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第十节
作者:猛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270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九章 逐鹿中原 第六节

今夜星光黯淡,若隐若现的弦月小心翼翼出没于厚厚的云层里。夜风轻拂,带来一股清凉,间或还能闻到淡淡的腥臭。

夜幕下的荥阳城就象一头凶猛的巨兽,静静地俯卧在旃然水畔悄然酣睡。城楼上有几堆燃烧的篝火,炙热的火焰随风摇曳,长长的烟柱扶摇直上,在夜空里划出一条长长的轨迹直至被黑暗吞噬。

“咚……”

低沉而猛烈的鼓声突然撕裂了黑夜的静寂,死亡的恐惧如同涌动的寒流,霎时间随着城楼上越来越急促的鼓声侵入了每一个生灵的骨髓。

杀声冲天而起。

数千名民夫齐声高呼,用力拉动拽索。三十台石炮同时发威,装满了火油的瓦瓮腾空而起,直冲黑暗。

“恍当……”城楼上的瓦瓮破裂声不绝于耳,守城士卒们惊惶的叫喊声此起彼伏,隆隆的鼓声惊骇不安,时高时低、断断续续的声音显得斗志低迷。

石炮抛射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墙上瓦瓮碎裂的声音越来越密集,守城士卒们惶恐的叫声却渐不可闻,报警的鼓声也渐渐稀落下去。

几十斤的石块被抬到了石炮的铁窝上。一名士卒在石块上浇上火油,一名士卒放火点燃。

“放……放……放……”

一团团燃烧的火球就象从黑暗里突然呼啸杀出的噬人怪兽,一个个张牙舞爪,气势汹汹地扑向了荥阳城。

颜良高举马鞭,兴奋地连声狂吼,“擂鼓……擂鼓……”

城下霎时鼓声如惊雷轰鸣。

上万支火把几乎同时点燃,战场顿时亮如白昼。

三千名弓箭手列阵而立,手中长箭就着燃烧的火把点燃了裹在箭头上的油布。

“放……放……放……”

长箭厉啸而去。漆黑的夜空上立时出现了一片火红色的星海,绚丽夺目。

荥阳北城楼在瞬间陷入了火海。

高大的二层木制城楼转眼被大火吞噬,滚滚浓烟直冲云霄。城墙上烈焰腾空,士卒们狼奔豕突,夺路而逃,惨厉而无助的叫号响彻了黑夜,让人不寒而栗。

颜良挥手狂呼,“传令,东城彭烈,西城徐岩,立即攻城,攻城……”

****

荥阳城内火光冲天,喊杀声铺天盖地。

“哐……”书房的门被门下督贼曹陶义用力撞开。

一股难闻的焦糊味随之冲进书房,城内震耳欲聋的杀声直涌而入。

“大人,北疆军杀进来了,快走吧。”

韩范伏案疾书,仿若未闻,连头都没抬一下。

“大人,快走吧。”陶义不待韩范回答,回头对着门外的卫士连连挥手,“快,把大人带出去,快……”

“不用了。”韩范抬头看看陶义,摇了摇头,“我不走。”然后继续低头写信。

陶义急得团团乱转,跑到韩范身边大喊大叫,“大人,下官求求你了,快走吧。趁着现在城中混乱不堪的时候,我护着你杀出去,迟了就来不及了。”

“你们走吧。”韩范放下笔,拿起墨迹未干的书简轻轻吹了一口气,“你们目标小,容易逃出去。”接着他慢条斯理地卷好书简,站起来递到了陶义手上,“记住,出城后立即向东,从鸿沟水方出逃。袁大人的军队回援河南,必定会从阳武方向快速赶到敖仓。你只要渡过鸿沟水,就能遇到回援的大军。”

“大人……”陶义接过书信,苦苦哀求道,“大人,你和我们一起走吧。下官和兄弟们誓死保护你杀出去。”

激烈的杀声越来越近,流矢射中屋顶的声音清晰可闻。

韩范脸色一沉,用力推了陶义一把,“快走,快走。北疆军未必会杀我,但这封信送不出去却会误了大事。”

陶义见韩范心意已决,遂不再强求,和一帮卫士们跪地告别,匆匆而去。

韩范站在屋檐下,目送众人的身影消逝在黑暗里,久久不动。

“轰……”一声巨响,府门轰然倒塌。北疆士卒象潮水一般杀了进来。

****清晨,荥阳城外。

王当再度急报,蒋奇的大军已步步逼近,速请支援。

“王当现在只有二千五百人,其余军队都随大人来打荥阳了。”张郃坐在草地上,摊开地图,指着敖仓城说道,“敖仓若失,袁绍的大军将会切断我们的东侧退路,锥形阵势随即告破。与此同时,洛阳方向的援军如果攻克了成皋,大军则被围在荥阳陷入全军覆没的绝境。”

张郃揉了揉干涩的眼晴,轻轻打了个哈欠,继续说道,“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已经渡河攻击河南五天了,而洛阳方向的援军竟然至今没有杀出虎牢关,河内的郭图也迟迟没有出击,这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夺取荥阳,完成锥形布阵。”

“如今荥阳已下,锥形防守阵势已经形成,我们只要迅速调整兵力部署,巩固锥形阵势,在此地守上两到三个月不成问题。”

张郃稍加沉吟,望着颜良说道:“先让丁波、林捷、薛兰率军返回敖仓。成皋目前有一万五千大军,可以先调张绣大人的大军急赴敖仓支援。另外,管城的防守兵力已经够了,短期内中牟方向的袁军没有能力攻克管城,所以我打算亲自和成廉率军支援敖仓。”

颜良微微皱眉,手中马鞭不停地拍着大腿,“我们虽然抢得了先机,拿下了荥阳,但我们的目的没有达到,袁绍的主力至今依旧还在白马、濮阳一线。我们花这么大的代价攻击河南,结果只引来了蒋奇的一万大军。”颜良连连摇头,“我们要想个办法,尽快把袁绍的主力吸引到河南。”

颜良走到张郃的面前,马鞭轻指地图上的敖仓城,“俊乂,你集中两万五千人于敖仓,试图重创蒋奇,以便把袁绍的主力拉到河南。这个办法是不错,但你想过没有,朝廷今年的攻击目标是北疆叛胡。北疆战事一旦展开,我们就要撤回河内,我们南下作战的时间非常有限。也许半个月,也许一个月,但最多不会超过四月底,我们肯定要撤出河南。此事我们能估计到,袁绍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如果……”颜良望着张郃,无奈地苦笑道,“如果袁绍围而不攻,和我们对峙于此,静待我们撤军,蒋奇还会主动攻击敖仓,和你决战吗?”

张郃疲惫地闭上眼睛,伸手拽下了战盔,“不打也得打。蒋奇不打敖仓,我们就主动打他。只要我们击败了蒋奇,徐晃再兵临虎牢关,河东的杨凤如果能趁机攻打关西,洛阳就陷入了四面危机之中。洛阳对于袁绍来说至关重要,他肯定会回援。”

“但我们的时间不多了。”颜良担忧地说道,“朝廷随时会让我们撤军。”

“你有什么办法?”张郃问道。

“杀了韩范,把他的人头送给袁绍。”颜良挥动马鞭,象抡起战刀一般狠狠剁下,“一个人头不够,就把三城的府衙大吏全部杀了。我不屠城,专杀这些背叛大汉的士人。”

张郃大吃一惊,“子善,韩范是朝廷重犯,杀他要得到朝廷的批准,没有圣旨擅自诛杀是要承担罪责的。另外,韩范是颖川韩阀的人,他堂兄韩融现在就在晋阳,杀了韩范会给你惹来麻烦。”

“杀。”颜良两眼一瞪,杀气腾腾,“大汉叛逆,人人得而诛之,杀。”

