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祸起萧墙(五)
作者:红绿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670

中央警卫团的战士自然都是来自解放军各支部队之中的精英,但真正的可以紧跟在中央领导人身边的却始终只是其中的极少数人。他们除了要有出众的搏击的技术和精湛的枪法之外。反应的灵敏度更必须是万里挑一的,因为他们不允许出错,在面对杂乱的环境之中,对于每一个人的任何一个席位动作都有必须做出灵敏的反应。即便是面对子弹可以毫不犹豫地用身体去阻挡。

从履历和各项考核成绩上来看,应该说许正阳和谢志远都是这样的人。或者说可以成为这样的人,而巧合的是这两人不仅是老乡,而且据说还师出同门。不可否认在20世纪80年代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之上依旧有很多地方有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习武之风。而这一点却也成为了这两个同样优秀的年轻人最终只能有一个成为总书记的贴身保镖。

关于那一次选拔的具体情况,林太平从强调简单明了的文字记录中无从得知。但是他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场龙争虎斗。毕竟在每一个加入8341部队的战士心目中能够站在中央领导人的身后永远都是一份莫大的荣光。很多战士有着非常良好的基本功,但是却永远只能在只能在警卫团里站站岗、放放哨。与他们相比干部队的战士无疑是幸运的。但是他们之中真正可以与中央领导形影不离的却始终只能是个位数。

仅仅是从一次次各项考核成绩之中,林太平便已经可以感觉到谢志远非凡的射击和格斗能力。但是他与生俱来的敏感神经却让他特别留意起一些细枝末节的记录,比如谢志远的个人生活。“谢志远同志两年前曾回老家相过一次亲?”林太平在谢志远的个人事假记录里意外看到了这唯一的一次请假记录。“是的!中南海保镖也是人,我们是对战士的思想工作一直抓的很紧,不过也不能干涉人家找对象吧!”张团长似乎对林太平这样一个堂堂总参谋长助理竟然关心这种细枝末节的事情多少有些不满,而总参谋部方面一上来就把调查的重点放在了8341部队的内部更令他感到难以接受。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张团长您多心了。只是在那次相亲之后,谢志远同志的终身大事似乎并没有敲定嘛?”林太平在脑海里飞快闪过一个又一个自己所可能忽略的细节的同时,脸上却挂着抱歉的微笑继续说道。“这年头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小姑娘们都现实的很,你给国家主席站岗又如何?!每月工资不就那么点钱嘛!何况还要忍受长时间的两地分居。”张团长一边说着,一边在自己眼前的地图上搜索着。

“这几个地方有没有核实过啊?”张团长撇开站在身旁的林太平,转身对第六大队的大队长说道。“都已经核实过了!沿途的主要机关院校和居民楼我们都进去过了。一切正常没有发现苏联特种部队和总书记他们。”显然中央警卫团和总参谋部的想法不谋而和。

在劫持着掌握中国命运的这位高层领导人的情况之下,“信号旗”特种部队应该不会选择穿越正在混战之中的北京城区去和苏联空降部队会合,而是会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据点先行固守,等待后续部队抵达之后再将总书记转移。但是问题是所有可以想到的地方都毕竟被证实并没有为“信号旗”所占据。那么对方会将总书记挟持到哪里去呢?

“北京医学院方面呢?”林太平突然介入问道。“也去过了。我们在校门口遇上学校组织的学军护校队,他们说一切正常,没有发现苏修的伞兵,还主动提出配合我们的行动呢!”第六大队显然也和林太平一样想到了总书记此行的目的地—北京医学院。但是结果却同样令人失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学生一直被认为是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和崛起的神圣使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青年学生国防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我国国防建设。为了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国防意识,使他们在学生时期就能深刻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从小就能养成强烈的国防意识也就成了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1958年以来,中国政府都以民兵和学军形式组织学生实行准军训。鉴于当时美国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活动,党中央提出全国大办民兵师,在1958年8月,中央在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大、中学校要增设军事课程,实施军事训练。”为贯彻中央的决定,1958年9月上旬,全国各主要高校按照上级的部署,分别召开了“反对美帝国主义干涉我国内政的誓师大会”,随后亦相继成立了民兵师或民兵团。学校领导担任民兵师、团长、政委,系以下还成立了连排班组织。

