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军法总监
作者:尘缘如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374

刚接到军委任命他为特勤总局局长的戎瑞,此时却兴。从8月22日起,鬼上海派遣军的第三、第八和第十一三个常备师团在第三舰队舰炮的掩护下,于宝山、川沙等地实施登6作战,并且于第二天突破了**海防部队的战地。这意味着日军已经在淞沪战场取得了关键的登6场,在鬼减灾飞机和战舰舰炮的掩护下,**已经没有能力将鬼的登6大部队赶下去了。鬼的部队取得登6场,也意味着上海的作战态势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本是**以三个精锐师围攻日租界的鬼海军6战队,至鬼上海派遣军主力登6之后,已经变成了双方部队攻守交错的局面。实际上是**部队的攻势由于侧翼受到巨大威胁而不得放弃了已经攻取的部分街区阵地,而小鬼的海军6战队则获得了盼望已久的主力增援部队,并且还适时地起了一些烈的反击行动。如原本的历史一样,战场态势的天平向着对**不利的方向慢慢地倾斜。

沈鸿烈领导的海防部队对日军上海派遣军和第三舰队的登6行动实施了激烈的抵抗,特别是23日凌晨战斗异常惨烈,尽管中国海军的作战英勇无比,但却依然无法抵挡鬼的攻势。由于外海的台风影响已经完全消失,从吴淞口外鬼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战斗轰炸机接连不断地对**的防御阵地、部队集结地和后勤保障线实施了大规模的轰炸。

如果不是克林福兰投资集团紧急提供的一批防空武器,许多重要的防御阵地和后勤仓库早已经损失殆尽。但即使如此,各部队的损失也依旧令人震惊不已,以至于陈诚司令部作战参谋把战损统计报表呈交给他地时候双手都在不停地颤抖,这一情形也被当时在场的戎瑞看在了眼里。在戎瑞所熟知的历史上,沪会战的战损之巨大,史书上的记载很多,多到令人无法相信的地步,不过现在戎瑞相信了。

戎瑞没有打搅陈诚,自从接替张治中将军成为淞沪战场的高指挥官之后,他已经明显地苍老了许多,尽管他实际上并不老。对日本租界区鬼海军6战队地攻击并没有达到原计划预期的效果,这里面的原因很多。缺少攻城武器是一方面,精锐的**部队没有受过专门的城市战训练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加上没有足够的手段应对黄埔江和长江上的鬼军舰炮击,和鬼航空部队对租界之敌的有力支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不过在戎瑞私下看来,关键地问题还不出在这里。上海市区的作战没有到达预期的目的,与其说是各种各样地原因,还不如说作为高当局的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地战略决策存在重大的失误。

戎瑞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制定的淞沪会战第一阶段的作战目的是要歼灭盘踞在日租界内的敌海军6战队,同时迫使和吸引日本军队地主力于淞沪战场,牵制日军在京津地区的南下。这个作战策略本来应该说是可取地,问题在于计划没有变化。所谓的变化,一是部队地攻击缺乏协调和有力支援,以至于进展举步维艰,不仅是战损大,而且攻击效果也不理想。二则,鬼的应变能力不得不说还是可圈可点地。在战事爆之初,鬼的固然被**的精锐之师打得十分被动,一直处于固守态势。但是,它们毕竟是经历过像日俄战争那样大规模现代化战争的虎狼之师,丰富的经验使得他们同样采取了以租界海军6战队吸引中**队主力战略,这也是鬼海军6战队和武装平民拼死节节抵抗的原因之一。在拼死抵抗**进攻的同时,日军大本营任命了具有丰富战争经验的松井石根大将作为上海派遣军的司令官。8月22日至23日的登6作战行动是他们揣摩已久的,就是要等到**精锐之师的攻击行动胶着不前的时候,松井石根毫不犹豫地把上海派遣军的主力投入到了围攻租界**部队的侧翼。这一步棋其实并非什么神来之笔,日军也基本上没有什么隐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早已经预料到了。问题就出在这里,既然早已经预料到了,鬼之前也正是这样准备的。在没有很好应对策略的前提下,为什么蒋介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那么多久经沙场的高级将领们还要一意孤行,机械地照搬一次大战时候的战略战术。难道老祖宗留给他们的战略战术思想就一点都没有提醒过他们吗,戎瑞实在想不明白。

