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实验
作者:张吹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428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第一百三十六章实验

在张知秋关于未来的记忆中,他在大明永乐年间的所作所为对现代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的,只不过那个时代不同于这明末的崇祯年间,张知秋没有任何的动力去主动地做一些什么来影响历史的走向。

事实上,即便是在如今,张知秋也仍然还是这么地认为:如果自己真有足够能力的话,他更愿意在现代做一些事情来毫无压力地改变未来,而不是冒着未知地风险去改变历史。.

当然,之所以会有这样地选择,张知秋承认自己是有私心杂念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如果历史发生改变的话,他有极大地风险会就此而失去自己的父母,但张知秋并不愿意付出这样地“牺牲”。

总的来说,这是一件令人非常纠结地事情,张知秋最终的决定是日后把这个决定权留给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的面前,自己永远都是一个孩子,那就还是做好一个孩子的本分罢了。

不过,对于目前发生在忻州城的这件事情,张知秋却是决定进行参与了:无论是关于未来的记忆、还是自己这一次的穿越,基本上一直都是在循规蹈矩的“不作为”,但对于寻找自己的父母,却是始终也没有见到有效地作用。

既然如此,张知秋决定就此改弦易辙。

当然,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决定也同样还是可以视之为是张知秋在有意无意地给自己寻找一个合乎逻辑、以及合乎道德规范地去冒险地理由。

所谓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你能准确地意识并把握住这一点,那么在与对方的竞争中,你就是已然基本立于不败之地了。

虽然已经是做出了决定,但心怀忐忑地张知秋还是决定在真正地介入到这件事情之前,先行对于历史之于未来的关系做一个小小的实验。

根据忻州城南门外的那座小山来看,现代的忻州老城还依然是坐落在这座明城如今的位置上,既没有被埋入地下,也没有搬迁到周边的其他地方。

有了这个认知,张知秋这些日子也一直在逛街的同时,将记忆中现代忻州老城的方位与这个时代的忻州城进行对比,果然还是确认了一些似曾相识的地方。

张知秋所想到的这个实验非常地简单,就是准备在这个时代掩埋一件东西,然后在日后有机会看在现代的忻州还能否找到,以此来判断历史与现代之间是否存在着关联与互动关系。

想到就做,张知秋起身进到张丹枫所住的主宅,准备从这里下手找件合适的器物。

如果说什么人造制品中什么东西更能够经受的住时间地考验的话,陶瓷制品无疑是会名列前茅的,张知秋心思里也是冲着这个而来的。

张丹枫屋内非常地简洁,这却也符合他曾经地读书人的身份,不是那么地如暴发户般媚俗,但各种精美的瓷器倒也找得到几件,尤其是书桌上的那对青花瓷地花瓶,让张知秋几乎立竿见影地便流下来一滩地口水。

在现代的古玩市场,元青花的售价甚至比一些唐宋时期的瓷器还高,张丹枫书桌上的这对花瓶虽然未必就是元青花,但即便是明青花,那在现代也还是值不少钱的。

东西确定了,但张知秋随即又产生了另外地一个烦恼:怎么才能确定在现代所发掘出来的东西就是自己所埋下去的这一件呢?

要想在这瓷瓶上留下一个足以留存到现代的记号,张知秋思来想去,除了破坏性地行为之外——比如说打出一个有个性地缺口,根本没有自己可以独立操作的办法。

除此之外,埋藏物的平面坐标点虽然不会变化,但是其在土层里的三维相对位置,却是极有可能会发生变动的。

从历史上已经被发掘的一些古城遗址来看,许多时代的城池遗迹都被深深地掩埋到了地下,有些城市甚至发现了分属不同时代的上下好几个遗迹层,就像是夹心饼干一样。

当然,与之所对应的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整个城市的遗址都被完全地毁去,在后世没有留下任何地痕迹——相信这才是大多数城市所发生过的真实历史。

有鉴于此,今日张知秋哪怕只是在地上挖出一个一尺深的浅坑,但在现代就有可能是在三米的地下。

也有可能,这个时代的这层地表,被后世的某个时期整个地揭去了三米、母“z”来。

不是张知秋暴殄天物,这把刀在他的眼中唯一值钱之处也就是这个象塑料片一样地象牙刀柄了,张知秋也已经决定寻机将之分而化之后据为己有了——对于这个时代的冶铁炼钢制刀技术,他还是根本就放不在眼里的。

“看起来还行。”在勉力地破坏掉眼前瓷器上的一部分釉面之后,张知秋极其欣慰地含笑看着眼前地这个颇为精致的正宗大明崇祯版……

夜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