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生存之道(五)
作者:红绿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63

满洲里城,激战仍在继续,枪炮声成天撕扯着这座小小的边境之城,厮杀着的将士们在这片已然废墟样的小小边境之城内拼死战斗着,为了彼此不同的国家,但却有着共同的信仰,这真是一种讽刺,一种莫大的讽刺,当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悍然的入侵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也许这的确就是一种讽刺,无论是苏修帝国主义,还是中国修正主义,似乎彼此双方嘴里相互谩骂着的时候,他们都却忘记了,曾经高呼:“斯大林-”的时候,两国之间的友谊是那样的亲密无间,是那样的曾经主导了整个世界的左派运动。

“冲啊~”这是中人们那气壮山河样的呐喊。

“乌拉~”这是苏联官兵们那所向披靡样的呼声。

白刃相加,子弹横飞,炮弹如雨样的落下,一个照面,双方便都是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只是这种代价不是武器装备落后的中队所能够承受的。

反击又一次失败了,付出的代价是至少一个分队的指战员再也没有回来,对这样的代价,肖钊权简直是心痛至极,多少曾经熟悉的战友,就这样能够头不旋踵的牺牲在冲锋的道路上,甚至许多同志至死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他们就那样的义无反顾的奔赴向了光荣之路。

“中队长,敌人开始进攻了。”随着身旁的通讯员发出惊呼,肖钊权从遐思中被惊醒过来,远处的借口,一群苏军士兵猫身持枪,沿着街道两边展开。

“注意,同志们,准备接敌,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开火。”肖钊权压了压手势,低声命令到。

苏联人越来越多,拉开着的散兵线向着这边压了过来,两辆架着机关枪的‘嘎斯’缓缓更在其后,显然苏联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条看似没有人影的街道正埋伏着最后的抵抗。

“全体准备~”肖钊权低声的冲着左右两边的战士们说到。

“中队长,敌人进埋伏圈了。”从废墟后猫出小半个脑袋的2分队长低声的提醒着肖钊权。

“嗯,知道了~”哼声应了声,肖钊权拍了拍身旁战士的钢盔,竖起大拇指示意做好准备。

“打~”随着低吼一声,肖钊权摆动右手掌,做了个下压的动作,早就准备好了起爆手随即摁下了接驳上了电线的起爆装置。随着一声咔嗒,死亡也骤然被点燃。

-轰-轰-轰-剧烈的爆炸声炸响成一条线,埋设在街道两边的地雷瞬间被引爆了。气浪夹掺着无数的破片、钢珠劈头盖脸的横扫向街面上的苏军。一簇簇的烟柱在爆炸声中腾放而冲,将半个街道吞没,烟尘迷离在空气之中。篸人的惨叫声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格外的刺耳。

架着的重机枪几乎在肖钊权扣响攻击信号的同时便怒吼起来,随着供弹手不断托出的弹链的行进,黄灿灿的弹壳叮叮铛铛的带着火热掉落满地。苏军拉开的步兵散兵线前顿时的一片尘土四溅,三两个苏军士兵一头栽倒。爆炸的火光中衬映着这样的场景简直是一片恐怖之境。

烟尘硝烟渐渐地被微风扯散,半个街道都被炸得面目全非。街面上更是惨不忍睹,两辆嘎斯吉普车的残骸还在剧烈的燃烧着,车顶上的机枪手被炸得血肉模糊,横七竖八的尸体残缺不全,一些垂死的苏联人还在呻吟着、蠕动着。痛苦的惨叫声、哀嚎声让人毛骨悚然。

而子弹还在继续飞射着,不时的将一个个苏军士兵打倒。密集的弹雨中,混乱里冲出几辆、БTР-60P装甲运输车,十几个苏联兵,在己方炮火机枪的掩护下拼命的把伤亡的战友拉到勉强能够躲避子弹的装甲战车的后面进行救治。

看着那些忙碌着奔走在子弹横飞的战场上的苏军医护兵,肖钊权想都不用想,那些被地雷爆炸的火光给吞没的苏联人即便不死也要残废。

对于进攻的苏军来说,中队这样如同喷发的火山般的密集火力还不是最为可怕的,那些

活跃在战区的各个角落里的带着79狙击步枪的狙击手才是最为可怕的死神。眼前那不断宣泄着弹雨的街道只是一个挥舞着长矛的武士罢了,只要你有足够的力量就能够击倒他。而那些神出鬼没的似诡异的杀手样的一刀致命的刺客才是最难对付的。苏军显然没有想到中国人会这样的把狙击手利用起来。而要是追根溯源,似乎苏军的狙击手才是大规模运用到战争中去的祖宗,谁都记得斯大林格勒和那无所不在的狙击手。