倒是陈诚还稍微有一点头脑,一开始就没有把眼睛盯在上海这块烫手的豆腐干上,而是着眼于整个淞沪战场全局考虑。他所制定的以淞沪战场为依托,吸引日军主力进行逐次消耗战的战略,虽然还有不少瑕疵,但基本上还是可行的。法肯豪森将军对这个计划给予了有力的支持,但这并没有使得蒋介石和军委会终采纳,而是作为了预备方案。先要方案还是那个歼灭鬼海军6战队的策略,在蒋介石和他的智囊们看来,虽不见得达到歼灭的目的,至少也可以将他们赶下黄埔江去。可战争展的事实偏偏就不如老蒋的愿望,他那个希望吸引国际关注的“眼球战略”倒是实现了,不过也终没有如他所愿使得英美列强介入中日冲突。戎瑞所得到的非正式消息表明,老蒋的代表一直在跟日本人保持着联络。尽管他心里很清楚这种所谓的私人渠道终将不了了之,但他还是担心老蒋和他的集团会不会干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来。这个心思一直萦绕在戎瑞心头挥之不去,这也是他愿意出面举行英美苏三方非正式秘密会晤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以蒋介石为的国民政府已经布了全国总动员令,党内和八路军的许多高级干部认为应当以民族大义为重

应国民政府的号召,像国内的其他地方部队一样把红沪前线参加战斗。大义固然不错,但也要看这样做值不值得,戎瑞在上海地主要任务就是对此进行一个实地的评估,这个评估报告戎瑞是在洛川会议的前一天通过绝密电台往延安的。在戎瑞看来,八路军加入沪战场原本并无不可。但如果老蒋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战略战术存在巨大缺陷的情况下加入,势必要把党辛辛苦苦积攒下了的这一点革命武装拼光在长江三角洲上。这无论对党、对革命、对中国,甚至对戎瑞自己来说都是完全不能接受地。笑话,拼光了党的本钱,戎瑞来到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意义。

在提交中央军委的评估报告中,戎瑞除了指出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略战术上的缺陷之外,还对日军的战略进行了进一步的预测。戎瑞认为,日本人很可能已经通过秘密途径得到了国民政府关于沪会战的部分作战方案,甚至全部也不见得不可能。这种估计是有道理的,之前的黄浚间谍案就是一个例。日本人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渗透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国民政府地许许多多高级军政官员都与日本人有着这样那样的牵扯。再加上日本人自开战以来的种种动向来看,日本人很可能也制定了一个因势利导吸引中国精锐之师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并予以歼灭的总体计划。一旦这个计划能够实现,将大大地缩短侵华战争地时间,至少也能取得迫使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签订城下之盟的基础。孰知历史地戎瑞很清楚,这个时候其实日本政府还没有完全吞并中国的大部地区的野心,他们的侵华目的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将侵占满洲地区变成既成事实和侵蚀华北一部的算盘上。因为他们这时候跟远在欧洲地希特勒先生一样,胃口是一点点被撑开的。英美列强在一旁虎视眈眈,日本人不能无视于英美列强强大地军事实力,顾忌是理所当然的。

日本国内6海军之间地争执,在某个方面也说明了他们还没有下定后的决心。再则,他们也知道中国虽弱,但也不是可以随便捏地软柿,三二年的第一次淞沪抗战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

在这个时代还停留在一战时期地军事理论看来。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地战略中规中矩没什么可指责地。但戎瑞所熟知地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战略地重大缺陷。中国人民和军队在淞沪一役中地损失实在太大了。大到以后几乎没什么家当可以用来低档日寇地铁蹄。以至于出现在日寇地面前。国民党军队狂撤千里地“奇迹”。直到多年以后慢慢恢复了元气。可到那时候老蒋和他地将军们已经被小鬼打怕了。依然还是胜少败多。这种事情地出现。说怪不得老蒋也对。说全怪老蒋也对。