****

三月下,洛阳。

由于北疆军攻击河南,袁绍的书信不得不绕道颖川,从轘辕关方向送到洛阳。

沮授接到袁绍的书信后,一边派人把袁绍写给郭图的书信送到河阳,一边督促郭图立即向平皋发起进攻。

此刻成皋已经丢了,荥阳生死未卜,而关西的陕城正在遭受北疆军猛烈地攻击,淳于琼和王修已经数次求援。沮授警告郭图,河内如果再不开战,洛阳就危险了。

郭图接到袁绍的命令后,依旧没有下令出兵攻击平皋。他回书袁绍,再一次解释自己对河内、河南战局的理解,固执地认为坚守河阳和温县,才是确保洛阳安全的正确之策。

郭图在信中大肆抨击沮授,认为成皋丢失,荥阳被围,都是沮授刚愎自用,排除异己,刻意保存自己实力造成的。如果沮授在接到成皋求援的时候即刻出兵支援,北疆军根本无法攻占成皋。另外,他告诉袁绍,李弘在廮陶大战后,和沮授、审配等冀州府大吏交往甚密,很多年来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一直都很不错。郭图说,如今河北实力强大,沮授、审配这些冀州人可能会卖主求荣,大人不能不防。当年这些人既然能背叛韩馥,投靠大人,现在他们为什么不能背叛大人,转而投靠李弘?

沮授此时也给袁绍回书,解释自己没有出兵虎牢救援成皋和荥阳,阻击北疆军南下的原因。

沮授在信中说,由于河东杨凤、华雄率军攻击关西,洛阳处在北疆军的三面威胁之下,为了确保洛阳的安全,只能固守京畿八关。至于北疆军攻击河南,沮授对此不以为意,他给袁绍做了一番分析,认为攻击河南的北疆军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很快就会退兵,不足为虑。当务之急是趁着北疆军征伐大漠胡族之际,迅速拿下中原,为将来北上讨伐李弘,平定天下重振社稷做准备。不过,为了减轻北疆军渡河南下给洛阳造成的重大损失,还是尽快逼迫北疆军撤出河南为好。为达到这一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郭图在河内战场打开局面,威胁北疆军的退路,逼迫北疆军撤回黄河北岸。

沮授以为郭图肯定会出兵,谁知道一觉醒来,郭图还在河阳。沮授勃然大怒,以袁绍的名义下令抓捕郭图。

这个消息随即泄漏了出去。郭图知道后,马上做好了准备,奉命前去河阳抓捕郭图的官吏刚刚渡过黄河就被抓起来了。

沮授这次是气疯了,他亲自带人冲向了河阳。郭图眼见事情闹大了,有点心惊胆战,但想到自己屡屡抗命,一旦被沮授抓去,小命可能不保,索性横下一条心,和沮授对抗到底。他立即下令封锁黄河,不让沮授上岸,同时以八百里快骑急告关中袁谭。现在能救他的,只有袁谭了。

事情越闹越大,留守洛阳的荀谌、陈琳一边劝和,一边急告袁绍。关西的淳于琼听说之后,连夜带了一队人马返回洛阳,唯恐洛阳出事。袁谭得到消息后,派长史刘献日夜兼程赶往洛阳,并急书父亲袁绍,大肆攻击沮授。

****

三月下,兖州陈留郡,白马大营。

袁绍要撤军回援河南。

荥阳丢了,河南尹韩范的人头现在摆在案几上。大帐外还有三十多颗人头,其中还有几个是袁氏子弟。尤其让袁绍愤怒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洛阳竟然乱了。

田丰极力劝阻。

逢纪冷森森地说道:“大军如果再不急速撤回去,丢掉的恐怕不止是河南,连洛阳都要送给李弘了。”

田丰嗤之以鼻,“洛阳的事极易解决。杀了郭图,洛阳立刻风平浪静。至于河南,不过给北疆军占据了三个城池而已。北疆军拿下三个城池后,已成了强弩之末,进则可能陷入团团包围,退则有损兵折将之危,只能据城坚守。这时我们只要在河内战场取得突破,北疆军除了北撤外别无它途。”

袁绍冷笑,伸手从案几上拿起了几份书简,“元皓,你自己看看,看看韩范、郭图都说了什么?”

田丰匆匆扫视一遍,不禁气得浑身颤抖,“郭图这个卑鄙小人,贪生怕死,不敢主动出击也就罢了,竟然为了一己之私,肆意诬蔑好人。”

“那韩范的话又作何解释?”袁绍两眼逼视田丰,怒声问道。

“韩范纯粹是公报私仇。”田丰把手中的竹简狠狠砸到地上,“韩范为了堂兄韩馥的死,一直对我们耿耿于怀。他说我们私通李弘,背叛大人,有什么凭证?沮授拒绝发兵救援荥阳,也可以作为私通李弘的证据吗?”

“大人要回援河南,你为什么极力阻止?”逢纪手指田丰,冷声责问道,“是不是等到北疆军占据了河南,拿下了洛阳,你才认为我们应该回军救援?我看你就是私通李弘,图谋不轨。”

田丰睚眦欲裂,一把拔出了长剑,“逢元图,你敢血口喷人?”

“拿下……”袁绍拍案而起,怒声骂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你怕什么?先关到囚营去,等洛阳的事弄清楚了再说。”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九章 逐鹿中原 第七节

沮授和郭图之间的矛盾爆发得非常快,这不但直接导致河南战局恶化,荥阳重镇丢失,而且还严重危及了洛阳的安全,这是袁绍所始料不及的。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想好在确保洛阳安危的情况下如何妥善解决沮授的事。

沮授权势太大,洛阳军政大吏很多都是他的门生故吏,虽然自己可以借助此事解除沮授的权力,但同时也存在很大风险。自己一旦处理失当,让沮授和众多翼州籍大吏感到生命受到威胁,那么洛阳极有可能爆发更大的危机。在现今征伐中原的关键时刻,这个危机也许会对自己的王霸之业产生致命一击。这个结果是袁绍绝对不愿看到的。

袁绍召集许攸、辛评、逢纪三人反复商量。

许攸的情绪很高涨,想了很多解决之策。

许攸和袁绍是几十年的挚交,当年为营救党人,他们和一帮兄弟出生入死。董卓乱政,袁绍出逃冀州后,书邀许攸,许攸马上急赴冀州,竭尽全力帮助袁绍。讨伐董卓、逼走韩馥占据翼州、攻占关洛初建霸业,许攸可谓功勋卓著。但因为袁绍要倚重以沮授为首的冀州势力,他并没有像沮授一样得到袁绍的重用,成为洛阳举足轻重的人物,这让许攸耿耿于怀,郁郁不乐。

袁绍在关、洛站住脚后,许攸本以为凭借身后强大的颖川、汝南势力的支持,可以取代沮授的地位。然而事与愿违,因为许阀和袁阀关系的破裂,颖川、汝南各门阀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袁绍志在王业和袁阀继承人之争等诸多敏感问题,洛阳权势争斗异常激烈。许攸因此不但未能取代沮授,反而逐渐被袁绍疏远,越来越远离权力中心了。

这次的机会对许攸来说千载难逢,所以他不遗余力,和辛评、逢纪一起出谋划策,打算把压制他们多年的冀州势力彻底赶出洛阳。

许攸认为此刻形势复杂,攻占中原是当务之急。为了迅速稳定洛阳,还是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把冀州势力连根拔除为好,以免留下无穷后患。

辛评坚决不同意。

连根铲除冀州势力等于在洛阳刮起一场腥风血雨,动作太大、影响太大、牵扯太大。即使成功了,保证了洛阳的稳定,但肯定会伤筋动骨,对洛阳来说损失不可估量。一旦中途出现意外,洛阳可能元气大伤,彻底丧失攻占中原建立王业的机会。因此他建议还是暂时闲置沮授,逐步削弱冀州势力,维持洛阳的稳定,待拿下中原后,再从长计议。

