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无人永生(四)上
作者:红绿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61

对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大陆而言,夜生活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依旧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概念。不过作为这个古老而富有传统的国家,作为首都的北京和经济引擎的上海却已经在打开国门之后成为迅速与西方世界接轨的两极,在北京的夏夜,除了衣着时尚的年轻男女伴随着双卡录音机所演奏的动感曲调中,在露天公园里翩翩起舞外,一些新开设的涉外酒吧里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游人外,也不乏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倒爷”们的身影。

不过在今夜,那些曾经灯红酒绿的酒吧却几乎在同一时间内熄灭了霓虹,不愿在黑暗中穿越战区的男男女女们屏住呼吸,在窗口紧张的注视着一辆又一辆苏联伞兵战车那大功率的车灯从自己面前闪过。“即便是华约组织最为先进的T—72型主战坦克,在巷战也是极端脆弱的。何况是这些装甲厚度仅能抵御机枪子弹和杀伤破片的伞兵战车。”在已经完全被苏德两国伞兵控制的北京市体育场路中学的一栋教学楼内,克劳斯上校站在空旷的屋顶之上举高临下的注视着远方那不时闪现着火光的日坛公园战场。而在他的脚下,上百名身强力壮的苏、德两国伞兵正在昏暗的战场照明系统下,将这座兴建于1973年的国有公办中等教育机构改造成一个坚固的战场据点。而在学校的操场上,则整齐的停放着数十辆苏德两国的伞兵战斗车辆。

显然克劳斯上校还能那场夺走了数十万苏、德两国士兵生命的斯大林格勒之役记忆犹心,因此他并没有按照苏联空降兵的战术操典那样着重去发挥伞兵战车的冲击效能,而是将他们作为步兵可移动的火力支援点配属给自己麾下那些经历过严格训练的精锐步兵分队。自组建之初便长期被赋予空降渗透作战任务的民主德国人民军“威利·桑格”第40空中突击团长期以来便被被作为轻步兵部队进行训练,大部分作战部队都习惯了被拆分成6个空降兵为一组的特种小分队,去执行深入敌后的任务。

因此在向南攻击的战斗之中,克劳斯上校也注重扬长避短。首先将数支尖刀分队投入战区,沿着工人体育场东路向南发起试探性进攻。而从不远处传来的密集的枪声显然证实了他的猜测,中队虽然未能在他们成功着陆之前,控制住北京工人体育场这个战略性的空降场,但是却很快便亡羊补牢,依托工人体育场东路两侧的建筑,构筑起了一道道阻击线。当然同样没有出乎克劳斯上校意料的是中队在工人体育场东路上防线不仅构筑时间仓促,而且兵力也远远不足。

面对着街道两侧不断喷吐着火焰压制着路面的机枪火力点,来自东德的伞兵并没有卤莽的发起冲锋。而是迅速的寻找掩体,然后召唤不远处的82毫米迫击炮和BMD—1型伞兵战车进行火力支援。面对这种对手稳步推进的战术,担任阻击任务的中国陆军警卫第3师的部队显得有些无力,一方面是固然是由于时间仓促,刚刚抢占街道两侧建筑物构筑起防御阵地的部队大多也只是一些尖兵分队,除了少数69式40毫米火箭筒外,部队对于低近射击的BMD—1型伞兵战车显得力不从心。

在炮塔右侧红外探照灯的照射下,BMD—1型伞兵战车不断以73毫米滑膛炮掩护着来自民主德国的伞兵向南推进。被定装式尾翼稳定破甲弹贯穿的房间里,瓦砾堆中残存的战士依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向墙外那一个个跃动的身影射击。但是兵力上的绝对劣势使得这种抵抗往往维持不了多久。毕竟挡在对手一个团级规模的伞兵突击群面前的仅有已经补充了一批基干民兵的中国陆军警卫第3师第13团侦察1连不过1个排的兵力。