总体上。除了战略战术地落后与僵化之外。戎瑞还是认为老蒋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地指导思想有问题。老蒋嘴上抗战地话说得**地。掷地有声。可实际上呢。上海作为远东繁华地城市和中国地经济中心。也是战前地战略大转移重中之重。可是戎瑞却现。实际上上海地战略转移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准备阶段。这种状况让戎瑞想起了老蒋曾经说过地一句话。如果上海地战略大转移一旦全面展开。势必会引起日本方面地警觉和西方世界地误会。什么叫做日本人地警觉。什么叫做西方世界地误会。恐怕只有老蒋还沉浸在自己编织地美梦当中吧。什么叫祸国殃民。这就是了!怪不得。日本人在占领上海之后。这个曾经地繁华城市还依然能够保持远东经济中心地地位。戎瑞还以为日本人简直神了呢。原来是老蒋地失误留给了日本人太多地基础缘故。在这一点上。老蒋与苏联地斯大林同志相比就差远了。他就有把苏联斯大林格勒、列兵格勒和莫斯科这样地经济中心城市打烂地决心。相比之下。斯大林格勒地奇迹是破釜沉舟打出来地。而现在老将所谓地奇迹却要英美等西方世界从天上扔下来。这是绝无可能地。还好老蒋和国民党始终对**有着深厚地戒心和猜忌。一口就回绝了**方面地参战要求。否则这历史只怕要从此改写了。这件事情戎瑞也没想到。他还在挖空心思要断绝中央高层参加淞沪会战地念头。没想到还是老蒋地一纸委婉谢绝地电文起了关键作用。行了。就为这个。少骂两句吧。老蒋也不全是坏人。至少戎瑞不觉得他会公然卖国。呵呵!

“林主席、蒋委员长、诸位将军。现在地整体态势就是这样!”白崇禧地声音已经没有开战之前那么铿锵有力了。这段时间也够他劳累地。“因此。我军目前地战略态势必须调整为攻守兼备地攻势防御作战。一方面继续对已经登6地日军常备师团兵力进行有力地牵制。使其不能很在淞沪战场展开。从而无法有效地挥其优于我军较多地野战能力。为我军地下一步部署争取多地时间。另一方面。上海尚未转移地工厂搬迁还需要一到两个月地时间。这些重要地工厂和机器设备绝不能落入日本人地手中。这都是我国今后抵抗日寇侵略地本钱。有鉴于此。军事委员会认为。上海经济地战略转移工作必须加进度。时间不等人哪!”

“健生将军说得不错!”蒋介石点了点头。他地脸色也不好看。“现在上海地市区、郊区、郊县地工厂搬迁工作要进一步加度。能搬得动地要一律被搬走。搬不动地要一律就地炸毁。不能给日本人留下一枚螺丝钉!”

在场一些知情地高级军官们一副眼观鼻鼻观心地样。他们心中都很清楚是怎么回事。只是不便说出来罢了。特别是一些积极主张跟日本人往死里掐地少壮派高级将领。私下里不免对蒋校

策有些微薄之词。

“国民政府已经颁布了年初制定地战略转移督察条令,经济转移工作要纳入军事管制范畴!”蒋介石其实心中也有一些后悔自己的失策,不过他多地是大骂英美等西方国家政府的冷漠态度。“不愿意搬迁地要强制搬迁,阻挠战略转移的要一律移送军法机关按战时条令惩处。工作不力,贻误战略转移者,一律从严处置。军事委员会决定,授予战略转移执行委员会特派员可以征用一切除前方军务之外的列车车皮、轮船、汽车和其它交通运输工具,以及所需之人力物力。军统局、中统局、各地警察机构等军警宪特机关要尽一切可能保障战略转移的安全顺利执行,战略转移沿线的车站、码头等交通要道要严加防范。对一切敢于破坏战略转移的行为实施严厉弹压,胆敢抗拒者一律就地正法。这个……戎瑞将军来了吗?”

戎瑞?高当局怎么说着说着就问起戎瑞将军来了?

“委员长,戎瑞将军还在上海战地呢!”小诸葛白崇禧在蒋介石的身边轻轻地提醒到。

“哦!”蒋介石醒悟了过来。“这个,我的意思呢,是想提议由戎瑞将军担任战略大转移执行委员会的军法总监,负责监督战略转移工作,毕竟大家都知道的嘛,戎瑞将军在经济方面还是很有那个……那个很有成就的,也是很有经验的嘛,啊!”