逢纪立即出言反对。

如果按辛评的办法解决洛阳危机,最后从这场危机中得到最大利益的肯定是袁谭。

冀州势力中的很多人都坚持立长不立幼,极力支持袁谭成为袁阀继承人。袁谭得此机会,势必会不遗余力地拉拢他们,以便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势力。袁谭得到冀州籍大吏的全力支持,其实力必会暴涨。如此一来,袁尚就没有机会了。此次袁绍之所以下定决心削弱冀州势力,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不过,袁绍倒认为辛评的担心非常有道理。

辛评的劝谏都是从稳固袁绍的大业出发,而许攸却不是,他为了捞取权势,不择手段,甚至连袁绍的霸业都不顾了。

袁绍从张邈背叛自己之后,已不再信任昔日的一帮旧友,虽然他依旧把许攸留在身边,但因为这几年两人政见不一,屡屡发生争执,袁绍已完全不信任他了。这次沮授被赶出洛阳后,袁绍打算再次起用他,利用他的权势来制衡颖川、汝南诸势力。在他看来,只要许攸支持自己建立王业,这个人还是可以信任的。但今天一番话谈下来,袁绍发现,许攸已经不是十几年前那个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忠心耿耿的许攸了。

“沮大人在北疆军南下后,处置严重失当,给洛阳带来了重重危机,考虑到此次危机是由公则(郭图)抗令引起的,主要责任不在沮大人,所以……”袁绍看看三人,以征询的口气问道,“我打算上奏天子,举荐他为大鸿胪,让他到许昌去侍奉天子,你们看如何?沮大人劳苦功高,这点过失毕竟算不了什么,无须罪罚。”

“大人,好办法,好办法啊。”逢纪鼓掌高赞。许攸、辛评相视苦笑。

逢纪在一边手舞足蹈,两人也不好无动于衷,只得站起来恭维了两句。

曹操把天子送到许昌后,除了丞相府外,朝廷其他诸府也都迁到了许昌。天子既然不在他手上了,他当然不愿意花钱养一帮白吃白喝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的官吏。这个朝廷纯粹是个摆设,人员不齐备,平时也无事可干,不过好歹能拿一份俸禄混混日子,养老休闲还是不错的。此时袁绍为平息洛阳危机,让沮授去许昌朝廷任职大鸿胪,明里是升了沮授的官,肯定了沮授的功绩,但暗底里却剥夺了沮授手上的权力。

沮授离开洛阳的真正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袁绍用这种办法解除沮授的权力,冀州籍的官吏能接受,也能继续忠诚于袁绍,毕竟他们的生命没有受到威胁,既得利益也没有受到很大损失。相反,出面袒护郭图的袁谭,却因为冀州籍官吏对郭图的痛恨而遭受池鱼之灾,平空得罪了本来支持他的这股势力,损失很大。

“公则(郭图)如何处置?”许攸慢悠悠地问道。

“他现在仗着有人撑腰,连我的话都不听了。”袁绍冷笑,“不过,大家都是相交多年的朋友,没有必要因为这件事闹得反目成仇。我既然没有惩罚沮大人,也就不为难他了,让他去关中吧。他不听我的话,留在洛阳也没用。”

“谁去河内领军?”

“让高柔去吧。”袁绍说道,“本来想让高干去,但如果我们回援河南,这里就需要留兵屯驻。我觉得让高干留在白马、濮阳阳更合适。”

“沮大人走了,何人坐镇洛阳?”许攸又问道。

袁绍看了他一眼,许攸那期盼的眼神已把他心中所想暴露无疑。

“我打算让孟谦(袁微)坐镇洛阳。”袁绍嘴角掀起一丝嘲讽,“子远,你看如何?”

许攸眼里掠过一丝失望,脸上的笑容有点苦涩,有点沉重,还有几分落寞。

“孟谦兄威严不足亲和有余,坐镇洛阳恐怕难以服众。”辛评沉吟良久,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此刻正值攻占中原的关键时期,洛阳万万不能乱。以我看,还是让显思(袁谭)坐镇洛阳为好。此乃万无一失之策。”

“关中至关重要,显思不能离开。”袁绍一口否决。

辛评还欲再劝,袁绍摇手阻止,“我知道让孟谦坐镇洛阳有点难为他。以他的威望的确难以驾驭洛阳诸府,所以我打算让正南(审配)和他一起回去。”

许攸脸上神情一黯,眼里蓦然露出一丝怨恨之色。辛评愣了片刻,轻轻“哦”了一声,不再说话。

逢纪则喜形于色,嘴里吐出一连串的奉承之辞。

沮授走了,冀州籍的文武大吏还在,这帮人如今遍布洛阳诸府和各地军中。很多人都在要害部位,熟知军政,短期内根本无法撤换。以袁微的资历和威望,很难指挥他们。

审配在冀州籍的官吏中威望很高,仅次于沮授,但他这几年因为和沮授、田丰等人政见相左,渐渐被沮授和田丰利用各种机会排挤到了一边。这也正是他和袁绍走得更近,甚至受袁绍影响,转而支持袁尚为袁阀继承人的原因之一。

袁绍的安排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解除了沮授的权力,分裂和削弱了冀州势力,打击了袁谭的实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为下一步建立王业和指定袁尚为自己的继承人打下了基础。

许攸和辛评告辞离去。

袁绍留下逢纪继续商讨一些细节,同时派人去请袁微和审配立即赶到大帐议事。

“大人,许子远的神情你看到了吗?”逢纪小声问道。

“他有点不高兴。”袁绍淡淡地说道。

“哼……”逢纪冷笑,“许子远何止不高兴,他大概杀人的心思都有了。”

袁绍叹了一口气,“今天不应该叫他来。”

“今天他如果不来,大人如何看到他的真面目?”

“元图,你想得太多了。”袁绍摇摇手,“子远和我几十年的朋友,他这个人我很了解。子远除了心高气傲、私心较重外,其它的无可挑剔。有些地方,我们都不如他,这一点你必须承认。”

逢纪不屑地撇撇嘴,“等审正南到了洛阳,许子远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袁绍疑惑地看了他一眼,正要开口询问,袁微的说话声从帐外传了进来。

审配对袁绍的安排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他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可惜沮授和田丰对自己的劝谏听不进去,他们非常固执,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正越来越危险。

从董卓乱政开始到现在,大汉已经陷入战乱整整十年了。大家努力了十年,但现状却越来越糟糕。沮授和田丰等人认为,要想重振社稷,必须要改变国策,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旧制,从源头上遏制祸乱。但袁绍,还有许许多多的官吏,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没有完全看清这一点,又或者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他们至今还在拯救大汉的漩涡里垂死挣扎,还在挽救社稷的荆棘里艰难行进。

河北就是个鲜明的例子。李弘一介武夫,从贫瘩的北疆土地上迅速崛起,靠得不是他强悍的武力,而是他从先帝时代就开始实施的一系列新政。李弘的学识肯定比不上大汉一个普通的士子,但他锐意改革,他的胆子非常大。他依靠一群同样锐意改革的士人的帮助,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把本朝使用了数百年的官制、田制、赋税制等等制度都进行了修改,有的甚至就是彻底推翻重新制定。就连治国之本的官学都在他的强横干预下,起用了郑玄大师融合了今古文经学两家之长的新经,从而结束了长达两百多年的今、古文经学之争。

河北之所以越来越强大,不是因为它武力的强大,而是因为它有充足的财赋支撑它强大的武力。而这充足的财赋,就来源于河北实施的新政。

相比河北,洛阳的改制就显得非常保守。这几年,袁绍推行的一些新制也让洛阳、豫州等地的财赋飞速发展,但和河北实施的新政相比,这种改制治标不治本,没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发展是短暂的,到了一定时间后,它本身的锢疾会再度爆发。

前年的冀州大战,联军大败。沮授、田丰等人趁机在洛阳掀起了一场改制的高潮。他们认为联军集洛阳、豫州、荆州、江淮四地的财赋都没能击败李弘,反而让仅有冀州之利的河北打得大败,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像河北一样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制度。

河北以冀州之利养活了二十万大军,洛阳为什么不行?洛阳有关东之利,有豫州之利,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为什么就不能打造一支二十万人的强悍之师?

