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隐居(上)
作者:殷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90

尉缭眉头微皱有点失望抱拳施礼道:“先生有未卜先知之能尉缭正要请教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我哪里有什么未卜先知的本事?只不过是历史告诉我的而已你的进身之阶是李斯时机是韩非之死让秦王痛失人才。现在的李斯才见到秦王韩非还在韩国养尊处优做公子呢。”周冲在心里谦逊知道他之所以失望是因为不能立刻大展鸿图安慰他道:“时运之事飘飘渺渺不可捉摸周冲并无神仙本事更没有未卜先知之能。不过周冲知道一个理人主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可说之人一种是可说之人。不可说之人也不是一概不能说可说之人并不是能全说只是在于时机的把握。”

尉缭击掌赞叹道:“先生妙论可为至理!”

王敖一副赞叹不已之态点头道:“周先生之言实是至理名言桀纣之君臭名千载实则此二君聪明过人只是其才智并未用到正途用于玩乐实是让人感慨。二人非不能说说不得其法耳!”

“好自负居然想说桀纣之君也只有你们这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心气和自信!”周冲在心里想嘴上道:“远的不说就说当朝之事秦国之所以强盖因商鞅变法而强。世人皆知此点可世人知道商鞅当初游说孝公是多么的困难?差点被孝公遗弃。”

尉缭点头不已王敖接着周冲的话道:“商鞅以帝王伯三术晋见孝公先说以帝道孝公昏昏然欲睡事后责景监举一无用之迂人。第二次商鞅说孝公以王道孝公又是昏昏然欲睡再一次责备景监举荐迂腐之人。第三次游说之前就连景监都不敢再举荐要不是商鞅说服了景监难有第三次机会。第三次商鞅说孝公以伯术君臣相语三日而孝公不知倦怠。大秦之强自此始也。”

商鞅之见孝公是因为宠臣景监后世之人、特别是儒家以此讥评商鞅出身不正为了大用于秦国居然不正大光明地去求见孝公而是走景监这人下作之人的门路。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看秦国就连景监这样的下作之人都能举荐贤才秦国能不人才济济?能不强吗?李斯《谏逐客书》里列举了那么多有名的人才有哪一个是出自秦国呢?还不是山东之国的人才流失到秦国。能够吸如此之多的人才秦国不强就没有天理了!流失了这么多的人才山东之国不灭就不在情理之中了!

“你倒真的博闻强记一来就把当年商鞅游说秦孝公的事说出来了。”周冲在心里如是想点头作结道:“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师徒二人同声叫好道:“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妙人妙语!”两人钦佩之情见于颜色把周冲引为知己。

周冲可不敢掠他人之美道:“此言非周冲之言是韩非《说难》中的名句周冲不过是俯拾一下。”

尉缭点头道:“韩非其人缭子听说过先是从学于荀子。学成之后回到韩国为韩王出谋划策可惜的是他的策论太高韩王听不进。韩非愤而闭门不出著书立说。纵观其书实是纵横之高论当世难有其匹要是能得一见必是快慰生平之事。”

“韩非和你是同时代人你要想见他恐怕有些难处。你见到秦王就是因为韩非之死他用生命换得你的青云直上。除非历史重新改写。”周冲在心里为尉缭惋惜。

王敖慨然而叹:“怀才不遇造化弄人!”

“怀才不遇哭煞多少豪杰!为了找到一个知遇的人君你们也不顾高人身份西行入秦求用于秦王。”周冲在心里感慨道:“游说人主必要有游说之机!”

尉缭一抱拳道:“多谢先生点醒缭子明白了。周先生就此别过他日再聚。”

周冲回礼问道:“先生意欲何往?”

尉缭略一凝思道:“此时还不是求见秦王之时缭子想先游览一番另待时机。”

“先生高人本爱山水寄情于其间周冲本不该多言。”周冲话锋一转道:“不过先生悠游于山水之间并非不问世事而是打时日等待时机。名山就在眼前先生何必舍近而求远?”

王敖问道:“先生的意思是说游华山?”

尉缭提醒王敖道:“先生的意思是要我们住在华山。”

“王敖不明先生之意还请先生不要见笑。”王敖恍然大悟。

周冲回礼道:“王先生言重了。华山景色优美修身养性之所。再说此地就在秦国秦国一旦有事岂不近便?”

“有道理很有道理。”尉缭点头道:“寄居华山之上纵观天下变化倒不失为一个高明的办法。”

周冲提醒尉缭道:“周冲斗胆请问先生先生所学主兵还是主文?”

尉缭虽是不明白周冲何以如此相问仍是回答道:“缭子随先师习兵数十载虽无孙吴之机也还略知韬略。若使缭子之计得行秦并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我知道你主兵这不这是一个潜台词。”周冲接着问道:“先生所学可已成卷?”

尉缭摇头道:“缭子所学尽在胸中。”

周冲心头一跳有了一个想法立时引诱起来:“先生何不成卷?”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兵略机锋只在运用之妙而已不必成卷。”尉缭子不愧是兵家一出口就说出了与后世岳飞相近的话。岳飞认为用兵“阵而后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两者何其相近。

周冲不赞同他的看法道:“先生兵之大家所言兵略固宜不过周冲却以为不可。”

“哦先生以为如何用兵才是妙法?”尉缭子很感兴趣非常期等周冲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