“我以为蒋委员长的提议甚好!”德高望重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点了点头。

老蒋突如其来的提议不仅得到了林森主席的赞同,与会的其他人很纷纷表示这个提议非常妥当,其实他们一致认为这个任命几乎可以说是老蒋近几年来在用人方面为英明的决定。特别是战略转移执行委员会的人是满脸笑意,戎瑞将军能来对他们来说可真是一个大好的消息。虽说戎瑞将军也是一名军人,但此军人可比其他的军人要好得太多了。一来克林福兰的大名他们都已经听得耳朵都起茧了,二来戎瑞可是实实在在的经济专家。不是吗,能创下那么庞大的家业,不是专家也肯定是了。再说了,戎瑞拥有克林福兰那么庞大的家业,根本就没可能存在要从中捞点什么好处的可能性。按照戎瑞将军一向慷慨的性格,转移工作中遇到什么经济困难,说不定他就会帮上一把。何况,以戎瑞将军的背景,他完全可以解决一些来自军方的压力。自从年初战略大转移开始以来,他们这些文人可吃够了军警宪特们的苦头了,连地痞流氓也敢在他们的面前撒泼。现在可好了,来了个又能文又能武的戎瑞将军。真要是哪个不长眼的倒霉鬼遇上落在戎瑞将军的手里,这位年轻的将军很有可能真敢下手杀他几个也说不定,他的手里面不时有一支赫赫有名的龙星战队嘛!

戎瑞接到高国防委员会任命他为国民政府战略转移执行委员会军法总监委任状的时候,他正忙着布置战局变化之后的应对方案。对于这个任命,戎瑞自己也觉得老蒋这回总算是有了一个英明的决定,正为上海的战略转移工作犯愁呢。鉴于自己不是战略转移执行委员会的成员,戎瑞也好把手伸到战略转移工作上来,这一阵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差没有拔枪顶着那些拖拖拉拉的战略转移专员们的脑袋上了。现在了可好了,军法总监再加上高国防会议年初通过的《战略转移督察条令》,这就等于使得自己手中有了一张很大的牌可以用了。

“戎将军,高国防会议要求您立即赴南京就任并开展工作,您看是否今天就起程赴京?”虽然同为少将军衔,高国防会议派来的人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道。年纪轻轻的戎瑞将军现在的行情看涨呀,南京的政界军界一进海关在私下里把戎瑞将军看成了一只具有很大上升潜力的优质股,各方大员们已经纷纷开始捉摸着如何投资了。

“去南京?”戎瑞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请转告蒋委员长和战略转移执行委员会,我就在上海开始工作吧,这里需要我!”

“戎将军真是忧国忧民难能可贵呀!”少将趁机笑笑地奉承了一把,至少以后见了也好说话不是,官场上的规矩就是这样,这也算是公关投资了。

“多谢将军夸奖!”戎瑞微微一笑。“国难当头,正值我辈军人为国出力的时候,戎瑞责无旁贷!”

“那好,我这就回去把将军的意思向蒋委员长汇报了。”少将很识趣地没有多说什么。“戎将军,公务在身兄弟这就告辞了,以后会南京的时候再为戎将军接风洗尘!”

“多谢!”戎瑞笑着跟少将握手告别。

由于日军主力师团已经在上海登6,虽说由于**部队的竭力相抵,日本人的大部队一时之间还难以在上海展开大规模的攻击行动,但这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戎瑞的那个“东方斯大林格勒”街区防御方案没有引起战区司令部和军事委员会的重视,他们看在戎瑞的面上没有说什么,只不过是束之高而以。但戎瑞却没有放弃这个想法,、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反而有实施的必要了。

因为战略转移的工作延迟了,**部队必须赢得多的时间。既然现实的情况已经成这样,也只能是一边战斗一边转移了。想想以后的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服格勒,人家可是一边战斗一边生产呢。问题是,如何将小鬼粘在市区一带,尽可能地延缓小鬼进一步攻势的展开。上海市区、郊区和郊县的工厂转移工作和战略转移执行委员会军法总监的任命,为戎瑞原先的计划方案提供了一个实施的有力契机。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