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针灸
作者:念心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09

两人等了没一会儿,就远远看见鬼毒医从出站口出来,月心飞一般扑了上去,抓住其师傅的手臂撒起娇来。宋涛几步上前也见过毒爷爷,老人上下打量宋涛后道:“小子,这段时间你进步不小啊!现在的精气神开始合一,气质更加沉稳大气,已经有点高手的雏形了。”

“我最近是有些自己的感悟,身边也发生了点事。毒爷爷,咱们先回去孙爷爷那,我详细给您说,他老还在家里等您。”

三人上车后,直接开向孙老家。见到孙老后,这两个十几年没见的师兄弟,没有像宋涛想象中抱头痛哭,回忆前尘往事。反而很是平淡,相互还揭发着对方以前的糗事,让他和月心听的目瞪口呆。看来高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是出人意表!

中午孙家人全部回来,一一见过毒医这个长辈。尤其是杏林,小时候还在毒医头上撒过尿。今天见到老人以后,老三破天荒的很是羞涩,一点没有以往厚脸皮的迹象。大家喜气洋洋的谈天论地着,饭后,大人们都去各自忙碌,几个小辈们和两位老人一起来到书房。

孙爷爷让杏林把家里珍藏的好茶拿出来,不一会老三拿回来块普洱茶饼。普洱茶这几年被炒的很热,前一段还拍出了个天价茶王。其实,普洱茶就是在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新茶种。

普洱茶亦称滇青茶,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此而得名。其制作方法为亚发酵青茶制法,经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锐持久,带有云南大叶茶种特性的独特香型,滋味浓强富于刺激性;耐泡,经五六次冲泡仍持有香味,汤橙黄浓厚。

关于茶的由来也有不少说法:一是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还有种说法出自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三个小辈都不懂茶,只是陪着两位老人喝。孙老和毒老可是品茶高手,两人分别用自己的方法,评定着茶的优劣。孙爷爷道:“这红茶泡出来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好的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香气扑鼻,喝下去口齿留香。这块茶饼虽然算不上极品好茶,但也是难得之物了,师兄你说呢?”

“还算凑合吧,在城市里能喝到这种品次的也算不错了。可惜我这次没带来早年在山里寻药材时,采到的那株千年茶树之茶,要不你们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茶了。”毒医惋惜道。

两人从茶又谈到现在茶道的发展,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成一门深奥的学问,现在成了专门的艺术。茶道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清”是指“清洁”、“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

宋涛以前也在书上看过不少茶道的介绍,随着社会的动荡和历史的变迁,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对茶也有这不同的看法:一贵族茶道: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对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

二雅士茶道: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并进而形成中国茶道。

三禅宗茶道: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欲。禅宗和尚、居上日常修持之法就是坐禅,要求静坐、敛心,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

四世俗茶道: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汤,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

宋涛边喝茶,边把自己最近一段的经历告诉毒医,毒医也难得夸奖其几句。突然,听见门口有人大吵着要见孙神医,杏林赶紧出去看发生什么?不一会,他急急忙忙跑回来道:“爷爷,您去看看吧,有个病人快不行了。家属见药店里没人,直接找到家里了!”

孙爷爷听了急忙走出去,在坐的几个人也都随着跟了出来。院子里站了五六个人,都是病人家属,一见孙爷爷出来,带头的中年男子扑通就跪在地上,大声道:“孙神医啊,你快救救我爸,他快不行了!”

孙爷爷也顾不上中年男子,赶紧走上前去查看病人情况。病人是个六十多岁老者,身体干瘦,面色铁青,现在已经昏迷不醒。孙爷爷一边把脉,一边询问着病人的情况。不一会,他吩咐杏林把书房里的银针拿来,宋涛也在旁边看着,心里很好奇,想看看孙爷爷如何妙手回春。

这时毒医走到其身边,低声道:“老孙头是要用针灸来救醒病人,据我初步观察,这在中医上叫做气闭症,因为气恼之下导致体内气机紊乱,逆冲脑络,蒙蔽清窍,令人暂时性昏迷。理论上当为人体内的天地人三气不接,故而上激百会,下调涌泉,中和人中,三气相继,人便自醒了。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孙老头几针就可以治好。”

果然,孙爷爷拿到银针后,从中间选出几个长度合适的,在病人的头顶和腹部几个穴位上一扎,用手轻轻左右上下移动着。毒医道:“平时咱们说的针灸,其实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一般来说,针灸刺入人体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这些都是针刺得气的反应,也是检验本次针刺是否合格的指标。好的医生,他的针刺入病人体内后,会使病人的局部产生或酸、或麻、或胀、或重的感觉,会使针尖所到之处的一大片区域产生这几种感觉。产生感觉的部位可以达到直径5厘米,甚至更大,是一种按摩弹拨劳损的肩背的感觉。”

“针灸就是利用针在穴位中的振动,从而发挥作用。那用在武学上,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克敌制胜?”宋涛问道。

“不错,针尖将要刺入目标的一瞬间,手指要抖颤一下。这抖颤之际,本身的指力可令针身自行产生一种震荡力,刺入目标之后,尤其是血肉之躯,这一瞬间的震荡力,轻者可令其神识暂空,气血滞缓,立时能制住其形体,如被点了穴一般。重者震断其筋脉,取其性命。所以,在施针之时,这抖颤之力要自行掌握好,轻重有度,以控生死。选择穴位而刺,尤增效果。全身各处,其效一也。”毒医严肃道。

宋涛心领神会的点点头,心想:“看来什么行业练到极处,都有它的作用。别看孙爷爷是中医,要是他也练武,估计也是个隐士高人级别的。小小的银针在战斗中要用的好,既不容易被敌人发现,还有巨大的杀伤力。估计江湖中擅长暗器的人应该不少。找个时间,好好问问毒爷爷,以后别吃了大亏。”

毒医在一旁,见宋涛若有所思的样子,大致猜到其心中想法,说道:“江湖上暗器高手很多,擅长飞针的也不少。咱们毒宗人也喜欢在暗器淬上剧毒,增加自己的杀伤力,你上次在云南遇见的那个杀手就是如此。以前,江湖上用针最著名是飞针门,他们不仅以针治病,不假药物,在针法上别有奇术。还发明出独有的暗器手法,以针杀敌,很是厉害,称为飞针十二法,动、摇、进、退、搓、盘、捻、循、扪、摄、按、爪、切。对敌时令人防不胜防,威力很大。”

“这么神奇,看来咱们中医还是有很多独到之处!”宋涛道。

“废话,中医是老祖宗们,经过千年的整理研究,总结出的大智慧。当然很是玄妙。针灸还不算最奇妙,我还听说过一种叫柳枝接骨技术,更是堪称神迹。傅青主《金针度世》一书中,就有关于柳枝接骨的记载:把剥去了皮的柳枝整成骨形,然后放在两段碎骨头的切面中间,代替被切除的骨头。在安放时,木棒的两端和骨头的两个切面都要涂上热的生鸡血,再把一种能生长肌肉的“石青散”撒在肌肉上,把肌肉缝好,在接合部位上敷上接血膏,夹上木板以固定骨位,植入骨中的柳枝,会渐渐被钙化,成为骨骼。”毒医自豪道。

宋涛听的是啧啧称奇,这才知道世上还有如此神奇的医术,更加对先辈们敬佩之极。不一会,孙爷爷那里也完成治疗,病人也慢慢醒来说话,最后家属千恩万谢般离开,几个人一起回到书房后,院子又恢复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