这个说法打动了袁绍。他接受并开始实施计口授田制,实施由此田制而修定的新赋税制。

然而,袁绍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洛阳、河南、南阳、豫州各地的门阀富豪们在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坚决抵制。沮授、田丰等坚决推行和实新政的官吏们成了门阀富豪们的攻击对象。诬蔑沮授、田丰私通河北的谣言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

袁绍让步了。因为关中地多人少,袁绍随即下令,仅在关中一地试行新制。

这场风波激化了洛阳各势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让袁绍感到自己手中权力的脆弱,于是事情便开始向不利于沮授、田丰这些坚决而激进的改制势力的方向发展了。

当天晚上,审配去看完田丰,把袁绍为解决洛阳危机而做的安排细说了一遍,把袁绍这种安排的前因后果也分析了一遍。

“元皓,你给袁大人写封信,承认自己的错误。”审配劝道,“待在这里不是事,先出去吧。出了大营,随你去哪,洛阳、许昌,都可以,我帮你去求求大人。”

田丰沉默良久,点了点头。

第二天,田丰的信递到了袁绍手上。

田丰在信中详细阐述了实施新政对社稷中兴的决定性作用,并列举了吴起、商鞅变法,光武皇帝中兴等等事例,劝谏袁绍施展雷霆手段,狠狠打击门阀富豪对抗新政的不法行为。接着田丰重申自己反对大军回援河南的理由,极力劝阻袁绍不要错过占据中原的最佳机会。

在信的最后,田丰对袁绍处理洛阳危机的办法提出了质疑,他指责袁绍任人唯亲,把自己的宗室亲族都安排在重要位置上。“关、洛到底是大汉的州郡,还是你袁大人的州郡?这样下去,奸侫小人充斥府衙,纲纪沦丧,败亡只是旦夕之事,大人的霸业转眼就会灰飞烟灭。”

袁绍看到前面,还颇为田丰的忠心而感动,等看完后面,顿时气得浑身颤抖,恨不得一刀把田丰砍了,“给我杀了他。”

袁微、审配、许攸、辛评等人苦苦哀求。

“元皓的话说得虽然难听了一点,但也是实情。”袁微拱手说道,“元皓如果不是忠义之人,他反倒不会犯颜直谏了。所谓忠言逆耳,就是如此,大人还是手下留情吧。”

众人围着袁绍说个不停,只有逢纪站在人群外,悠闲自得。审配急步走到他身边,低声求道:“元图,快去帮元皓求求情。此时千万不能杀元皓,元皓一死,受益最大的就是显思(袁谭),这对稳定洛阳局势没有半分好处。”

逢纪故作高深地想了一下,这才慢慢走到袁绍身边,低声说道:“大人,还是先把田丰押回洛阳吧。等事情平息了,再行处斩也不迟。”

袁绍也是一时气话。他和田丰相处近十年,对他的为人很了解,知道田丰耿直刚烈,说话一向如此。逢纪这么一说,袁绍正好就势下台,“好,好,押回洛阳,押回洛阳。”

当天下午,袁微、审配、高柔押着田丰急赴洛阳。

袁绍在白马大营里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回援河南?他再次召集许攸、辛评、逢纪、高干等人商议。

这时快马急驰而入,带给袁绍一个惊人的消息。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九章 逐鹿中原 第八节

蒋奇兵败垣雍城。

北疆军攻占荥阳后,张郃率军急赴敖仓。不久,张绣也率军赶到。

正当两人和王当商议破敌之策时,颜良的书信送到了数仓。颜良在信中说,大将军已到邯郸,中原大战即将开始。开辟河南战场的目的,是为了把袁绍的主力吸引到河南,以便大军渡河南下后,迅速攻占据兖州大部份郡县。颜良命令张郃统帅各部军队,不惜一切代价击败蒋奇,迫侯袁绍主力回援河南。

张郃和诸将兴奋不已,谁都没有想到朝廷攻打中原的步伐竟然如此快速。大战目的既然已经明确,诸将过去的担忧随即一扫而空,代之而起的是满腔豪情。

张郃立即集结了大约二万三千人的大军,渡过汴渠,摆出一副要和蒋奇决一死战的架势。

蒋奇兵力不足,只好缓步后撤,打算依托垣雍小城坚守待援。

北疆军毫不犹豫,马上展开了攻击。张郃率前军五千人紧追不舍,缠住了蒋奇。王当、张绣各率大军,从敌军两翼长驱直入,意图实施包抄围歼。

蒋奇看出了危机,当机立断,命令各部丢弃辎重,全速后撤。

垣雍城距离汴渠只有一百多里。蒋奇撤退的速度本来就快,等他发现情况不对时,距离垣雍城已经不足六十里了,此刻全军将士撒腿狂奔,数个时辰后便赶到了垣雍城。

北疆军追赶不及,痛失良机,只好围住了断后阻击的韩猛。韩猛率领三千士卒以辎重车结阵,顽强抵抗,拒绝投降。

张郃不想耽误时间,他大手一挥,“给我杀!”

二万多北疆军将士一拥而上,韩猛和他的三千士卒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条破船,转眼就被滚滚大浪淹没了。

北疆军乘胜追击,于第二日凌晨时分将垣雍城团团围住。

蒋奇失去了粮草辎重,垣雍城城小难守,兵力上又处于劣势,岌岌可危。

袁绍此时别无选释,只有急速回援,否则蒋奇的大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袁绍命令高干领一万大军留守白马、濮阳,自己率三万大军急速驰援垣雍城。

****

三月下,青州,北海国,高密城。

高顺奉命率五千大军进入青州,与臧霸会合于临淄。随后,两人合兵一处,带着二万大军迅速赶到北海高密,和管亥的一万大军会合。

黄巾军自峥嵘谷大败后,损失惨重。管亥在重整大军的过程中接受了高顺的建议,把老弱病残全部遣送到各地郡县种田,只留下了一万精壮。此时南青州的“计口授田”在北海和莱芜两郡府衙的努力下,推广顺利,这些遣送到各地郡县的黄巾士卒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管亥为此对高顺极为感激和钦佩。

管亥和一帮黄巾将士听说要攻打徐州,非常兴奋,个个摩拳擦掌,发誓要借着北疆军相助的机会,为去年惨死于峥嵘谷的管承、吴霸和数万黄巾将士报仇血恨。

“驻守琅琊的关羽目前有多少军队,你们探查清楚了吗?”高顺望着管亥、昌豨等人激动的面孔,神情严肃地说道,“去年峥嵘谷大败,你们败在轻敌,中了关羽的诱敌之计。此次攻击徐州,我们只能胜不能败,否则南青州就要拱手送给关羽了。”

“大约二万人左右。”昌豨在管亥的示意下,站起来走到高顺面前,指着案几上的地图把关羽军的兵力部署大致说了一下。昌豨二十多岁,高大英武,说话条理清晰,老成稳重,眉宇间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从去年我们和他数次交战来看,此人用兵……”昌豨犹豫了片刻,没有继续说。坐着自己对面的是北疆有名的悍将,曾追随大将军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他面前谈论用兵之道,似乎有不自量力之嫌。

高顺好象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你接着说,关羽这个人除了臧大人外,我们都不了解。”

坐在高顺左侧的臧霸摇了摇手,“我和关羽并肩作战的次数很少,对他的用兵特点我知之甚少。”

高顺颇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语。

高顺这二年驻军高唐,和臧霸接触很多,发现这个人很讲义气,属于那种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这大概正是臧霸成为青徐一带寇帅的主要原因。没有驾驭众寇的威望,怎能成为寇帅?臧霸的这种性格对他为人作事的影响非常大。