并利用每天下午4点以后和星期天、节假日等时间,普遍开展了以射击、队列、战术、土工作业、爆破、三防、报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一些理工科院校还组织了炮兵指挥、雷达、坦克驾驶、飞机发动机的构造修理等科目的训练。并对所训科目普通进行考核验收,要求全体参训人员必须达到普通射手的标淮。1964年一些学校还采取组织学生短期到部队当兵的形式进行军训,当然后来随着“**”的发生,学生军训工作被迫停止了。

但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来,学军运动又广泛地开展起来。在北京地区仅清华大学一家,从1977年至1984年的8年问,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到部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军活动。累计有12698名学生到部队体验了军营生活。而在苏联方面对北京展开大规模空降行动以来,除了各国营大型企业的民兵团被迅速动员以来之外,各大专院校以迅速将在校学生组织起来,以校园为堡垒组织起了学军护校队。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劫持着总书记的苏联“信号旗”特种部队应该不会选择回到北京医学院才对。因为虽然只是经过短暂军训的学生不是些特种部队的对手。但是要想控制学校却也必然要费一番手脚,而校园里响起的枪声足以引起中央警卫团第六大队的警觉。但是一种强烈的直觉却告诉林太平这表面的平静背后绝对隐藏着什么,毕竟从总书记失踪的那一刻起,那个曾经在“802演习”之中视千军万马为无物的女孩便始终是林太平所构筑起的那张阴谋之网的中心。

“林助理,西山方面呼叫!”正在林太平站在那张巨大的北京地图面前毫无头绪之时。随行的通讯参谋却带来了来自西山战略指挥中心方面的传唤。“我是林太平!”站在从瑞典引进的甚高频跳频电台面前,林太平戴上耳机心情沉重的拿起话筒,此刻对于他来说“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从西山来的紧急通信无疑意味着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太平,我是曹阳!你那边情况怎么样?”耳机里传来了总参谋长曹阳那低沉的声线。“总长,情况并不理想!目前8341方面正在全力寻找,‘飞虎’还在待命。”林太平不得不将情况如实相告。“你们要抓紧时间啊!美国方面传来的最新情报显示,苏联空军又有大批机群从西伯利亚和外蒙古方面起飞,美国方面判定是第二波次的空降集群。预计2个小时之内便将抵达北京的上空。”曹阳总参谋长此刻带来的无疑是最坏的消息。虽然面对第二波空降,得到美国情报支援的中国方面不至于措手不及,但是莫斯科方面同样清楚这一点。

“目前我们已经在着手进行拦截,但是是否可以将侵略者挡在首都之外……空军和防空部队都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曹阳继续说道。对于扮演着数百万中队实际指挥者角色的他而言,这一结果是无法接受的屈辱,但同时却也是最为残酷的现实。经过苏联远程航空兵第一轮打击之后,中国空军和防空部队在三北地区遭到整体性的削弱,虽然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各方面都在全力抢救,努力重新支起共和国的长空盾牌,但是面对规模更为庞大的第二波次攻击,没有任何人对于结果敢打保票。

“明白,一定全力在接下来的2个小时之内完成任务。”林太平无奈但是坚定的回答道。他很清楚无法全部将苏联空军的运输机群挡在北京之外代表着什么。目前所有已经稳定的战线将不得不重新划分,从天而降的第二波次苏联伞兵将会打乱现有的所有计划。而可以想见,“信号旗”已经成功挟持总书记的情报也必然为莫斯科方面所知晓,那么第二波次苏联伞兵部队的任务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加强对这个关键人物的控制,并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将这位深得民心的中央领导人“站在”苏联这一面的消息向全中国进行广播或者通报。

