉丸肉肠里的肉很难有百分之五十的比例。

有人说,三汇的肉食产品还掺杂有死猪病猪,根本不适合卫生标准。

有人说,三汇的生猪也成问题,上市前都喂食瘦猪精,一个个跑得比狗还快。

方明询问食品监管部门:“这是谣传还是确有其事?”

食品监管部门的回答是,像三汇这样的企业,招牌响当当,不会因为这点小利益影响企业的信誉。至于肉丸肉肠成色下降,那应该是企业的经营手段,有的企业肉类成色高,有的企业制作的产品却未必也那么高,这里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或许,正是这种百分之五十的成色,才是三汇的特点。

谈到瘦肉精的问题,食品监管部门就谨慎了,说:“这个必须了解了解。”

很快,食品监管部门回话,说:“那些都是不负责的谣传,可能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伎俩,三汇集团根本不存在瘦猪精的问题。”

方明态度很明确,说:“三汇是我们东江市的招牌,我们不能让一些别有用心的玷污了这块招牌,我们政府部门必须查清楚事实真相,必须为企业正名。”

他说,许多事情企业是不便站出来为自己辩护的,越辩护就越说不清,因此,我们政府部门核实后,必须站出来说话,大胆为企业说话。

他说,许多事情要防范于未然,要解决在萌芽之中。对一些不利的传闻,我们不能听之任之,不能任它泛滥成灾,某种不利影响形成了一定的气候,想要阻止就非常困难了,因此,我们处理要及时。

这一年,刚好是三汇集团成立二十五周年,方明便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了系列宣传。那知宣传一出来,就有人打电话给方明,说这种宣传太不应该,对于三汇,还是低调为好。方明听出了那话里的意思,便对那人说,你来一下我办公室。打电话给方明的是农口线的一位副职领导。一见面,方明就开门见山地说:“你对宣传三汇有不同意见?”

副职领导说:“三汇并非想象的那么干净。”

方明说:“你是说,监管部门与他们有某种瓜葛?”

副职领导说:“其实,三汇与我们农口线也是友好单位,像他们这样的企业,政府部门对他们是比较宽容的。在目前这种状况下,三汇出现一些问题,其他部门都不会太在意,我们农口线也没必要那么认真,但是,这么大张旗鼓的宣传就有些不应该。”

方明承认有这么一种现象,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有时候,是可以左右政府思路的,甚至于,有时候发现企业存在某些问题,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三汇的问题到底有多大呢?

副职领导便说:“我们去听少数个别人的意见吧!”

方明很不理解,为什么不听大多数人的意见?

副职领导笑了笑,说:“如果,养猪户饲养的生猪与三汇集团存在供给关系,大家饲养的生猪最终都打上三汇标记,他们的意见就不真实了。只有那些与三汇没有关系的饲养户,才有可能说真话。”

方明便随他去了一家生猪饲养场。

这家饲养场的规模约二百多亩地的面积,却是以养殖桂花鱼为主。桂花鱼与四大家鱼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它不食用任何食料,只吃一种特特殊的小鱼,而那饲养场的老板饲养生猪的目的,其实是为那种小鱼提供必要猪粪饲养。

副职领导说:“养猪只是他的副业,或者说是一个附属产品,现在一年也生产几千头吧!”

他们先是听到狗叫,再就见一个很地道的农民从土坡上走过来,副职领导说,他就是这的老板。说着停了车,拉开车门迎了过去。方明跟在后面,心里想,按这养殖面积计算,他至少也有千多万身价的人,然而,从他的相貌打扮却一点看不出来。在东江市,这种人多得一点不起眼,数都数不过来。

饲养场就在那个土坡上,看了几间猪舍,在一个简易的凉棚下喝茶。先是谈桂花鱼,才谈生猪的话题。方明问,你的猪主要销往哪里?那老板说,他的精力还是放在桂花鱼上,生猪主要在镇上的菜市场出售。每天屠宰十头左右,一年也就三四千头的产出。副职领导说,他的猪肉价格比其他人的便宜一块钱,而且都是新鲜猪好猪,许多人都先抢着买他的猪肉。十几头猪九点左右就卖完了。

方明问:“自己卖吗?”

那老板说:“主要由老婆打理。”

他笑了笑,说,我这是小本经营,不敢搞得太大。毕竟,对生猪市场了解不多,只能小打小闹。

方明说:“你比别人的猪肉便宜一块元,菜市场那些卖猪肉的没有意见吗?”

那老板说:“开始很激烈,喊打杀的,现在也平静了,反正我每天就屠宰十头猪,还给他们留有一定的空间。”

方明说:“做生意,这样不好吧?你就不怕别人找你的麻烦?”

那老板说:“我就是因为自己的猪是好猪,不怕别人找麻烦,才敢以降一块钱的价格出售,才敢说,我的猪肉是全菜市场最好的。”

副职领导说:“他绝对不出售病猪死猪。”

他说,病猪一定要治好后才上市。

他说,死猪一律都处理埋掉。上次我就看见他的几个伙计把两头死猪扛去埋了。每次,出现这种状况,他都会亲自督办,看着那些伙计把死猪埋了才离开。

那老板说:“不看着他们不行。如果,不跟踪,他们想捞点好处,有可能就叫人家来收了。现在,专门有那么一些人上门来收死猪,说是帮别人处理,其实,是另有用途。我不允许,我的死猪通过这种渠道出现在市场上。”

方明问:“死猪也有人收?”

那老板笑了笑,说:“什么事都有人干!”

方明半真半假地说:“不会是三汇集团的人来收吧?”

那老板没答话,拿起茶壶冲茶,说喝茶,喝茶!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