据臧霸手下说,臧霸在徐州很孤立,朋友很少,但他有个最好的朋友,此人就是关羽。关羽也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他随刘备到了徐州后,因为和臧霸性情相投,很快成为莫逆之交。多年的战场厮杀让两人友情日渐深厚,遂成为生死兄弟。这些年刘备和臧霸相安无事,关羽从中起了很大的缓冲作用。

臧霸占据青州后,刘备立即让关羽领军屯驻琅琊,正是想利用两人之间的私交以维持青徐边界的稳定。虽然这种意图没有实现,青徐之间还是频繁交战,但北青州的臧霸却一直没有参予攻击。

峥嵘谷大败后,管亥和部分黄巾军将领对臧霸屡屡调用黄巾军攻击徐州非常有意见。管亥甚至公开在高顺面前抱怨,说臧霸有借刀杀人独霸青州之意。高顺意识到问题严重,曾数次亲赴北海安抚黄巾将士,以缓和南北青州之间紧张的关系。

臧霸从不在高顺面前提及关羽,对两人之间的关系更是讳莫如深。此次他和高顺一起南下打徐州,还是只字不露。他甚至还为此特意拒绝了朝廷的任命,力荐高顺为大军统帅,指挥徐州战场。高顺佯作不知,也不问。

昌豨见高顺非常亲和,胆子随即大了点。他稍加沉吟,慢慢说道:“关羽用兵,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动静之间了无痕迹。”

臧霸神色凝重,眼里闪过一丝赞赏一分惊讶。

高顺不动声色地看看臧霸,然后伸手轻拍地图,笑着问昌豨道:“你可有破敌之策?”

昌豨面对高顺的笑脸,心里有点紧张,双手局促不安地来回抚摸着刀柄。

“随便说说。”高顺鼓励道,“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只知道挥刀砍杀,远没有你这样的见识。”

昌豨面孔微红,略显激动地说道,“峥嵘谷大战后,我想了很久。要想击败关羽,关键在于动静虚实。如果我们能化动为静,化虚为实,关羽必定中计。”

高顺连连点头,大为称赞。

“管大人,此次攻打徐州,你愿不愿意打头阵?”高顺话题一转,目光转向了管亥。

管亥愣了一下,抬头看看若无其事的臧霸,又看看满脸期的高顺,非常不满地“哼”了几声,勉为其难地说道,“嗯,好。”声音小得连他自己都听不到。

高顺冲他招招手,管亥无奈,站起来走到高顺面前,躬身问道:“大人有何吩咐?”

高顺坐直身躯,凑到管亥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管亥先是浓眉一瞪,面有怒色,随即又转怒为喜,连连点头,嘴角掀起几分嘲弄之色。

****

三月下,徐州,琅琊郡,开阳城。

黄巾军再次出兵攻打徐州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关羽手中。

“大人,青州的黄巾军卷土重来,实力上好象不减反增了。”秦昌指着地图说道,“黄巾军在两天内连克两城,东武、诸县尽数陷落,数万大军直扑莒县,来势不小啊。”

关羽丢下手中的书信,眯着眼睛冷哼了一声,“一帮乌合之众,杀不尽杀。急告莒县曹豹,请他多派斥候,仔细探查,看看北青州的臧霸是不是来了。”

秦昌诧异地看看关羽,“大人,前两次黄巾军兵犯徐州,他都没有参加,这次……”

“这次他一定会来。”关羽口气非常肯定,“宜禄,青州的确是臧霸和黄巾军一起占据的。但你想过没有,臧霸这个寇帅和管承、吴霸相比,谁在黄巾军中的威信更高?臧霸毕竟是寇帅,不是黄巾军大帅。当年青州黄巾军大败于济北,四分五裂,孙观、吴敦等人随即投靠了臧霸,但管承、吴霸等人为什么不去投靠?还有,为什么臧霸待在北青州,而管承却在南青州?两人到底谁是青州之主?”

秦昌有点明白了。

“宜禄你看看……”关羽手指案几上的地图,“北青州位于河北和南青州之间,而南青州位于北青州和徐州之间。臧霸和黄巾军相比,他的生存机会要大上很多。”

“臧霸为了生存,脚踩两支船,表面上听从中原曹操的,暗地里却和河北来往甚密,虽然这种做法令人不齿,但他赢得了发展的时间。”

“黄巾军和曹操仇深似海,它要想生存,只能求助于河北,而这些援助要想运到南青州,必须从臧霸的北青州过。俗话说,雁过拔毛,黄巾军得不到足够的援助,只好攻击徐州。当然了,攻击徐州,对黄巾军来说是以攻代守,如果它能拿下琅琊、东海等徐州东部郡县,对它将来立足山东(泰山以东)还是非常有利。”

“大人的意思是说,黄巾军在臧霸的挤压下,在徐州的威胁下,为了生存,只好出击徐州,但现在……”秦昌疑惑地说道,“管承、吴霸都死了,仅凭资历甚浅的管亥、昌豨等人根本无法和臧霸抗衡,北青州事实上已经是臧霸的了,他还要打徐州干什么?”

关羽的手指向了河北,“管亥、昌豨的资历浅威望不够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实力和臧霸抗衡,他们背后还有强大的河北。河北不希望臧霸独占青州,更不希望臧霸成为第二个田楷和自己作对,所以河北会鼎力支持黄巾军和臧霸平分青州。在这种情况下,臧霸要想独占青州,只有一个办法,遵从河北的命令,趁着我们徐州主力在江淮围攻袁术之际,和黄巾军一起攻打徐州,继而把黄巾军彻底葬送在徐州战场上。”

关羽轻蔑一笑,望着秦昌说道:“宜禄,黄巾军自去年大败峥嵘谷后,实力几乎折损一尽,它哪里还有实力攻打徐州?此次来攻打徐州的一定是臧霸,甚至还有部分北疆军。”

“北疆军?”秦昌惊讶地说道,“北疆军今年要北上大漠攻打胡人,不太可能兵进青州。”

“我是说驻兵高唐的北疆军。”关羽说道,“如果臧霸和黄巾军都死在了徐州战场上,青州随即唾手可得。”关羽瞅了一眼秦昌,“如果你是李弘,你愿意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吗?”

秦昌连连摇头,“大人深谋远虑,想得太透彻了。不过,以大人和臧霸之间的私交,这一仗完全可以不战而胜……”

关羽想了一下,低声轻叹,“宜禄,你太一厢情愿了。青徐一带的人私下都称呼宣高老弟为寇帅。寇帅,寇帅……”关羽反复念了几遍,“你一边念一边想,就知道这两个字的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了。”

秦昌有些茫然。

“传令,大军立即集结,急赴莒县。”

****

三月下,扬州九江郡,淮水河北岸下蔡城(今安徽凤台)。

北疆军攻击河南的消息迅速传到兖州军大营,曹操大喜,“真乃天助我也。”

“急告刘备、孙策、周瑜,立即攻击九江郡。”

“传令各部,立即渡河,攻击寿春。”

三月底,曹操的大军自下蔡方向攻击寿春,刘备的大军自义成(今安徽怀远)方向攻击阴陵,孙策的大军攻击历阳(今安徽和县),周瑜的大军自庐江郡方向攻击合肥。

江淮战火纷飞。

寿春城。

袁术躺在院中的软榻上,凝神望着塘边柳树上长出的点点新芽。

微风拂过,一股淡淡的幽香洒满了花园,沁人心脾。

这是自己的最后一个春天了。他突然想到了何进的母亲舞阳君,舞阳君被董卓杀了后,做了花园的花肥。不知道曹操杀了自己后,会不会把自己碎尸万段,也丢在这些美丽的花草下面。死后能做花肥,也还不错。反正都死了,这身骨肉迟早都要变成泥土。

袁术缓缓抬头,望向碧蓝的天空。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九章 逐鹿中原 第九节

阎象匆忙的身影出现在花园里。

袁术病倒后,军政皆有李业主掌。李业战死蕲城后,扬州军政便由阎象全权负责。

阎象走到袁术的软榻旁边,挥手示意周围的卫士奴婢退到远处。

“大人,曹操有书信送到。”阎象展开手中的书简,轻声念了一遍。

曹操把眼前江淮、中原和河北的形势具体说了一下,认为袁术的败亡已经是旦夕之间的事,没有任何求生的可能。曹操在信中劝告袁术正视现实,为了让九江郡百姓免遭战祸之苦,还是尽早投降为好。接着他给袁术提了一个建议。如果袁术不愿投降,可以离开九江郡,随便去哪,河北或者汝南老家都行。曹操说,只要你离开九江郡,我绝对保证你的生命不受任何威胁。

袁术一直闭着眼睛,就象睡着了一样,没有任何表情。

“大人……”阎象低声喊道,“大人,你看我们如何回复曹操?”

