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二龙论政说千古(上)
作者:荆柯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37

这两人,却是方信和明宗皇帝本人。

进了楼,方信就要了三楼的上间雅房,侍者一见这气度,就立刻引着上楼,果然,上面房间宽大,又隔了重重屏风,房间里说话,几乎外面听不见。

吩咐了几声,点了七八只菜,方信随手三块银元,说着:“我等喝酒说事,你们不要打搅了。”

话说,这银元,还是当年太祖开平十年制,一两一元,以后就成定制。

打开着窗户,方信自在的喝了一口,让明宗坐下说话,说着:“今日观看天下,的确繁荣昌盛了。”

明宗皇帝,却谦虚一笑,说着:“今日才见太祖皇帝的神力,孙儿崩后,却感觉到阳世排斥,不能在世久呆,连通信显圣也不可,太祖皇帝却可带孙儿下降于世。”

自窗口而下,下面绿树成荫,千家万店楼阁林立,街道上自是行人如鲫,川流不息,益显其万千气象。

楼下就是一张桥,桥下河中船只很多,虽然大部分是一吨数吨左右的小船,但是也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再远一点,却是贵族区,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方信不由想起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描绘地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将汴河上繁忙、紧张地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听了明宗皇帝的说话,方信淡然说着:“这本是理所当然,阴阳相隔,神人相隔。你也知道,历脉真龙,总有明君,太祖更是一代豪杰,如果能神人频繁交流,岂不是可以以人谋扭转气数?真天子真豪杰。只怕真的国寿倾倒,也可挽回呢,所以才有天人隔离之力,我今日是用大神通,让你我能下界,但是也只是观看,不能干涉。而且可一不

明宗皇帝听了。若有所思。也若有所失。方信就笑了:“你地太子登基。看情况天下稳定有序。你又有什么不放心地呢?”

“哼。此逆子为太子时。还可。想不到一登基。就册封外戚为侯。虽然不是世袭侯。减等袭之。但是也甚有非议之处。”明宗皇帝说着。

历代教训。不允许外戚干政。也少有封侯之事。这新天子登基不到半年。就对皇后兄长封侯。虽然没有允许参政。已经引起一些非议了。

方信听了。平淡地说着:“人道之事。自凭气数。现在我们是干涉不得。如是未来埋下祸根。却也是天意人事。”

顿了一顿。他又叹地说着:“你这太子。性子宽厚。重视人情。看样子。虽可行宽厚之政。延续你我创下盛世。但是宽厚也意味着放任。盛极而衰。吏治必渐渐坏去。也看来必埋下以后纷争地种子。不过。说来也对。开国年久。锐气就折。下面就完全是守成了。唯靠制度之力。几能延续国寿。”

听见太祖皇帝评价子孙皇帝。明宗皇帝却是父亲。当然不敢辩论。这时却反过来。笑地说:“太祖。您地制度甚是完善。想必必可国寿绵长。”

“不然,圣人之法,随世而移,一方面,随着社会地变化,开国法令未必就适宜了,其次,后世皇帝不知祖宗深意,破坏成法,也是屡见不鲜。”方信甚有些遗憾的说着:“当年我治大政,也有不少罅漏之处,现在想来,却也无法弥补。”

说到这里,方信摆了摆手,对着惶恐的明宗皇帝说着:“不必总拿出君臣对奏的格局来,你是如今儿孙皇帝中明君,我就为你说来,你有什么疑问,也可提出,我在此世的时间,不会太多,以后你要多主持几分龙脉气数!”

“是,聆听太祖皇帝的教诲。”明宗皇帝听了,顿时暗中喜悦,说着。

“恩,我也是随想随说罢了,这第一条,就是虽然继承先代宗教法令,却没有更加重视,强制推行素食,实是可惜。”

“哦,素食却是功德之事,何与治国?”明宗皇帝凝神问着。

“天下争夺,在于兵甲,兵甲之强,一是训练,二是武器,三是勇士,这素食之法,却是釜底抽薪之举。”

“凡军中真武士,必食肉也,不食肉,如何能穿重甲,持大兵,玩强弓?甚至夜中不可视也,大凡起兵强军,虽然不可人人食肉,但是战前,有条件必食肉,以蓄其力,这天下宗教之士,若能真的个个吃素,虽有万中之一例外,然大数必手无搏杀之力,可所谓太平杀人不血之道。”方信沉吟着,缓缓说来。

“孙臣却是记下了。”明宗皇帝说着。

“上次,朕和你等说过上下空间之事,实际上,欲说国寿,实看空间,如果下民无寸土立身安命,必有大乱,虽明君也无济于事,你可知晓?”

