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
作者:海红鲸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90

林强云这才明白,此时的印书作坊所印的书籍,根本就不是和自己心中所想的般印刷。现在宋代的作坊印书,先将写好的字纸反贴在选定的木板上,在这块板上依帖刻出反字,然后再字面朝上放于木架上刷上墨汁,以最快的手法在墨汁还没干时覆上裁切好的纸张,再用一块垫有几层布的平板用力按下,或是用一个大刷子刷上几下,然后小心地揭下印好字的纸晾干,才算是印出了一张书页。如果在刻雕板或是印刷的过程中发现有错字漏字,以及其他的什么错误,那么这块版就只能作废,费工费时不说,还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林强云想起自己的语文课本里那篇《毕升》的课文,向几位老师傅问道:“不是说已经有位叫毕升的师傅发明了一种泥活字印刷术么,为何大家都还是用这种雕版,而不去用他发明的活字来印书呢?”

一位老师傅笑着对林强云说:“东主也太看得起那种什么泥活字印刷术了,我们的先人知道了那种活字印刷术时,高兴得不得了,自以为可以省出许多时间做事,可以多赚些银钱了。可是,按毕升的方法去一做,方知那种方法印出来的书实在是太差了。”

另一位师傅接着说:“不但做出泥字需要又做又刻还要烧过,整个过程中刻泥字时十不得一,另外烧泥字时也是需要掌握极好的火候,过火了就会将泥烧化成一团,不足火则用了一两次后泥字便被墨汁化开,印出的字模糊不清。而且即使烧得火候恰好时,放去烧的泥字也只有不到一半可用,而且也是只能印上数百张纸就又坏了。麻烦不说,书本的质量也差得不能入眼,除了穷得没米落锅的读书人外,根本就没人会去买那样的书。我们这些人中,也有人对此曾经入迷地去想办法改进,直到改用上木活字也还是不行后,大家也就冷心了。”

林强云问道:“请问各位师傅,既然用泥活字不行,用木活字也不行,若是用铜、铁或是铅之类的物事来做成活字,不知能否合用呢?”

一位看来最年轻,大约五十来岁的师傅苦笑了一声,对林强云说道:“去年,小人也曾和东主一般想过,即是泥、木做的活字不成,那就用别的物事来做活字,铁是不成的,小人曾花了数日的时间也没法将铁刻成一个字;用铜么还好一点,花了我六天时间才刻出三个浅浅的字来,实在也是太不合算了;最后倒是用去近两个月的时间,小人把家中的所有锡器都化成方锡条,刻成了一二百个大小长短都差不多的字,却还是没法用它们来印书。我将这些字按毕升所留的方法,以松脂等物为底胶做成一块版,用去数千张纸,用尽了一切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印不出一张那怕是有点看得出内容、能够连在一起念个一句半句的字纸来。所有印出的纸上全是根本不成字的大大小小黑点,连字的样子都没有几个。害得小人一个作坊就此倒掉,沦落到帮人雕刻字板为生的地步。”

林强云心道:“锡字?这好像不对劲呐,只听过别人说的是‘铅字’,还没听过有‘锡字’的,按道理说,应该用铅来制成活字才对,且先不管,问清楚再说罢。”

便一脸急切地问道:“请问师傅,你那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做出来的一二百个锡字还在吗,能否先借……不,先把它们卖给我,让我来想办法试试看,或者能做出一种可以用它来印书的墨来呢。”

那位师傅眼睛一亮,随即又暗了下去,不无遗憾的说:“不敢对东主相瞒,过年前一家大小没吃的,那些锡字都被小人卖给做锡器的匠人打制成锡器了……”

看到林强云一脸懊丧的样子,那位师傅接着说:“不过,小人的姓名三个字却还被留下作为纪念,东主若是不嫌只有三个的话,回头小人就给东主送去。”

有三个也够了,林强云可等不及这位师傅送,立时就跟着他去将三个锡字取到手中,兴冲冲的回去做他的试验。

一路走林强云捏着三个锡字一路想:“锡的价钱比铅贵,要用它来刻成字实在是本钱大,有些不合算,以后我就用铅来试试看,比锡便宜得多的铅肯定能省下不少钱。”

仅仅是墨的问题,那是比较容易解决的,林强云心里想道:“印刷厂里所用的都是油墨,‘油墨、油墨’,不就是用油磨出来的墨么,不妨试一下将磨墨的水改成油,看看能否有用。若是能用的话,不就解决了这个难题了吗。”

当天,林强云就用了好几种油来试着磨墨,:

