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英灵
作者:面人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685

第二百七十九章 英灵

陈海平也沉默下来。又过了一会儿,陈海平继续高声道:“这是题外话,我们言归正传,还是说心。徐老大人的心是第一流的,我的心是第二流的,这第三流的就是像刘宗周、文震孟那样的士大夫,那他们的心又是什么样的呢?”

“诸位,在我看来,像刘宗周、文震孟这些士大夫,他们有学问、有气节、有操守,也肯为百姓做事,但是,对这些人而言,造福苍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发扬他们所谓的道统,为此可以不惜一切。”

“这个道统说穿了,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女子三从四德的那一套屁话,是刘宗周、文震孟那些人心里真正的神主牌。”

“我这么说,将来刘大人和文大人他们知道了,一定会不服气。好。要是刘大人和文大人不服气,那么请听我接下来说的是否还有点道理。”

“陕西年年遭灾,朝廷不仅赈济不利,当地官绅依旧盘剥无度,以致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对这些不反抗就得饿死的百姓,刘大人和文大人他们是怎么看的呢?我想,对刘大人、文大人他们而言,不管什么原因,造反就是不对,就是大逆不道,就是罪该万死。”

笑了笑,陈海平继续道:“让我想想,刘大人和文大人听到我的话后会是个什么反应?对了,我想刘大人、文大人会同意我后面说的,造反就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但是不会同意前面的话,他们依然会认为自己是在造福苍生。”

“诸位,对刘大人、文大人他们,我实在是无可奈何,一点办法都没有。”陈海平无奈地摇了摇头。

没有人笑,很多人都在默默思索。

稍稍停了片刻,陈海平又道:“诸位,也许你们当中很多人会不高兴,因为今后我会告诉每一个小孩子,如果旁边的那人家里粮食堆积如山,而你却看着老父老母、妻子儿女冻饿而死,那你就是猪狗不如!”

陈海平的话里有着压抑不住的冷冰冰的愤怒。很多人听了,脖子后似乎直冒凉风。

“诸位,一句话,今后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会灌输给孩子们一个观念,就是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陈海平这句话一说,很多人的耳朵震的直嗡嗡。

“不要以为这些话刺耳,更不要觉得是扎了你们的心。实际上,这些话会救你们子孙的命。”扫视着众人,陈海平接着道:“佛家讲究轮回,我不信佛,但我知道有一种轮回是存在的。三百年,大地必然得血流漂杵、白骨盈野一次,这就是轮回?为什么?帝制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因素就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愚蠢和贪婪所致。”

“一代又一代,历史已经无数次地证明了,上位者自己逃脱不了这个轮回,所以,要想摆脱这个轮回。就必须让那些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强大起来,强大到上位者不敢压榨的太过分。”

看着下面的人,陈海平很悲观,这些话的道理多么简单,但真能接受的又有几人呢?

------

三月二十九日,晴空万里无云,雄伟的布达拉宫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金碧辉煌。

雪山脚下,一队队铁骑肃穆而行。

陈启立勒住马头,对身旁的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子说道:“玉文,就送到这里吧。”

男子马上拱手,道:“大人,那玉文就不送了。”

看了男子一眼,陈启立道:“玉文,话我就不多说了,总之一切好自为之。”

男子脸色肃穆,正色道:“大人放心,玉文再不会踏错半步。”

陈启立点了点头,一催马,驰下了山坡。

男子按住马头,久久凝望着渐渐远去的如龙铁骑。

男子是邓玉文,邓玉文本是和王佑礼一个量级的俊杰,文武全才,但在江德奉江家负责训练那些佃农时,收了**海送的金银和女人,从而惹得陈海平震怒。

这两年,邓玉文一直在山西一个偏僻小县石楼当县令。在这期间,邓玉文真心悔过。兢兢业业,把石楼治理的是百姓无不安居乐业,考绩年年第一。

年前,邓玉文突然奉召入京,然后就随陈启立兵出青海,接着又挥军入藏。

邓玉文是第一任的青藏总督。

当得知陈海平要他干什么的时候,邓玉文简直傻了。从一介县令到一方总督,这样的跳跃任谁都会茫然无措。

哪个男儿不是雄心万丈?尤其是看着昔日的伙伴一个个手握风云,邓玉文的心情就可想而知。

邓玉文深知,这是他最后的机会,在青藏总督的任上,仅仅兢兢业业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完成身负的使命。

铁骑渐渐消失在茫茫的雪山之间,终于看不见了,邓玉文深深吸了一口气:三五天后,罗桑却吉坚赞护着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就要到拉萨了。

既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系统牢牢管控藏地,又要越少使用武力越好,同时还要藏地上下归心。