“你们连无论如何要死守工人体育场东路一线,保证主力部队迅速拿下朝阳门,打通与中央城区警卫1师的联系。岳连长现在不是计较个人得失和小集体利益的时候,如果我们12团不能顺利完成任务,那么不仅是警卫第3师,连整个战局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通讯兵临时架设的电话线路中不停的传来与岳海波同属于中国陆军警卫第3师的第12团团参谋长卢正风那焦急的声线。

凭心而论,作为根红苗正的红军后裔,中国陆军警卫第3师麾下的每一支部队都拥有着娇人的战绩和厚重的历史。但是与赫赫有名的红军团、老虎团相比,警卫第3师第12团的光环却相对要黯淡一些。或许也正因如此,在北京巷战的第一阶段之中第12团努力突出着自身的表现,不仅以空前的动员和开进速度从通县驻地赶赴战区,更迅速对日坛公园一线苏联空降一个空降团的兵力展开全面的猛攻。

显然按照第12团的预定计划,在围歼苏联空降军第119伞兵团的行动中警卫第12团理应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在非凡的荣誉面前,警卫第12团自团长、政委以下的绝大多数官兵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斗志和干劲。但是却也很容易便进入了头脑发热的误区。警卫第12团在集中2个营的兵力于日坛公园正面攻坚的情况下,将另一个营的兵力系数投入了朝阳门方向的战场。团部几乎没有掌握任何的预备队。

在这样的情况,由于警卫第11团没有按预定计划抵达战场,苏联第二波次空降部队出现在工人体育场方向对警卫第12团的侧翼所造成的威胁便显得极为棘手。由于3个主力步兵营目前都处于一线的胶着状态。因此警卫第12团不得不向兄弟部队求援,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位于第二线处于休整状态之下的警卫第3师第13团侦察1连。

对于第12团团参谋长卢正风的心情,岳海波当然可以理解。毕竟让警卫第12团一线各部队现在撤出战斗不仅将空前巨大的伤亡,更将令此前所付出的种种代价和努力都付之东流。但是在警卫第11团无法及时赶到战场的情况下,以目前在工人体育馆一线的机动兵力要想组织起一道稳固的防线显然是不可能的任务。

岳海波所在的警卫第13团侦察1连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战斗之后,所产生的巨大战斗减员主要依靠北京卫戍司令部所紧急组织的预备役人员和来自朝阳区各企业、工厂的基干民兵来进行补充。仅从兵员上来看,侦察1连不仅没有遭到太大的削弱,甚至还有所增强。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连步兵战车都没有见过的民兵,岳海波显然暂时还无法把他们与自己麾下那些经过长时间专业训练的士兵等而视之。

也正因如此,岳海波在电话中曾向警卫第12团参谋长卢正风建议过:尽管侦察1连担任第12团侧翼的掩护工作,但是在战术上主要以逐次抵抗为主,在迟滞苏联新近抵达战场的增援部队威胁到警卫第12团的侧翼之前,争取足够的时间让警卫第12团在朝阳门一线的1个营的兵力可以顺利的撤出战斗。应该说岳海波的建议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对警卫第12团最为有利的选择。

但是对于一支承载了太多荣誉和辉煌的部队而言,撤退几乎已经被等同于了失败。因此岳海波的建议不仅遭到了对方的拒绝,更招来了所谓个人主义和缺乏牺牲精神的教训。显然在卢正风的眼中,侦察1连就应该发扬第38集团军的“松骨峰”精神。既然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志愿军的1个连可以挡住美国人1个师的进攻,那么在北京城下侦察1连更是没有任何理由只是拖延一下就撤出战斗。

既然接到了死守的命令,那么岳海波也只能遵守一个军人的天职。不过岳海波首先要作的并不是象警卫第12团团长、政委那样亲自奔赴第一线去指挥部队搏命。而是将手中仅有的部队目前的部署进行调整。此时侦察1连的3个机械化步兵排和1个迫击炮排的建制基本完整,在将预备役兵员和基干民兵补充到各部队后,还有约1个排的兵力富裕。根据手中所掌握的兵力,岳海波除了以1个排的兵力作前出防御外,将连主力集中可以用火力封锁朝阳北路、朝阳门外大街、朝阳门大街三岔路口的国安宾馆建筑工地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