“北疆军攻击河南?”袁术虚弱无力,声音非常小。阎象没有听清,急忙把耳朵凑到袁术的嘴边,“大人,你说什么?”

“我有个预感……”袁术急促地喘息了几声,因为情绪波动,他剧烈咳嗽起来,“豹子即将南下中原,曹操要完蛋了。”

阎象失望地抬起头,心中非常悲伤。袁术最近病情加重,经常头脑发昏胡言乱语,现在又发作了。李弘怎么可能会攻打中原?难道凭袁耀的一番哭诉就能打动李弘,让李弘改弦易辙,统率大军南下攻打中原?

最近一段时间,在曹操、刘备、孙策、周瑜四面围攻下,九江郡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袁术很多手下开始逃离九江郡,有的密书曹操、刘备、孙策等人,打算在九江失陷后投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还忠诚于袁术,誓死要和袁术一起同生共死,但这部分人随着时间的延续可能也会背叛袁术。寿春城内危机四伏。

现在自己很佩服袁术,他抢先一步,把很多亲信部下的家眷送到了河北。虽然名义上这是为了保护自己部下的亲人,但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威胁。这些人的家眷到了河北后,他们身无牵挂,要么和袁术一同死战,要么兵败后逃亡河北。背叛袁术和投降曹操都没有出路。此刻家眷们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而这正是袁术至今还能坚守九江郡的重要原因。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袁术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归天,这让一部分对袁术忠心耿耿的人不得不提前为自己打算。毕竟,袁术一死,大军四分五裂,大家也就各奔东西了。要不想成为袁术的陪葬品,最好的办法就是趁早逃亡或者丢弃一切幻想断然投靠曹操、袁绍等人,以便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

如今,荀正已经接到曹操、荀彧的多份书信,一旦袁术败亡,投奔曹操已成定局。他和自己私交甚好,曾不止一次劝告自己尽快给曹操献书请罪,为自己留条后路。

李业的弟弟李术因为兄长被曹操所杀,当然不会投降曹操。所以他利用自己驻守合肥的机会,和周瑜、鲁肃暗通款曲,打算在时机适合的时候,率军投奔周瑜。现在他已经拒绝听从阎象的调遣了。

驻守历阳的袁胤、张炯在昔日好友张昭、张纮的劝告下,心有所动,听说孙策已经向他们做出了承诺,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刘备的手下孙乾、縻竺这段时间内频繁出没于当涂,和驻守当涂、阴陵一线的大将纪灵、何仪、刘辟等人来往甚密。据传刘备曾秘密渡河约见纪灵,两人之间好象已达到某种协定。

九江郡风雨飘零,袁术败亡的命运已不可挽回。

阎象坐在袁术身边,思前想后,悲从心生,泪水不由自主地润湿了眼眶。他抓住袁术干瘦的手,哽咽说道,“大人,我怎样才能救你……”

袁术眼露感激之色,竭尽全力从喉咙里极力挤出了几个字,“孟文,告诉他们,要想保住性命,就要忍,一直忍到最后一刻,否则,你们所有人都难逃一死。切记,切记……”

“大人……”阎象咬咬牙,痛苦地说道,“原谅他们,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啊……”

袁术淡淡一笑,“我不怨他们,也不怨任何人。我为了活着,挣扎了十几年,如今总算解脱了,我很高兴。”

“大人……”阎象心痛如绞,黯然无语。

袁术慢慢闭上眼睛,一滴泪水悄然滴落。

****

三月底,兖州,东郡,苍亭。

夏侯渊急驰六十里,由东阿城赶到黄河岸边。

昨天,从济北国的茌平传来消息,黄河上突然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大约有一千多艘大船,其中楼船就有五十多艘。这支船队分为十个小船队,前后绵延一百多里。这些大船都是海上的船只,个个吃水很深,显然装载了大量的货物。

夏侯渊吃惊之余,也很愤怒。济北国紧靠平原郡,虽然和平原郡之间有济水相隔,但一千多艘大船的庞大船队出现在黄河上,竟然等到船队进入济北国时才被发现,未免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的斥候呢?你们的斥候干什么去了?夏侯渊冲着前来送信的济北府别驾大声质问。

此事事出突然,又太过重大,济北国相特意派遣自己的别驾前来传信,以示自己对此事的重视。这位别驾解释说,从上个月黄河解冻之后,平原郡的北疆军巡檄铁骑就遍布济水河和黄河之间。斥候只要渡过济水河,非死即伤,损失非常大。济北国只有数千军队,斥候数量有限,所以后来就不敢再遣斥候了。而与此同时,北疆军的斥候却大量南渡济水,向济北国境内探查。济北国的军队为了狙击他们,只好让自己的斥候活动在境内,因此这段时间就疏忽了对平原郡境内黄河河道的探查。

发现船队后,茌平守军曾派小船接近船队探查,但被船上的守卫用长箭射了回来。这位别驾说,根据茌平守军的描叙,他怀疑这支船队就是河北年前集结于冀州渤海郡的准备运粮到幽州的船队。让人疑惑不解的是,如果这支船队就是冀州运粮到幽州的船队,它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黄河?难道是为了给正在攻打河南的北疆军运送粮食?这个答案显然经不起推敲,因为要给攻击河南的北疆军运送粮食,从冀州的邯郸,邺城方向运送就可以了,无需千里迢迢,从渤海用船送到河南。

夏侯渊联想到近期北疆军斥候渡河南下探查的人越来越多,而自己的斥候却很难越过黄河渗透到对方一百里外的地方,心里顿时警觉起来。难道北疆军要攻打兖州?但攻打兖州,北疆军有必要如此明目张胆、兴师动众地征调海运船队?两地之间不过隔着一条黄河而已,即使北疆军要渡河作战,也用不到调用一千多艘大海船到战场。

夏侯渊想不明白,随即赶到黄河岸边亲自查看。

一只只大船张满了风帆,快速行驶在波涛汹涌的河面上。

船夫的号子整齐划一,巨大的叫声随风而散,站在岸边都能清晰地听到那雄浑的吼声。大船两侧,上百只木桨上下翻飞,掀起阵阵浪花。

夏侯渊带着一队铁骑冲上大堤,勒马停下,手中马鞭直指前方,“吴雄的军队可有调动迹象?”

王忠喘了几口粗气,连连摇头,“东武阳方向没有任何动静。”

“这几天斥候可曾渡河探查?”夏侯渊大声问道。

“去了几个人,但一个都没回来。”王忠连连摇头。

纂侯渊脸色一变,怒声说道:“既然没人回来,你怎么知道吴雄还在东武阳?”