“另外,太平!葫芦岛出事了!”而在一个坏消息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更为严峻的问题。比起一位中央政治局成员客观上“叛逃”的情况更糟糕的是中国将有可能失去发起核反击的能力。位于渤海西北岸的葫芦岛对于中事力量的结构而言意味着什么,林太平自然心知肚明。作为中国海军唯一一个正军级的军事基地,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这一点也自然逃不出莫斯科站前周密的情报搜集。

“你是对的!”在无线电终端的另一头,总参谋长曹阳不无痛惜的向林太平承认自己过去的武断。由于葫芦岛港深处中国最大内海的深处,不仅战时便于组织防御,平时舰艇行动可以保持隐蔽性,因此,这里成了中国最早的核潜艇基地,包括为核潜艇提供的最大洞库基地和训练基地等。

所以在中苏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之下,总参谋部曾提出过将中国海军最为珍贵的战略核潜艇集中到葫芦岛一线,毕竟渤海平均水深不过20米,即便是黄海平均水深都不过50米,不利于苏联大潜深的攻击型核潜艇的行动,将战略核潜艇龟缩到渤海湾内似乎可以造成一种“猛虎在山”之势。其次洞库基地可以为潜艇提供的是防空保护和修理的作用,战略核潜艇集中于葫芦岛也有助于防御苏联方面具有优势的空中突袭能力。

但是这一计划却遭到了林太平、戚度等年轻一代军官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核潜艇最安全的地方始终是在大海。如果停泊在基地之中迟早会被堵死。但是他们的意见当时却并没有得到**的认可。而此时无情的事实却再次证明了—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绝对安全的地方。

“龙湾!龙湾在燃烧!”从被火光映红的葫芦岛内港水面之上挣扎着爬上岸的艾林奇双眼里满是绝望和悲痛的泪水。当兵多年在外,回家一趟,最亲切的莫过于让家里人叫一声自己的小名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作为中国海军最为神秘的海军基地竟也有自己的小名呢。如果有人在葫芦湾海军基地附近问路,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说不清楚。可是你要问这龙湾在什么地方,那就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兴致勃勃地告诉你,看,那远处,最绿,树最多,最漂亮的地方便是。

也许是出于对第二故乡的感情,从艾林奇来到这边海滨开始。他就逢人便问,有机会就打听,这龙湾到底是什么时候,又是因为什么被叫开的。可是时至今日,多少个春秋过去,他所问到的人,包括一些和自己父亲同龄、号称“老龙湾”的叔叔和婶婶,也没有一个能给他一个令人满意、令人信服的答案。这个龙湾,我们基地这个亲切的小名,就像一个谜一样,一直深深地埋藏在艾林奇的心里。

艾林奇出生于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中国四川,身为一个中国火箭专家的儿子当他逐渐习惯于重庆那“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的气候之时,却又被父亲带着踏上那未知的旅途。第一次坐上江轮的艾林奇曾惊艳于三峡夔门的壮丽。江岸两侧壁立如削,高耸入云,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江轮从陡峭的岩壁间挤进去,脚下水流湍急,耳边山风呼啸,惊涛拍击,如山崩地裂一般。

“四川人说‘走出夔门便是龙’。希望祖国的核工业和我们都不要再回头了!”当年年幼的艾林奇还无法了解这些话的含义。只是记得同行的一位慈祥的伯伯同样兴致昂然的为他念了一首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万千险滩皆稳渡,水头如箭破夔门。”

多年之后当艾林奇自己也穿上了军装,才知道亲耳听到一位共和国国防部长情不自禁地念出一位共和国元帅的诗句是多么的难得。是啊,面对大江东去的宏阔气象,回顾中国革命走过的千山万水,天地间,个人显得如此的渺小。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名往,一个革命者,难道不应该持有更为达观的人生态度吗?

