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罗德岛—西线扭曲的起点(二)
作者:红绿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47

英国人显然并不知道,虽然德**队希望能够从爱琴海上全面撤退。但是第三帝国的元—希特勒却反对否决了这些建议,尽管战后很多人将这个独裁者描绘成了一个不知进退之道的战争狂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希特勒每次拒绝下令撤退都有他的政治考量。希特勒很清楚东南欧的“盟国”和土耳其对德国的外交态度完全取决于德国人的实力,一旦放弃这些岛屿将会在巴尔干产生可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因此克里特岛和多德卡尼斯群岛的驻军非但不能削弱,相反应该得到增强。但是德国人很清楚这些群岛之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意大利军队并不可靠。而德国此刻在爱琴海上既无海上优势,更没有足够的战略预备队可供使用。唯一可行的方案只能是放弃一些次要目标,集中兵力固守要点。

德国陆军在爱琴海方向的兵力主要集中于克里特岛,1941年5月德军占领克里特岛之后短暂驻扎该岛的第5山地师于1942年秋被调往东线,防区由从希腊调来的第第三帝国在动员能力上其实并不弱于苏联,战前纳粹党人所指定征兵制度加上普鲁士王国“后备军”的老传统使得德国人拥有2o岁到22岁的现役士兵,及23岁到45岁的后备军人。理论上只要这些年龄层的人口没有枯竭,德**队都会有源源不绝的补充兵力。

但是从凡尔赛公约所限制的1o万现役军人到战争爆时的带甲百万计。德国人先后进行了1o个批次的动员。而为了在1941年执行对苏作战,德**队又进行了第第14批次的动员。由于短时间里过度扩编,加上东线开战之后兵员损耗的空前增加,德国开始出现装备及兵力不足的问题。以至于在第第713步兵师这样7oo字头步兵师,只有两个步兵团以及一些辅助部队,只能承担一些占领区的驻防任务,相对于日本陆军的“治安师团”。

但是战线的无限制延伸,使得即便是第713步兵师这样的部队也被作为重要的战力资源。第第1克里特要塞旅,然后该旅部分兵力又被再次被抽出编为第2克里特要塞旅。但是第713师的两个主力部队团和部分炮兵被改编为第164非洲轻装师并派遣到北非,该师随即解散。此时克里特岛的守备部队仅有不足一个团的兵力。

此后由于德军对克里特岛的居民压榨过于残暴,激起游击队的反抗。第7党卫军“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兵师的部分兵力曾前来镇压,第第51“席纳”步兵师也上岛参加清剿作战。但是到这一年的5月份,3支增援部队中只有部分意大利人留在岛上,其余的均撤回了游击队活动更为频繁的巴尔干半岛。

不过此时轴心国在北非败局已定,面对盟军可能在爱琴海方向动的反攻,德国总参谋部将第22机降步兵师和一些辅助部队调往克里特岛加强防御。这一点后来被英国人视为他们在爱琴海夺岛作战失利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为第22机降步兵师名义上是陆军部队,但事实上却是当年德国人闪击西欧时威名赫赫的库特.施图登特所一手创建的“绿色恶魔”德国空降兵中的一员。

但事实上此时的第22机降步兵师早已不是当年空降荷兰的那支精锐之师了。虽然在克里特岛的灾难之后,德国伞兵还在许多战役之中以精锐步兵的身份大放异彩,除了东线之外和北非之外,德国伞兵在意大利战场上力挫英国同行、迅控制罗马,吓阻美国第82空降师都堪称神来之笔。但是这一切都与第22机降伞兵师关系不大。

事实上早在德**队闪击荷兰的过程中,第22机降步兵师便在海牙那场不为人所知的惨败中损失惨重。在几乎为全世界所遗忘的荷兰军队奋勇的抵抗之下。第22机降步兵师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军官和四分之一的士兵。因此在1941年第22机降伞兵师真正缺席的原因很可能并不是驻防在罗马尼亚境内关键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向希腊开进的道路不佳,而且所有巴尔干的德军部队都在反方向行军向苏德边境集结。而是因为这支部队尚未恢复元气。

而在随后的2年多时间里,德国人将伞兵们以团,甚至营、连的规模,分散在整个东线作为精锐步兵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第22机降步兵师显然也不可能得到太多实际的补充和加强。不知道在经历了战场上的斗转星移之后,重返当年被称为德国伞兵坟墓的克里特岛,出任克里特要塞司令的第22机降步兵师师长弗里德里希.威廉.缪勒中将此刻是怎么样的心情,或许永远也没有人可以猜想得到。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随着第22机降步兵师从希腊南部沿海进入克里特岛这个爱琴海上的要塞,德国人已经打消放弃这片海域的念头。