桐油,没用,一是它太难将墨磨开,即使花了好长的时间磨出了一点油墨,试着用三个锡字沾了印到纸上后,不仅当天不会干,直至几天后都还是一擦就糊,而且沾了一手黑。

煮菜吃的猪油,一看到结成白白的膏状,林强云就知道没戏唱,要用猪油来磨墨,先要加热化开不说,还在磨墨的时候它又结成一团膏,根本就没法磨。

稍后林强云想起以前曾自己动手做过印泥,用的是食用植物油,就又再试了一下。

州衙的厨房里有豆油和麻油,用这两种油倒是不错,只须将墨磨得很浓,就可以将油墨均匀地沾在铜、铁、锡之类的东西上,可以很清晰的将图案转印出来,那三个“姚秋生”的锡字也很清楚地印在纸上。不过,林强云算了一下,这样的油墨成本也太高了些,用来印书实在是太不合算。如果能找到其他的油代用,那么印书所赚的银钱就可以多一些了。

厨房的大师傅看到这里最大的官到自己这里走了两三次,把香油和豆油取了一些不知做什么用,向四海一问,方才明白他是用于磨墨。不禁又好笑又好气的当着四海的面,自语嘀咕:“真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大官是怎么想的,连写字的黑汁也要用油来磨,是要使写出来的字更香些么?别人看你的字只看写得好不好,哪里会去闻它香不香呢。就是要用油来磨墨,也应该用便宜得多的菜籽油吧,又省钱,写出来的字照样也会油光水滑的……”

四海把这话回去一说,把林强云高兴得哈哈大笑,拍着四海的肩道:“好啊,那位师傅一句埋怨的话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将来能省下一大笔钱呢。”

“耶,印泥?”林强云笑着笑着,突然一跳起身,双手狠狠地抓着四海的肩膀,盯着他怪叫:“你有看过别人用印泥来盖印么,快些告诉我。”

四海不知林强云这一下又发了什么癫,只见公子的双眼里精光闪闪如疯似狂,自己的双肩被抓得生痛,不由得惨声叫道:“哎哟,公子先放手啊,就是要问话也别抓得那么用力呀,你打惯铁的手这么抓人很痛的耶。”

林强云这才发现自己太激动了,马上松开手改为按在四海的肩上,问道:“四海你说,有没有看过印泥?我出山来到这里两年出头了,没注意到印泥这东西有没有人用呢。”

四海伸手拨开林强云按在自己肩上的手,揉动着双肩小声嘀咕:“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昏睡了两天后,力气比以前大了不少,随手一抓就让人痛得出汗。啊,公子刚才问我什么?”

林强云再把话问了一遍,四海偏着头想了一下,摇头道:“印泥?这是什么物事,我连听也没听过,哪能看到呐……”

林强云:“哪……你看没看过官府张挂榜文时,榜文上的官府大印是如何盖上去的?”

四海还是摇头,嘴里说道:“这事我没看过,也不知道。公子想要知道的话,最好去问张大人或是沈总管沈大叔,或许他们才清楚。”

沈念宗也不清楚印泥的事,只向林强云说道:“为叔只知道秦汉印玺皆用封泥。所谓的封泥,即是将卷起的竹木简两端封上湿泥,再以印玺印上,传送到时再查验泥封上的印迹是否完好。南北朝时,绢素、纸张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代替了竹木简,印章的使用起了显著的变化,封泥逐渐废止而印色逐渐流行,隋唐之后印章通用印色。至于印色是如何制成的,为叔却是不甚了了,怕是连张大人也不一定知道……”

“错了,错了。”张国明大笑着从外走入厅中,对林强云抱拳施礼后找了个位置坐下,从容不迫地向林强云说道:“这印色的制作方法,本也是官府中专人管的,而下官却恰恰曾做过一任楚州通判,故而知道印色的制法。印色,先取珠砂置于研槽中研为极细末,另取一分水、九分蜜拌均,将珠砂细末加入调成糊状,再置于研钵中反复研磨,须得三数日方成印色。”

林强云:“这么说来,此时无论是民间或是朝堂上所用的,都是张大人所说的印色。不知道这种印色的颜色能保持多久,遇到水时会不会融成一团?”

张国明原本傲然的神色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些丧气的说:“颜色么,倒也能保持十数年不变,再久那就不行了。咳,至于遇到水时的样子,可以说得上惨不可言。非但会如公子所说般的融成一团,有时连它的颜色也被水浸得不知去向。也不怕你们笑话,我们这些为官之人,也是时常为这印色遇水即化而苦恼,有什么盖有大印的文书之类传送时,都会说上一句‘求老天爷千万别在文书送达之前下雨’,这也表明所用的印色和书写的墨汁一样,是怕遇到水的。”宋末商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