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节番薯成熟一季 难推广第拾49
作者:笑笑在唱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002

李宽把一些农家肥让人堆在一起,用草盖住,隔一二天就浇水,肥料马上就发酵冒热气,大司农不解,李宽也讲不清,只告诉大司农这种堆肥比传统的绿肥更易让植物吸收,减少虫害,大司农也在本上记下。

当这堆肥料不再散热,李宽让人把肥料散到田里,大司农原想该插番薯苗了,谁知李宽起垄把番薯苗插在垄上,没要大司农问,李宽直接告诉他番薯是短rì照作物,昼夜温差越大,块茎膨大越快。起垄可扩大通风透光面积,人为形成昼夜温差,加快块根的膨大速度。

大司农越来越搞不懂楚王了,这些知识哪来的,私下问一些老农也不知道,看看结果,先记下来再说。随后,李宽提高种植密度,每个垄上插的番薯苗有三四百株,让人咋舌,李宽越解释越不清,索xìng不再解释,就让大司农记下自己的种植方法和步骤,很快番薯苗成活了,七八分地沙地上郁郁葱葱,藤蔓爬出来了,农户想翻翻藤蔓,被李宽阻止,严禁翻蔓。这次告诉大司农番薯翻藤蔓是一种劳而无功的减产措施,一般减产10%以上。翻蔓后光合面积受到破坏,减少了光合产物的积累,同时降低了地下块根的产量,故应严禁翻蔓。当然光合作用,大司农不明了。

很快就到了7月初,这一个半月,开始杜如晦还来看看,后来忙着朝中的事,就不怎么来了,只有大司农每天到楚王府的农庄上报道,七月初四,李宽准备收番薯,提前告知下大司农和杜如晦,其实李宽心里还想着李世民能够重视下,初四这天,李宽早早从朝堂回来,杜如晦和大司农也一起来到农庄上,李宽见没有别人到来,心里不是滋味,没说什么准备动土挖番薯,大司农阻止下,拿出一篇祷告,祭拜下神农,烧掉后才让李宽动土,不管楚王讲的产量真假,新物种的收获要向神农氏禀告的。

庄户上的农户全来了,李宽让他们挖土,把番薯摘下。农户小心翼翼地挖着土,红sè的番薯冒出黄土,李宽见农户太慢,自己动手,把土松动下,提着番薯藤往上一拉,一根藤蔓上挂着4、5大番薯,农户看见楚王的动作,知道该怎样收番薯,速度加快许多。大司农和杜如晦看着田头堆着的番薯,自己在估算产量,田老实找人拿来称,有序地给这7、8分地的番薯称重。

李宽拿起几个番薯看看,没有虫眼,长得很饱满,估计产量不小,心放下了。果然当农户把番薯全收上来,田老实把重量一合计,张大了嘴,杜如晦见状问“老田,这收了几旦?”大司农常在田里,自己约估计下应该超过20旦,心里激动死了,但也盯着田老实,想听准确数字,田老实颤抖地说“32旦”

竖着耳朵听着的农户和杜如晦、大司农全呆了,天啦,32旦。什么概念?这儿打死就8分地,收了32旦,怎么说这番薯亩产一定超过30旦,楚王讲的亩产30是少说了?杜如晦等不及大司农开口,“李宽,这真是番薯,我问过福建行商,他们都讲番薯顶天就5旦收成,你这种的是什么?”

李宽这才知晓为什么杜如晦大人开始听说亩产这么高的作物不上心,搞错了,李宽对杜如晦细心解释道“这种番薯是捕鱼人从海外带回的,不是闽南当地的那种,是高产的,口感也比本土的番薯好。”杜如晦才回过神,自己搞错了,那这32旦?不敢再想下去,忙让李宽农庄上的农户围着这种番薯,自己待马上汇报,想想让李宽烤个番薯尝尝,不能再弄错。

农庄上的农户也没回过神,李宽让田老实组织人来烤番薯,也在锅里水煮了一些,大伙分着尝尝味道,可能是古代青山绿水纯天然,李宽觉得这番薯比现代更香更甜,杜如晦和大司农匆匆尝了几口,不错。马上带着几个生番薯和煮熟的番薯奔向皇宫,李宽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心放下了。

李世民安静地听着杜如晦和大司农的汇报,听完把大司农所做的笔记打开查看,尝了尝番薯的味道,让人把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程咬金等人叫来,没人知道李世民在想什么,当几位重臣听了杜如晦讲李宽8分地收了32旦的番薯,全是不相信,直到尝了尝桌上的番薯,翻看了大司农的笔记,几人内心震惊极了,楚王这是要逆天了。

李世民见几个臣子都不开口,问大司农“这番薯不是闽南本地的,是海外的?不占良田?能当主粮?亩产几何?”几个大臣闻言,也盯着大司农,大司农汗又下来了“这是福建行商从海外带回的,不占良田,能充饥,但不是主粮,亩产应该超过30旦”程咬金闻听,兴奋地叫嚷“陛下,天下无饥已”李世民笑笑,程咬金感到不对劲,安静下来,李世民看着房玄龄、长孙无忌问“玄龄,辅机你们怎样看?”

长孙无忌没有开口,房玄龄拱手施了一礼“陛下,楚王此举惠及万民,但是恐推广不易。”“怎么会,亩产这么高,不占良田,谁不种?”大司农抢白到。

李世民看着大司农,大司农声音低了,看着房玄龄,房玄龄硬着头皮继续说“本是高产好事,但是经过隋末的大动荡,唐初人口锐减,土地大片荒芜,我朝初期为恢复农业生产,采行了前代曾实行过的均田制。武德七年(624年),实行“定均田、租庸调法”,并在这一基础上实行租庸调法。按丁分田,百姓有了自己的田地,陛下登基减税三年,百姓全忙着种水稻、小麦等主粮,楚王刚发现的番薯不占良田,高产,但不是主粮,百姓估计没空去伺弄,推广不开。”

“可是它也能充饥”大司农自己刚嚷嚷,就知道不行,老李为了显示自己爱民,将太上皇的均田制执行的更加彻底,百姓有田种粮,能填饱肚子,谁会选番薯,加之番薯是新品种,农户估计接受不了,在场的哪个不知道番薯是个好东西,百姓种了,天下能活更多人,军队粮草也富足些,但是又不可强迫百姓栽种,要是增收赋税,百姓也许会栽种,那陛下不是在打自己的脸?

这楚王给了一个难题,推广不好办,不推广也不好办。杜如晦和大司农刚开始只顾高兴,现在也没有办法,当初陛下制定赋税,田亩制度,都是和大臣一起商议好的,登基没到一年,就更改天下百姓怎么看?才知道为何李世民刚开始没有言语。

李世民叹口气,自己能怪李宽吗?他是为大唐,自己能叫百姓加赋税吗?

“先让李宽自己在长安试试,看看百姓愿意栽种吗?”李世民交代下,走开了。几个大臣苦笑一声,劳烦杜如晦去告诉楚王结果,也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