这就是他在藏地的使命,但难呢!不过,好在陈海平送了他四个字-循序渐进,意思就是不要求时间,只要方向正确,有进展就好。而不要求最终的结果。

邓玉文明白陈海平的意思。

藏地普遍施行的是农奴制,而这种制度显然与他们的制度格格不入,但藏地的情况又极为特殊。

藏地距离关内不仅极为遥远,地势又特殊之极,从外极难进入,而这就决定了治理藏地的特殊性。

生活苦寒,民风必然彪悍,这本是铁律,但在藏地却发生了逆转,原因就是藏传佛教。

还仅仅在**百年前,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竟然能与强大的盛唐抗衡。以致不得不采取和亲的手段以笼络松赞干布,而这对一代雄主李世民的脸面自然不好看,但还是做了。

可自藏传佛教传入藏地,藏地的情况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

藏传佛教主张牺牲,鼓励宗教奉献。藏人不仅一生有大量的时间要消耗在宗教仪式上,还要把自己的财富相当的一部分奉献给宗教:建设寺庙、供养僧侣、繁琐宗教仪式的开支、献义工等等。藏地的宗教开支超过全部收入的九成。

这些投入既不能形成生产性的投资,也不能改善藏人的生活,多少年来,藏人一生的血汗就消耗在这种宗教中。

另外,由于大量成年男子入寺成为僧侣,导致藏地的人口萎缩。

凡此种种,就导致曾经可与最强盛的唐朝抗衡的地方,藏传佛教兴起之后,军力始终不堪一击。

所以,正因为这些特殊性,治理藏地就绝不能遏制佛教的传播。

邓玉文清楚,陈海平很想废除农奴制,但又不能影响到藏传佛教的传播和藏地的稳定,而这就是他要做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

沈阳,皇宫。

空旷的宫殿里,皇太极烦躁地来回走着。

皇太极这么烦躁,是因为一件事他决定不下来,这件事就是攻不攻打朝鲜。

自去年七月,从北京回到沈阳,这件事就一直盘旋在皇太极心头。这**个月,皇太极和范文程、宁完我这些汉人大臣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一遍遍地分析。

成破利害早就摆在那儿,但皇太极就是决定不下来,因为这件事太重大了,有极大的隐患,这个隐患将来极可能把他炸个粉身碎骨,但不打朝鲜,他似乎还是没有活路。

对陈海平,皇太极没有丝毫的瑜亮情节,他对陈海平完全是撼山般的无奈。

陈海平完全改变了他们以往对大明朝战争的模式,范文程告诉皇太极,今后的战争比拼的是国力。国力强者胜,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但,他的国力能和陈海平比吗?何况,陈海平还握着另一把同样让他无可奈何的刀。

货币成为武器,而且是致命的武器,这完全超出了皇太极的想象之外。

经济竟然是这么复杂的东西,皇太极已经知道,与汉人的贸易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彻底断绝,一个是彻底放开,没有中间的路可以走。

彻底断绝,在大明朝那会儿还可以,但现在,彻底断绝只有死的更快。因为,一方面飞速发展,而他们最多是维持现状。这样下去,国力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一旦到了某个点,那不用陈海平打来,自己就垮了。

所以,只能彻底开放,而彻底开放,货币就又成了陈海平悬在他头顶上的一把刀,随时都能把他砍个遍体鳞伤。

这个道理,一开始,懿安皇后通过袁崇焕的夫人布木布泰传话给他时,皇太极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最后还是范三拔的儿子范毓宾给解释清楚的。

为此,范毓宾给皇太极任命为商院大臣,成为了汉人高官中的重要一员。

货币这把刀让皇太极无可奈何,明知危险重重,却毫无办法;攻打朝鲜也是陈海平给划下的道儿,皇太极同样无可奈何。

攻打朝鲜不是一把刀,而是一枚炸弹,能把他炸个粉身碎骨,但不打朝鲜,似乎同样不行。

现如今,漠南蒙古已经被瓜分,他们再也不可能向蒙古方向发展,袁崇焕的辽西和陈海平的关内就更别提了,所以现在要发展,就只有攻占朝鲜这一途了。

他们不缺土地,最缺的是人,所以把辽西海州四卫给袁崇焕根本不算什么。

如今形势大变,陈海平那儿一天比一天更强盛,如果他们停滞不前,那最后只能是死路一条,可要发展,又只有攻打朝鲜一途。

攻打朝鲜,皇太极怕的不是在他攻打朝鲜的时候,陈海平来打他,他怕的是把朝鲜打下来之后的事儿。

一旦把朝鲜打下来,那就等于怀里抱着颗炸弹,而这颗炸弹,陈海平又随时可能引爆,因为一旦到了陈海平要动他的那一天,只要陈海平鼓动朝鲜复国,那就必定会耗去他极大的力量,而陈海平就可趁此机会,大举进兵,到时他如何能抵抗得了?

可以想见,只要他攻打朝鲜,陈海平必定设法收留朝鲜皇室。

路,路在哪里?