尽管由于东线这个无底洞的存在,曾经数以百万计的德**队此刻兵力上也已经是捉襟见肘。但是少量而精锐的德偶这些国伞兵还是作为战略预备队和快反应部队保卫帝国空虚的腹部—地中海战线。第22机降步兵师或许实力不足—抵达克里特岛之时这个师只有2个机降步兵团的编制,如果要分散守备爱琴海上的所有岛屿,显然力有不逮。但是德国人还不至于如此愚蠢的分散自己手头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因此除了从克里特要塞旅中抽调一个团扩编为罗德突击师,担任罗德岛的重点防御之外,其他岛屿德国人全部留给了意大利人去防守。

1943年9月9日,丘吉尔给威尔逊正式下达命令,要求英军立即占领多德卡尼斯群岛,这位向来自信满满的相吹嘘说“大显身手的时刻到了,应当随机应变和大胆果决。”与他的乐观正相反,威尔逊此时却一筹莫展,他的确渴望行动,但是手头上却没有过硬的部队,虽然从第8印度步兵师已为这次行动进行了训练和演习了。但是和其他来自印度的作战单位一样,由傲慢的英**官所统帅的散漫的印度士兵组成的军队注定与低效和无能联系在一起。因此即便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这支部队依旧被认为不适宜参加复杂的两栖登陆作战。

之所以选择第8印度步兵师来承担这样的任务,是因为大英帝国在中东的各大战略要点本身便是由这些皮肤黝黑的印度人在支撑着。而即便是这样的部队也可以说是目前中东战区唯一的机动兵力了。194o年第4印度步兵师前往埃及的基础上表示至多还能向宗主国提供4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的兵力参与海外作战,但前提是大英帝国必须提供武装这些部队的装备,结果英国人缺乏足够的坦克,装甲师只能缩编为旅。

目前第第1第第6印度步兵师则分别驻守塞浦路斯和伊朗。而刚刚在伊拉克东北部地区的基尔库克弹压了阿拉伯人反殖**动的第8印度步兵师也最近才被抽调到近东地区的。虽然印度炮灰不值钱,但是梅特兰.威尔逊并不想让这些三流部队浪费丘吉尔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运输舰队。因此他打算更想办法。

作为一个大战区的指挥官,梅特兰.威尔逊手里还有为数不少的直属部队。这些鸡零狗碎拼在一起不可能连一个整师都凑不起来。更何况英国人的海外殖民史已经延续了数百年,最擅长利用当地民族之间的恩怨“以夷制夷”。除了以曾经保卫过马耳他的第234步兵旅为主拼凑起来的正牌英**队之外,梅特兰.威尔逊还打算动用一个马耳他步兵营以及刚刚在埃及组建的犹太步兵旅作为第二梯队投入夺岛作战。

按照原方案,多德卡尼斯群岛作战的关键是罗德岛,如果该岛被攻占,岛上的机场将有力的支援攻击部队夺取其它岛屿。为此9月9日当晚一战时期著名的“日德兰海战英雄”—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之子—麦克.杰利科少校便率先奉命出击,他随统率的分遣队据说都是百战精英,分别来自沙漠长程突击队(1Rdg)和特别舟艇部队(sBs)。但是兵力却只有两个排,之所以敢于派这么点人便想强占一个重要岛屿,是因为英国人预料,突然出现的伞兵可能会激励意大利守军反抗人数比他们少很多的德军。

但是意大利人再废柴,35ooo人之中也总有人可以明确的看出百余名英国伞兵和德国人罗德突击师之间的强弱之分。于是尽管英国人事后鼓吹说盟军小分队的出现彻底威慑住了德国人,对手“最初的反应简直可以用惊慌失措来形容。”但是却最终无法改变麦克.杰利科少校被赶下海的结局,当然在英国人的描述中原因是由于德国第1o航空军的战斗机从希腊的基地起飞,不停地袭扰小分队所建立的桥头堡阵地。

英国人不得不承认企图乘乱夺取罗德岛的计划已经失败了,而如果要强攻夺取,英国人又拿不出足够的进攻力量,盟军中东司令部不得不修改了原方案,把目光转向其它几个岛屿。勒罗斯岛地势崎岖,岛上没有机场。而在其附近的科斯岛拥有两个野战机场,可作为皇家空军的前进基地使用,为其它岛屿提供空中支援。随后英国人继续采用小分队扫清外围、中心开花的方式,迅占领了卡斯特洛里佐岛。9月底,海、空两路同时入手,运送3个营的部队分别占领了科斯岛、莱罗斯岛和萨摩斯岛。

总的来说,无论墨索里尼是否当政,意大利军队的态度始终非常顺从。在第11伞兵营夺取科斯岛的行动中。5ooo名意大利守军几乎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而他们的理由则是自己的部队之中大部分人都是海岸炮兵,高射炮兵,修筑工人等后勤人员,真正的步兵不多。所以才不得不向英国人投降。但是这些守军所夸耀的海岸和防空设施其实都很简陋,而英国人手中的运输力量又有限,重武器和车辆无法运到岛上。这看似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却潜伏下了可怕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