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为民请命
作者:燕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14

长安城外,渭水桥边。

乐阳同李世民牵着马沿着桥边走边谈,身后跟着长孙无忌、封德彝两位大臣,再后面则是三十余名护卫。

李世民道:“你说的平胡七策都是可行的办法,朕没有想到,你不但在军事上有本事,在政治上也很有远见啊!朕想到刚刚那些大臣的样子,朕就觉得好笑。”

乐阳道:“臣只是涉猎得比较广而已。陛下,这七策里面,忍乃其余六策必需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更是其余六策能否正常进行的保障,陛下,切记啊!”

“朕知道,”李世民道:“想当初朕连向颉利低头求和都办到了,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另外,你准备一下吧,过几天朕就下诏,赐婚于你和沈落雁,了却你的一桩心事。”

乐阳大喜,俯身拜倒,“谢陛下。”

李世民扶起乐阳,道:“谢什么,这是你自己争取来的。料想李绩现在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了吧?毕竟无论是在情场上,还是在朝堂上,他都输了。”

乐阳点了点头,“陛下,李绩是个谨慎的人,如果有了您的圣旨,臣料定他必定不会有什么意见的,即便是有,他也只会留在心中,不会表现出来的。”

“好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连兵法都运用到生活里来了,李绩怎能不败。”

乐阳微微一笑。道:“陛下,李绩也是一代名将,臣倒是真想在战场上和他一见高下呢!”

“身为一代名将。都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地,可你们都是大唐军队的一员,又能怎么比?”

“那就来个演习嘛!”乐阳道:“就像官兵抓强盗那样,一边扮官兵,一边扮强盗。来一场实兵演习,看看谁更高一些。”

李世民有了些兴趣,问道:“怎么个演习法?你说具体点。”

“陛下,演习是在想定情况诱导下进行的作战指挥和行动地演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阶段。这么说吧,就是把两个部队放到一个假定的战场上去。测试文字水印6。譬如我和李绩,我是红军。李绩是蓝军。在这个战场上,我们两个互为对手。大家按照各自的战术进行互相攻击。这个战争的情况可以事先设想好,比如是我攻李绩守,还是我守李绩攻,或是双方同时攻占一个目标,然后根据作战地结果判定双方是谁胜谁负。实兵演习是除了实战外最能检验军队战斗力的一种考核方式。通过演习,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支部队的优点缺点。指挥官的长处与不足,然后针对演习的结果,对部队进行强化训练,达到弥补不足,共同进步的目的。”

李世民颇有兴趣地点了点头,道:“听起来确实不错,不过按你地说法。战斗的双方要把这次演练当做真实地战争来打。万一出现了伤亡呢?”

“陛下,我们在演练中可以把兵器全数改为木制之物。同时增强士兵的防护,另外,在攻击中,设定一定的有效位置,被攻击到有效位置的人员,则被视为在战斗中已经死亡,便就此退出演练。为了保证演练的公正性,我们可以让军中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作为演习地评判,由他们大多数人的意见确认演习双方的胜负。”

“嗯,你这个提议不错。”李世民道:“让朕回去好好想想看。”

这时,旁边传来一阵人声,一群百姓正扶老携幼地从南边的野径走了过来。

李世民好奇地望了一眼,问道:“乡亲们,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啊?”

人群中一个清秀的布衣少女答道:“听说西边牛羊遍地,我们要到那儿去。”

李世民脸一变,心里像是被什么扎了一下似的。

人群中一个老汉走了出来,狠狠拉了一把少女,低声斥责道:“采矶,要你多嘴,快闭嘴!”

长孙无忌看出李世民的痛苦,他厉声对那群百姓斥道:“大胆!朝廷明令,人丁私自迁徙是要充军地!来人啊,把他们统统抓起来!送到京兆尹衙门去!”

众百姓哭爹喊娘地跪下,“大人,饶命啊!饶命啊!大人!”