一八五三年,四月二十三日,皇太极两万女真铁骑、两万蒙古铁骑、两万女真步军、两万汉人步军,共八万大军越过鸭绿江,开启了灭朝之战。

-----

五月十七日,天空漂浮着一块块的阴云。

大地上,万众肃穆!

今天,迎接英灵回家!

此次灭元入藏之战,共有一千三百七十七名将士阵亡,陈启立率师回京,一个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护送这些英灵回家。

在以北京城为核心的这所亘古所无的大园林里,英灵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灵园是国家安葬、祭祀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灵之地。

英灵园在八宝山。

八宝山是一个大土丘,位于西山山前的平原上,高度约四十几丈,山势低缓,呈北东向延伸。

英灵园附近山间出产耐火土、白土、灰石、红土、青灰、坩土、黄姜、砂石等八种建筑材料,因此被称为八宝山。

永乐初年,司礼监太监刚铁墓修筑于此,旁边建延寿寺,后改名褒忠护国寺。以后,这里就成为太监年老离宫后的世代养老地,有寺庙、农田、菜园。

陈海平要建英灵园,地点自然要选在八宝山。

英灵园的建设完全不同于其他的墓地,这里没有正常意义上的所谓坟茔,这里有的都是一尊尊威武肃穆的雕像。

训练营建立之初,陈海平就想到要建英灵园,他命人给每一位战士留像,如果战死,那雕像就是坟茔,也是墓碑。

每一位战士的墓地面积都在丈许方圆,一排一排,随着山势而建。

这样的墓地肃杀,但更威武雄壮!

很多阵亡将士的父母家人,他们原本想把孩子运回家乡安葬,但在看过英灵园之后,没有人再有这样的要求,因为,所有人都相信,安葬在这里,孩子到了阴间就绝不会受欺负。

这里,就是阎罗王也要退避三舍。

阵亡将士的名单早已送回,匠人们日夜赶工,所有的雕像都已完成,都已安放在陵园。

一个个骨灰坛被安放在了雕像下的墓穴里,陈海平黑衣素服,亲自拈香,祷告上天,祭奠烈士英魂。

这一幕被无数人看在眼里,其中包括很多江南士子,比如顾炎武,此外,还有朝鲜李氏王朝派遣来求救的使臣郑南享。

-----

当晚,紫光阁里,陈海平、孙传庭、鹿继善、徐光启、成基命、陈启立和陈奇瑜七位国事局的成员俱都在座。

陈启立带回来的,由邓玉文写的《治藏疏》已被誊写数份,国事局的成员人手一份。

对于如何治理藏地,陈海平心里并没有成见,他知道时空环境不同,不能把那一世的东西照搬过来,所以,更多的还要依靠现在的这些人,依靠他们的智慧。

大家都看过之后,陈海平问道:“诸位大人,邓玉文的方略如何?”

邓玉文的治藏方略,基本思路是分权,扶持黄教,但也要予以足够的牵制。牵制黄教,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的牵制就是保留噶马派在后藏的势力,内部的牵制就是把黄教内部的两套传承系统确定下来。

具体而言,就是让黄教的**一系驻前藏,罗桑却吉坚赞一系驻青海,噶马派驻后藏。

此外,邓玉文还在《治藏疏》中建议,由政府赐发金印金册,册封罗桑却吉坚赞为活佛,使其罗桑却吉坚赞一系的地位等同于**一系。

格鲁派是一代大宗师宗喀巴所创,宗喀巴有两大弟子,大弟子是贾曹.达玛仁钦,二弟子是克珠杰.格勒巴桑。

格鲁派是宗喀巴所创,但格鲁派的稳定和发展,两大弟子贾曹.达玛仁钦和克珠杰.格勒巴桑居功至伟,因而后世的格鲁派教徒把宗喀巴、贾曹.达玛仁钦和克珠杰.格勒巴桑尊为“师徒三尊”,或者是“父子三尊”。

因而,三人之后,格鲁派内部又分为两个派系,既是贾曹.达玛仁钦所传一系和克珠杰.格勒巴桑所传一系。

万历年间,蒙古土默特部可汗俺答邀请索南嘉措到青海传教,俺答本人以及土默特部都改信格鲁派,并给索南嘉措赠送“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喇嘛”的尊号。

从此,贾曹.达玛仁钦所传的这一系就被称为“**”,索南嘉措就是四世**喇嘛。

克珠杰.格勒巴桑所传一系在格鲁派的地位仅次于**一系,所以邓玉文建议,赐增罗桑却吉坚赞尊号,以使这一系与**一系可以分庭抗礼。

权力这种东西,圣人也好,俗人也把,抓在手里就放不下。某个个人还可以,但作为一个系统,权力的诱惑是不可抗拒的。

陈海平一问,众人纷纷点头,赞同邓玉文的治藏方略,鹿继善道:“大人,您看该赐增罗桑却吉坚赞什么封号呢?”

沉默片刻,陈海平缓缓地道:“就赐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无上尊吧。”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