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超前的邹衍
作者:天残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528

邹衍,齐国人。#本章节随风手打 SHOUDA8.com#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 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齐宣王时,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先学儒术,改攻阴阳五行学说,然而终以儒术为其旨归。

邹衍所处的时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当时的齐国国力强盛,欲称霸天下,齐宣王和后来的齐闵王野心都很大,闵王犹胜,不仅要称王,还要称帝。而邹衍的一套学说,正是为新的统治设计的政治方案,因此他本人及其学说都受到了齐宣王和齐闵王的高度重视, “是以邹子重于齐” 。被赐为上大夫。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 公元前288年,齐闵王称“东帝”,秦昭王为“西帝”。但是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他不得不接受苏秦的建议,去掉帝号,复称王,然而他的野心却有增无减,竟发展到要“为天子”的地步,性格变得日益暴躁而骄纵,后听取了燕国间谍苏秦的建议对外连年征战,扩充国土。引发各国的强烈不满,最终成为了众矢之的。魏昭王以田文(历史上的孟尝君)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邹衍被迫离乡。恰在此时,燕昭王招贤纳士,各国人才争相趋燕。在这种背景下,邹衍离齐入燕。据说邹衍到燕国时,燕昭王亲自抱着扫帚为他扫地,怕尘埃落到他身上。邹衍在燕主要从事的是发展生产的工作。公元前284 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韩、赵、魏联合伐齐,闵王被杀。燕昭王死后,由燕惠王继位。惠王与昭王不同,对于先朝旧臣并不那么信任,于此同时燕齐局势逆转,加之邹衍又是齐人,故听信谗言,把邹衍逮捕下狱。后世用“六月飞霜”来形容这起冤案,后终于得到昭雪。这时,齐闵王已死,齐襄王早已继位,稷下学宫又恢复了过去的繁荣局面。身遭大变故的邹衍,思乡情涌,归心似箭,他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其后他曾作为使者在赵国见到平原君,平原君府中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言至道,乃绌公孙龙。

邹衍的重要学说分为“五德终始说”和“大小九州说”两种学说。他认为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受土、木、金、火、 水五种物质元素支配的,历史上每一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一种必然性。邹衍说:“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 火德次之,水德次之。”邹衍的这种学说为齐闵王称东帝,燕昭王称北帝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受到他们的礼遇和重用是不难理解的。这种学说后来被秦始皇采用之,定为水德。以为水德之治,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则其所系岂小哉!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自有其合理性,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解释,就陷入了机械论。至于秦始皇的“水德之治”,则错不在邹衍。“大小九州说”是说神州(中国)内的九州是小九州,神州之外还有同样的八个大州,连神州算在一起是大九州,这才是整个天下。这个说法不是考察来的,以当时的交通、通讯条件也是无法考察的,而是邹衍推断出来的。这个“大九州”论,已大致符合今天世界大洲的景况,但以当时的情况看简直无法置信,也不知道是大智慧还是妄言凑巧而已。

邹衍晚年仕于燕王喜,从公元前251年活动不见于记载,便无从得知,或许是已经仙逝了。