乐阳皱了皱眉,道:“长孙大人,这些百姓好生可怜,你就放过他们吧!”

长孙无忌怒言:“今天放了一村,明天岂不会走上一县!”接着,他再次对侍卫们话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

随行地侍卫中一半是皇宫的护卫,一半是乐阳地亲卫。乐阳的亲卫见将军出言反对,一个个都没有动手,那十几个皇宫中的护卫纷纷拔出刀来,便要上前拿人。

“大人,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那个叫做采矶的少女跪着祈求道:“中原连年战乱,我们不知遭了多少回兵灾了!这次房子全都烧光了,粮食也没了,再不走就都得饿死啊!”

君臣闻言,相顾默然。

先前的老又扯着采矶道:“采矶,他们都是官府的人,说这作甚!你想把这一村人都害死啊!”他一边说着,一边磕头道:“大人,她人小不懂事,您大人有大量,就饶了她吧!”

“长孙大人,如果不是实在找不到活路,百姓是万万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的。”乐阳道:“你把他们抓起来充军,更是送他们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何况,民心就如洪水,是堵不住的。你如果要想治理,则只能采取疏导的办法。百姓们寻求生存之路,又有什么错呢?还是放他们去吧,我想,等到咱们这边的条件变好了,他们会回来的。”乐阳的话虽然是对长孙无忌说的,可他的目光却一直看着李世民。

“乐将军,你----”

“你说得对,百姓何罪之有呢!”李世民长叹一声,道:“放他们去吧!”

李世民说完,转身向一边走了。长孙无忌愣了一下,跺了跺脚,“唉”地叹了口气,摇头跟了上去。

乐阳扶起那老,又扶起那少女采矶,道:“诸位乡亲们,你们去吧,去找适合你们的地方,不过我希望,如果这边的条件好了,你们能够迁回来。毕竟,这里是你们的家乡!”

那老刚刚听到长孙无忌对乐阳的称呼,于是对乐阳道:“这位将军,谢谢了,您的话,我们会记住的。”

采矶跟着向乐阳施了一礼,扶起那老,道:“舅舅,我们走吧!”

百姓们哭号着离去,走出一段距离,采矶回转身来,老也回转身来,一众百姓回转身来,望着长安城,深深凝望……

风吹起满天的树叶。李世民脸上满是惆怅,他的目光落在旁边一个巨大的土堆上,那是汉武帝的陵寝,陵前立着一根石柱。李世民脸一变,说道:“这是根拴马桩,是新立的,只有胡骑会这么干!他们居然将栓马桩立在武帝陵前!武帝驱甲三十万,宣威朔漠,封狼居胥,将匈奴逐得无处藏身,朕呢,却要向颉利纳贡,眼看着自己的臣民四处流落----朕真是无颜面对他呀!”

乐阳远远走了过来,道:“陛下,武帝幼时,也曾见亲生姐姐南宫公主被迫远嫁匈奴,那时候的武帝,也只能望北而长泣,却无能为力。也正因为此,武帝才从小立下了覆灭匈奴的志向,而后也是经历了坚忍不拔的努力,才有了陛下所说的封狼居胥,宣威朔漠。陛下,没有人天生是英雄,英雄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陛下,人贵在知耻而后勇,只要我们努力,终有一天,我们将重现武帝的辉煌!”

“说得好!”李世民深深吸了一口气,大步走向战马。

长孙无忌跟在李世民后面,一头差点儿撞在那根拴马桩上,他对一个侍卫下令道:“回头跟京兆尹说一声,差人把这根拴马桩搬走,立在这里辱及先人,成何体统?”

李世民一回头道:“不,留着它!这样好提醒朕不要忘今日之耻,总有一天朕要将它立到颉利的大帐前!”

从这一天开始,这块记载着耻辱的石头就一直压在李世民的心头,他励精图治,推行了一系列强国方略,唐朝开始了被后人称作“贞观之治”的一代治世,国家渐渐从长期战乱的阴影中走出。当然,这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