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归来
作者:面人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97

一个月前,陈海平就已打发人快马到了归化,好让归化的人有个准备。

早在商队动身之前,陈海平就已经和王元程估摸了商队大致的路径和可能需用的时间,他们预估商队大致回来的时间应该在四五六这三个月里。

海平股份集团有限公司虽说正式成立,但很多规矩还远没有商定好,急需开个股东大会把该明确的事情都明确下来。

这个会当然在归化开最好,所以这个时候,大大小小所有的东家都在归化。

有了确切的消息,包括顺义王卜石兔在内,众人自然都想着去迎接一下。

草原上迎接的含义和中原有点不同,他们要出去迎接一般都要迎出百十里开外。这一次,他们要迎出两百里。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希迪图噶卜楚活佛、罗桑吉坚活佛和迈达里胡图克图三位尊贵的大喇嘛也要去迎接,而且他们迎出去的不是两百里,而是四百里。

众人再一次活生生地感到了陈海平的影响力。

归化的王公贵人几乎倾巢出动,再加上护卫和看热闹的,这一迎接大队将近有万人之众。

高坡非常高,站立其上,可以远眺数十里。

大草原如锦缎,绵延起伏,一望无际。微风袭来,锦缎又变成了风和日丽的大海,一浪一浪,传至天涯。

酉时刚过,天上还漂浮着朵朵白云,金黄色的晚霞也已铺满了大地。

“来了,来了……”人群中,原本低低的呼声很快就汇聚成了洪流,但渐渐地,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他们看到了什么啊!

离开归化的时候,商队的规模是一万峰骆驼,在瀚海大战的时候折损了一千峰,但现在回来,骆驼已经暴增了多一倍,达到了两万三千峰。

商队增加的不仅仅是骆驼,还有人,有马,有牛。

人由出发时的不足五千,增加到了八千四百余人。这增加的三千多人当中,一千七百多人是兵,其余的是雇佣的驼夫。只是,这些雇佣的驼夫和汉人驼夫一样,都是健壮的大汉。

其他的,马有两万余匹,牛有五千多头。

而这,还仅仅是商队本身的规模,除此而外,还有不少随着商队来归化做生意的小商队。这些小商队加在一起,规模也是不小。

不晓得别人如何,海平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们先是也目瞪口呆,但紧接着,眼睛就都眯成了一条缝,这下可是赚翻了。

见了面,一场大吃大喝、大歌大舞、大弹大唱的大联欢会是免不了的。

非常难得,天南海北的这些人聚在一出竟然很有同心同德的感觉。

银子的魔力,万物之尊。

在所有这些人当中,最应该有些想法的自然是顺义王卜石兔,因为他现在名义上虽是顺义王,是彻辰汗,但实际上,在归化城已经轮不到他说话了。

在归化城,现在最终说话算话的是陈海平,如果卜石兔对此不满,他也已没有丝毫对抗的本钱。

大势如此,没有人可以奈何。

土默特部,特别是归化城附近的,他们汉化的程度原本就已非常深,现在就深了,王公贵族现在习惯的是锦屋华宅和各种在草原上得不到的奢侈享受,而普通牧民更是不能放下现在稳定富足的生活。

这些汉人的商人来了之后,归化城四周的土默特部从上到下的生活都骤然好了起来,海平有限集团公司把所有人,无一遗漏裹进了他们的体系之中。

在这次的大变化中,所有跟随卜石兔的土默特人都是得益者。

这是决定性的力量,再加上格鲁派对陈海平毫无保留的支持,如果卜石兔还有别的想法,那就是太蠢了。

实际上,卜石兔对此没有丝毫不满。

卜石兔原本就不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想的是太太平平地过日子,但他面对的威胁却越来越严重。首先,土默特部的很多台吉越来越不把他放在眼里,瞅着他的目光越来越贪婪;其次是察哈尔的林丹汗给他的威胁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有了要吞并他的苗头。

在希迪图噶卜楚和罗桑吉坚两位活佛,以及迈达里胡图克图的反复开释下,卜石兔已经决心融入这个体系。尽管他会成为汉人的傀儡,但损失的仅此而已,其他方面的利益都会大幅增加。只要他不捣乱,听话,汉人是决不会扔掉他的,他的利益只会随着汉人力量的增强而增加,他们的利益是一体的。

卜石兔暗自估摸过,如果融入这个体系,收益将会巨大到难以想象,就是通过他控制的土地,其收益就会让他的财富不断翻番。

卜石兔虽缺乏统御之才,但人绝不糊涂,反而很有智慧,他把自己的处境看得很明白。

凡此种种,卜石兔对汉人的行动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大力支持,全力配合。

第二天,陈海平脱离了商队,先一步回到了归化。

到了归化,陈海平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他同样也有目瞪口呆的感觉。

虽然大致的构想都出自于他,考虑的极为长远,但构想毕竟是构想。现在的归化城除了没有城墙,规模比之以前大了二十倍不止,而且这还只是初步的规模。

对商人的能量大小,以及对朝廷**程度的估计,陈海平一直都没有直观具体的感受,他对这两方面的认知是从八大皇商那儿得来的。

八大皇商的存在足以证明商人集团的能量和朝廷的**程度,这也是他毫无顾忌违法乱纪的根本原因,但现在看到归化城的变化,他仍然非常傻眼。

正如别人认为他不可思议,现在他同样觉得这些商人不可思议,他们的能量真是太大了。

糖衣炮弹,打谁谁倒,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真是可惜,可惜那一世的山西没有出现一个有大眼光的野心家。

陈海平一方面感慨,一方面也对这种商人的力量起了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