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亲征南唐【4】
作者:史书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86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其实,赵匡胤攻打清流关,目的只是去“打草惊蛇”。这一打效果很不错,大蛇自己『露』出了破绽。南唐损兵折将,士气很受影响,而且组织兵力成了大问题,只能从后方东拼西凑抽调人马过来支援。

对于柴荣来说,又一个机会出现在面前。探知扬州城兵力空虚,大周的军队立即出发了。为首大将乃是香孩儿的父亲,侍卫亲军司马军副指挥使赵弘殷。

赵家父子在军中是名人。赵匡胤年纪轻轻就成了柴荣身边的红人,前途无量,更为传奇的是,父子俩同时在禁军中担任高级将领,30岁的儿子是领导,50岁的老子是下属。

赵弘殷带兵路过滁州的时候,已经深夜了,天又黑,风又大。父亲知道儿子现在就在城里面,便来到城下叫门,要进去睡个舒服觉。听说是赵老太爷到了,守门的军士也没有了主意,赶紧把赵匡胤请了过来。

赵匡胤隔着城门对父亲说,“爸爸,现在是非常时期,这么晚了不方便开门,请父亲在城外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明天早上我一定出城迎接。”

非常时期,万事要谨慎。赵老爹听了,也没办法,儿子说得也对。开了城门说没事就没事,一旦出点事就不好交代了。于是,就在城外找了个地方对付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赵匡胤亲自把父亲接入城里。没想到,一晚上的风寒让父亲着了凉,一进城就病倒了。赵匡胤很愧疚,有时间就呆在病床前伺候。

但刚刚占领人家的城市,事情实在太多,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赵匡胤『操』心,他还真有点脱不开身。这不,柴荣派了好几个人来帮忙。

来的第一个人叫窦仪。

窦仪,翰林学士,生于公元914年,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15岁的时候就能写一手漂亮文章,后来考中进士,走上仕途。一路上顺风顺水,没怎么费劲。

窦家人都很会读书,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父亲和伯父是当时有名的词人,4个弟弟也相继中举,没有一个落下,所以时人号为窦氏经》里专门提到窦老爹,“窦燕山,有义方,教,他倒不是要记仇。

多年以后,当了皇帝的赵匡胤经常在大臣面前称赞窦仪,说他为公尽责,职业『操』守好,号召大家多向他学习。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要让窦仪当大宋的宰相。遗憾的是,窦仪的对手很快就出现了,没有给他留下一点机会。

第二个人是左金吾卫将军马承祚,过来做滁州市长,全面接管滁州的政务工作。

第三个人叫赵普。

有必要提一句,他后来成为赵匡胤的心腹班底,北宋的著名宰相,他制定的政策足足影响了300多年。

不过,此时的赵普并不突出,扔到人堆里不太好找。他生于公元922年,幽州蓟人(今北京城西南)。当时,幽州还算边疆地区,与彪悍的少数民族接壤,所以连年兵荒马『乱』,并不是安家的好地方。父亲赵回在幽州呆不下去了,带领全家老小四处逃荒,先是到了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后来又辗转到了河南洛阳,才总算安下了家。

赵普『性』格内向,从小不爱说话,也不爱读书学习,文章也写得不好。所以,对他来说,要想走仕途只能靠关系,走科举是万万没戏的。还好,岳父是当地的豪门大族,家里有钱有势,也有门路。岳父帮他在衙门里谋了个小差使,算是起了个头,剩下的就得靠自己了。

但是,赵普肚子里的主意特别多,一个天才的谋略家。他很快凭借自己的才干,混到了永兴军节度刘词将军手下当干事。他办事老练,头脑灵活,主意多,工作干得漂亮,深得刘词赏识。刘老将军也是个爱才的人,临终前特地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收件人是世宗。

不过,当时柴荣正忙于进攻南唐,没有在意。宰相范质见到了刘老将军的推荐信,给了他一个面子,礼节『性』地约见了这位没有任何考试经历,从基层一步一步混上来的小干部,也没指望真能发现一块金子。但几句话过后,范老先生的眼睛开始放光了,此人确实很有才。他当即就给世宗打了一个报告,推荐赵普到军中当军事判官,也就是让他给柴荣当参谋。

问题是,柴荣觉得参谋是个累赘。想都没想,他就直接把赵普打发到了滁州,也许赵匡胤用得着。他当然不会想到,正是这个小小的决定,最终影响了大周朝的命运,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其中也包括窦仪。正是赵普,不喜欢他刚直的办事风格,几次劝阻赵匡胤不要让他当宰相。

对于他们几拨人的陆续到来,赵匡胤表示了热烈欢迎。他本来就比较随和,为人四海,所以大家的关系处得都不错。当然,与赵普的关系更近一些,当年都在河南洛阳长大,算是老乡,而且小时候还在一起玩过。

赵普的运气也好,一来又刚好碰上一个机会,好好表现了一把。

事情是这样的。赵匡胤的部下奉命下乡去清剿南唐的残余势力,可能也是想早点完成指标,就想了个偷懒的办法,顺手抓回来100多个老百姓,硬说他们是强盗,判了他们的罪,要拉出去斩首。大家都这么干,谁也没把它当回事。

可是赵普听说以后,就去跟赵匡胤理论,“你们抓了人,审都没审,怎么就知道他们一定是强盗呢?如果判错了,岂不是冤枉了好人?”

赵匡胤笑了笑,不以为然,“这算得了什么?这个地方是我攻下来的,老百姓都可以算做是我的俘虏,没有治他们的罪就不错了。他们还敢当强盗干坏事,如果不严肃处理,以后还怎么管?”

赵普说,“南唐虽然现在算是敌国,但老百姓都是无辜的。何况赵将军胸怀天下,一心想要统一中原,既然都是中原的百姓,为什么还要分敌我呢?请赵将军三思。”

赵匡胤只好说,“要是不怕麻烦,你就去审吧。”

赵普甩开袖子,说干就干,100多个老百姓,一一审讯。很快就有了结果,除了个别人确实干过鸡鸣狗盗的坏事以外,其余的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当地农民。在请示过赵匡胤以后,赵普把他们都放了。

虽然是一百多个老百姓,事情也不大,但是赵将军的形象大为改观,不再那么张牙舞爪、凶神恶煞了。处理结果赵匡胤很满意,两人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以后但凡有什么事情,赵匡胤都要先找赵普商量,然后再做决断。

事情都忙得差不多了,赵匡胤把皇甫晖、姚凤等一批俘虏,押送到了大本营,交给柴荣亲自处置。

最倒霉的是皇甫晖,他腰上挨了一棍,头上挨了一剑,伤得不轻,到柴荣跟前的时候,都已经站不起来了,只能躺在地上大口喘粗气。但还挺硬气,“我们打败仗,并不是因为我本人不敬业,说到底,是整体的战术水平确实比不上你们。我以前也跟辽国人打过仗,但从来没见过象你们这么勇敢善战的军队。贵军统帅赵匡胤智勇双全,我输得心服口服。”

柴荣看着皇甫将军半死不活,越发觉得可怜,就让人给他松了绑,留在营里养伤。然而,皇甫晖伤势确实太重,没过几天就死了。他的那几句话就成了临终遗言。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