集团军司令员-波尔塔夫同志不可能给予自己多少的时间,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1师师长-伊洛巴维奇少将很清楚知道,现在自己所面临的处境,如果无法尽快的突破当面中国部队的阻击,快速地在自己的进攻方向也就是整个满洲里筑垒区的当面打出自己的绝杀,让拥有强大机动突击力量的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1师如同一柄挥舞着的死神镰刀一样从中队的防御面处切割下去,给予战争爆发之初几乎毫无防备的中队以重创。那么很可能不但预先的作战设想无法达到,甚至有可能自己都要因此而被送上军事法庭。

自从中苏交恶以来,莫斯科便丝毫不掩饰自己想要好好教训中国人一顿的想法,如果说中美两国在1949年之后的破冰是‘乒乓外交’拉开的,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去注意一下那背后的所谓真相呢?看看1965年之后发生的那些事情,再看看1980年代前四年的局势吧,其实历史是有着惊人的相像的。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选择和北京的接触并不是他喜欢中国,要知道尼克松当年可以不折不扣的先锋。1970年之后,美国政府在越南深陷泥潭,甚至在残存的欧洲地区还需要面对着苏联军队的铁甲洪流威胁,美国政府除了选择和中国结盟并无他法。‘联共制俄’不是空喊口号。中国政府可以帮助美国从越南抽出身来,同样可以在东方牵制住苏联军事力量。

而中国也同样是没得选择,百万苏军压境,随时都可能打一场惨烈的卫国战争,三北地区的百万军队并不是为了抵挡住苏军的进攻,因为中队没有那个能力,别说中国没有,甚至美国人都没有这个能力。三北防御只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拼光,迟滞苏军的铁甲洪流,为中央撤离争取足够的时间。中国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断然不会拒绝美国人伸出来的橄榄枝。从1972年到如今,似乎是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蜜月期。

而对于美国人来说,1959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展览会开幕式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森和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尼基塔-赫鲁晓之间的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似乎才是所谓的一切的根本。

当初为了那次展览,整个展馆都布置了美国人心目中每个国民能拥有的一切,其中有大量现代的、自动化的休闲娱乐设备,以显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规模巨大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繁荣。然而一座模板美式别墅的厨房展台,却引发了尼克松和赫鲁晓夫的争论。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劣,是美苏两位领导人之间辩论的所谓的话题,加之这次辩论正值冷战规模扩大的时期期间,其中的含义也就别具深意了。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尼克森赢得了这场辩论,可实际上呢,这场辩论之所以被称作“厨房辩论”不仅仅是因为这次辩论发生在厨房,更是因为尼克森巧妙地把辩论的焦点转移到了诸如洗衣机之类的家用电器上,而不是武器之类,从而避免了在辩论中被迫承认美国在军事方面相对于苏联的明显劣势。不过也正是这场辩论使得美国人真正开始重视起了红色帝国。

伊洛巴维奇少将很清楚这些,在阿富汗,正是中国和美国、巴基斯坦共同联手,让苏军深陷在阿富汗的巨大泥潭中,他们试图利用中亚这个巨大的泥潭来彻底的拖垮了强大的苏联,而事实上,罗纳德-里根也似乎想去这样做。而另一个方面,一旦苏军开始进攻中国,美国人也将不会坐观中国的覆灭,他们一定除了给予中国现代化武器装备援助之外,美军甚至会直接给予中队帮助,阻挡苏军。难道这是会这样吗?伊洛巴维奇少将陷入沉思。

中国人也不是样的差劲吧,似乎今天一整天惨烈的战斗持续下来,再清楚不过的说明了这个情况。苏联政府从来都很清楚北京的能力,只是为什么这次会南下打击中国人?

难道是跟中越关系有关?伊洛巴维奇少将胡思乱想了起来。早在1969年3月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之中,到1970年代,中国与苏联都是持续处于敌对状态,苏联在中国北方陈兵近百万,而中美关系则相对开始正常化,持续到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而莫斯科则是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在1978年11月3日与河内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以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扩张。

这种大背景下,使得原本就复杂的中越关系变得更是更为复杂,可是这一切难道只是开始?不,不会这样简单。整个近卫摩步第11师在今天的战斗中付出的代价再清楚不过的说明了一切,中国人虽然执着的南方狠狠的打击越南人,却没有放松对北线的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