“大人,北疆军对黄河封锁很严,五里就有一个烽屯,斥候们很难上岸。即使到了对岸,也很难深入到东武阳、阳平一带。那里是北疆军的东武阳大营,从老人到小孩,看到陌生人就盘问,斥候很难探查到什么消息。”王忠无奈地说道,“大人,这些情况你也清楚。我们要想得到北疆军的消息,依靠斥候的探查根本不行。”

夏侯渊浓眉一皱,手中的马鞭顿时举了起来。

“大人,吴雄的大军的确还在东武阳。”王忠的脑袋下意识地缩了一下,双手一个劲地乱摇,“前几天,有个斥候侥幸跑到谷陇聚,发现那里有很多从外地赶来的民夫,听说要在东武阳一带的黄河北岸修建烽火台。”

“多少民夫?”

“据说有数万人,临时帐篷都有上千个。”王忠说道,“那一天,吴雄正好去谷陇聚调集民夫,所以……”

夏侯渊隐隐约约感到一丝不安。春耕已经开始,河北这时候不抓紧时间抢种,却征调民夫赶到东武阳修缮城池,筑建烽火台,太反常了。

“大人,船队正在靠岸。”亲卫骑的队率突然喊了起来,“船队停下来了。”

夏侯渊心中一窒,不由自主地抬头看向天空。太阳距离西山还有很远一段距离,黄昏未到,船队为何靠岸?难道这是船队的终点?船中所载的会不会是北疆军的主力?夏侯渊被自己这个奇怪的想法吓了一跳。

****

司马懿在一帮亲卫的簇拥下,说说笑笑走上了堤岸。

“还是站在土地上踏实。”他双脚站在土地上,用力剁了几下,“在船上待长了,才知道脚踏实地的好处。”

北军中候吴叶站在渡口前,笑容满面,“仲达,你来迟了。”

可马懿连连拱手,“我们日夜兼程,一天都没歇,这样还迟了?你们何时到的?”

“不迟,不迟,只是诸位大人心急如焚,度日如年,发点牢骚罢了。”吴叶大笑,“我们昨天晚上到的。麴大人说,你今天要是没按预定时间赶到,他要打断你的腿……”

“侥幸,侥幸……”可马懿笑着问道,“几位大人都到了?”

吴叶摇摇头,压低声音说道:“赵云将军的铁骑明天下午到达东武阳。”

“大将军在哪?”司马懿随口问道。

“我也不知道。”吴叶扶着司马懿跳到马上,非常兴奋地说道,“你一来,大战就开始了。我们明天架好船桥,后天就可以南下中原了。”

司马懿看看人声鼎沸的渡口,笑着警告道,“当心泄密,脑袋会掉的。”

****

兖州东郡,黄河北岸,夷仪聚(今聊城西南五里)。

大将军李弘坐在大树下,和阎柔、卫峻、杨明、大单于刘豹等将领随意笑谈。几个单于庭的大当户,大都尉因为听不懂大汉话,需要刘豹、杨明给他们解释。几个人坐在一起,又是比划又是叽哩咕噜说个没完,笑声不断。

远处,三万铁骑将士散布在数里长的河边上,正在扎营。

“此处距离茌平大约八十里。”李弘用马鞭在地上划了一个简单的地形图,“我们向东急驰八十里,然后渡河攻克茌平、临邑,随后我们直接杀进东平国。在东平国我们不能耽误太长时间,以免丧失攻占昌邑的时机。”

“时间如果不够,我们可以不打任城国。”阎柔说道,“到了昌邑后,我们只要分出一部铁骑保护粮道,防止任城国的军队从侧翼威胁即可。”

几个人正在议论着,快马飞驰而至。

吕布送来消息。魏延已率船队靠岸,明天架桥,后天过河。

“仲达、文长这两小子好厉害,时间算得半分不差。”阎柔脱口赞道。

“我们来早了,大军屯驻在一百多里长的河边,容易暴露,所以船队到达的时间和各部军队到达的时间最好能在同一天。”李弘笑道,“敌人迟一天知道我们的目的,我们就能多一天时间横扫中原。”

“传令……”李弘站了起来,“明天各部大军全部赶到预定渡河地点。”

“不再隐瞒大军踪迹了?”杨明问道。

“没有必要了。”李弘摇摇手,“急告田畴、陈宫、可马懿、魏延四位大人,立即开始架桥。”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九章 逐鹿中原 第十节

大汉国建兴三年(公元199年)四月。

四月初,兖州东郡,黄河北岸。

黎明,曙光刚刚降临大地,通往黄河北岸苍亭渡、茌平渡等十个渡口的各条道路上,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如同一条条波涛汹涌的洪流呼啸而下,腾空而起的烟尘遮蔽了半个天空,各种各样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掀起道道声浪直冲云霄。

数十万民夫赶着空荡荡的马车,挑着空无一物的箩筐,轻松悠闲地走在驰道上,有说有笑,全然没有奔赴战场的紧张和恐惧。

十万大军夹在民夫大潮中间,徐徐而进。

苍亭渡口。

一百二十艘大船张开巨大的风帆,摇动强悍的长桨,乘风破浪,迅速在黄河河面上一字排开,就像一行展翅飞翔的雄鹰,把黄河两岸连到了一起。

其余三十艘大船驮载着强弓手和弩炮,急速驶近南岸水域,防止敌军乘船来袭。

当朝霞满天,一轮旭日跃空而出的时候,密集的战鼓声冲天响起。

河面上的各艘大船迅速降帆,落锚。船上的船夫和士卒们以粗如手臂的大绳把各条大船紧紧相连。

司马懿驻马立于渡口,指挥架设船桥。得到各条大船已经相连的消息后,他立即下令,在每条船之间铺上厚厚的木板。

渡口五里外的临时营帐里,为架设船桥而用的木板早已运到。掀开铺在粮囤上的麦秸和防雨毡布,一个个堆得象小山一样的粮囤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数万强壮民夫用马车把宽大厚实的木板运到渡口,以最快的速度开始铺设船桥的桥面。

麴义、玉石在一帮亲卫的簇拥下,打马来到渡口。

“仲达,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船桥的铺设?”麴义挥动着马鞭,焦急地问道,“今天黄昏前,能不能完成?”

司马懿正在一边向玉石介绍停泊在河面中央的那五艘两层高楼的楼船。船桥的铺设很有讲究,黄河河面宽,风大浪急,船桥必须要有几个牢固的着力点,否则天气一旦恶劣水流变急,船桥可能拦腰断裂。这五艘庞大的装满了辎重的楼船就是起到加固船桥的作用。

玉石听得津津有味,麴义却一点兴趣也没有。司马懿听到麴义的问话,歉意地对玉石笑笑,转身回答麴义道:“大人,如果对面的叛军没有攻击行动,黄昏前可以完成铺设。”

“能不能再快一点?”麴义冷声说道,“现在大军攻击中原的意图已经暴露,时间就是一切。你的速度再快一点,黄昏前必须完成铺设。我要发动攻击,抢占苍亭。”

司马懿为难地摸摸嘴唇上的胡子,“大人,要加快船桥的铺设速度,办法倒是有一个,不过……”

“什么办法?”麴义急切问道,“有困难我帮你解决。”

“可以从船桥的两端同时向中间铺设,这样架桥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司马懿说道,“这里的民夫足够多,但我没有多余的船把民夫和板料运到船桥的另一端。”司马懿手指河面上三十艘正在鼓帆游戈的大船,“对岸就是叛军。为了架桥安全,我们必须要有保护,这些船不能承担运输之责,所以……”

“所以现在就发动攻击,是吗?”麴义眯着眼晴,赞赏地看了司马懿一眼。

“曹操留在兖州的防守兵力并不多,最多两万人。曹仁的一万人马驻防于定陶、昌邑一线。夏侯渊的一万人驻扎在黄河南岸,他的兵力主要集中在苍亭、东阿、茌平、临邑一线。如果我们等到明天发起攻击,夏侯渊可能把东阿的人马连夜征调到苍亭来,这样我们的攻击难度将增加很多。以我看,不如现在就打,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麴义沉吟不语,目光转向玉石。

玉石思索片刻,指着船桥说道:“因为对岸有叛军,所以我们黄昏前即使完成船桥的铺设,但这船桥距离对岸大堤大约还有两百步。如果我们明天攻击得手,剩下这两百步的距离还要架设船桥,时间上至少耽搁半天。”他看看麴义,用力挥了一下手,“可以打。”

“现在河面上有三十艘大船,每次回来五艘装运攻击部曲,其它船只在河面上负责警戒。等到三十艘全部装满攻击部曲的将士后,立即发动攻击。苍亭打起来后,这三十艘大船留下五艘保护船桥,五艘装运民夫和板料到船桥的另一端架桥,剩下二十艘继续装运士卒到对岸参加攻击。”

“好,就这么办。”麴义转头看向吴叶,“距离渡口最近的是哪支军队?”