在后来的岁月里艾林奇的命运便与葫芦岛、与中国的战略核潜艇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战略核潜艇对于实战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能隐秘而机动的进行水下发射,更关键它所搭载的洲际导弹是以固体燃料提供推力。第一代洲际导弹,大多都以液体燃料推动,体积大、加注时间长,存放在发射井里,在卫星侦察和精确制导武器发展的今天,很容易被敌人摧毁。而固体燃料导弹则具备了体积小、机动性强的特点,可以和敌手玩玩捉迷藏的游戏。这个隐蔽、机动的特点,注定了它在中国这样一个奉行后发制人战略的国家中特殊的地位。

因此早在50年代中期,中国研制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就开始了;1967年,中国便已经决定研制与核潜艇配套的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更将它与洲际导弹、地球同步卫星一起列为三项重点突破的内容。但是计划的进展很慢,因为最初研制的导弹固体燃料推动力小,需要用潜艇将导弹拖到预定海底潜伏,然后发射,称为“半机动”,只能算是“一代半”产品,从国际上来看至多也就达到了美、苏两强50年代的水准。

但此时一位年轻的工程师直接向艾林奇的父亲建议,让海底蛟龙上陆是能够做到的,艾林奇的父亲认同了这个建议,也认同了提出这个大胆建议的人。不久,终于成功地进行了在区域性公路上用运输发射车发射固体地地导弹的飞行试验,中国的第二代导弹即固体导弹从此诞生。而那位年轻人也从此在这个领域之内名声雀起。

不过那些枯燥的理论和一次又一次百折不挠的反复试验与艾林奇的关系并不大。时光巧妙的把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在葫芦岛变成了一个必须为自己将来负责的成年人。作为一个“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中工家庭的后继者,艾林奇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并不多,要么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科研人员,要么就走入军营去操作或者保卫自己父亲的产品。在这两个选项之中,艾林奇选择了后者,他光荣的加入了人民海军,而又在冥冥之中被送回了葫芦岛。

而让艾林奇没想到的是,他心中这个的那个不解之谜,竟在军营之中找到了答案。那是一个春节的前夕,试验区要搞一个迎春晚会,宣传科长算是曾经看着艾林奇长大的长辈,于是就塞给了他几张好票,说,高兴,就去看看吧。艾林奇开始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军人了,对那些唱呀、跳呀,应该避而远之了。但是这次却是个例外,一是长辈的盛情,却之不恭;二也是因为他也从来还没看过自己身边的那些熟人上了台会是个什么样子。

幕启。掌声。台上台下一片火热。几个节目下来,不知不觉竟把艾林奇也溶了进去了。“下面请听,女声独唱。”报幕员圆润的嗓音。“演唱者,刘敏。”一个熟悉的名字顿时引起了艾林奇格外的关注。显然他还记得那个曾经一直跟着他奔跑的女孩。他下意识的使劲着鼓掌。

“第一支歌,’龙湾的传说’。”一时间艾林奇好像有些反映不过来了。难道说,还有别人也像我这样在探索“龙湾”这个谜?难道说,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音乐已经响起来了,艾林奇顾不上多想,集中精力听着歌词。“海风轻轻告诉我一个传说,青龙曾在这里住过。它吸足了清清的山泉,化为满山松柏,遍地花果。”美丽的歌喉和那动人的歌词使得艾林奇完全陶醉期间。

“哦,龙湾,古老的传说,哦,龙湾,美丽的传说。伴着松涛的琴声,唱起一支绿色的歌。”歌声的间奏,台下的掌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只有艾林奇没有鼓掌,也没有喝彩,眼睛盯着台上那盛装下几乎陌生的俏丽声音,心中期待着第二段歌词会是什么样的。

“今天,白云悄悄告诉我,龙湾只是一个传说。青山不是青龙所化,是战士们的辛勤开拓。”后面的词艾林奇没有听进去。因为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高喊:我找到答案了,我找到答案了!实际上,艾林奇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其实也根本用不着再去找什么答案了。龙湾的传说,不仅古老、美丽,而且更动人。