“臣却是记得,臣读史书,也借鉴历代兴衰,现在才知道,根由却在这里。”明宗皇帝说着,又不甘心地问着:“太祖现在神通天人,可有良策?”

“其实说来也简单,空间之事,自有空间解决。”方信淡然说着:“却有上中下三策可用之。”

明宗皇帝本来也只是抱着飘渺的希望问问,这时顿时大喜,问着:“何三策?”

“下策者,与民而言,养厢兵也,也就是遇到天灾**,有难民难以谋生,为免男丁生乱,就全数充入厢兵,受得军法约束,自然可无事,只是朝廷要负担粮饷了,久久必导致开支增加。”方信说到这里,感慨万千,对地球宋明二朝理解更加深了:“这厢兵,本不是打仗之用,自然口粮甚少,勉强糊口,不食肉者非勇士,连粮也没有更不堪为战,这也是明军暗弱之法,与宗教素食弱化异曲同工。”

原来,这厢兵,本是充入无地少地精壮之人,并且一开始就存着控制和削弱的心思,才会如此对待,久久,这些难民就自然不堪一战,对朝廷再无危险可言了。

明朝崇祯年间,若是行此策,一举把乱区壮丁抽掉,自然就大乱不起了。

“而与士而言,民于食为天,士与仕为天,却不可等同而言,你可知道,这民间读书之风日盛,对长远来说,自是好事,对短期来说,却是祸端。”

前面还可理解,这条却是难理解,明宗皇帝迷惑的问着:“还请太祖皇帝明

“上古之时,读书者甚少,无知者无欲,只要安抚世家子弟就可安天下,世风日开,读书人渐渐增多,这读书不但明理,也会增欲——读了兵书,就想着天下有乱可领兵为将,读了治国之术,也想着位列庙堂一展心中抱负,你可见得,读了书,真正甘心与农夫贩卒为伍,死于乡野之中地?”

“啊!”明宗皇帝本是明君,这一听,顿时脸色大变,却是领悟其中奥妙了。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方信颂读老子道德经文,却深深明白其中要意:“古能千寿之国,实是读书人少,而治国久安也,老子的确看地彻底,明的彻底,如果推行治国正道,传播文教,虽可教化人心,也使人开智了,此是王朝覆灭之根。”

教化人心是洗脑,有利统治,可是如果立在统治者地立场上,这渐渐开智,就大不妙了,所以长远来说,对统治者得不偿失。

“那何以策之?”明宗皇帝脸色大变,连声音都哑了,问着。

“也有下策,就是科举,所谓的科举,实是让民间读书人,能有个进仕地途径,以安其心,我已经说了,士以仕为天,如不得仕,必生怨恨之心,太平时还好,一旦有事,必乱国亡天下!”

说到这里,方信想起了宋朝政策,说着:“再进一步,就是善待士人,开榜取士多取人员,而扩大官员编制,宁可多养官员,不可使之外流,而成为敌方之才。”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官制也膨胀了数倍,实是为了这个目的,有宋一朝,士大夫很少投靠金辽(这也是为什么有南宋的原因),而且很少投靠起义军。

后世小子无知,总觉得宋朝的弊端是官僚机构膨胀,又有大批无用的屯兵,拼命想削政减官精军,哼,果是竖子不足为谋。

明宗皇帝听了,想了想,说着:“这是好策,可是必使朝廷支出甚大,与民间来说,赋税也必重,只怕久久,朝廷难以承担。”

“恩,就是如此,就是如此!”方信点头说着:“而且,朝廷再放宽官位,也难以满足日益增大的读书人阶级,所以这也是治标的下策!”

24点左右必还有一章,以保持一天二更的记录(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