“虎贲营。”吴叶躬身回道,“张震大人刚刚送来口信,他的军队距离渡口还有五里。”

“传令,命令张震大人即刻率军赶到渡口,攻击苍亭。”

夏侯渊坐在马背上,望着河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望着已经渐成雏形的船桥,心里紧张地几乎喘不过气来,喘息声异常粗重。惊骇、惶恐、疑惑、懊悔、担忧、绝望、愤怒,各种各样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窒息难忍,恨不得仰头狂吼。

上当了,所有人都被李弘骗了,这头狡猾狠毒的豹子终于张开血盆大口,气势汹汹地杀过黄河了。

王忠打马狂奔而来,“大人,大人……”

夏侯渊冷冷地看着他,从牙缝中缓缓挤出几个字,“北疆军是否在其它渡口架设船桥?”

王忠擦了一把脸上的汗,连连点头,眼里尽是惊恐之色,“大人,蒲合、杨须、林亭等地已有急报传来,北疆军正在架设船桥。”

“这么说,从茌平到苍亭……”夏侯渊手指黄河东面,无奈地叹道,“北疆军在一百五十里的黄河河段上同时展开攻击,我们如何抵挡?”

王忠吞了一口口水,紧张地说道,“从苍亭到茌平这一百五十里的黄河上有十二个渡口,依照北疆军这个架势来看,可能要架设十二座船桥。”王忠的声音颤抖了几下,“大人,十二座船桥,会有多少北疆军?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王忠的声音越来越低,低得几乎连他自己都听不到了。

“无耻,卑鄙……”夏侯渊突然愤怒地骂了起来,“我们都上当了。你看看,你看看这些船……”夏侯渊激动地指着前方,“没有一年多时间的准备,河北哪能集结如此规模的船队?什么辽东叛乱,柯比熊祸乱大漠,都是假的,都是河北骗我们的诡计。”

“看样子,冀州大战结束后,河北就在准备南下中原了。”王忠哀叹道,“大人,如今怎么办?我们是撤还是守?”

“撤,立即撤……”夏侯渊凌空一鞭抽出,“我们这点人马,还不够北疆军塞个牙缝。传令驻守各渡口的军队,急速后撤至东阿城,快……”

“茌平那边怎么办?”王忠急忙问道,“要不要让蔡阳立即撤出来?他只有三千人马,转眼就会被北疆军吃了。”

“坚守待援。”夏侯渊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多守一天,就能给丞相大人回援中原多争取一天时间。不能退。”

“大人……”王忠急声喊道,“我们还是急速撤出东阿、茌平一线吧。坚守东阿、茌平,肯定是死路一条。”

“北疆军如果在黄河上架设了十二座船桥,一座船桥过一万大军,就有十二万大军。加上河南方向的数万大军,北疆军此次攻打中原,至少动用了二十万大军。”王忠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嘶哑着声音说道,“就算丞相大人回来了,袁绍的军队支援了,我们也不是北疆军的对手。大人,还是让蔡阳先撤到临邑吧。只要军队在,我们就有反击的机会。大人……”

夏侯渊沉默不语,脸上杀气腾腾。

“大人,我们只有一万大军,而且还是分守各处城池,兵力上和北疆军根本无法抗衡。北疆军不能和当年的吕布相比。当年吕布只有一万多人,所以程昱等人才能守住东阿、范县、鄄城数月之久,但现在南下的北疆军有十几万人,我们如何守得住?如果北疆军利用铁骑的速度,迅速南下定陶、昌邑一线,把我们围在东阿等几座小城里,我们这一万多人就真的给北疆军塞牙缝了。”

夏侯渊脸上的杀气渐渐散去,代之以满胜的悲愤和痛苦。

“来不及了。”夏侯渊仰天长叹,“我们都来不及了。”

“丞相大人的军队正在淮水一带,距离中原一千多里,就算他日夜兼程往回赶,也是半个月之后的事了。袁绍的军队已经回援河南。前段时间几万北疆军南下攻击荥阳,看来就是为了把他拖在河南。我们现在即使向他求援,他也没有军队东进兖州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北疆军横扫中原。”

“大人,太突然了,谁能想得到河北竟然这么快攻打中原?冀州大战才结束一年半时间,河北就尽遣主力南下中原,可见李弘的疯狂。”王忠哀求道,“大人,我们还是撤回定陶和昌邑,会合曹仁大人吧。要守,也要到定陶和昌邑去守。北疆军的战线拖长了,城池占多了,他们的粮草运输和兵力都会有所减损。北疆军锐气一失,我们才能和他们决战于定陶和昌邑一线,而且那时我们还有袁绍、刘备的援军,完全可以放手一搏。”

“好吧,我们撤……”夏侯渊仔细权衡了利弊,终于答应了,“急告蔡阳,撤出茌平,死守临邑。如果临邑守不住,就撤往东平国坚守。

****

四月初,兖州东郡,石牛津。

残阳如血。

急驰的战马猛然直立而起,激烈的长嘶声随着阵阵河风传出很远很远。

李弘手挽马缰,仰天长啸。

刘豹、杨明紧随其后,一起冲上了河堤。

“到了,到了黄河了。驾……”杨明猛踹马腹,战马痛嘶一声,速度不减,腾空跃下河堤,向滔滔黄河直冲而去,“到了黄河了”杨明在马上狂呼不止,战马驮着他在黄河水中尽情狂奔,浪花四射。

自己北上戍守边塞至今已经整整十五年了,十五年没有看到中原的黄河,十五年没有看到家乡的黄河,十五年啊……

杨明泪流满面,一遍又一遍地叫着吼着。

刘豹端坐马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以平息心中激动之情。自己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但那是河西的黄河,而不是中原的黄河。纵马驰骋于中原的黄河两岸,才是自己心中永不磨灭的美梦。今日竟然美梦成真。

刘豹的目光望向了李弘。这位传奇般的大将军帮助自己实现了一个个遥不可及的美梦。没有这位大将军,自己现在大概还在某个部落里无聊的牧马放羊,哪有可能成为当今天下声名显赫的人物?

李弘转头冲着刘豹微微一笑,“今日饮马黄河,大单于有何感想?”

“今生今世,愿追随大将军征伐四海,至死不休。”刘豹高举右臂,放声狂吼,“大将军所到之处,必有我单于庭的铁骑为你浴血奋战。”

李弘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刘豹会在这个时候信誓旦旦地说出这种话。他感动地伸手握住刘豹右臂,用力摇晃了几下,一切尽在不言中。

冲天的烟尘从遥远的天际滚滚而来,巨大而低沉的轰鸣声由远而近,大地在夕阳的照射下剧烈地颤抖起来。

铁骑大军浩浩荡荡地挺进到黄河岸边。

任意带着一队亲卫骑沿着黄河大堤飞奔而至。

“大将军,麴义、吕布两位将军急报,张震大人率领虎贲营正在攻打苍亭,郭勋大人率军正在攻打茌平。”

“其余渡口情况如何?”

“叛军纷纷撤退,除苍亭和茌平外,其余渡口已经畅通无阻,各路大军可以顺利渡河南下。”

李弘用力一挥手,“传令各部,连夜渡河。”<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