这是因为所有在基地呆过的人都会知道,那怕是刚刚入伍的新兵,老班长也会告诉他这一点──我们的基地之所以会这样美丽,是在我们老司令员的带领下,几十年如一日,一代一代的官兵,一支手创建了一个现代化的试验靶场,另一支手建设了自己美丽的家园;一方面,圆满地完成了多少试验任务,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以军营为家的战士。

总有一些新兵会傻傻地问,老司令为什么那么爱种树?老兵们总是会做出一副不屑的样子,那意思是说,这还叫问题吗!你会这样问自己吗:你为什么会爱自己的家?你为什么爱把自己的家收拾得那么利索?你不愿意让自己最喜欢的人打扮得漂漂亮亮吗?这一点,从每一个为基地建设出过力,从每一个以基地为自豪,从每一个陶醉在绿色海洋中的龙湾人的眼神中,都可以看出来,他们对基地,对龙湾,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无可比拟的、难以言传的情感。

但是此刻那个曾经美丽的家园却在熊熊的燃烧着,在艾林奇的注视之下逐渐的化为一片废墟。而他这个龙湾的保卫者此刻却只能无力的坐在海岸边默默垂泪。事实上葫芦岛和龙湾的整体防御体系曾经是那么的完美,完美到艾林奇曾天真的以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摧毁它。

从60年代起,北海舰队的潜艇支队是中国潜艇部队之中最强的一支,而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水下封锁渤海湾;而水面之上,中国从苏联进口的4艘驱逐舰,一落户便全部集中在北海舰队,而随后陆续建造的国产舰艇也优先配备于北海舰队之中。而该海区的大小岛屿,重兵驻守,无一例外。

而不为人知的是该海区还用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水声监听器、和最原始的防潜网将全区严密封锁,别说敌人的潜艇,就是中国海军的潜艇不事先打开通道,一样不得其门而入。最后整个龙湾军港事实上是建造在一座群山之中,临海部分几乎全部都是人工和非人工打造悬崖峭壁,几天前艾林奇还亲眼看到自己父亲参与研制的战略核潜艇从大海里直接潜进依托山体建造的洞库基地之中,那洞库基地全部具有三防系统。除非是被大当量的核武器直接命中,此外其他常规的攻击手段都无法伤及其筋骨。

而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个敏感区域中队始终保持着枕戈待旦的高度警惕。加入海军后不久艾林奇便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60年代有一年的大过节,突然北舰驱支全体出动,四艘驱逐舰以反潜队型对进入渤海湾的水域反复搜索,原来,接上级指令,疑有不明物准备潜入渤海海区,令驱支队反潜作业,驱支队后又接指令,该物水声反映消失,支队领导认为,该物为潜艇坐底,利用潜艇停车,呆在海底的山地区域,以躲避水面的搜寻。于是决定不间断搜寻。

三天之后,发现异物快速逃脱,于是担任舰队值班首长的下令,反潜作业,于是各舰先后按反潜标准,投放深水炸弹,异物水声特征消失,等了一天一夜,仍无漂浮物出现,亦无异常水声出现,上报后,返航回基地。后来,烟台水警区上报,发现一巨大鲸鱼尸体,经打捞验证,为被深水炸弹炸身亡。值班首长被处分一次。60年代一条误入近海向渤海湾挺进的鲸鱼,都不放过,如果真的敌方的潜艇想进来,门也没有啊。

但是此刻艾林奇连作梦也无法想象的恐怖画面却真实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整个龙湾基地的绝大多数地面建筑都在刚才密集的空中打击之中和那片郁郁葱葱的丛林一起燃烧着,而隐蔽的洞库基地的入口也在不断的内部爆炸之中喷吐出可怕的火光和各种钢铁和血肉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